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缓解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分析51例儿童ALL接受诱导缓解治疗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中患儿均发生院内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不易控制。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结论: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儿童ALL院内感染死亡率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缓解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分析51例儿童ALL接受诱导缓解治疗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中患儿均发生院内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不易控制.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结论: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儿童ALL院内感染死亡率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化疗后院内感染特点及药物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儿童ALL接受CCLG-2008ALL方案化疗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感染率高达95.8%,呼吸系统为最常见感染部位,91.3%有发热临床感染症状.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CCLG-2008ALL方案化疗,骨髓缓解率高,但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程度重,及时而强有力的抗感染能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2例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89例,感染率31.6%。发热、咳嗽咳痰、口腔粘膜白斑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强烈化疗阶段更易并发感染。分层诊断是早期发现及控制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强烈化疗的应用和出血的有效控制 ,感染已成为影响急性白血病缓解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已成为提高急性白血病疗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讨提高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现将 42例的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院共收治急性白血病 91例 ,其中发生院内感染 42例 ,占 46 .2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33例 ,男 2 3例 ,女 19例 ,年龄 15~ 6 9岁 ,平均 40 .7岁。化疗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VLP ,EA ,HDMTX ,DV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175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有658例,感染率为37.42%,感染82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47.0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血液为主,住院天数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基本均对亚安培南敏感。诱导缓解的患者真菌感染比例高于未化疗及巩固治疗患者。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在保证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缩短住院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 8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化疗期间发生的 10 5例次医院感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减少感染 ,提高疗效的途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1年 1月~ 1998年 5月收治了 8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其中男性 45例 ,女性 39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0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6 4例 ;共化疗 2 47例次。入院时已有感染 18例次 ,院内感染者 10 5例次。1.2 方法 :查阅 84例病人住院期间的全部资料 ,包括体温、病程记录、化疗方案、各种化验单及影像学资料、抗生素使用情况等。1.3 结果1.3.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8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就 1993~ 1999年间住院的各型初治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诱导期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 ,以探讨感染发生的原因 ,提出监测和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 5例AL患者均系我院 1993~1999年间初治病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4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71例。男 82例 ,女 4 3例 ,年龄 13~ 6 5岁 ,平均年龄 31岁。1.2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院内感染指入院 4 8h内无发热或无潜在性感染者 ,在诱导缓解治疗中发生体温在 38℃以上连续 2d或有明显可见感染病灶者。2 结 果2 .1 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发热时间  12 5例初治A…  相似文献   

9.
王豫平 《广西医学》2002,24(10):1648-1649
由于强烈化疗药物的应用 ,感染已成为影响急性白血病缓解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医院获得性肺炎 (NP)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 NP临床特点 ,提高其治疗效果 ,现将我院有关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 2 0 6例中发生 NP3 1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发生 NP9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发生 NP2 2例。男性 1 9例 ,女性 1 2例 ,年龄1 5岁~ 6 0岁 ,平均年龄 3 9.7岁。化疗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 DVLP、VDLP、 E…  相似文献   

10.
近年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多采用强烈化疗方案诱导治疗 ,在完全缓解后巩固及早期强化治疗方案的强度与原诱导方案应基本相同 ,强烈化疗使急性白血病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大大提高 ,但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所致的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为减少骨髓抑制后的感染 ,我们使用重组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 G- csf,商品名惠尔血 )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病例选择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完全缓解后行巩固及早期强化治疗的白血病患儿。治疗组 1 1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淋 ) 8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粒 ) 2例 ,急…  相似文献   

11.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江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81例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研究统计。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0.9%,为死亡的重要原因,好发于呼吸道、口腔及消化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相关,诱导缓解期较巩固化疗期发生率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率高。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率高,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水平和延长患儿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及治疗情况,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7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等,并与同期85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发生院内感染22例(81.5%),高于同期非老年组(56例,6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15例,68.2%)。危险因素为白细胞减少、化疗和合并症。单纯抗生素治疗有效率33.3%,抗生素加辅助治疗有效率6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68.2%。结论: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同期非老年组。抗生素加辅助治疗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与骨髓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Previous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undernourished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have a poorer long-term survival as compared with children with normal nourishment statu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both the relaps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undernourished children with ALL are higher during the continuation phase of the chemotherapy and are apparently related to a poor tolerance of ablative chemotherapy. No previous articles have analyzed the early mortality rate of these patients. METHODS: We carried out a case-control study, and hav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evere malnutrition on the mortality of 17 children with ALL during the initial induction-to-remission phase of the treatment. These 17 cases were compared with 76 controls who had survived at least the phases of induction and consolidation.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ance of dying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treatment was 2.6 times higher (confidence interval 95%: 0.55-11.89) in undernourished children with ALL than in those children with normal nourishment status. The risk of death increased with the severity of undernourishment (p = 0.04). CONCLUSIONS: These data confirm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malnutrition in children with ALL and suggest that undernourishment may also influence early mortality during the induction-to-remission phase of th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240例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的动态监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间收治的6 347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6 347例肿瘤患者中有24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78%;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依次为化疗科、放疗科和综合科,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真菌、G-菌和G 菌;抗肿瘤治疗及侵入性诊疗技术操作是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医院感染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结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抗肿瘤治疗使机体生理屏障受损,导致医院感染高度易感。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儿细胞凋亡与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AO EB荧光染料双染法 ,检测 30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病儿治疗前后不同时期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指数 (AI)。③结果 ALL病儿治疗前A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t=5 .4 17,P <0 .0 1) ,标危型治疗前AI高于高危型(t=5 .0 0 2 ,P <0 .0 1)。治疗前AI与外周血WBC呈负相关 (r =- 0 .6 32 ,P <0 .0 1) ;泼尼松及诱导缓解治疗后 ,随着细胞凋亡水平的升高 ,WBC逐渐下降 ,标危型组WBC下降明显 (t=3.14 8,P <0 .0 1) ;标危型病儿经诱导缓解期治疗完全缓解率高 (P =0 .0 0 2 5 ) ;随机动态观察标危型及高危型ALL病儿各 5例 ,高危型病儿 3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2例骨髓复发 ,而 5例标危型骨髓检查为持续完全缓解 ,并且无髓外浸润表现。④结论 细胞凋亡可作为评价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9例确诊为BCR-ABL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予传统化疗、伊马替尼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期3~80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78例ALL患者中,BCR-ABL基因阳性者29例(16.3%),其中B细胞性28例,T细胞性者1例。14例患者在首1~2个疗程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48.3%),部分缓解者1例(3.4%),2例在首2个疗程未获CR后加用伊马替尼获得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10.3%),无效12例(41.4%)。2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4.5月。伊马替尼联合传统化疗化疗者完全缓解率80%,高于单用传统化疗者(50%()χ2=5.894,P〈0.01),生存期(18.6月)大于单用传统化疗未进行移植者(11.1月)(t=2.469,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传统化疗疗效差,联合伊马替尼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和生存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部分患者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初诊 Ph+ALL患者27例,19例采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IVD组8例,伊马替尼联合VDLP组8例,伊马替尼联合VDP组3例),其余8例给予VDLP常规化疗。22例达完全缓解(CR)后给予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序贯治疗,3例给予常规维持及巩固化疗,定期监测血常规、骨穿、ABL基因突变及转阴情况。6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为自体移植。结果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C R率可达89.5%,诱导死亡率为0;常规化疗组诱导C R率为50.0%,诱导死亡率为12.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0.0±1.4)个月,而常规化疗组仅为2.0个月(P<0.05)。移植患者2年总生存(OS)率75.0%,无病生存期(DFS)为83.3%;未移植患者2年OS率为14.0%,DFS率为12.6%;但两组患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FS差异明显(P<0.05)。BCR/ABL转阴患者的OS及DFS均明显高于未转阴患者。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Ph+ALL能提高患者的CR率和缓解持续时间,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提高患者的DFS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9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诱导缓解治疗的AL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L患者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率71.5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27.72%)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示,年龄、白血病类型、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细胞缺乏天数、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与AL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AL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它们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衰竭合并曲霉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自1985年1月至2009年9月解放军三0二医院收治的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共681例,对其中83例合并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83例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慢加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肝衰竭多见,病因主要是HBV感染。腹腔是多数肝衰竭患者并发曲霉感染前最常见的细菌感染灶,细菌培养结果示半数以上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而抗生素的使用有起点高、疗程长、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等特点。曲霉感染的发生绝大多数为医院感染。曲霉最常侵犯的人体器官是肺,且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部位。感染的曲霉菌属以烟曲霉为主,黑曲霉和黄曲霉相对少见。结论: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并发曲霉感染后,抗真菌治疗疗效差,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化疗过程中合并癫痫发作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总结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病时间、病因、治疗和预后。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932例,其中75例(8%)在化疗过程中合并癫痫发作症状,男40例,女35例,中位年龄7.5岁(1~17岁)。43例(57.3%)患儿的癫痫发作发生在开始化疗的前2个月内,直接原因分别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5例)、脑出血(10例,其中1例合并静脉窦血栓形成)、鞘内注射或全身应用氨甲蝶呤(11例)、脑脓肿(真菌性3例,细菌性4例)、病毒性脑炎(2例)、热性惊厥(7例)、低钠血症(7例)、低钙血症(2例);14例患儿的癫痫发作病因不明。64例患儿在癫痫发作后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其中37例(57.8%)异常;44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24例(54.4%)异常。55例患儿经规律化疗后骨髓持续缓解,8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死亡,3例失访。18例(24%)患儿诊断为症状性癫痫,多数予抗癫痫发作药物控制良好,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