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1例连续三节段及以上病变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22例采取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A组);29例采取分节段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他椎间盘单独切除内固定术(B组),即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应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率,复查X片比较两组植骨融合率、颈椎椎间高度、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随访内固定均未发生松动、脱落、断裂,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随访角度丢失率A组高于B组(P<0.05)。A组有1例术后1年出现钛网下沉。两组植骨融合率于术后6个月时均为100%,但B组至术后3个月已达骨性融合,A组有4例至术后6个月时达骨性融合。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相对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颈椎前中柱结构破坏少,同时能够长时间维持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96年1月~1999年1月对3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MCSM)行颈前路扩大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根据Nurick评分优良率达76-6%,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41~75岁,平均55岁。病变含一个椎节两个间隙的21例,C3~C56例,C4~C615例,两个椎节三个间隙的9例,C3~C66例,C4~C73例。病程5~26个月。术前术后均行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  相似文献   

3.
4.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后路术式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后路全椎板切除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Ⅱ组18例为全椎板切除术,Ⅱ组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优良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优良率短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别,而长期并发症Ⅱ组优于Ⅰ组。结论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外科治疗,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化,尤其是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发病率逐步增高,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恢复椎管容量和颈椎正常序列,重建其稳定性.常用的手术方式根据入路的不同主要分为前路、后路和后前路联合3种,本文就其治疗方法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胡新华 《当代医学》2016,(28):27-28
目的:研究两种前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长节段型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分节段型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不同术式治疗下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3天、半年、1年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患者的cobb角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组患者在不同术式治疗下都取得良好效果,分节段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更佳,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前与颈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为颈前路组,30例患者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为颈后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颈前路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颈椎活动度(ROM)以及颈椎曲度指数(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颈前路组ROM显著小于颈后路组,CCI显著大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改善ROM及CCI方面优于颈椎后路。  相似文献   

8.
由颈椎退变引起脊髓受压或脊髓血供障碍或二者并存 ,而导致脊髓功能障碍 ,并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多有椎管狭窄 ,加之前后方的压迫因素而发病。突出的椎间盘、骨赘、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造成的继发性狭窄[1] 。本文报道一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3个节段或 3个节段以上 )并多数并发椎管狭窄 ,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像资料所见 ,并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方法选择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1998年 10月— 1999年 10月我院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治疗多节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外科术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收住的经影像学诊断的18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主要依靠术式和术前脊髓功能评分,结合术时年龄、性别和病程,将符合标准的87例患者归类为均衡相似的3组,A组35例为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患者;B组31例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患者;C组21例为颈前路多平面环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术后疗效利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随访各组并发症,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3年2个月,平均约8个月,各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组优良率分别为65.7%、80.6%和71.4%,术后3组优良率经Chi—square检验无显著差别(χ^2=1.844,P=0.397〉0.05),但B组优良率最高,其并发症例次率也较高(22.3%),主要发生于B组多椎体次全切除术式患者,而该组单椎体次全切除附加椎间盘切除术13例患者并发症较低,仅1例,组内两术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单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盘切除融合的分节段混合减压术可能是较理想术式,其减压彻底有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开门组3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30例接受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和术后JOA评分情况。结果双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低于单开门组,但手术时间高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3月、1年的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效果显著,但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及术者手术熟练程度选择最为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节段颈椎病是指在影像学上存在多个节段连续或不连续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以及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造成对脊髓或硬膜囊前方多个平面的压迫,并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类颈椎病。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由于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低下,全身伴发疾病多,手术风险大,  相似文献   

12.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选择性手术的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分析不同颈前路手术对多工段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7例患手术后情况时间回顾,第1组7例为单一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第2组26例为多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第3组14例为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患,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第2,3组手术效果好于第I组,但并发症发生率也较第1组高,第2,3组间手术效果无显差别,第3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采用单纯颈椎前路或后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采用颈椎前路或后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32例。前路组16例:其中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ACHDF)8例;2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ACCF)4例;单椎体次全切结合相邻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Hybrid)4例。后路组16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laminoplasty )8例;椎板切除植骨内固定术(LIFF)8例。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前后入路下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侧位X线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平均18(7~26)个月。前路和后路组患者颈部 VAS评分、上肢 VAS评分、JOA 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 P <0.05),但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内置物位置正确,植骨均在3~6全月内融合。前路及后路两组颈椎曲度术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P <0.05);末次随访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个体化设计合适的手术方式,前后路术式均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但前路较后路在降低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行设计的颈前路多节段减压原位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近期优良率67.5%,有效率97.5%,40例随访13 ̄45个月,优良率87.5%,有效率97.5%。该术式脊髓减压充分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创伤小,避免了供骨区反应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46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临床疗效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张善东林鸿培赵尔弘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致瘫率较高,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达到了早期诊断,使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院1983年...  相似文献   

17.
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术式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比较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2个(或2个以上)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21例)及颈后路脊髓受压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加侧块螺钉内固定术(15例)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前路手术组平均改善率70%,优良率为81%,后路手术组平均改善率62%,优良率7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1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95%,后路手术组3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80%,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两种术式疗效相近,但前路多个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植骨融合率高、术时短、出血少,较之后路术式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对≥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颈后路常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微创组采用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该科于1999年8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45例进行随访。16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5例行前路多节段分段减压,4例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再予前路减压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X线评价前路减压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颈椎曲度改变情况。结果术前症状皆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达75.3%,颈前路减压患者术后即刻显示颈椎曲度(Cobb角)明显改善(P<0.01)。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受压方向,受压程度决定手术方式,以达到彻底减压,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6例CSM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信函和复诊方式随诊,平均随访24个月,按JOA评分方法,评价术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 56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发病至手术时间越短≤6个月,疗效越好,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 尽早查明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早诊断、及早手术,防止脊髓功能的继续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