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定量研究哈尔滨市日均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哈尔滨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及气象、大气污染物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研究哈尔滨市四季日均气温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的关系,同时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大气污染物等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2013—2014年哈尔滨市日均气温为4.77℃,日均心脑血管死亡人数为97例。31岁及以上的心血管疾病人群易受气温影响,女性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高于男性。全年平均气温滞后1、5 d时,气温升高1℃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分别上升0.14%和0.18%;春季平均气温滞后3~6 d时,每升高1℃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上升0.21%~0.26%;夏、秋季平均气温每升高1°C时,当日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上升1.22%和0.27%,上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哈尔滨市日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有关,且存在滞后效应。应建立适合该市的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气象预警模型,提高高危人群在春夏季的疾病防控意识,降低由气温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俞捷  龚磊  黄厚今  袁荣炳  许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22-4825,4829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空气压力与医院日心脑血管与呼吸疾病急、门诊就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三级甲等医院日呼吸、心脑血管疾病急、门诊就诊人次和该地区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空气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立方平滑样条函数将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空气压力引入,与医院日呼吸、心脑血管疾病急、门诊就诊人次间建立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选择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并确定其立方平滑样条函数自由度取值. [结果]医院日呼吸、心脑血管疾病急、门诊就诊人次与气温、相对湿度和空气压力表现出一定的线性相关趋势;当气温< 10℃时,气温每升高1℃,就诊总人数增加1.057 217倍,当气温≥10℃,气温每增加1℃,就诊总人数上年同期下降0.990 571 73倍. [结论]气象因素与呼吸、心脑血管疾病急、门诊就诊人次的相关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州市空气污染物(PM10、SO2、NO2)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市城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统计资料及同期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自回归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短期趋势、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广州中心城区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空气污染物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的关系。结果 2007年和2008年的死亡病例数高于2006年,每年3—12月的死亡病例数低于1月和2月。NO2和PM10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每日死亡人数呈正相关,空气中NO2和PM10的浓度每升高1μg/m3,心脑血管疾病每日死亡人数将分别增加1.8%和1.1%,前6 d的NO2和PM10水平对当天的疾病死亡病例数有负影响。PM10、SO2、NO2浓度之间呈现一定正相关,并具有滞后现象。结论广州市大气中NO2和PM10对人群健康存在短期影响,能增加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医院日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日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人次和该地区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时间序列数据.收集北京市该城区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立方平滑样条函数将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以及作为潜在混杂因素的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引入,同医院日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人次间建立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并确定其立方平滑样条函数自由度取值.结果 医院日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人次与日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与日均风速表现出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北京市某城区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南京市高温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根据南京地区2004—2010年的居民每日死亡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的Poisson分布,分析了高温热浪与每日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RR主要受到当天、死亡前2 d的日最高温度的影响,其值分别为1.204(95%CI:1.110~1.306)、1.124(95%CI:1.013~1.247);心脑血管疾病的日死亡人数与高温热浪期间的日最高温度正相关。结论高温热浪对居民心脑血管死亡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人数随着最高温度的升高及日平均地面气压的降低增加,且最高温度存在滞后效应。广义相加模型预测的心脑血管死亡人数与实际死亡人数较相近,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至2008年期间的北京市朝阳区每日死亡数据源于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收集北京市朝阳区日均SO_2、NO_2、PM10浓度和日均气温、相对湿度数据.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杭州市气象因素与感染性腹泻发病数的关系。方法选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在控制与时间有关的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及与时间有关的混杂因素基础上,分析杭州市2006—2008年每年5月1日—10月31日间的气温、气压、湿度、云量、降水量、能见度、风速、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的影响。结果最高温度、湿度、气压、风速、40 cm地表温度与腹泻日发病数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杭州市气象因素与感染性腹泻发病数的关系。方法选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在控制与时间有关的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及与时间有关的混杂因素基础上,分析杭州市2006-2008年每年5月1日-10月31日间的气温、气压、湿度、云量、降水量、能见度、风速、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的影响。结果最高温度、湿度、气压、风速、40cm地表温度与腹泻日发病数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昆明、长沙、广州和珠海四城市温度在不同滞后日对心脑血管疾病(ICD一10:100~199)死亡的影方法法收集四城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与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不同城市温度与死亡关系,分析低温、中间温度、高温在不同滞后期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累积效应,并用一般线性阊值模型评估温度对死亡的累积冷热效应。结果四城市温度与死亡关系呈非线性,四城市居民最小死亡风险对应温度分别为长沙22.0 oC、昆明20.0℃、广州26.0℃、珠海25.5 c(:;在研究滞后期问内低温所致最大累积死亡风险值(95%c,)四城市分别为1.858(1.089~3.170)、1.537(1.306~1.809)、2.121(1.771~2.540)和1.934(1.469~2.548),高温分别为1.100(0.816~1.483)、1.06l(0.956~1 177)、1.134(1.047~1.230)和I.259(1.104~1.436)。温度当天热效应大于冷效应,但随着滞后日增加,热效应迅速下降,而冷效应急剧上升,并持续至3~4周。结论温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呈非线性关系。低温和高温均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以低温的影响更显著。冷效应持续时问长,热效应趋短暂急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大气气态污染物SO_2、NO_2、O_(3-8 h)和CO浓度与居民每日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石家庄市2013—2016年每日死亡人数、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气态污染物浓度对死亡的影响,并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大气SO_2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和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0.46%(0.02%,0.90%)和0.75%(0.07%,1.42%); NO_2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和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1.00%(0.26%,1.74%)和1.30%(0.16%,2.44%); O_(3-8 h)和CO对死亡风险存在正向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表明,SO_2对女性健康的影响要高于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NO_2对女性健康的影响要高于男性,对65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明显高于(0~64)岁人群,但两者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石家庄市大气气态污染物中SO_2和NO_2污染较为严重,其浓度的升高会增加居民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建议政府和民众在防护颗粒物污染的同时,也要关注气态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加强对女性的防护。  相似文献   

11.
翟敏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690-3692
[目的]研究空气环境因素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影响. [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市城乡3~5年级1004名小学生进行呼吸系统健康问卷调查. [结果]对影响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空气环境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附近交通要道作为重要室外空气污染因素,与儿童感冒时咳嗽、不感冒咳嗽及不感冒气喘、鼻炎、支气管炎和咽喉炎有关系,OR分别为1.725,1.864,2.872,1.896,1.713,1.471;室内空气污染因素中,和孩子住一个房间人吸烟,用煤炉供暖,家里用煤、煤气和天然气做饭、家养动物对多种儿童呼吸系统症状及鼻炎、支气管炎和咽喉炎有影响. [结论]室内外空气质量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中脂质及载脂蛋白测定在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生化分析仪检测297例上述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并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各疾病组的血脂浓度、Apo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poB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载脂蛋白定量分析比血脂项日更易早发现异常情况,是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较好指标,两者结合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病因,本防治中心于1985、1988、1993年对沈阳市心血管病监测人群进行了三次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以1988年为最高,1993年略有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988年最低,总胆固醇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体重指数及人群吸烟率在各年度间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11名单甲脒包装女工作为期4个月的健康效应的前瞻定群调研,下午班后双手单甲脒污染量为6.38mg/cm^2,尿中总浓度0.414mg/L接触前为0.081mg/L;显著表现为头昏,嗜睡,乏力,皮疹,血压下降,心电图异常及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VMA减少,累计接触水平与症状体征积分,血压降低及尿VMA浓度间都存 应关系,提示脒类农药中毒的关键是心血管损害,系通过中枢儿茶酚胺α2受体的激动和对心肌直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昆明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在昆明市石林县对6006名45岁以上村民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资料;并应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因素.[结果]该地村民高血压、脑卒中和心脏病的患病率分别为30.8%、1.7%和0.7%,男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在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因素中,年龄越大者、家庭收入水平越低者、吸烟者、超重者、患有糖尿病者、有家族高血压史和脑卒中史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越大(OR值分别为1.05、0.90、1.24、2.39、2.67、2.06和3.20;95%CI分别为1.04~1.06、0.85~0.94、1.07~1.44、2.00~2.84、1.42~5.01、1.05~4.05和1.96~5.23).在影响脑卒中患病的因素中,年龄越大者、超重者和有家族脑卒中史者患脑卒中的可能性越大(OR值分别为1.07、1.12和5.03;95%C1分别为1.04~1.09、1.07~2.68、和1.16~21.8).在影响心脏病患病的因素中,年龄越大者、超重者和有家族高血压史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越大(OR值分别为1.05、1.99和3.82;95%CI分别为1.03~1.07,1.20~3.31和1.87~7.79).[结论]加强农村居民戒烟、合理饮食的健康教育,减少超重和糖尿病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农民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钠盐食用等营养干预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意义。方法在天津农村社区选取18~65岁的农民110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为549人,对照组为557人,干预前后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采用讲座、多种形式在农民中开展营养干预,干预期一年。结果干预组蔬菜水果摄入量每人每日由205.94±108.91g显著上升到250.51±113.36 g,钠盐摄入由9.69±4.69 g明显减少至7.94±2.61 g,血压下降2mmHg;血中叶酸浓度上升1.7 ng/ml,同型半胱氨酸下降7μmol/L;尿钠减少12 mmol/L;尿钾增加16 mmol/L。结论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宣教可以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因此,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开展。尽快转向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降低慢性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影响轮状病毒活疫苗病毒滴度测定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用细胞微量病变滴定法(CCID50)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病毒感染滴度。[结果]在疫苗滴度检测中处理疫苗所用的胰酶量,胰酶37℃处理疫苗时闻,及感染细胞培养收冻时闻均对疫苗的感染滴度产生影响。病毒滴度均随着胰酶量、温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均有先增高后降低的现象(P〈0.001),用15~20μg/ml胰酶、37℃处理疫苗50~60min,4~5d收冻为较佳试验条件。[结论]胰酶量、温度和培养时闻对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病毒感染滴度的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检测中要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检测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实际工作中采用20μg/ml胰酶、37℃处理疫苗50min、收冻时间为5d的组合条件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承德市大学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承德市3所高校的1 0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承德市大学生对可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知晓度高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专业、家人或亲戚中有无心血管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心血管病患者是知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90.7%的医学专业和76.4%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心血管病可以预防,51.8%的医学专业和34.0%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心血管病预防越早越好。95%以上认为有必要进行宣教,电视、报刊、网络是大学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知识的主要来源。[结论]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非医学专业尤其是专科大学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宣教。  相似文献   

19.
部队慢性胃肠道疾病的社会心理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社会医学角度分析部队慢性胃肠道疾病的社会心理危险因素,促进部队成员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部队健康水平。方法:对某步兵部队的1169名基层官兵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横段面调查研究,并用社会医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伴存其它疾病,饥饱不匀,冷食、辣食,执行任务时伙食,每周伙息天数,精神刺激,吸烟及艾森克个性问卷N维度(情绪性)等九个因素为部队慢性胃肠道疾病发生的主要社会心理危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1年间252个月的住院患儿中肺炎病例收容情况与黑龙江省历年各月份的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肺炎住院收容率与气温、气压密切相关,与相对湿度有密切对应关系。并从生物学,生理学,环境卫生学等方面对气象因素与肺炎发病及防治对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