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石氏伤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具有"本痿标痹、痹痿并存、先痹后痿、痹痿互转"的病机特点;在临床方面坚持"内外同治,标本兼顾,筋骨并重,以筋为主"的指导思想,主张"气血兼顾,内合肝肾;逐瘀为要,调治兼邪,独重祛痰"的论治特色。并举效验方药及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痹病与痿病,《内经》即有专题论述,但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曾一度痿痹不辨,究其原因有病因均与感受湿邪有关,症状均表现为手足肢体的病变,以及痹病日久可转痿病。痿病和痹病是有区别的,痹之为病必有疼痛及酸麻不仁感,痿病为筋肉弛缓枯细及肢体无力运动;痹病病因为外感风寒湿邪所得,痿病病因较复杂,有外感、感热和内伤;痹病以阴寒性质多见,痿病则以阳热为主。  相似文献   

3.
二妙丸由苍术、黄柏两味药组成,其中苍术苦寒,燥湿健脾,黄柏苦寒、能清湿热、两者相合,燥湿清热,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湿热下注、下部湿疮以及湿热成痿等证。痿是四肢痿弱无力,不能举动;痹是骨节四肢麻痹不仁兼有疼痛。凡痿、痹、脚气、疮疡等证,由于湿热而致者,临床常以此为  相似文献   

4.
"痿痹"是以肢废不用或兼痹痛为主症的一种虚实夹杂肢体经络病。文章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痿痹的验案进行分析,明确叶氏对痿痹病机的认识为肝肾亏虚、阳明亏乏,湿热、痰瘀阻滞经络,虚实夹杂;辨证以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并提出辨证分期的理论;分析叶氏"痿痹"治疗特色以温养宣通为基本大法,强调经热则痹,络热则痿;新邪急散,宿邪缓攻,治法以温养肝肾、清利湿热、祛痰化瘀、固卫却邪等为主。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所称"痿症",是以四肢痿软瘫痪为主证.临床上应与"痹症"鉴别.两者虽皆为肢体运动障碍,但有其殊异.<医宗金鉴>谓:"痿病足兮痹病身,仍在不疼痛里分",指明了痿是软瘫不痛,痹是以痛为著.痿症就现代医学来说,凡各种病因所致下运动神经元性(周围性或弛缓性)瘫痪,概属痿症范畴.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从痿痹瘀痉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湧  杨海韵 《新中医》2007,39(7):3-4
根据临床特征,把骨质疏松症按痿痹瘀痉辨病分类。以无痛为痿,疼痛为痹,外伤为瘀,抽搐为痉,再根据病因病机、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从而,探索一条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痹病、痿病为不同疾病,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有明显不同,但痹病可以导致痿病的发生。类风湿关节炎(RA)主要累及关节,亦可影响周围的筋脉肌肉,从而形成痹痿并存的病状。RA"因痹至痿"病因病机为热邪浸淫、肉痿筋弛,邪中于经为痹、邪中于络为痿、气虚邪滞等3个方面。治疗以痹为本以痿为标,急则治其痹,缓则治其痿,不可滥用风药免伤气血。  相似文献   

8.
将骨质疏松的症状和病理类比古籍,认为“骨痿”“骨痹”可作为其中医病名。通过不同古籍的记载建立“脑—髓—骨—骨痿”的关系,将骨质疏松分两种类型,影像学确诊骨质疏松而临床无疼痛症状的骨痿和出现临床疼痛症状的骨痹。当作为精微物质的髓不足时,就会出现骨痿病。髓分脑髓、脊髓、骨髓。骨痿指骨髓不足而出现的疾病。骨痿的治疗,可以直接通过肾脏治疗生骨髓,也可以通过生脑髓而下脊髓入骨髓来进行治疗。因此,“脑—髓—骨”关系的认识对骨痿、骨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痹证和痿证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古人对两病的认识,无论从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和治疗方药等都有严格的区别,《医宗金■》对此作了概括性的总结,他在“痿痹辨似歌”中说“痿病足兮痹病身,仍在不疼痛里分。但观治痿无风药,始晓虚实别有因。”由此不难看出,两病的鉴别要点在于“痛”与“不痛”。即痿证手足痿软,毫无疼痛,病因多为热盛伤津,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属虚证;痹病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属实  相似文献   

10.
烟草为茄科植物烟的叶。性味辛温有毒。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开窍醒神、活血消肿、解毒杀虫等多种功效。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烟草的危害,因而对其研究应用也就日趋减少。为正确认识烟草的功效,掌握其主治,本文就其临床主要治疗作用探讨如下。一、祛风除湿烟草,《本草备要》谓其能:“治风寒湿痹”。《广州植物志》亦载其有“治骨节疼痛”,痿麻不仁,偏风头痛”的功用,因而能祛风除湿、蠲痹通络,叶天士种福堂方云能:“治风寒湿气、骨节疼痛,痿痹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痿通痹贴膏的制备,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炙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明胶羧甲基纤雏素钠(CMC-N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聚丙烯酸钠(PAANA)氧化锌丙三醇聚乙二醇(PEG400)=1470.513.510为基质制备抗痿通痹贴膏,并以抗痿通痹贴膏为治疗组60例、以抗痿通痹搽剂为对照组60例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结果抗痿通痹贴膏在膝关节部位附着时间长,贴适性良好,由于药物在贴膏中缓缓释放后迅速透过皮肤吸收,有利于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使治疗作用持续时间长,因而抗痿通痹贴膏的治疗效果较优于其他剂型.结论抗痿通痹贴膏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宣痹止痛、补肝益肾的功效,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治疗效果较优于其他剂型.  相似文献   

12.
介绍禇立希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属“早痹后痿”“标痹本痿”,病机特点为“由痹致痿,痹痿共存,痹痿互损”。治疗本病注重辨证论治与分期论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标本兼顾、痹痿共治。同时,重视中药口服结合外治法,“内外同治”“一方三用”。另外,还重视“筋骨失衡”的内因,治疗中主张“筋骨并重”,推崇分期伤科手法治疗联合功能训练,“医康一体”治疗。并附临床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痹、痿两种疾病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均不相同,但痹病可以导致痿病的发生。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影响肢体关节,亦可影响筋脉肌肉,从而形成痹痿并存的症状。“脾虚”在痹与痿的发病、发展以及演变中具有重要作用。脾虚为本,营卫失和,外湿引动内湿,湿邪困脾,加重脾虚,影响五脏,故外及肢体,内及脏腑。病情进一步发展,脾虚失养,或脾虚湿阻,因痹致痿,故出现肉痿筋弛,肺痿咳喘。据此提出:健脾化湿,以调营卫、滋气血、利关节、濡肌肉、强筋骨,同时兼顾补脾养五脏,通五脏痹,养五脏痿。故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涵盖类风湿关节炎各个病理阶段,实现痹与痿同治。  相似文献   

14.
<正> “肺痿”一词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之后,历代诸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予以探讨确系必要。《说文》云:“痿,痹也”。段玉裁注:“古人多痿痹联言,因痹而病痿也”。说明瘘证是继发性疾病,多由痹证发展而来。痹,闭也,壅闭不通之意。《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合论于同一篇中确有一定的含义。考诸痿证首见于《素问·痿论篇》,其以“肺热叶焦”立论。分列脉痿、筋痿、肉痿、痿躄之证,据此  相似文献   

15.
外伤骨折后疼痛性骨质疏松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坤 《新中医》1993,(9):49-50
本病也称Sudeck骨萎缩,主要是因外伤后,小动脉末端发生交感神经反射性痉挛所致。临床表现为:骨折后局部手足关节肿胀日久,疼痛明显,伸直位挛缩,功能活动受限,到一定时期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属中医“骨痿”、“骨痹”范围,历代中医经典中亦有论述。如《内经》中云:“痹在于骨则重”,“痹病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骨枯而髓虚,故足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痿通痹贴膏的制备,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聚丙烯酸钠(PAANA):氧化锌:丙三醇:聚乙二醇(PEG400)=1:4:7:0.5:1:3.5:10为基质制备抗痿通痹贴膏,并以抗痿通痹贴膏为治疗组60例、以抗痿通痹搽剂为对照组60例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结果:抗痿通痹贴膏在膝关节部位附着时间长,贴适性良好,由于药物在贴膏中缓缓释放后迅速透过皮肤吸收,有利于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使治疗作用持续时间长,因而抗痿通痹贴膏的治疗效果较优于其他剂型。结论:抗痿通痹贴膏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宣痹止痛、补肝益肾的功效,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治疗效果较优于其他剂型。  相似文献   

17.
以因痹致痿病机及通痹治痿法为视角解析《诸病源候论》所载导引术治疗痹痿证候3则,阐释风偏枯候、风痹手足不遂候、风湿痹候导引术式及通痹治痿内涵,深化导引理论,提升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问:中风、痹症、痿症、厥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各是什么? 答: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痹症是以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者麻木等一类疾患.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行走者较为多见,病者肢体外观大多瘦削枯萎.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逐渐苏醒为主. 问:行痹、痛痹、热痹的主要症状、治疗方药是什么? 答:行痹的主要症状是以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涉及多个关节,而以腕、肘、膝、踝等处多见,关节伸屈不便,或见寒热表证,  相似文献   

19.
痹痿辨析论     
痹病和痿病是中医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两类疾病 ,可以囊括现代医学里的很多病种。其二者的临床表现、证候特征及发展演变有诸多相似之处 ,在某些医师的实践诊疗过程中往往不能透察明晰 ,称痹为痿 ,或称痿为痹。这种对疾病本质认识上的含糊不清会影响对患者的正确处方用药 ,而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延误病情。为能更好地认识此两类疾病 ,笔者现将其二者做一辨析 ,阐述如下以飨读者 :1 病名溯源当分为二痹、痿两病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为之设专文二篇“痹论”、“痿论” ,《灵枢》中也有专文“周痹” ,并散载于《内经》其他篇 ,广泛地…  相似文献   

20.
间质性肺病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后不良,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肺痹”“肺痿”的范畴。“痹痿统一论”由国医大师李济仁首次提出,从病因、病机、病程规律、治则治法四个角度论述了痿痹合论的可行性。本文立足于“痹痿统一”理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根本是肺气不足而致痹,继而因痹致痿,痹与痿在疾病中同时体现。痰瘀痹阻为疾病转变的核心。治疗上应注意补肺宣肺,化痰通络贯穿始终;同时由于病情复杂,痹痿同在,还应外祛虚邪,内调肝肾。治疗时应时时立足于整体,把握好正虚与邪实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