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浓度七氟醚麻醉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随机选择开胸手术30例,观察三种浓度(0.5,1.0,1.5MAC)七氟醚麻醉单肺通气后肺内分流(Qs/Qt)及氧分压(PaO2)的变化。结果显示:单肺通气后患者的Qs/Qt显著增加,PaO2明显下降;在1.5MC内,其变化程度与七氟醚浓度无明显关系。说明七氟醚对HPV虽有抑制作用,但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其抑制程度不随七氟醚浓度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72例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异氟醚麻醉前后对照分析。结果:麻醉30min后全血粘度及Hct均明显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结论:全麻可抑制应激反应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低流量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时药代动力学、苏醒过程以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麻醉诱导插管后连接Drager麻醉机,S组吸入七氟醚/O2,挥发罐浓度(Fv)1.2~1.8MAC(2~3%);I组吸入异氟醚/O2,Fv2.2~2.6MAC(2.5%~3%)。术中用麻醉气体监护仪连续监测吸入气浓度(F1)、肺泡气浓度(FA)以及F1O2、PETCO2、MAP、HR。记录肺泡气浓度上升速率(FA/FI)、肺清除率(FA/FAO),诱导期FA/F1=0.5的时间,苏醒期FA/FAO=0.5的时间,术毕观察病人苏醒时间、有无苏醒期躁动。术后随访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至气腹前MAP、HR偏低,气腹时略有升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FA/F1=0.5的时间S组较I组短(P〈0.01)。S组FA/F1比值较I组高,上升速度较I组快,FA/FAO降低速度1分钟内较I组快(P〈0.05)。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S组低于I组。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快,苏醒期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后的苏醒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各类耳鼻喉手术需要全身麻醉预计手术持续时间0.5~2小时之间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8岁~50岁,ASAI或者II级,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各35例,两组均以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均持续泵入异丙酚60ug~80ug/kg.min,S组以七氟醚1%~2%维持,I组以1%~2%吸入维持。根据血压、脉搏波动调整七氟醚和异氟醚的吸入浓度。使患者血压波动控制在基础值±20%的范围。于手术操作结束后停止吸入和静脉麻醉药。并统计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顺利。S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优于I组(p〈0.01)。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为耳鼻喉科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安静平稳、清醒完全,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食道癌根治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麻醉与吸入异氟醚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开胸)患者30例,分为A、B两组(n=15),术中A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h)、B组吸入异氟醚(吸入浓度1%-2%);所有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和维库溴铵0.03mg/kg维持镇痛和肌松。于麻醉前(T1),切皮后60min(T2)、120min(T3)、180min(T4)时抽取颈内静脉(中心静脉)血,监测上述各时间点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结果与基础值比较,A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B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B组T3、T4时全血中、低切黏度也较T1时显著降低(P〈0.05),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麻醉后略有增高,但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4mg/(kg·h)丙泊酚比吸入异氟醚更能有效降低食道癌患者的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七氟醚诱导麻醉,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儿的HR、SBP、DBP值均有所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诱导时间为(51.2±8.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诱导时间(78.4±9.7)min,两组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过程中研究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则有20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七氟醚运用在患儿全身诱导麻醉中可以平稳、快速诱导,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剂,由Regan在1968年合成,1981年日本D、A、HOLAY首次推导七氟醚用于人,1990年我国开始在少数几家医院试用。我科于2006年4月正式将七氟醚替代安氟醚用于全麻患者,现将临床使用观察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七氟醚、安氟醚对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影响,评估了七氟醚在颅脑外科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33例择期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16例,安氟醚组17例。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调整其浓度依次为0.5,1.0,1.5最小肺泡浓度(MAC),监测ICP,CP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七氟醚、安氟醚均可引起ICP增高,CPP下降,并使MAP,HR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应用七氟醚与异丙酚对其麻醉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等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3例,根据其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等临床状况。结果:七氟醚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多于异丙酚组,术后6h使用MMSE临床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七氟醚组评分低于异丙酚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使用异丙酚术后患者相比七氟醚更快苏醒,缩短气管插管及术后监护时间,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更为理想,适合对老年患者临床全身麻醉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地氟醚与七氟醚用于老年人全麻后的苏醒情况。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9岁,均接受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随机分为两组D组为地氟醚组(30例),气管插管后以5%地氟醚维持麻醉;S组为七氟醚组(30例),气管插管后以5%地氟醚维持麻醉。持续泵注雷米芬太尼0.05~0.2mg/(kg.h)、间断推注维库溴铵2mg/次维持麻醉平稳。停用吸入麻醉药始,记录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名字时间、应答生日时间以及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记录停药1,2,3,4min的FA,计算其与停药即时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FA0)的比值;记录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停药后,D组患者的FA/FA01,2,3,4min时均明显小于S组(P<0.05)。D组患者停药后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名字时间、应答生日时间均小于S组(P<0.05)。在麻醉恢复室时间内停留的时间相近(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人全麻时应用地氟醚的短期恢复时间明显小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11.
目的:1前瞻性观察妊娠12周、24周、36周、产后48h血浆内皮素、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的演变规律。2探讨上述两指标与妊高征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对104例正常初孕妇,在孕12周、24周、36周及产后48h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血沉),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1妊娠结局:104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30例(妊高征组),无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妇女74例(正常妊娠组)。2正常妊娠妇女血浆ET水平随孕周增加呈不同程度增长趋势,高峰出现在孕36周前后,产后48h开始明显下降。3妊高征组血浆ET水平在各孕周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尤其孕36周升高水平是正常妊娠组测定值的2倍。4ET与血液流变学水平在妊高征患者中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无明显相关(P>0.05)。5以ET≥78.29pg/L为最佳切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机率。孕12周时应用该检验值误诊率仅12.16%,半数以上患者可早期发现,到妊娠晚期,占96.97%的正常孕妇ET值均低于该指标之下。结论:内皮素在正常妊娠妇女中,预测妊高征的临床价值较好。最佳切点为ET≥78.29pg/L。 相似文献
12.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合并妊高征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重度妊高征(PIH)发病影响及对母儿危害。方法:80例LSE妊娠的临床资料前瞻性研究。结果:活动期SLE肾炎孕妇合并重度PIH的发生率10/22例(45%)。稳定期SLE肾为1/12例(8.3%),其它皮肤型SLE2/46例(4.3%)。文献报告活动期SLE肾炎与重度PIH很喟 母死亡率可提高50-80%,胎儿死亡率12.9-45.5%。结论:两者诊断正确时,分 相似文献
14.
林叶飞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哈尔滨)》2005,6(4):289-290
目的:探讨重度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30例产妇中先兆子痫11例,产前子痫2例,产后子痫1例,HELLP综合征3例,DIC并产后出血4例。早产12例,1例因胎盘早剥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4例。结论:在解痉与镇静的基础上,及时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5年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ELLP综合征在重度妊高征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1.05%,参考美国Tennessee大学制定的诊断标准,完全性HELLP综合征7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21例。治疗方法为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高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快终止妊娠。主要并发症为DIC、胎盘旱剥、肺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28例患者中死亡5例,围产儿死亡11例,死亡率分别为17.86%及39.29%。结论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母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与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5年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ELLP综合征在重度妊高征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1.05%,参考美国Tennessee大学制定的诊断标准,完全性HELLP综合征7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21例。治疗方法为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高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快终止妊娠。主要并发症为D1C、胎盘早剥、肺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28例患者中死亡5例,围产儿死亡11例,死亡率分别为17.86%及39.29%。结论 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母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科处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处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儿并发症及产科处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剖宫产率为69.38%(383/552),剖宫产组在年龄、初产、孕周、病情程度、新生儿室息、死胎及新生儿体重等方面与自然分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35周前终止妊娠组在年龄、初产、病情程度、分娩方式、双胎、胎儿窘迫、死胎、IUGR、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等方面与孕35周后终止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35周后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在年龄、初产、病情程度、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妊娠35周前、后分娩具有不同的妊娠结局,产科处理影响其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腹水产妇新生儿预后.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38例,其中123例无腹水,15例并发腹水.观察2组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胎儿宫内发育迟缓、7 d内新生儿存活与血浆蛋白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腹水组新生儿出生后低Apgar评分(14例,77.8%)比率明显高无腹水组(69例,54.8%)(P<0.01),围生儿死亡率腹水组(7例,388.9‰)高于无腹水组(8例,63.5‰)(P<0.01).结论子痫前期合并腹水患者新生儿预后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视网膜病变与PIH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PIH孕产妇280例,观察其视网膜情况、血压、蛋白尿、血细胞比容。结果:280例PIH孕产妇中,共计215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76.8%,其中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9.5%、76.2%、97.7%、100.0%。在平均动脉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140 mm Hg的病例中,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70.6%、92.4%;尿蛋白≤++者和≥+++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70.6%、89.2%;血细胞比容≤0.35者和〉0.35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69.6%、8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不同视网膜病变分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PIH病情加重,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加,并且随着PIH病情加重,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通过观察视网膜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PIH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