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顽固性心绞痛(RUAP)患者的择期与立即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7例RUAP患者,11例内科药物稳定症状后PTCA,16例立即PTCA,观察术后即刻、6个月内症状复发情况和心电图改变。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即刻症状缓解率96.3%,病情稳定后择期PTCA的6个月内症状复发率(18.2%),明显低于立刻PTCA者的复发率(37.5%)。结论:对RUAP患者行PTCA疗效肯定,但应昼在内科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PTCA,对不能控制症状者应立即行PTCA。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1997年12月~1998年12月,对1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治疗,现初步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591(40~76)岁,术前均有心绞痛和/或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1支血管直径>50%的狭窄,11例中病变血管20支、25处。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Advantax-LCV大型数字血管造影机,所有患者术前24h开始服用阿斯匹林、力抗栓,经皮穿刺股动脉并插入7~8F大腔导引导管至升主动脉,注入肝素钠5000U,然后自导引导管插入0014导引到丝,跨越狭窄处并使其顶端位于冠状动脉分…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PTCA后无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TCA后无再流的危险因素 ,为防治PTCA后无再流现象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6 2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一般情况、PTCA有关数据 ,采用SPSS 11 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单变量分析表明 ,大量饮酒、低年龄、心肌梗死、术前心绞痛 (初发 )发作时间≤ 30d、甘油三酯 (TG)及胆固醇 (TC)升高、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FIB)与无再流现象明显相关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心肌梗死、高甘油三酯血症、PTCA前心绞痛 (初发 )发作时间 <30d是PTCA后发生无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2 6 0 7、11 14 5、4 36 1。结论 行PTCA术的患者发生无再流现象与心肌梗死、高甘油三酯血症、PTCA前心绞痛 (初发 )发作时间 <30d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的临床预后及影响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并且成功接受PCI的3818例患者,收集其住院期间和1年后的临床信息及OMT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根据出院1年后随访时是否坚持OMT分为OMT组和非OMT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不平衡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入院相关实验室检查、OMT各类药物使用等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OMT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远期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将38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2596例患者。其中男1609例,女987例;年龄(62.51±9.56)岁,1年后随访时坚持OMT的患者有1298例(50%),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97.0%(2517/2596)、94.5%(2454/2596)、69.6%(1806/2596)和64.2%(1666/2596),尤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和β受体阻滞剂的下降幅度最大。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因素后,与非OMT组相比,PCI术后坚持OMT的患者预后较好(HR=0.416,95%CI 0.270~0.641,P<0.001);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HR=1.804,95%CI 1.070~3.041,P=0.027)、心功能不全(HR=2.074,95%CI 1.161~3.702,P=0.014)、冠状动脉多支病变(HR=2.211,95%CI 1.228~3.983,P=0.008)、BMI>24 kg/m2(HR=1.570,95%CI 1.037~2.377,P=0.033)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较差。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示住院期间OMT是长期OMT服药依从性的强影响因素(OR=41.278,95%CI 29.961~56.871,P<0.001),拥有较高学历、职工医疗保险及有PCI病史的患者与OMT高依从性相关。结论PCI术后患者长期OMT的服药依从性仍较差,而OMT高依从性与较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若无明显禁忌,所有PCI术后患者均应坚持OMT。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近年来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 ,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病人非常多见。我们对此类病人出现尿潴留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自在我科行CAG及PTCA治疗术后出现尿潴留患者 80例 ,其中男 4 8例 ,女 32例。 80例患者中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分析 (表 1)。表 1  80例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 (例 )  原因CAGPTCA合计术前未排尿 5 49术中有尿意 5 49不习惯平卧排尿 17 14 3 1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夹层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冠脉成形术的日益发展,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病例逐渐增多。据文献报道PTCA的继发夹层的比例约为1·5%[3]。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夹层影响了PTCA的质量及手术成功率,所以正确认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夹层的原因及合理处理,可大大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我院自1995~2003年共对疑有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1476余例,其中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内支架治疗为634例。共发现冠状动脉夹层患者6例,均行内支架置入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冠状动脉造影1476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内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 (Stenting)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5 8例冠状动脉闭塞血管 6 7处 ,行PTCA加置入支架 5 9枚。结果 随访平均 10个月全部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缓解TIMIⅢ级 ,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有不同程度改善 ,术后平均狭窄 (14 .1± 5 .7) %较术前 (87.4± 12 .7) %有明显降低 ,再狭窄率为 5 .35 % ,影响远期疗效因素为高龄、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吸烟。结论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 ,最后置入支架 ,可获较好近期与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7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造影初步经验。作者们将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形态分为单纯型与复杂型。本组结果显示,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常为单纯型病变,而冠心病的其它类型常为复杂型病变。还发现,单纯型病变在经皮腔内冠状脉动脉成形术后,很少发生再狭窄,但复杂型则常发生再狭窄。本文还讨论了当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造影特点和X线投照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介入治疗心脏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院1998年12月~2000年9月成功地进行了77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植入术。现就有关护理特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7例 ,男63例 ,女14例 ,年龄32~7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23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19例 ,心绞痛19例 ,风心瓣膜病6例 ,胸痛原因待查10例。77例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 :拔鞘综合症3例 ,穿刺点局部血肿2例 ,动静脉瘘1例。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才开展起…  相似文献   

11.
Information published in this department is based on releases from the manufacturers of the products described. The manufacturers' literature accompanying the products should be consulted for complete details concerning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precau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nd possible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2.
王宇  刘浩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58-185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冠脉造影检查(CAG)确诊冠心病患者46例,均合并糖尿病,根据性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造影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高血压发病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吸烟比例男性组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女性组与男性组相比,单支病变较低(P〈0.05),多支病变较多(P〈0.05),血管病变数较多(P〈0.05),右冠脉(RCA)病变较多(P〈0.05),RCA弥漫病变较多(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较男性重,糖尿病对女性冠心病的影响较男性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379-1381
目的探究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院前急救方式为先治疗后转运,对照组院前急救方式为先转运后急救。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存活率及急救处理后呼吸、心率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85%、存活率为84.85%,均远高于对照组的54.55%和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呼吸及心率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治疗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方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及存活率,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及心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冠心病心力衰竭与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探讨病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1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71例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风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病死率(46.53%)高于风心病组患者(16.90%),冠心病组患者的不完全恢复率(8.91%)低于风心病组患者(23.94%),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冠心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差,病因应作为影响因素纳入到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抑郁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4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抑郁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心力衰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75.6%、11.1%、17.8%、26.7%、12.2%、8.9%和7.8%,抑郁症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且抑郁症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80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静息心率≥75次/分和<75次/分2组,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跟踪随访1年。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静息心率≥75次/分组1年内发生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高于心率<75次/分组(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静息心率水平与Gensini评分独立相关(P<0.01)。结论静息心率水平高相对较高者预后较差,高静息心率水平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2月~2018年9月接受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受试者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正常组(n=24)、单支病变组(n=22)、多支病变组(n=48)。对比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多支病变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加剧而升高,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汪建  胡海  陈金刚  唐时元 《华西医学》2014,(6):1019-102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 d内死亡的预后因素以利早期识别预防。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资料,提取包括性别、年龄、院前时间、酶学指标、心电图、合并症、是否溶栓、溶栓时间及死亡时间等信息,以发病后60 d为观察终点,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 结果 患者资料共71例,因1例数据缺损纳入分析70例;经分析患者年龄(RR=1.166,P=0.023)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RR=1.001,P=0.004)是早期死亡预后因素。 结论 患者的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死亡有预测价值,需要更多关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心肌酶学,特别是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对于其早期死亡的预测有意义;而其他指标可能因存在研究的局限性而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胆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的常见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以误诊为冠心病的3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以入院时明确诊断的166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总结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消化道症状者、既往有胆道疾病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既往有心脏疾病者、首次发病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总数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者,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首诊医师详细询问病史者、仔细查体者、熟悉胆心综合征者,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酶谱升高者、首诊医师工作年限≥5年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时无消化道症状者、既往无胆道病史者、既往有心脏病史者、首次发病者、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者以及首诊医师询问病史不详细、查体不仔细、对疾病认识不足是胆心综合征误诊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手术前不同饮食护理方法对围术期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前12h限制饮食及水量、术前3~4h禁食禁饮、术后1h进食半流质及水的饮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术前无需禁食、禁饮、按常规进食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67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轻重不同的迷走神经反射现象,其中4例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观察组63例患者中,只有2例血压偏低,其中1例伴有心率减慢、心悸、出虚汗,其余患者感觉良好,生命体征、心律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手术前采用无需禁食、禁饮按常规进食的护理方法,既可预防因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迷走神经反射,又可避免空腔器官过度回缩而引发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手术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