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背部是人体躯干的承重部位,其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病变多种多样。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X线、CT、磁共振成像(MRI)。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及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频超声检查凭借其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短期内可重复检查、实时成像尤其是对软组织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CT和MRI等优势,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该文就高频超声在腰背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壁超声、CT及MRI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14例软组织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检查诊断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腹壁超声检查、CT检查诊断良性软组织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优于腹壁超声(P<0.05)。腹壁超声检查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灵敏度与CT、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超声检查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特异度低于CT、MRI检查(P<0.05)。结论 腹壁超声、CT与MRI检查均可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上可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最佳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丁华杰  刘会玲  那磊  吴文瑛 《河北医学》2016,(10):1681-1683
目的::探讨超声( US)与CT/MRI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软组织肿瘤的术前超声与CT及MRI结果,分析超声与CT/MRI对软组织肿瘤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超声、CT及MRI对软组织良性肿瘤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3.6%、76.5%、80%,特异度分别为50%、51.5%、71.1%,超声与C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与MR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CT及MRI对软组织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不高,超声与CT/MR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CT及MRI对软组织恶性肿瘤诊断特异度较高,超声与CT/MR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具有方便快捷、实时廉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可对大部分良性肿瘤做出定性诊断,应该为软组织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CT/MRI检查除了对脂肪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比较高以外,对绝大部分软组织肿瘤诊断能力不高于超声。对于少部分复杂肿瘤,可以多种影像学检查相互结合补充。  相似文献   

4.
曹东明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3):4274-4278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检查等均为临床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可用于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其中,CT、MRI检查在诊断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病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医院设备、专业技术、患者经济条件等外在条件的限制,且两项技术均对适应证人群具有严格的要求。超声检查可诊断人体肌肉、肌腱、软组织、关节等骨骼系统的病变,及浅表软组织损伤、甚至是深部肌肉的病变。与CT、MRI检查比较,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更广,操作简便快捷,且能实时动态观察肌肉、肌腱损伤的病情和恢复的不同时期及全过程,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造影、介入超声等新技术陆续问世,使其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展开。本研究特对超声检查在各种原因所致肌肉、肌腱损伤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临床研究)作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阶段性总结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X线、CT、MRI、超声对II型痛性足副舟骨(PAN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确诊的45侧II型PANB的X线、CT、MRI以及超声影像诊断资料,比较四者诊断PANB的敏感度及测量准确性。结果:X线、CT、MRI、超声诊断II型PANB的敏感度分别为68.9%(31/45)、88.9%(40/45)、 95.6%(43/45)、91.1%(41/45)。X线的敏感度低于CT、MRI及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MRI及超声诊断II型PANB敏感度较高,三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线、CT、MRI、超声对诊断阳性患者副骨最大径值测量结果分别为(11.5±6.6)mm、(9.5±7.3)mm、(9.3±7.1)mm、(11.8±6.8)mm,四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线检查诊断II型PANB敏感度相对不足;CT敏感度高但对软组织成像效果欠佳;MRI敏感度最高,且可以显示骨髓水肿和软组织病变,应用价值高但价格昂贵;超声诊断敏感度高,可显示副骨、纤维连接处和软组织病变,可进行动态多角度扫查,且经济方便,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与磁共振成像(MRI)比较,评价超声检查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手术后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并与MRI表现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及对肿块内部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超声与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均为100%,良、恶性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28/35)和85.7%(30/35),两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内部结构和血供情况,对浅表部位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但对肿瘤周围结构的显示不足,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肿瘤术前评估尚需与MRI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CT扫描尤其是C T血管造影不仅能显示大血管腔内形态改变及附壁血栓,且能显示大血管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尤其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 T对心包病变检查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但C T对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变、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诊断还不如心脏超声和MRI.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CT在心脏疾病(如冠心病等)的诊断方面已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2例经CT检查.结果:MRI能显示所有的病变,除1例患者外,所有患者的病灶都于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骨损害和周围软组织异常在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和T1加权增强后图像上显示尤为明显;2例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治疗后进行随访,MRI显示与治疗前相比较病灶的范围变小且信号强度降低.3例患者X线平片病灶显示不明显,MRI能显示更多的异常信息.CT检查均能发现异常,表现为骨质破坏及邻近骨皮质损害、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形成.结论: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及邻近结构是否受累显示十分清楚,能获得骨骼软组织解剖及病理结构改变的细节,结合X线平片和CT能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超声、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7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超声、CT与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确诊率。结果三种诊断方法中,MRI确诊率最高,达93.2%,明显高于超声76.7%及CT的82.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CT及MRI检查在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以MRI确诊率最高,但必要时也可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相结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MRI与CT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1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为对象,均行超声、MRI与CT在胃肠道淋巴瘤扫描检查,观察胃肠道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以组织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MRI与CT对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诊断胃肠道淋巴瘤的准确率为95.24%,较超声诊断的准确率80.95%、CT诊断的准确率90.48%高;胃肠道淋巴瘤经超声、MRI、CT检查均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I扫描中仅平扫即可直观地观察胃黏膜完整性,对病变定性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较CT及超声具有更明显优势,此外MRI扫描检查中T1WI、T2WI可清晰显示胃浆膜情况,利于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结论在胃肠道淋巴瘤分类诊断中,MRI诊断的准确率较CT及超声更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 4例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 ,回顾分析其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  3例位于胸椎 ,1例位于腰椎。X线平片显示单个椎体破坏、变形 ;CT显示椎体呈膨胀性破坏 ,病变侵犯一侧附件 ,并在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及压迫硬脊膜囊 ;MRI显示病变椎体呈不均匀信号 ,相邻椎间隙信号不变。 4例尿本 周氏蛋白均为阴性。结论 脊柱SPM依赖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作基本定位 ;CT可显示椎体破坏程度及侵犯范围 ;MRI反映病变椎体信号变化、椎间盘结构和椎间隙情况。最后诊断必须结合局部骨穿和化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对儿童急性骨髓炎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30例急性骨髓炎住院病儿,均行MRI及X线检查,其中16例病儿同时行CT检查,分析其病变过程中的X线、CT及MRI影像学表现。治疗后复查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检查显示发病7d内仅见软组织肿胀10例,发病7d后软组织肿胀并骨质破坏20例。CT检查显示发病7d内仅见软组织界限不清7例,发病7d后骨髓腔密度减低6例,骨质破坏中断3例。MRI检查均显示软组织抑脂-T2WI高信号,发病3d后骨质抑脂-T2WI高信号28例,骨膜下脓肿9例。结论 MRI检查可早期发现儿童骨髓腔及软组织炎症,但是X线、CT对于发现骨质破坏及骨质修复占据优势,所以X线、CT、MRI在儿童骨髓炎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各有优势,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用于四肢软组织静脉畸形的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27例四肢软组织静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超声、CT、MRI及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比较各检查的优缺点。结果四肢软组织静脉超声检查可表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形状不规则的蜂窝或网状液性暗区,软组织中的畸形静脉多表现为可压缩的低回声,明确病变畸形静脉的形态、大小以及范围,并可用于术中动态观察,但该检查方式的病变界限欠清。而MRI检查能够清楚分辨畸形静脉的部位、大小。定位准确,明确病变血管累及范围,并能明确软组织成分,虽相对较昂贵,但对于静脉畸形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 MRI以及超声检查对于畸形血管的诊断以及明确病变范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国辉  冯少仁  傅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16-117,140
目的 分析颅骨穿透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选取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骨穿透型脑膜瘤11例,其中6例仅行MRI检查,3例行CT及MRI检查,2例仅行CT检查;发生在大脑凸面4例,蝶骨嵴7例.分析其CT、MRI表现,并与病理类型对照.结果 CT、MRI均表现为颅骨增生和颅外软组织肿块,伴有骨质破坏,MRI均显示颅内软组织肿块,CT仅2例见颅内软组织肿块,增强后MRI均可见颅内外肿块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结论 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CT观察钙化和骨质改变优于MRI,MRI显示软组织清晰,并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两者结合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后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并与MRI表现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及对肿块的显示情况。结果超声与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均为1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95%(17/21)和85.71%(18/21),两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内部结构和血供情况,对浅表部位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但对肿瘤周围结构的显示不足,对解剖结构复杂的肿块诊断尚需与MRI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和MRI资料。20例先后行CT、MRI检查,1例仅行CT检查,9例仅行MRI检查。结果脊髓受压在MRI检查中有12例(41.4%,12/29),CT检查中有3例(13.6%,3/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先后行CT、MRI的患者中,椎管狭窄在MRI显示9例,在CT显示6例;脊髓受压在MRI显示7例,在CT上显示2例;椎间盘受累在MRI显示16例,CT显示13例;椎旁软组织脓肿MRI显示16例,CT显示13例。结论 CT较好的显示了脊柱结核的骨质破坏、附件受侵、椎间盘受累、椎旁软组织脓肿、椎管狭窄等病变,而MRI对显示脊髓受压有明显优势。二者相结合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与磁共振成像(MRI)比较,评价超声检查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手术后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并与MRI表现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及对肿块内部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超声与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均为100%,良、恶性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28/35)和85.7%(30/35),两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内部结构和血供情况,对浅表部位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但对肿瘤周围结构的显示不足,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肿瘤术前评估尚需与MRI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此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结合文献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5例,右侧10例。病变以颈静脉孔为中心生长并向周围结构不同程度蔓延。CT及MRI表现各具特征性,CT显示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软组织肿块,颈静脉球窝较对侧明显扩大,高分辨CT更能显示骨质破坏程度;MRI均显示颈静脉孔区及鼓室内不规则的软组织信号灶,并能见到典型的"盐和胡椒"征象,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CT、高分辨薄层CT及MR检查有明显的优势,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CT可准确显示骨质破坏范围、程度;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病灶信号及强化方式,两者优势互补,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耳腺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分析影像学检查对中耳腺瘤的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例中耳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表现与颞骨CT、MRI检查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例患者病灶局限于鼓室腔内,4例患者病灶范围自鼓室至鼓窦(其中1例患者肿物穿透鼓膜至外耳道);4例鼓膜表现向外膨隆,1例鼓膜正常;经音测听显示,3例传导聋、2例混合聋;患者术前颞骨CT检查均显示存在听骨链包绕软组织影,均未见明显骨质破坏、见盾板较尖锐;4例患者术前经内耳MRI扫描显示存在鼓室病变,T1见等信号影、T2见等信号影,肿瘤均存在明显强化;3例患者术后行颞骨CT扫描,1例患者见鼓室腔内软组织影膨出,经手术证实为病变复发;2例患者术后行内耳MRI扫描均显示鼓室存在未明显强化,未见复发症状,考虑鼓室内存在瘢痕组织。结论:中耳腺瘤患者的颞骨CT检查特征主要为鼓室软组织影且不伴听骨链、骨质等结构异常;而内耳MRI检查的特征则为鼓室T1、T2等信号、出现明显强化的结节影。中耳腺瘤的CT与MRI特征结合该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在术前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0.
王刚  王克列  郝俊雄 《医学综述》2013,19(12):2260-2261
目的探讨MRI与能谱CT在诊断手肌腱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手外科专科医院就诊的50例手肌腱疾病患者和20例手肌腱正常者行MRI和能谱CT检查,比较MRI和能谱CT在手肌腱正常解剖及基本病变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在显示手肌腱变性、粘连、腱鞘病变方面较能谱CT有明显优势(P<0.05);能谱CT在显示手肌腱的形态、走形及止点方面,特别是在显示骨骼、肌腱及手肌肉的三维关系方面有明显优势;MRI和能谱CT在显示肌腱断裂、缺失及增粗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RI和能谱CT在诊断手肌腱病变中有各自的优势,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诊断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