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D-Ⅱ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SP患儿402例(HSP组),正常健康儿童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夹心法和荧光检测法结合检测血浆中的D-Ⅱ聚体含量。再将HSP组按照临床表现分为4组,Ⅰ组仅有皮肤症状、Ⅱ组皮肤症状+关节症状、Ⅲ组皮肤症状+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Ⅳ组皮肤症状+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肾脏表现。比较各组D-Ⅱ聚体含量的差别。结果:HSP组血浆D-Ⅱ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Ⅳ组D-Ⅱ聚体含量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Ⅳ组D-Ⅱ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Ⅱ组D-Ⅱ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P患儿血浆D-Ⅱ聚体明显升高,提示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D-Ⅱ聚体可以作为HSP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同病期血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观察30例于入院时及恢复期取血,采用NycocardReaderⅡ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法测定仪测定D-二聚体的量,并与健康儿童25例(正常组)作比较。结果正常组D-二聚体0.33±0.12mg/L,观察组发病初期1.87±0.76mg/L,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下降至0.41±0.25mg/L,较发病初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测定能早期、准确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液高凝状态,并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对照组与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D-二聚体,以及过敏性紫癜肾型和非肾型D-二聚体,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健康对照组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37例,测定D-二聚体的量,将HSP患儿和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作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与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D-二聚体,以及过敏性紫癜肾型和非肾型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敏性紫痰患儿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增强及微血栓形成,过敏性紫癜肾型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型过敏性紫瘕患儿,说明D-二聚体阳性患儿,发生肾脏损害危险性高于D-二聚体阴性患儿,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盛朝凯 《四川医学》2003,24(5):505-505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 ,患者体内常呈高凝状态 ,病变累及全身毛细血管 ,血中D 二聚体含量高于正常人水平。过敏性紫癜常伴有全身各脏器的损害 ,如果肾脏有损害 ,则引起紫癜性肾炎。为了了解过敏性紫癜时有无肾脏的损害 ,本文通过对 3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尿D 二聚体水平测定 ,探讨其测定在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过敏性紫癜 31例患儿 ,均为初次发作 ,未使用任何激素及抗凝药物治疗。其中 15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尿液改变诊断为紫癜性肾炎 ;16例无肾炎症。对照组 15例为同等年龄之门诊正常体检儿童。两组年龄均为 2…  相似文献   

5.
王世杰 《河北医学》2003,9(12):1071-1073
目的 :了解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血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试验法测定 32例HSP患儿血D—二聚体水平 ,同时测凝血象。结果 :所有患儿凝血象正常 ,紫癜性肾炎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肾炎组 (P <0 .0 5 )。结论 :D—二聚体的测定能早期、快速、准确的判断HSP患儿体内的高凝状态程度 ,以便及时有效地使用抗凝药物阻止或延缓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对减轻并发症 ,缩短病程 ,防止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评估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患儿凝血状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确诊为HSP患儿80例(病例组)和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5例(对照组),对两组进行TEG与常规凝血检测,并对病例组进行远期随访,观察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发生率,进一步分析TEG对HSPN患儿高凝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例组R值、K值均显著降低(P<0.05),而D-二聚体、Fib、α角则显著增大(P<0.05)。对TEG和常规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R值和APTT间呈正相关;K值和Fib间呈负相关;α角和APTT间呈负相关。随访6个月内,TEG阳性组患儿HSPN发生率为 35.00% (28/80), 显著高于TEG阴性组。D-二聚体、Fib、α角、K值和R值的敏感度分别为 63.33%、20.00%、83.33%、70.00%和73.33%;特异性分别为55.10%、97.96%、60.00%、58.00%和66.00%。在所有单项指标中,相比其他指标α角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约登指数最高。结论 TEG在评价HSP患儿高凝状态中有重要的作用;早期TEG呈高凝状态的HSP患儿中HSPN发生率较高,相较于D-二聚体和Fib,TEG对确定高凝状态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对预测HSP患儿肾脏损害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血D -二聚体的变化 ,以探讨HSP患儿体内血液凝溶功能的改变。方法 应用ELISA法及反向血凝法分别检测 2 8例HSP急性期患儿和 1 6例正常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结果 HSP病例组患儿血D -二聚体、FDP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t=3 .88,P <0 .0 1 ;t =2 .41 ,P <0 .0 5)。结论 血D -二聚体检测显示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 ,为临床应用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Jin Y  Xing H  Wang X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78-228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170名健康体检者、156例急性脑梗死、38例深静脉血栓和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阳性率分别为59.3%、100.0%、61.7%,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溶栓治疗后各组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短时间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栓性疾病多伴有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其测定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反映血栓性疾病溶栓疗效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观察溶栓药物用量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互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78例HSPH患儿血浆,D2聚体进行测定.结果 D2聚体的阳性率为59.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2聚体的绝对浓度为(1.52±0.36)mg/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P患儿的血浆D2聚体的阳性率和绝对浓度显著升高可监测HSP的凝血血液纤溶功能,对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D-2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着继发性纤溶的增强。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5例急性脑梗塞、45例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和33例正常人血浆D-2聚体的含量;并对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塞D-2聚体的含量进行对比并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12.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5例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清及尿IL-8浓度,其中紫癜性肾炎(APN)19例,另16例未符合紫癜性肾炎的标准(非APN)。结果表明,APN及非AP因清及尿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PN组尿IL-8显著高于非APN组,APN组尿IL-8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APN组中9例肾活检示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与尿IL-8呈显著正相关。提示IL-8参与了过敏性紫  相似文献   

13.
D-二聚体测定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存在血栓前状态,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的分子标志物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都提示凝血及纤溶变化对慢性肾功不全、肾病综合征及狼疮肾炎的发生、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平行。本文对我院1996~1999年60例上述3种肾脏病患者进行了D-二聚体的测定,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资料与方法 1正常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7~63岁,平均为31.8岁。 2病例组共6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17~72岁,平均…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的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是监测纤溶活性的有价值的指标[1].我们通过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旨在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过敏性紫癜(HSP)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患者共200例为病例组;检测病例组D-二聚体阳性93例,根据治疗方案将病例组D-二聚体阳性患者分为银杏达莫组(26例),糖皮质激素组(37例)及联合组(30例)3组,另选取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D-二聚体与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阳性率及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阳性率单纯型占5.5%、肾型占9.5%、腹型占8.5%、关节型AP占6.5%、混合型占16.5%.银杏达莫组临床有效率为69.2%,糖皮质激素组临床有效率为70.3%,联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3.3%,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银杏达莫组和糖皮质激素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SP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可以有助于病情进展的... 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含量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白血病22例,多发性骨髓瘤11例)治疗前后血浆TM,D-D含量的变化.结果 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血浆TM、D-D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509~6.077,P<0.01).缓解后,血浆TM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t=5.099,P<0.01),但仍高于正常水平(t=3.509~13.676,P<0.01).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7.
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24h尿蛋白定量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肾炎型升高更为显著,表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尿常规检查判定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受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老年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老年糖尿病中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90例老年2型糖尿病血浆D-二聚体(DD)及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变化,观察合并血管病变与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血浆DD、ⅧR:Ag和Fbg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和无血管场变组(P〈0.01);经治疗后血浆DD、ⅧR:Ag和Fb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血浆D-二聚体等含量增高,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老年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振翔 《广西医学》2002,24(9):1447-1448
过敏性紫癜 (AP)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 ,合并有肾脏损害称之为紫癜性肾炎 (APN)。而是否合并有肾脏损害则直接影响其预后 ,我们临床观察 6 8例AP患儿微量蛋白尿的变化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方法和结果1 1 对象 :6 8例为 1993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住我科的AP患儿 ,男 37例 ,女 31例 ,年龄 3~ 13岁 ,均符合实用临床儿科学〔1〕诊断标准 ,其中有 30例符合紫癜性肾炎〔2〕(APN)诊断 ,正常健康对照组 30例 ,为幼儿园及小学学生 ,年龄 1~ 14岁 ,男 18例 ,女 12例。1 2 方法 :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 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对照组40例,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UAP组CRP、DD含量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