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耐受性。方法对68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EN的耐受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能耐受术后早期EN的患者21例(30.9%)。术后EN开始时间、营养液的浓度、输入量和手术方式是影响其耐受性的重要因素。根据患者接受营养的形式分为EN组(19例)、EN加肠外营养(PN)组(28例)和PN组(21例),并进行预后比较;EN组较PN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控制术后EN开始时间、小剂量、低浓度及选用短肽型EN液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对EN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胃癌患者42例,上述患者均行胃癌全胃切除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术后早期应用,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营养指标,主要包括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及体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初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治疗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体质量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外科重症患者,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从实施肠内营养开始7 d内误吸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误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6例患者,发生误吸30例(23.81%)。误吸组第7天目标热量达标率显著低于无误吸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高于无误吸组(均P<0.01)。APACHEⅡ评分、意识状况、营养风险、鼻饲管置入长度是外科重症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率较高,与患者意识、营养状态、疾病程度和鼻饲管置入长度相关。应针对误吸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差异. 方法 将2009年至2011年来,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观察两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体重、血浆白蛋白、早期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PN组,早期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PN组. 结论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指标,尤其是肠内营养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营养康复、减少早期辅助化疗不良反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胃癌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76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给予整体护理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腹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7 d白蛋白计数、误吸、腹泻,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良好恢复,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韩秀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71-372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对36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24h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术后3~4天恢复胃肠道功能,7~10天拔除胃肠营养管,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则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体重、血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加强护理监护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规范进行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息刮痧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每日首次输注肠内营养前30 min实施全息刮痧疗法.比较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肠内营养输注达目标量时间和首次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病人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我两院近两年手术的胃癌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和对照组(N-EN组),分别对其术前和术后第8天的体重(W)、上臂肌围(AMC)、白蛋白浓度(ALB)、并发症数和肛门排气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病人的体重、上臂肌围、白蛋白浓度术前术后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则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体重的下降、上臂肌围的减少、白蛋白浓度降低的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两组的并症发生率和肛门排气时间也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进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早期肠内营养优化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2—2016-10间于巩义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88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于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优化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肛门通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优化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康复效果,加速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并探讨全胃切除手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195例全胃切除手术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约占14.87%)患者发生腹胀,17例(约占8.71%)腹泻,6例(约占3.07%)代谢性并发症,3例吻合口瘘,l例结肠穿孔.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所致的并发症与患者手术应激、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用量、患者的代谢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胃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20伴营养不良的胃部肿瘤病人中,采用术后早期EN,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测定体重(BW)、体质指数(BMI)、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转铁蛋白(TFN)、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同时观察者的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等恢复状况,以及有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可安全耐受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人Alb、PreA、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功能、GAS、MTL水平于术后第7天即恢复正常,TFN、CCK水平则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胃肿瘤术后采用早期EN,而且安全、可靠,能即期改善病人营养不良状态,并缓解肿瘤和手术创伤所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恢复护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外营养支持(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 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 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血红蛋白(HGB)、血浆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 d 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明显低于PN组54.6%(6/1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免疫和人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180例.EEN组术后20~24 h开始行EEN;PN组术后1d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开始PN.术前、术后1d、7d检测营养指标、免疫和人体成分指标测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免疫指标及人体成分指标值均有降低,但EEN组术后下降程度显著小于PN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EEN支持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人体成分的变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肠外营养(PN)组23例,肠内营养9EN)组22例。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时间1周,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活性等细胞免疫指标。结果:PN组术后CD3^ 、CD4^ 水平和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CD8^ 水平明显升高;而EN组术后CD3^ 、CD4^ 、CD8^ 水平和NK细胞活性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肠外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而肠内营养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可有效地纠正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围手术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2年9-11月间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0例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5例)和肠外营养组(15例).两组于术前3d至术后8d期间分别给予肠内营养素(安素)和肠外营养支持.每日动态监测血糖;术前1d和术后8d检测患者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营养支持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情况均较为满意:3餐前手指末梢血糖为5.0~9.0 mmol/L,3餐后2h手指末梢血糖为7.0~10.0 mmol/L,晚10时和凌晨3时的血糖波动于4.0~8.0 mmol/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末梢血糖小于3.5 mmol/L).肠内营养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62.4±15.7)h,明显快于肠外营养组的(90.8±22.4) h(P<0.01).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费用为 (650.8±45.8)元,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016.5±152.6)元(P<0.01).结论 在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中,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在有效调控血糖的同时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相比,使用安素进行肠内营养能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并降低营养支持的费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息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PN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1周,于术前1d、术后8d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N组体重、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氨酶下降幅度少于PN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息者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3.8%,无切口愈合不良者;PN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5.7%,肺部感染发生率28.3%,胸腔积液发生率15.1%,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7.6%;丽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早期EN比PN对食管癌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等差递增肠内营养用于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的肠内营养量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静脉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根据患儿每天的体质量计算所需营养总量(15mL/kg),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均分配营养量的方法即8次/d均分;观察组采用等差递增公式计算每次的营养量。连续14d后评价效果。结果患儿体质量显著重于对照组,胎便排尽及黄疸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残留量及每日排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等差递增肠内营养量的方法可循序渐进地刺激患儿肠道,有利于患儿体格发育,效果优于平均分配营养量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对术后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遵照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总分≤3分无营养风险的69例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34例)和肠内营养组(35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前3天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 h,术后禁食3 d、补充液体及所需热量,胃肠功能恢复后进半流质;肠内营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300 g/d,术前4 h停用,术后24 h即开始鼻饲.两组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8天监测营养指标、炎症反应、免疫指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基本情况及营养代谢与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术后两组各项指标除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肠内营养组的体重、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WBC、IgG、IgA、IgM、C3、C4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炎症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是一简便、价廉、安全的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病人的实施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52例恶性肿瘤患者上消化道重建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引流量)、营养状况(术后7 d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的含量)、并发症(肺部感染、胃排空功能障碍及吻合口瘘)的发病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与TPN组比较,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提前[(41.5±8.8)h vs(67.9±10.0)h,(54.4±11.1)d vs(63.6±17.3)d,P〈0.05],引流量显著减少[(369.3±111.4)mL vs(564.6±173.6)mL,P〈0.01];EEN及TPN均能提高术后7 d血浆白蛋白的水平(P〉0.05);EEN组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明显高于TPN组[(296.47±36.44)mg/L vs(259.62±42.41)mg/L,P〈0.01;(2.18±0.35)g/L vs(1.94±0.37)g/L,P〈0.05];EEN组术后肺部感染、胃排空功能障碍及吻合口瘘的并发率均低于TPN组;EEN组病人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结论: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的患者及时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病人预后,促进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病人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