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鼻中隔粘膜下剥离法治疗黎氏区出血王玉芝,刘淑华,任春,杨晓杰,陈世彩鼻中隔前下部的黎氏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其不足之处。我科自1985年7月开始对鼻中隔黎氏区反复出血的41例患者采用切除部分病变明显的黎氏区粘膜的方法进行治疗,收到...  相似文献   

2.
作者将鼻中隔黏骨膜下分离术与鼻中隔黏膜划痕术相结合,治疗鼻中隔黎氏区血管扩张的鼻出血,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紫草油治疗鼻中隔黎氏区粘膜糜烂合并鼻出血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中隔黎氏区粘膜糜烂合并鼻出血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最为普遍的是局部烧灼。但烧灼后不易很快恢复,经常出现鼻出血复发。笔者自1998年12月至2001年12月治疗鼻中隔黎氏区粘膜糜烂合并鼻出血者124例,尝试在化学药物烧灼后用紫草油敷于烧灼处,可有效减少鼻出血复发,促使糜烂面愈合,并与单纯烧灼病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好发部位多为鼻中隔前下方黎氏区,经前鼻镜鼻腔处理通常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对于出血部位靠近鼻腔后部的病人,由于不易看清出血部位难以行针对性治疗,虽经多次填塞后仍会有顽固性鼻出血。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使用耳内镜检查治疗不  相似文献   

5.
鼻出血在高原地区发病率较高,居西藏地区耳鼻咽喉科疾病第6位[1],出血部位以鼻中隔黎氏区为最常见.2000年我科对58例黎氏区出血采用鼻中隔黏膜搔刮并填塞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8例中,男34例,女24例.藏族30例,汉族28例,13~65岁,平均39岁,均为单侧鼻出血.47例患者来诊时,检查可见黎氏区有活动出血点,局部血管扩张呈球状、团状、条索状、网状;11例黎氏区未见活动性出血,但局部见肉芽状突起,且当天有同侧鼻出血表现. 1.2 治疗方法应用1%丁卡因麻黄素棉片行鼻中隔前部黏膜表面麻醉10~15min,再次确认出血部位,用耳科小刮匙刮除出血点及周围黏膜组织,深达软骨膜,刮除范围稍超过出血区,不宜过大.继而用凡士林纱条填压创面,口服抗生素,48h后复诊抽出纱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240例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大多伴有至少一种内科疾病;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多见,然后依次为鼻咽部吴氏区、下鼻道;多数患者通过细致的、多角度的鼻内镜检查可以明确出血点;采用射频双极或单极凝固止血.结论 全面细致的内镜检查明确大部分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出血点,用双极或单极止血效果确切、痛苦小,但在治疗鼻出血的同时,要做好内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引导下认真寻找67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出血点,行电凝止血加选择性鼻腔填塞,其中60例在鼻腔黏膜局部麻醉下进行,7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嗅裂区、鼻中隔后端为主,占71.7%。患者均1次治愈。结论:鼻内镜下可准确寻找出血点并电凝止血,有效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鼻中隔小血管扩张性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8例鼻中隔小血管扩张性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诊断和射频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一次性止血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面麻醉下,射频治疗鼻中隔小血管扩张性顽固性鼻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种方法治疗黎氏区鼻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搪塞微波、填塞、三氯醛醋酸烧灼三种方法治疗黎氏区鼻出血的优劣。方法:将63例黎氏区鼻出血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微波、填塞和烧灼治疗。建立出血情况,治疗后反应、复发情况三种指标,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微波较其它两种方法止血彻底,患者反应轻,复发率低。结论:微波治疗黎氏区鼻出血的作用理想,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填塞和烧杓。  相似文献   

10.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急症,青少年一般发生于鼻中隔黎氏区,中老年人常发生于鼻腔中后部。治疗原则是先找到出血点,再针对出血部分进行止血,如压迫、烧灼、射频、激光等。待出血控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但鼻窦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上较为少见。本组3例是我科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诊治的窦性鼻出血的典型病例,均排除了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病、肝肾疾病等病因,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是耳鼻咽喉科的难点,其原因在于很难发现出血的准确部位,止血后仍反复出血,自1998年12月~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鼻中隔前端顽固性出血患者45例,均反复出血3~4次以上,行鼻内镜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位于高海拔的昆明市,由于地处高原,气候干燥,鼻衄更常见,其出血部位大多位于鼻中隔黎氏区。我们应用血竭明胶海绵治疗鼻衄38例,随访2个月以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5~60岁,平均40岁;病程1天~20年。鼻腔检查:13例鼻中隔黎氏区搏动性出血,25例粘膜粗糙,血管扩张、糜烂、渗血,其中7例为双侧,31例为单侧。2方法2.1血竭明胶海绵剂的制法:取明胶4g,加水120ml于水浴上不断搅拌使溶解,在38…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3年1月~1295年3月采用消痔灵原液注射治疗鼻腔黎氏区出血3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12例中,男207例,女105例;年龄为:≤14岁143例;14~50岁62例;>50岁107例。其中黎氏区糜烂234例;出血点78例。出血量均在150ml以下。不包括继发于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所致鼻出血病例。2治疗方法病人端坐仰头,用前具镜扩张前鼻孔,局部用l%地卡因棉片表面麻醉。如有活动性出血用1%麻黄素棉片压迫5~10分钟,再用套有5号牙科注射针的注射器吸入消痔灵原液。从鼻中隔黎氏区糜烂处或出血点前方O.scm处进针…  相似文献   

14.
1996年以来,我院在鼻内窥镜下激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56例,其中男39例,女17例,12~65岁,平均42岁,发病部位主要位于鼻中隔中、后段及下鼻道,鼻窦CT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均有反复鼻出血及反复鼻腔填塞史.  相似文献   

15.
对于顽固、严重的利特尔区出血,尤其是伴有利特尔区黏膜糜烂者,常规前鼻孔填塞有时不能完全止血,且会因为填塞而进一步损伤或加重鼻中隔黏膜的糜烂,甚至导致顽固性反复发作的鼻腔出血。而反复填塞,甚至需行颈外动脉结扎或上颌动脉结扎等手术。我们采用鼻中隔“C”型切口治疗利特尔区鼻出血,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例1,女,50岁,因右鼻出血7d收入院。体查:T37℃、HR 90次/min、R20次/min、BP 100/70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面色苍白。鼻腔检查见鼻中隔右侧前部(黎氏区)有一暗红色肉芽状新生物,直径约0.5cm,血液自新生物流出。入院诊断为鼻中隔血管瘤(右)。急诊行微波烧灼后血止,行抗感染治疗,并以复方薄荷油滴鼻剂滴鼻,2d后出院,随访2年无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肥厚型鼻炎,上颌窦囊肿,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顽固性鼻出血,早期鼻中隔鳞癌等236例.结果2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130例中随访97例 ,治愈好转86例;鼻中隔偏曲72例次,治愈率达97%;肥厚型鼻炎52例次,1次治愈率达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8例,上颌窦囊肿5例,顽固性鼻出血3例,早期鼻中隔鳞癌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2~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月以来,我们将膨胀止血材料用于鼻出血和鼻腔手术的鼻腔填塞,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鼻出血鼻出血45例中,男30例,女15例,15~74岁,平均38岁.鼻腔前部出血40例,后部出血5例.鼻出血病因:黎氏区黏膜破裂出血38例,高血压引起出血5例,血液病引起出血2例.  相似文献   

19.
复方止血药膜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及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1995年1月~1996年3月以自行制备的复方止血药股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及出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10例,男66例,女44例;年龄3~79岁,其中12岁以下71例;病程1小时~27年,其中24小时以内的6例,1天~1月16例,1月~1年43例,1年以上的45例;单侧48例,双侧62例、主要病症为反复发作性鼻出血、鼻镜检查:单纯鼻中隔粘膜糜烂39例,鼻中隔黎氏区血管浅在扩张、迂曲或呈大头针帽状22例,两者兼有49例,合并鼻中隔偏曲11例,慢性鼻窦炎17例,伴有高血压7例,尿毒症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3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鼻出血发病特征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9份鼻出血病例资料,统计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伴随疾病,记录出血部位和治疗方法。结果顽固性鼻出血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9:1,高发年龄在40~69岁之间,高发季节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81.31%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全身疾病,33.91%患者合并高血压。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居多为118例,出血部位不明116例。结论顽固性鼻出血是自身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时应结合其临床特征,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