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规模私密限制性在线课程平台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某高校2014级护理本科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32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3门专业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后护生的课程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调查实验组护生对学习方法的评价。结果教学后,实验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自我管理、学习动机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71.88%~93.75%实验组护生认为该种授课方式对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仅6.25%护生认为难以适应该种教学模式。结论小规模私密限制性在线课程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护理专业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实用护理技术》课教学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医学生学习《实用护理技术》(简称《护技》)课的必要性。方法 将本校96、97级专科医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不开设《护技》课;实验组第4学期开设《护技》课,每周2个学时,15周授完全部课程。然后对实验组学生学习《护技》课前后护理操作技术掌握情况、两组学生实习期间及毕业后工作的综合能力、两组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学习《护技》课前后护理操作技术掌握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ICARE理念下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采取抽签法,将2017级护理本科班164人作为对照组,166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教学中融入ICARE理念。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及职业精神态度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人文关怀能力及职业精神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ICARE理念,不仅能加强护理本科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能显著提升护生的职业精神态度,是课程思政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模式的方法和效果,促进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方法 将2006级656名护理大专生归为实验组,2005级758名护理大专生归为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培养模式.实验组运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即在第3学期和第4学期,分别安排2周和4周进入教学医院进行实习式见习.学习结束后,自制问卷对实验组护生和带教教师进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认知调查,对两组临床课程平均成绩和实习阶段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实验组89.2%护生肯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能够明确护士角色,87.7%护生肯定该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76.9%护生肯定其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97.1%教师肯定其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94.3%教师肯定其有利于培养护生职业行为,92.8%教师肯定其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观察能力;80.0%护生和97.1%教师肯定其提高教学效果;78.5%护生和95.7%教师肯定其提高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实验组临床护理课程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高职护理专业采用工学结合实践模式,提高了护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学院和医院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特征,探讨构建具有稳定职业心理状态的护理队伍的方法.方法 采用霍兰德中国职业兴趣量表和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对425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护生专业承诺得分93.88±15.64;高职二年级护生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三、四年级护生(均P<0.01);417名护生中社会型265人,占63.55%;社会型护生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艺术型(P<0.01);艺术型与社会型护生职业兴趣强弱与专业承诺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高职护生专业承诺水平较高,二年级是护生专业承诺水平改变的关键时期,高职护生职业兴趣与所学护理专业的专业匹配度较好,社会型职业兴趣对专业承诺水平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高职护理新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328名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165名)和实验组(163名).对照组给予新生入校专业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设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教育干预,采用高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在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目标、行动计划和反馈修正5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护生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可唤起护生的生涯意识,增强其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促使其热爱护理事业,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学徒制的高职护患沟通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将2014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级设为对照组(94人),《护患沟通》课程采用传统授课方式;2015级2个班级设为观察组(103人),以认知学徒制理论为指导实施《护患沟通》课程教学。结果观察组护生护患沟通技能考核成绩、自评沟通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对教学改革评价得分(4.26±0.93)~(4.53±0.67)分。结论实施基于认知学徒制的高职护患沟通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和沟通技能,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科护理专业《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及效果。方法将2012级护理专业全体本科护生48人设为对照组,2013级全体护生58人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试验组采用改革的教学方法 ,即提前一年开设该课程,并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调整,减少总课时数,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同时在实践课中增加角色扮演和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护生的成绩及护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的各项成绩及其对教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分数均有所提高。结论在本科护生《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过程中,提前一年安排课程学习,能够在保证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护生提前掌握沟通技巧和礼仪技能,将沟通和礼仪知识运用于护理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设置及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成效。方法在2010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整群随机抽取2个班,分别为实验班(104名)和对照班(98名)。以《消化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课程为例,实验班采取按人体系统将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进行课程设置,并增加医院工学结合教学至1周(30学时),对照班按学科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按常规医院工学结合教学3学时。结果实验班期末考试在选择题、填空题、综合分析题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护理部分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P<0.01)。83.65%实验班护生对"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设置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结论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能形成教学合力、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了高职护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能激发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护理专业中设置《护理行为学》课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访视调查45名医护人员和64例患者以及参考相关文献设置《护理行为学》课程,共12个章节,70学时,3学分,为必修课;用于本校2006、2007级1812名护生授课。结果 1805人(99.61%)考核合格;92.97%护生认为开设《护理行为学》符合护理专业发展趋势,94.59%护生对该课程有较高学习兴趣,76.75%~91.89%护生对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法表示认可和满意,44.32%护生认为应增加学习内容。结论《护理行为学》课程的设置符合护理专业发展趋势,内容难易度适中,教学方法正确,受到护生的认可和好评;还应根据教学反馈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