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制酒精冰袋冷敷对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人工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7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清水冰袋冷敷患膝关节,观察组用30%酒精冰袋冷敷。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评估膝关节肿胀、疼痛度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术后第1、3、7 d肿胀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肿胀明显减轻(P0.05);疼痛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疼痛明显缓解(P0.05);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制酒精冰袋持续冷敷有利于减轻伤口疼痛、关节肿胀度、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从而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镜术后缩短冷敷时间的实践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最适宜的持续冷敷时间及效果。方法将膝关节镜术后患者76例按住院号单号分为观察组(42例),双号分为对照组(34例)。患者回病房后即予弹力绷带包扎伤口,使用冰袋持续冷敷。观察组持续冷敷6 h,对照组持续冷敷24 h。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膝关节周径、疼痛评分及镇痛剂使用率,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关节腔穿刺抽液次数、直腿抬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采用6 h持续冷敷可有效减轻关节肿胀、疼痛,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效地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出血的冷敷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骨关节炎实施初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0%盐水冰袋持续冷敷,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水冰袋持续冷敷。观察两组关节4、8、24h引流血量以及两种冰袋各时间点的形态与温度。结果10%盐水冰袋4、8、24h引流量分别为(337.9±100.5)ml,(390.8±103.2)ml,(450.8±113.3)ml;普通清水冰袋组引流量分别为(459.7±135.3)ml,(509.1±147.3)ml,(601.2±12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后10%盐水冰袋仍呈霜水状,温度为-4℃,而清水冰袋已呈水状,温度为2℃。结论初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用10%盐水冰袋持续冷敷,有效减少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自冷式冰袋冷敷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痛的冷敷方法。方法选择骨关节炎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自冷式冰袋外敷,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水冰袋外敷。观察两组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a)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冷敷后24、48、72h疼痛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冷敷后1、24h肿胀度两组无差异,48、72h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自冷式冰袋的止痛、消肿效果优于普通清水冰袋,患者满意度高,可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冰袋冷敷联合弹力裤对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切口区域疼痛、肿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病例均选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行腹股沟疝开放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将100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术后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弹力裤早期使用10%盐水冰袋冷敷切口处6 h,对照组则采取联合弹力裤使用常规普通常温清水袋处理。根据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处的疼痛、肿胀的分级不同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患者术后切口处疼痛和肿胀情况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切口区域早期使用冰袋冷敷联合弹力裤可有效减轻疼痛、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综合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用石膏托固定、冰敷、弹力绷带等综合管理和单纯弹力绷带包扎后出血量的比较,评估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综合管理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8月10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别随机进入综合管理组和对照组,其中综合管理组54例、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况均具有可比性,术后综合管理组用弹力绷带包扎,石膏固定膝关节伸直位,髋关节抬高35°,并行持续冰敷.对照组仅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伸直位放置.对其术后2 h、12 h、 24 h的失血量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两组术后2 h、12 h、 24 h的失血量.[结果]综合管理组2 h、12 h、 24 h的平均失血量分别为170 ml(85~505 ml)、210 ml(105~560 ml)、260 ml(110~580 ml),明显低于对照组280 ml(110~900 ml)、320 ml(115~930 ml)、390 ml(170~970 m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对TKR术后进行石膏托固定、冰敷、弹力绷带等综合管理明显减少失血,综合管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失血平均减少33.3%,是一种简单易行价廉有效的减少TKR术后失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本组86例欲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TKA术后将毛巾包裹的10%盐水冰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冷敷,持续24 h;对照组给予同等规格的常温软包装盐水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外敷,持续48 h;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经静脉镇痛泵滴注吗啡行自控镇痛(PCA),疼痛难以忍受时予以肌注吗啡5~10 mg。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隐性失血量、吗啡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ROM)以及并发症来分析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镇痛效果。结果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患者,其术后36 h内各时间段以及总的吗啡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肌注吗啡的时间亦明显推迟。术后第6、12、24、36 h,试验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36 h活动痛VAS评分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 h引流量间接显示,试验组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两周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10%盐水冰袋冷敷,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消耗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可以有效减少隐性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治疗术中止血带压迫所致的局部肿胀、疼痛、水疱。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A组:硫酸镁湿热敷;B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C组:硫酸镁湿热敷外加弹力绷带加压。观察并记录肿胀及疼痛的消退情况。结果C组患者肿痛消退快,恢复好,取得明显疗效(P〈0.05)。结论外加适当压力的硫酸镁湿热敷可以更快速有效地消除因局部长时间受压所导致的局部组织肿胀,减轻疼痛,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亚低温冷敷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治疗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的效果。[方法]本院2012年5月~2013年2月实施膝关节置换术后受试者60例患者,男15例,女45例;年龄50~75岁。采用随机、开放及平行对照的实验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亚低温冷敷技术对术后创伤局部冷敷,对照组采用普通冰袋冷敷。两组均于24 h后观察出血量、肿胀及疼痛的程度,并对结果做量化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24 h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肿胀和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亚低温冷敷技术,可有效减少创口的出血量,减轻肢体肿胀及疼痛,减少患者对镇静止痛剂的依赖性。且操作简单、降温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芒硝配合冰袋外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肿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芒硝配合冰袋外敷护理,观察7 d,分析患者隐性失血量、疼痛评分和术后7 d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隐性失血量分别为(400.8±31.5)m L和(591.1±20)m L(P0.05),术后72 h疼痛评分分别为(2.3±0.5)分和(3.9±0.5)分(P0.05),术后7 d平均肿胀程度分别为(2.1±1.1)cm和(4.1±1.4)cm(P0.05)。结论:芒硝配合冰袋外敷,能有效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减轻术后患肢疼痛,缩短患肢肿胀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冷疗序贯中药熏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7-01—2020-12完成的20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术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10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冷疗序贯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2周、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程度(患膝髌上10 cm膝关节周径与术前的差值)。结果 200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2周、3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周、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周、3个月膝关节周径与术前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冷疗序贯中药熏蒸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于患肢肿胀,提高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更有效的减轻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冷敷方法.方法 将296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52例).对照组采用毛巾包裹清水冰袋进行冷敷,观察组采用自制新型冷敷袋进行冷敷,术后当天冰敷2h,术后第1~5天每天冰敷2次,每次2小时.结果 两组术后第3天舒适度,术后6h、24 h、48 h疼...  相似文献   

13.
穆红  李俊  高丽  冯明利 《护理学杂志》2013,28(16):16-17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有效的功能锻炼技术。方法将60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膝关节功能锻炼支架进行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膝关节屈曲角度、行走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膝关节功能锻炼支架可提升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功能锻炼效果,减轻患者锻炼疼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284-1288
[目的]系统评价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加压包扎减轻膝关节肿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加压包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0月。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采用GRADE pro3.6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6个RCT,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TKA术后下肢常规包扎组相比,下肢加压包扎不能降低膝周径[MD=0.10,95%CI(-0.79,0.99),P=0.832]、大腿周径[MD=0.18,95%CI(-1.01,1.38),P=0.763]、小腿周径[MD=0.05,95%CI(-0.77,0.87),P=0.904]、术后第1 d VAS[MD=0.21,95%CI(-0.28,0.70),P=0.396]和术后第2 d VAS[MD=0.04,95%CI(-0.22,0.30),P=0.496]。证据质量评价显示:3个关键结局指标为中等质量,2个重要结局指标分别为中等质量和低质量。[结论]当前证据显示TKA术后下肢加压包扎并不能有效减轻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反而会增加病人不适感。  相似文献   

15.
冰袋冷敷在四肢骨折术后早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冰袋冷敷对减轻四肢骨折术后早期病人疼痛出血的应用。方法:将60例四肢骨折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即给予冰袋冷敷。对照组常规观察,必要时给予止疼药。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疼痛减轻,出血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冰袋冷敷能明显减轻四肢骨折术后早期疼痛,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骨科全髋置换、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切口一般采用敷料覆盖,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减少渗血.但此方法包扎费时,术后易松脱,渗血较多.我科根据髋部及股骨特殊解剖结构,设计制作弹力裤用于术毕患者包扎伤口,加压固定,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用艾灸、穴位贴敷联合快速康复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疼痛、下肢肌力、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治疗,并给予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穴位贴敷联合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措施,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评价术后下肢痛感、下肢肌力、膝关节功能,监测术后机体炎症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患者的主动屈曲到90°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直腿抬高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2、3、5 d的下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肌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术后2、3、5 d的下肢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随着时间延长而提高更明显,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同一时间点比较,以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程度较对照组降低,组间同一时间对比,术后3天、术后7天的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环氧合酶(COX-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穴位贴敷联合快速康复干预利于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康复,能有效减轻术后下肢痛感,改善下肢肌力,提高膝关节功能,减轻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普通绷带和联合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治疗前臂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9-01间在濮阳县中医医院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92例前臂骨折患者,依据不同绷带包扎方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绷带包扎,观察组联合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比较2组治疗后肢体张力性水泡、皮下积液、皮下瘀斑的发生率,以及肿胀程度和末次随访时的功能优良率。结果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张力性水泡、皮下积液、皮下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7天肢体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普通绷带联合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治疗前臂骨折,可降低张力性水泡、皮下积液、皮下瘀斑的发生率,减轻肢体肿胀程度,有利于功能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绷带加压联合中药熏蒸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将60例存在肢体肿胀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行中药熏蒸疗法,观察组行中药熏蒸联合绷带加压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效果、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评分(VAS)以及患肢肿胀值。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肿胀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绷带加压联合中药熏蒸较单一熏蒸更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肿胀和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情况,股四头肌肌力。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悬吊运动可以有效提高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度,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促进TKA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