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心动规律和频率的异常,此时心室心房正常激活和运动顺序发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复杂的心脏疾患,目前临床缺乏特异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3.
4.
5.
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ation,简称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75岁的老人,AF的发生率5%,随增龄而增加。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使AF恢复为窦性心律(复律)、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A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到目前为止,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旧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虽然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但在其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却是在最近40多年时间里。20世纪60年代,能用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还不足15种,而现在却发展到了约200种,并且大量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在不断研制和生产。临床实践证明,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抗心律失常作用越强其毒副作用可能越明显,甚至出现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是如何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一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促使心律失常发生的现象久已认识,促心律失常是指用药后诱发既往未曾发生过的心律失常,或者使原有心律失常恶化,现将16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断问世,该类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日渐增多从而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文就其威胁生命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类型。预测致心律失常作用加重的标志以及对致心律失常的药物动力学机制进行阐述。并对门诊,住院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原则进行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钱兵蕊 《安徽医药》1997,1(4):24-25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对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有重要作用,本对部分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对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此类较新药物的临床应用予以重点综述。吡二丙胺当奎尼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无效时,本品可能有效.预防电转复复发像奎尼丁一样有效。除预激综合征外,本品抗房性心律失常作用不甚显著。本品的负性肌力作用较明显,因此心衰或严重左室机能障碍者禁用。延长QT 间期和促使室颤。由于其抗胆碱能活性,可产生尿潴留、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和加重青光眼.美西律静注和口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主要用于长期口服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梗塞后。与其它抗心律失常药合用效果更好。据报道,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30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用药途径、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史、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报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在21~97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他系统损害。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延昌  石秀芝 《河北医药》2002,24(8):659-660
自奎尼丁始用于复律心房纤颤以来 ,抗心律失常类药物问世已有 10 0多年历史。该类药物在防治心脏发生室颤等致死性心律失常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将临床对某些药物的评价、药物代谢部位及影响代谢的主要因素等进行分述 ,以便借鉴。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目前 ,最广泛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是VaughnWil lians分类法 ,按此分类方法 ,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可归纳为Ⅰ、Ⅱ、Ⅲ和Ⅵ四大类 ,这些药物是通过直接或间接阻断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或受体 ,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这种分类方法优点是简单 ,易于为大多数心血管医生接受和…  相似文献   

14.
马长生  陈珂 《中国新药杂志》2012,(15):1752-1755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维纳卡兰通过在房颤发作时选择性地阻滞心房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而迅速转复房颤,CRAFT试验和ACT系列试验等证实了维纳卡兰在转复新发房颤、外科术后房颤及维持窦性心律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维纳卡兰在房颤药物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有赖于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李秀范  田学军 《河北医药》1991,13(5):325-325
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制发展很快,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断出现,有的药物问世较短,应用于临床经验尚不足,而有些药却长期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认为,根据疾病的病因和心律失常的性质,适当选择,合理应用是取得显著效果的关键,现将我们多年来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石丰富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73-474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78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慢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胺碘酮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显效36例,有效39例,无3例,总有效率96.15%。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慎重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以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8.
作者倡用一种持续心电监测6小时的无创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法,对8例器质性心脏病伴各种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以口服慢心律、美多心安、心律平、妥卡律、安博律定和胺碘酮6种常用药作急性药物试验(ADT),共29人次。结果16人次(55%)ADT 呈显效阳性,ADT 结果和临床疗效相关性达82%,无明显不良反应。并证实运动试验使VA 检出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
当前,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与进展,并且在最近40多年时间里将能够用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从不足15种发展到了现在的大约200种。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且部分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非常严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确切概念还未能统一,但通常是指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使原来的心律失常恶化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从临床角度而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区别心律失常究竟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表现还是由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1发生原因抗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