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舍曲林对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细胞活力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为细胞模型,给予5μM、10μM、20μM、50μM不同剂量舍曲林,分别进行直接作用和保护作用处理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蛋白质斑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中等剂量的舍曲林促进PC12细胞的活性,直接作用24h后20μM(1.32±0.11)、10μM(1.17±0.05),保护作用24h后20μM(1.15±0.11)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剂量50μM的舍曲林PC12细胞有很强的毒性作用.20μM舍曲林直接作用后PCI2细胞TH表达增加,TH与β-actin表达阳性面积的比值24h作用组(1.27±0.05)以及48 h作用组(1.23±0.08)与对照组(作用24h和48 h分别为0.99±0.04,0.92±0.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0μM 舍曲林直接作用后PC12细胞pERK1/2表达也增加,pERK1/2与β-actin表达阳性面积的比值24 h作用组(1.41±0.05)以及48 h作用组(1.40±0.06)与对照组(作用24 h和48 h分别为0.86±0.04,0.78±0.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上述一致.结论 舍曲林能提高PC12细胞的活性,对神经元提供保护可能是舍曲林抗抑郁作用机制之一,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TH以及pERK1/2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和p-ERK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RC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RCCC组织中TGF-β1和p-ERK阳性率分别为70.2%和78.1%,均高于正常肾组织22.6%和16.7%(P均<0.05),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5).②TGF-β1和P-ERK的表达与RCCC组织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TGF-β1和P-ERK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人子宫内膜癌(EMC)、增生期内膜和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活化情况,并探讨其与EM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EMC组织(患者年龄<45岁15例,≥45岁30例;病理学分级:Ⅰ级18例,Ⅱ级17例,Ⅲ级10例;临床分期:Ⅰ期23例,Ⅱ期16例,Ⅲ期6例;有淋巴结转移5例,无淋巴结转移40例;肌层浸润深度<1/2者21例,≥1/2者24例)、20例非典型增生内膜、10例增生期内膜组织中p-ERK的表达,分析其蛋白表达与EMC的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肌层浸润深度以及患者年龄的关系.结果:EMC组织中p-ERK阳性表达率(77.78%)高于非典型增生内膜(35.00%)和增生期内膜(10.00%)组织的阳性表达率(χ2=20.926,P<0.05).且EMC组织中p-ERK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均>0.05).结论:ERK的激活与EM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及其磷酸化状态(p-ERK1/2)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肾癌患者的肾癌组织及距离病灶超过3 cm的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K1/2及p-ERK1/2表达情况,比较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分级与癌组织ERK1/2及p-ERK1/2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癌组织中ERK1/2、p-ERK1/2与肾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肾癌组织中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患者癌组织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分级为G2+G3者的癌组织中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分级为G1者(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ERK1/2、p-ERK1/2阴性表达者,肾癌组织中ERK1/2、p-ERK1/2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情况较差(P<0.001).结论:ERK1/2及p-ERK1/2在肾癌组织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分级及生存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传导通路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ERK和pCNA在增生瘢痕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p-ERK和PCNA蛋白在病理性瘢痕中与非病理瘢痕、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有显著性(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激活ERK1/2信号传导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胶原Ⅰ mRNA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腹膜间皮细胞胶原Ⅰ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 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结果]①0.3 mg/mL己酮可可碱与对照组相比,可下调胶原ⅠmRNA表达32%(P<0.01),其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关系,作用16 h抑制作用达高峰(0.790vs 0.426,P<0.001).②TGF-β1可诱导腹膜间皮细胞胶原Ⅰ mRNA表达上调(132.00vs 592.00,P<0.001),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增加(201.67vs 682.00,P<0.001).③己酮可可碱可抑制TGF-β1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胶原Ⅰ mRNA表达上调(0.945vs 0.594,P<0.01),并可逆转TGF-β1诱导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增加(682.00vs 426.00,P<0.001),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己酮可可碱可下调腹膜间皮细胞胶原ⅠmRNA的基础表达及TGF-β1诱导的过度表达,同时可逆转TGF-β1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原发性乳腺癌病灶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signal-reg- ulated kinase 2,ERK2)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中磷酸化ERK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8.10%(8/21)、66.67%(14/21)、87.50%(84/96),磷酸化ERK2蛋白表达在三种疾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3=25.044,P=0.000);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原位癌、乳腺浸润性癌中磷酸化ERK2蛋白表达的平均OD值分别为0.655、0.818、0.882、0.933,乳腺癌中磷酸化ERK2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结果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一致;乳腺癌ERK2蛋白表达情况在不同年龄段有统计学意义(χ~2=5.677,P=0.017);乳腺癌ERK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乳腺癌中ERK2磷酸化增强与癌细胞生长活性增加有关,ERK2在判断乳腺良恶性疾病时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4):266-271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黏着斑激酶(FAK)基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根据转染物的不同分为siRNA-FAK组、siRNA-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细胞中FAK基因表达,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AK、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Raf-1)、磷酸化-Raf-1(p-Ra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EK1/2)、磷酸化-MEF1/2(p-ME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siRNA-阴性对照组、siRNA-FAK组细胞中FAK mRNA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FAK、Raf-1、p-Raf-1、MEK1/2、p-MEK1/2、ERK和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siRNA-阴性对照组细胞中FAK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以及FAK、Raf-1、p-Raf-1、MEK1/2、p-MEK1/2、ERK和p-ERK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NA-FAK组细胞中FAK mRNA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能力、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以及FAK、p-Raf-1、p-MEK1/2、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siRNA-阴性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及Raf-1、MEK1/2和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siRNA-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特异性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FAK基因可减少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f/MEK/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B F基因及其丝裂原活化蛋白/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kinase,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相关性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收集73例散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16例同期甲状腺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的大鼠肉瘤蛋白(ratsarcoma,S),B F,MEK1/2和ERK1/2表达状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S,B F,pMEK1/2和pERK1/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瘤组(P<0.05或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S,B F,pMEK1/2和pERK1/2表达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或P<0.01)。结论:S,B F,pMEK1/2及pERK1/2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B F可能通过激活MEK/ERK信号通路而发挥其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磷酸化ERK1/2与CyclinD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及靶基因产物Cyclin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关系,探讨PERK1/2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64例NSCLC组织中PERK1/2、CyclinD1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PERK1/2、CyclinD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60.9%和71.9%,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ERK1/2的核内表达和VEGF的表达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ERK1/2的核内表达与CyclinD1在NSCLC中的表达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PERK1/2介导的信号转导事件可能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 H)后海马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表达与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 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 H大鼠模型,将1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SA H组、U0126(ERK1/2抑制剂)低剂量组及U0126高剂量组.低剂量和高剂量U0126组分别于造模前30 min侧脑室注射U01265和10 g/L.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磷酸化 ERK1/2(p-ERK1/2)和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及LC3-Ⅱ)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比较,SA H组大鼠在72 h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各时间点神经元存活比率均明显降低,且SA H组p-ERK1/2,Beclin-1及LC3-Ⅱ表达均增加,于24 h达高峰;与 SA H 组比较,低、高剂量 U0126组大鼠相应时间点的潜伏期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各时间点神经元存活比率均明显降低,且p-ERK1/2,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及存活神经细胞比率降低(P<0.05);与低剂量U0126组比较,高剂量U0126组的大鼠相应时间点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p-ERK1/2及存活神经细胞比率降低(P<0.05),但2组间的Beclin-1和LC3-Ⅱ蛋白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SA H后海马区p-ERK1/2激活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与神经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璇 《医学综述》2012,18(23):3923-3925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内的重要信息传递系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作为MAPK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信号从细胞表面受体转导至细胞核的关键。ERK1/2磷酸化参与了心肌细胞肥厚、凋亡的过程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学反应。然而,对于ERK1/2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有争议,且未阐明在具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其上游激活物及下游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alvianolic acid B (SAB) and curcumin, the extrac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Curcuma Longa,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ctiv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 and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 expression in it. Methods: Rat's HSC-T6 were cultured and treated by SAB or curcumi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3-(4, 5-dimthyl-2-2thiazoly)-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 (MTT) colorimetry,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 smooth actin (α-SMA), collagen typeⅠ, and ERK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SAB and curcumin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activation of rat's HSC-T6 in dose-dependent fashion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α-SMA (P<0.01). Curcum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Ⅰ(P<0.05). Both SAB and curcumin showed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RK expression level, but they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evel of phosphorylated-ERK expression,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P<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AB and curcumin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activation of HSC, and the production of typeⅠcollagen in HSC, the mechanism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ir inhibition on ERK phosphorylation.  相似文献   

14.
15.
王培  张瑾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965-968
在信号网络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递途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MAPK异常活化导致细胞分化、凋亡功能的丧失,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异常增殖、肿瘤发生、侵袭能力增强,最终导致肿瘤转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是MAPK家族极其重要的一员,它的信号传递途径是涉及调节细胞生长、发育及分裂的信号网络的核心,其基本的信号传递步骤已明确,遵循MAPKs的三级酶促级联反应,即上游激活蛋白→MAPK激酶激酶(MAPKKK)→MAPK激酶(MAPKK)→MAPK。在ERKs的传递途径中,Ras作为上游激活蛋白,Raf作为MAPKKK,MAPK/ERK激酶(MEK)作为MAPKK,ERK即MAPK,即Ras-Raf-MEK-ERK途径,它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传导通路最主要的通路之一,主要调节细胞增殖和生长。在恶性肿瘤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家族。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内ERK1/2参与外周和中枢痛觉信号的调制,在细胞内信号调节和细胞间信息交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内ERK1/2能被伤害性刺激信号异常激活,活化的ERK1/2可通过转录或非转录途径促进多种类型疼痛的形成和维持,抑制其活化能显著缓解疼痛,但详细机制及两者作用的鉴别尚未完全明确。随着对疼痛研究的日益深入,ERK1/2参与疼痛进程的理论知识不断得到补充,为疼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咪达唑仑对小鼠海马脑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雌雄不拘,取其海马制成厚450μm脑片,分别应用10-9~10-4mol/L依托咪酯和咪达唑仑在36℃恒温条件下孵育1 h。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技术,用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小鼠海马内p-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本研究应用的浓度范围内,咪达唑仑浓度的增加对ERK1/2磷酸化抑制程度无明显影响;在本研究所应用的浓度范围内,依托咪酯浓度的增加对ERK1磷酸化抑制程度无明显影响。随着依托咪酯浓度的增加,对ERK2磷酸化的抑制程度逐渐增加。结论依托咪酯和咪达唑仑可抑制小鼠海马脑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在本研究应用的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依托咪酯对ERK2磷酸化水平的抑制程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存活起关键调节作用,并且对脑内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有重要影响,因此ERK信号通路逐渐成为抗抑郁机制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RK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发生和治疗方面的作用和机制,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Westem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磷酸化ERK1/2的活性特征。静脉内应用ERK通路阻滞剂U0126,测定缺血小鼠的神经系统损害和脑梗死体积的改变。结果 MCAO后30min,磷酸化ERK1/2在局灶缺血小鼠脑组织中显著升高,2h达到最高峰,6h恢复。免疫组化研究显示磷酸化ERK1/2阳性细胞在梗死基底节和周围皮质大量出现。荧光双染提示磷酸化ERK1/2阳性的细胞为神经元和星形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注射U0126的脑缺血小鼠神经损伤评分降低44.6%,梗死体积降低54.4%。结论 ERK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阻断ERK通路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可能成为脑缺血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