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作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阶段,其早期治疗对降低进展为宫颈癌的几率至关重要。随着医学的发展,CIN治疗的方法逐渐增多,且各有利弊。本文对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方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赵玲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484-1486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VAIN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病理结果、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监测,以及临床表现及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VAIN患者年龄平均41.7岁,其中≤40岁10例(占31.8%),〉40岁22例(占68.2%);VAINI级17例、Ⅱ级10例、Ⅲ级5例;有CIN病史23例,宫颈癌病史3例;90.6%的患者由高危型HPV感染(VAINⅡ~Ⅲ级中100%有高危型HPV感染),84.4%的患者病变位于阴道上1/3段。治疗15例(手术9例,局部用药4例,激光治疗2例),未治疗17例(随访观察)。手术治疗9例中除1例术后2.3年复发外,余8例随诊未有异常;局部用药4例中3例分别于1年、2年、3年病变消失,1例无变化;2例激光治疗患者1年随诊未见病变,2年随诊时1例失访,1例未检查出病变。17例首次就诊时未进行任何治疗的VAINI级患者,随诊观察最长4年,最短5个月,其中11例随诊中病变消失,5例无变化,1例54岁患者随诊3.9年时发现进展至VAINⅡ级。结论VAINA与CIN病因及临床表现相似,诊断与治疗原则相同。  相似文献   

3.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文清 《新医学》2010,41(6):415-418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CIN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即宫颈非典型增生一原位癌.早期浸润的系列变化,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对CIN及时、合理的诊治是阻断其癌变的有力措施。该文就CIN的诊疗状况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就诊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分析采用构成比描述、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4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主动宫颈癌筛查占39.7%,被动宫颈癌筛查60.3%;患者妇科疾病史、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文化程度、有无医疗保险、年龄与宫颈癌筛查行为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宫颈癌筛查主动参与率较低;宫颈癌筛查参与行为受患者有无妇科疾病史、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文化程度、有无医疗保险、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女性好发的第二位恶性肿瘤。据统计,美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9000余例,3000余例死于该疾病;另外,每年诊断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病例约为33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1)病例为140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萍乡地区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宫颈疾病筛查三阶梯诊断程序纳入261例CIN及宫颈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妇科和实验室检查包括液基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萍乡地区妇女CIN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初次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流产次数多、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流产次数多、宫颈糜烂、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过早、HPV感染、口服避孕药等。结论 HPV感染、流产次数多、多个性伴侣是宫颈癌及CIN的共同高危因素。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2(CB2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CB2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CB2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均有表达;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CB2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CB2受体表达水平随组织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均<0.01)。结论 CB2受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其升高水平随病变组织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CB2受体可能在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逐级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田琦  吕胜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2):2067-2069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Ki-67核抗原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宫颈癌,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8例,CINⅡ23例,CINⅢ27例)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Ki-67核抗原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依次递增,Ki-67核抗原的表达随Survivin表达增加而上升,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Ki-67核抗原在宫颈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凋亡抑制和增殖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频电波电(LEEP刀)治疗官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观察组53例,采用LEEP刀治疗CIN;对照组42例,应用冷刀官颈锥切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和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均有治疗CIN的效果,观察组在出血、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效果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LEEP刀治疗CIN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VAIN患者的临床表现、阴道脱落细胞学、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以及治疗方法等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4.9岁,VAINⅠ、VAINⅡ、VAINⅢ分别占53.3%(16/30)、33.3%(10/30)和13.3%(4/30);VAINⅢ在年龄≤40岁者和>40岁者中分别为10%(1/10)和20%(4/20);80.0%(24/30)患者有CIN病史,13.3%(4/30)有宫颈癌病史;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中分别有3/9、53.3%(8/15)和2/4发生VAINⅡ~Ⅲ;96.6%(28/29)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86.7%(26/30)患者病变位于阴道上1/3。结论 VAIN临床特点与CIN相似,CIN诊断和治疗原则也可适用于VA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对分级不同的CIN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随访观察治疗效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5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妇科病房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159例CIN患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方法,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井随访。结果CIN患者平均年龄35岁。多无临床症状占61.64%(98/159),有症状者表现性交出血、血性白带、白带增多。CINT患者主要采用定期随访或宫颈电熨等物理治疗;CINⅡ患者行宫颈电熨、LEEP宫颈锥切或全子宫切除;CINTTT及原位癌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或全子宫切除。不同级别的C1N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随访疗效满意。阴道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70.37%。结论CIN的筛查年龄应早于35岁,筛查时应遵循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的三阶梯原则;CIN的处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王丹凤  王梦花 《临床医学》2006,26(12):49-50
目的评价阴道镜图像对宫颈疾病尤其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对24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根据阴道镜图像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根据阴道镜拟诊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完全符合率为61.2%,对CIN诊断敏感性为84.3%,特异性62.4%,阳性预测值37.7%,阴性预测值93.6%。结论阴道镜图像对应阴道镜拟诊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的符合率,对CIN的诊断价值在于具有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的优点,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严格来讲仅指妊娠期间发现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随着宫颈病变发病趋于年轻化,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成为妇产科医生的研究课题,其诊断及处理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  相似文献   

14.
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妇科门诊病人,对可疑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病例391例,对可疑部位行定位活检,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结果慢性宫颈炎91例(23.3%),CINI级197例(50.4%),CINⅡ级72例(18.4%),CINⅢ级21例(5.4%),浸润癌10例(2.5%),CIN及浸润癌共300例。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达76.7%,阴道镜诊断假阳性率为23.3%。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提高了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其与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结合,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指导治疗及随访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148例CIN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患者一般情况、术前阴道镜定位活检、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d手术,手术时间10—30min,术中出血平均为20.4ml,患者无不适;②术后病理诊断结果:CINI级77例(52.03%),CINⅡ级54例(36.48%)CINⅢ级14例(9.46%),宫颈早期浸润癌3例(2.03%),148例患者术前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将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完全符合者108例(72.97%),2例CINⅢ及1例CINI经LEEP后均证实为宫颈早期浸润癌,2例于随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1例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8例术后病检发现切缘有病变累及者(均为CIN),2例行二次LEEP术,1例行子宫切除术;③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至2009年11月,CIN治愈137例(94.48%),病变残留8例(5.52%)。CIN I 1例术后12个月复发,行局部破坏术后,6个月复发病例自然消退。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一种重要诊断与治疗方法,可补充阴道镜活检的不足,病变残留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HPV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HPV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10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进行HPV6/11、16/18检测。结果CIN1中HPV6/11、16/18阳性表达分别为42.8%和17.8%,混合感染为12.5%;CIN2中HPV6/11、16/18阳性表达分别为26.9%和42.3%。混合感染为19.2%;CIN3中HPV6/11、16/18阳性表达分别为27.2%和54.5%,混合感染为9.0%。结论CIN1中HPV感染以6/11为主HPV,HPV16/18的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混合性感染在CIN中不少见。随年龄增长.HPV16/18阳性率逐渐升高,HPV6/11阳性率降低。31—54岁伴CIN病变者为防治宫颈癌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筛查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筛查与治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诊断为CIN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细胞涂片巴氏分级的准确率为52、9%,术前宫颈多点活检的过低诊断率为8.4%(肉眼下多点活检14.6%、阴道镜下多点活检3.3%),漏诊浸润癌2例。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是CIN筛查常用而简便的方法,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作为确诊手段。CIN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情况,做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宫颈病变诊疗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无糜烂组、轻度糜烂组、中度糜烂组和重度糜烂组四组,比较各组CIN和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并作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各组无病变、CIN I、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分别为:无糜烂组25.0,36.5%,12.5%,23.1%,2.9%;轻度糜烂组30.4%,40.2%,16.7%,11.8%,1.0%;中度糜烂组37.8%,37.8%,13.3%,10.2%,1.0%;重度糜烂组47.0%,30.0%,11%,9%,3%.其中轻、中、重度糜烂组之间的疾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糜烂组CIN和宫颈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糜烂组(P<0.01).[结论]与光滑的宫颈相比,糜烂的宫颈发生CIN和宫颈癌的可能性并未增加.不应该把宫颈糜烂作为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对无糜烂的宫颈更应警惕宫颈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瘸变(CIN)患者人乳头瘸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的分布。方法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168例宫颈癌及CIN患者HPV21种基因型,并对HPV感染率及型则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8例宫颈癌及CIN患者中共检出127例(75.6%)HPV感染,其中CINI,CINI,CINI和宫颈癌中HPV感染率分别是52.4%(22/42),71.1%(32/45),85.4%(41/48)和97.0%(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癌及CIN中共检出14种HPV亚型,其主要基因型及其感染率分别是HPV16(38.1%),58(10.1%)和52(6.0%);在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中,两种以上HPV基因型感染率分别为2.4%(1/42),6.7%(3/45),10.4%(5/48)和24.2%(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高危型HPV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依次为84.4%,46.4%和77.6%,低危型HPV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依次为6.7%,7.1%和6.ooA。结论宫颈癌及CIN中HPV感染的基因型以HPV-16,58和52为最常见。高危型HPV感染是子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多重HPV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