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作者鉴于浅部霉菌病的治疗,尽管有了灰黄霉素,仍然未完全解决。一些资料中有人报告用免疫疗法有时能使对其他方法无效的病人好转或痊愈。作者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了毛癣菌病患者39例,念珠菌病患者24例,共观察了18个月。患者的诊断是经过直接镜检,培养及皮内试验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鼻窦部毛霉菌感染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霉菌病是一种急性霉菌感染,常具有致死性。鼻脑型毛霉菌病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其他严重的免疫缺陷患者中也可见到。本文报告1例糖尿病合并鼻眶部毛霉菌患者,经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提示糖尿病患者出现坏死性鼻窦炎并伴随急性神经功能障碍时应考虑鼻脑型毛霉菌病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导言中指出治疗霉菌的有效药物有下列几种:碘化物、芳香双脒类(Aromatische Diamidine)、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5-氟胞嘧啶、(Fluocytosine)、汉霉素(Hamyzin)、萨拉霉素(Saramyzetin)和三苯甲咪唑(又名克霉唑Clotrimazol)等。碘化物还用于治疗孢子丝菌病和特殊型曲菌病。在芳香双脒类中以2  相似文献   

5.
全身性真菌感染的治疗,仍然是困难的。肺部曲霉菌病,在英国可能是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在治疗上的困难,较其他系统性真菌病略为少些。问题的一部分是这种病有三个综合征,各有其不同的预后。足菌肿最好还是以手术处理,问题是要保证小在手术前或手术时扩散到正常肺。过敏性及侵袭性的肺部曲霉菌病,在以往曾用过多种的抗真菌剂治疗。碘化物及煌绿的局部吹入法,其价值已被证实是有限的,但肾上腺皮质激素时过敏性型常很有效。Vedder等认为制霉菌素吸入法有效,但很多研究者发现它的疗效是有限的。Edwards等倡议应用匹马霉素的气溶胶,其疗效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床上深部霉菌感染明显增多,其中包括二类,一类是由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申克氏孢子丝菌、巴西副球孢子菌和皮炎芽生菌等原发致病霉菌引起的,另一类是由新型隐球菌、光滑球拟酵母和各种念珠菌、毛霉菌、曲霉菌等继发或条件致病霉菌所引起.前一类早已被确定为重要的感染源;后一类目前亦已逐渐被认作重要病因,尤其是在防御机能低下的患者.概述临床医师在考虑深部霉菌感染的治疗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是用什么药,而是有无必要用药.这一抉择事关紧要,因为它涉及自限性感染和进行性感染这二个迥然不同的概念.自限性感染可自然消退,进行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9岁,山东淄博人.1964年秋天左踝部被虫叮咬,数天后起黄豆大红色结节,逐渐增至杏核大,自行破溃排脓.  相似文献   

8.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它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HIV感染者的严重播散性感染。近年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已成为东南亚艾滋病患者继结核病和隐球菌病之后第三位最常见疾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如未能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死亡率高达91.3%。因此,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着色霉菌病原系一种少见的霉菌病。1904~1957年世界文献仅报道448例。近年来本病有所增多,但统计资料很不准确。长期以来,特别是国外文献,认为本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到1954年为止79.9%的病例发生于上述地区。现在不同气候地区的许多国家均有报道。鉴于文献上很少谈到本病在世界上的分布,本文就手头文献作一综述。着色霉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裴氏着色霉菌。美国、印度、波多黎各、委内瑞拉4国发现紧密着色霉菌。皮炎着色霉菌见于印度,分杖着色霉菌见于马达加斯加岛、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疣状着色霉菌见于南非,美国。Ph·jeanselmi曾氏着色霉菌为肯尼亚的可能致病菌。在捷克除裴氏着色霉菌外,尚发现一种新的致病菌Chmelia slovaca。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试用三联疗法治疗7例着色霉菌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毛霉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霉病(mucormycosis)是一种较少见而往往又是致命的条件性真菌感染,可侵犯人体的鼻、脑、肺、胃肠道、皮肤等部位,甚至可通过血行播散到全身各个脏器,其病程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本病首次由Paltauf于1885年以全身播散型毛霉病报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和糖尿病患者的增多,以及器官移植、烧伤抢救和其它延长生命技术的广泛使用,都为条件致病真菌的繁殖和致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毛霉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霉菌对人体的影响可归纳为三类:致病、变态反应和中毒,其中尤以前两类常见和重要。现着重就霉菌和霉菌病与变态反应的关系作一综述。近30年来对霉菌病已较重视,对它的变态反应研究也逐渐开展。霉菌如同其他微生物一样在变态反应上有其一定的规律性,但因病原体大,细胞壁富有多醣体,较复杂的代谢过程和酶系统以及潜在的抗原性,又与细菌、病毒不同。  相似文献   

13.
检查5600名异常趾甲的患者,证明226名有短帚霉菌病。在3700名没有甲癣的病人中,证明短帚霉菌作为污染菌者占2%。1925名甲癣病人中,由于短帚霉菌引起者占6%,但这些病例中10%的患者与皮肤霉菌混合感染。在约1800例由于其他病因引起的甲癣中,短帚霉菌作为污染菌者占2%。直接镜检找到短帚霉菌,其菌落的数目≥10,则支持诊断,菌落的数目≤3及直接镜检没有发现短帚霉菌者,则不能确诊。由短帚霉菌引起的甲癣最常见于老年  相似文献   

14.
毛母细胞瘤     
##正##患者女,25岁。主诉:因右鼻部肿物3年就诊。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现右鼻部出现一米粒大的丘疹,无自觉症状。3年来皮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患者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毛囊炎,外用抗生素类软膏治疗未消退。近2个月来皮疹有轻度的瘙痒,因担心癌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 ,48岁 ,重庆市万洲区农民。于 1998年 1月不明原因面部出现数个小疹子 ,疹子位于鼻翼旁 ,无自觉症状。以后疹子逐渐增多 ,扩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数目多达 2 0余个。院外多方诊断不明 ,先后使用多种抗生素等治疗无好转。 1998年 3月拟诊深部真菌病收住。住院后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常规、尿分析、胸部X片、肾功能、肝功能均正常 ,腹部B超检查也无异常发现。见皮疹分布于鼻尖、鼻体、鼻翼及两侧面颊部 ,皮疹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小结节 ,结节互不融合 ,质软 ,结节颜色为正常肤色 ,但有个别小结节略带淡红色。大小结节周围均…  相似文献   

16.
17.
皮肤霉菌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皮疹表现为红斑、鳞屑、糜烂。常继发于尿布皮炎。患儿常因皮肤瘙痒而影响进食和睡眠。近几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1 一般资料  1 0 8例患儿 ,均为门诊病人 ,发病年龄自出生1 0天至 2岁 ,平均发病年龄 31天。病程 2天至 2 0天 ,平均病程 9天。皮损分布 ,局限性 :仅有颈部皮损 2 4例 ,皮损仅限于肛周及外阴的 72例。泛发性 :皮损超过 3个部位 ,即臀部、外阴、股内侧、腹部、背部、颈部等 1 2例。其中有 95例患儿在发病前曾患过鹅口疮 ,或同时伴发鹅口疮。2 治疗方法 中药方剂…  相似文献   

18.
皮肤型着色霉菌病,临床形态多种多样,特别是非典型病例易与其它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混淆,造成误诊或漏诊.兹报告1例曾被误诊为寻常性狼疮达9年余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藏毛窦     
报告2例位于骶尾部及腋窝的藏毛窦。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为17岁及27岁。皮肤科检查:骶尾部可见两处淡红色结节,周围可见边界较清的色素沉着斑。腋窝可见一脐凹状窦道口,其内侧约3 cm处可见一紫红色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窦道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伴较多毛干碎片。诊断:藏毛窦。  相似文献   

20.
毛母质瘤     
刘随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0,49(12):709-7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