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 方法 术中行髂动脉腔内微创技术 (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 ,并同时行肢体远端动脉重建术治疗广泛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47例 ( 5 8条肢体 )。 结果 术中 5 3条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均获成功 ,微创治疗技术成功率 10 0 % ;同时行远端动脉重建 5 8条肢体 ,其中包括 :股 -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 40条肢体 ;深动脉内膜剥脱或补片扩大成形术 18条肢体。股 -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踝肱指数平均 0 .77± 0 .13 ( 0 .5~ 1.2 ) ,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股深动脉扩大成形术后踝肱指数 0 .41± 0 .15 ( 0 .2~ 0 .5 6) ,与术前相比有提高 (P <0 .0 5 )。死亡 1例 (占 2 .1% ) ,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2 1( 3~ 42 )个月 ,髂动脉支架一期通畅率为 98.1% ( 5 1 5 2 ) ,二期通畅率为 10 0 % ( 5 2 5 2 ) ,股 -动脉人工血管一期通畅率为 87.2 % ( 3 4 3 9) ,二期通畅率为 94.9% ( 3 7 3 9)。截肢率 3 .4% ( 2 5 8)。 结论 术中髂动脉腔内微创介入治疗结合远端动脉重建术是治疗严重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节段髂股动脉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采用髂动脉支架植入联合股动脉内膜剥脱+补片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36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49~ 87岁,平均65岁.对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Fontaine分级患者间一期通畅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因素等.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4例(94.4%)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24.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2.2%,辅助一期通畅率为83.3%,二期通畅率为94.4%.生存分析显示FontaineⅡ级患者一期通畅率明显高于Ⅲ、Ⅳ级患者(P =0.041、0.012).Cox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术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髂动脉支架植入联合股动脉内膜剥脱+补片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髂股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方法,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共59例(75条肢体)AS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采取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其术后6、12、24、36及48个月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90%、85%、69%和60%。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3~1.2,平均为0.85±0.16,与术前(ABI0.1~0.67,平均为0.4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好转为34.67%(26/75),显效为57.33%(43/75)。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15例(25.4%),均经治疗病情好转痊愈出院。结论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ASO的方式,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和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4.
原位大静脉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1989年 ̄1994年运用自制瓣膜切除器开展原位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8例共30条肢体的方法、疗效和治疗体会进行了总结。患者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 ̄0.57(平均0.41),均经动脉造影证实。术后移植物均可门及搏动,有18条肢体恢复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17例同时行输入或输出道动脉重建术。溃疡清创术6例。3例于术后3天内出现移植物搏动消失,行第二次重建术。治疗结果,AB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2月~1997年3月,笔者采用人造血管旁路搭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6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6岁,病程2~7年,平均4.4年。共10条肢体,病肢位于右侧6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一侧髂动脉闭塞合并下肢动脉长段闭塞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一侧髂动脉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的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间歇跛行距离小于50m或有静息痛者采用髂动脉支架或联合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2例.结果 行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29例36枚支架,3例髂动脉介入治疗失败,行股浅动脉病变段支架置入3例,行股-腘动脉膝上血管旁路术13例,行膝下血管旁路术2例,3例髂动脉支架治疗失败者2例行股-股动脉耻骨上旁路术,1例放弃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随访3~36个月,3例患者因肿瘤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例股浅动脉支架1个月后闭塞,后因肢体严重缺血截肢.3例股-腘旁路血管闭塞,1例接受取栓手术好转,1例截肢,1例无静息痛间歇跛行距离大于50m应用药物治疗.结论 支架置入或联合血管旁路术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旁路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单侧长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6 ~ 90岁,平均(73±6)岁.所有患者的诊断经CT动脉造影证实,单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硬化闭塞.均采用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术前、后检测血管流速,踝/肱指数.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5、7、10年累积通畅率和5、7、10年保肢率.结果 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无死亡和截肢.35例(87.5%)随访1 ~13年,平均(5.7±2.8)年.ABI由术前平均0.23±0.10升至术后0.5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1,P=0.000).术前彩超检测腘动脉及胫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4±6)cm/s和(10±4) cm/s,术后分别升至(34±10)cm/s和(22±7)cm/s.术后5、7、10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60.1%,44.3%,25.3%和93.5%,86.8%,57.9%.术后5,7,10年保肢率分别为:97.5%,95%和90%.结论 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症,股-股深人工血管旁路术安全有效,本术式可用于不适合腔内治疗和开腹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11月,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连续治疗7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7例均为男性,年龄52—70岁,平均60.6岁。Rutherford分级3级5例,4级I例,5级1例。主、髂病变TASC分级C级2例,D级5例。全麻,先用完全腹腔镜技术经左侧结肠后肾后入路游离肾下腹主动脉,再将“Y”形涤纶人工血管近端与之行端侧吻合,人工血管远端经腹膜后隧道引出至相应侧腹股沟,直视下分别与双侧股动脉吻合。结果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2例中转开腹(肠系膜下动脉断端的钛夹脱落出血1例,结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420~840rain(中位数585min),主动脉吻合时间40~150min(中位数65rain),术中出血量400—1500ml(中位数800m1)。未中转的5例均在术后12—40h恢复进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肠损伤患者术后结肠漏二次开腹手术,结肠漏治愈,术后46天死于呼吸衰竭。一过性左肾积水1例,治愈。吻合口近端腹主动脉残留重度狭窄1例行支架治疗治愈。无症状的部分左肾梗死1例。6例随访2—51个月,平均11.2月,均健在,超声随访移植物均通畅,静息痛和间歇跛行症状均消失。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可行的。在学习曲线中及时中转保证手术安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7例(19条肢体),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26±0.13),术前常规行血管彩超及CTA检查评价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结果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19条,股深动脉成形11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2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3条,均获得成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ABI(0.64±0.17)(P<0.05,t检验),随访期间,4例残余间歇性跛行,3例术后3个月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多方法联合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股深动脉的病变范围与手术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术前正确评价股深动脉的通畅程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及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31例(36条患肢),行髂动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33条患肢;股总动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3条患肢,23条患肢行股一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12条患肢行股深动脉成形术,6条行原位的大隐静脉动脉化。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5±0.18)与术前(0.25±0.11)相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4个月(2~24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加大(〉1000m)。结论:下肢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大隐静脉动脉化等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髂外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义转流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硬化广泛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1999年9月至2007年10月39例患者经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单侧髂股动脉硬化广泛性闭塞;静息痛25例,14例足趾溃疡或坏疽,平均踝/肱指数0.19;采用健侧髂外动脉-患侧胴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左转至右22例,右转至左17例.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截肢患者.踝/肱指数由术前平均0.19术后升至0.94;术前以80 m/min速度行走,跛行距离15~60 m,术后(100~120)m/min行走,距离增至350~500 m或>500 m;术后血管彩超检测胭动脉平均血流速为45 cm/s,胫前(后)动脉术前极少量血流信号,术后平均血流速41 cm/s.35例(89.7%)平均随访3.4年,3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85.7%,其中4例截肢,保肢率88.6%.结论 髂外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闭塞可行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宜全身状态较差,合并有重要器官病变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主股动脉转流术治疗主髂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主髂闭塞性疾病患者应用腹腔镜主股动脉转流术的治疗情况,评价手术的可行性、解剖要点、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ICU停留时间等.结果 18例中,17例接受完全腹腔镜主股动脉转流手术患者获得成功.1例主双髂动脉闭塞患者因腹主动脉壁严重钙化而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80±57)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17 ±32) min,术中平均失血(524±45) ml,平均ICU监护时间(1.0±1.2)d,平均术后进食时间(3±3)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5)d.术后发生心肌梗死1例、肺部感染2例均在ICU监护治疗后好转,发生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再次手术取栓,术后通畅.本组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8)个月.人工血管均保持通畅.结论 腹腔镜主股动脉转流手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3.
267例主髂动脉闭塞的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探讨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腹主动脉闭塞及髂动脉闭塞的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67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7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行腹主动脉-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45例,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40例,股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45例,腋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37例。总有效率为96.5%,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5%。267例中178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年9个月,人工血管通畅率为82.0%。结论 符合正常血液动力学手术的主要术式是腹主动脉-(双)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对于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全身一般状况较差,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采用腋动脉-(双)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或股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可明显减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主髂动脉闭塞外科治疗的早期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83例急、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急性主髂动脉闭塞的治疗主要是导管取栓;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根据病变情况分别行腔内支架植入、人工血管旁路术以及支架联合远端动脉重建等术式。结果急性主髂动脉闭塞14例,取栓后6例发生并发症(42·9%),死亡率7·1%(1例);慢性主髂动脉闭塞69例,并发症16例(23·2%),其中支架植入17例,并发症23·5%(4例);人工血管旁路术23例(24次),并发症30·4%(7例),死亡率4·3%(1例);支架联合动脉重建29例(58条肢体),并发症5例(17·2%)。结论开展微创技术或外科手术结合腔内治疗主髂动脉闭塞可以降低手术期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血管腔内技术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合适的治疗程序。方法1997年6月至2004年5月采取血管腔内技术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39例。26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置入27枚支架,14例经股动脉途径,12例经肱动脉逆行支架置入,其中8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穿刺肱动脉。13例未能行支架置入,行血管旁路转流术。9例伴有颈动脉或椎动脉严重狭窄者行支架置入。结果39例患者术后患侧与健侧血压差<10mmHg(1mmHg=0.133kPa),患侧/健侧血压指数由术前的平均0.62±0.11提高至0.98±0.04(t=4.738,P<0.01);腔内治疗患者与手术患者平均血管通畅时间分别为(57.6±3.7)和(60.2±7.2)个月。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疗效相当,由于血管腔内治疗的微创性和安全性,应优先选择血管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32例慢性广泛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2~81岁,平均69.7岁.其中有明显的静息痛者27例(84.38%),足部局限性坏疽者5例(15.62%).32例中TASC C型患者13例(40.6%),TASCD型患者19例(59.4%),闭塞段的长度范围为4.5~19.5 cm,平均为(14.6±1.2)cm.术前均评估均为高龄、高危病例或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针对闭塞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或结合股总动脉内膜剥脱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除3例未能开通外,其余29例均获开通,手术成功率为90.63%,并发症发生率为3.45%.21例患者临床症状中度改善,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73±0.12,较术前(0.32±0.09)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26个月,平均(13.9±6.2)个月.术后6个月初次通畅率及二次通畅率分别为81.82%、89.09%,术后12个月初次通畅率及二次通畅率分别为63.64%、80.18%.结论 对于合并广泛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腔内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21例施行股-股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手术者16例,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同时行该手术者5例.结果 本组2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2例术后残留轻度间歇性跛行,1例在术后11个月出现静息痛.2例分别于术后6、17个月发现人造血管闭塞,术后平均2年通畅率为90%.结论 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一种简单而有效手术,也适用于特殊类型动脉瘤的腔内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肾下腹主动脉重建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和主髂动脉闭塞症的风险比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肾下腹主动脉重建在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和主髂动脉闭塞症 (aortoiliacocclusivedisease ,AIOD)中的手术风险 ,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 340例 (2 2 2例腹主动脉瘤和 118例主髂动脉闭塞症 )肾下腹主动脉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总死亡率为 7 6 % ,其中主髂动脉闭塞症手术死亡率为 11 9% ,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的5 4 % (χ2 =4 5 5 1,P <0 0 5 )。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2 2 4 % ,其中主髂动脉闭塞症为 2 8 8% ,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的 18 9% (χ2 =4 346 ,P <0 0 5 )。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两组中主要的死亡原因 ,呼吸系统感染为最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中 ,男女性别比、吸烟状况、糖尿病 3个因素在AOID组明显高于AAA组 (P均 <0 0 1) ,高血压、心电图ST段改变、肺功能不全等AIOD组也高于AAA组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年龄构成、肾功能不全和手术时间等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输血量AAA组明显高于AIOD组。结论主髂动脉闭塞症手术风险高于腹主动脉瘤 ,吸烟、糖尿病、重要脏器功能状况是造成手术风险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骼动脉支架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高危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术中髂动脉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高危重症下肢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7月至2001年5月,采用术中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高危重症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9例(13条肢体),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6岁,均以静息痛为主诉.术前踝肱指数为0.22±0.17.结果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10条,股深动脉成形11条,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3条,均获得成功.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踝肱指数0.41±0.15,与术前相比有提高(P<0.05).平均随访11个月(1-23个月),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无静息痛,仅3例残余有轻度间歇性跛行.结论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是治疗高危重症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