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采取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水平、术后康复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可降低手术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局部小切口与冠状切口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并探讨出更适合的手术入路。方法选择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58例,并按照Zingg分类及手术入路分为两组,采用局部小切口入路的为A组,采用冠状切口为B组,每组各29例,两组均辅助口内前庭沟切口入路,并用微型或小型钛板做坚固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并发症。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切口入路手术复位效果确实,但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相对多;局部小切口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不适用于骨折错位愈合及一些复杂骨折,因此,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在保证术后面形与功能效果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局部小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径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近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入路,行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例;额窦巨大囊肿4例;额窦骨瘤2例;额部良性肿块2例,分析、观察总结此切口的优缺点。结果28例疗效满意,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无面部切口瘢痕遗留、术后面神经瘫痪、脑膜撕裂脑脊液漏出现。结论近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入路,在颅脑及颌面外科经常使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应用此切口,术野显露充分,对比颜面部中上份一些传统入路难以操作的手术更方便,更能提高手术质量。直视下的手术能避免在该区域手术操作中的面神经损伤脑膜损伤脑脊液鼻漏的并发症,同时也隐藏了颜面部的手术切口瘢痕达到术后面部美观之功效。该切口是面中上份手术切口径路的理想选择,值得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在面中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优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住的38例面中部骨折的患者,单纯颧弓骨折3例,颧弓伴眼眶外侧壁及眶下壁骨折8例,颧骨颧弓复合骨折9例,颧骨伴上颌骨骨折10例,额骨及眶上壁骨折8例,均采用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加用附加切口的5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38例面中部骨折的患者,术中暴露充分,术野清晰,骨折解剖复位良好;术后切口隐蔽,不影响面容,无继发畸形及功能障碍,无一例面神经损伤。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应用于面中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疗效满意,安全高效,不影响面容,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在面中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优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住的38例面中部骨折的患者,单纯颧弓骨折3例,颧弓伴眼眶外侧壁及眶下壁骨折8例,颧骨颧弓复合骨折9例,颧骨伴上颌骨骨折10例,额骨及眶上壁骨折8例,均采用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加用附加切口的5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38例面中部骨折的患者,术中暴露充分,术野清晰,骨折解剖复位良好;术后切口隐蔽,不影响面容,无继发畸形及功能障碍,无一例面神经损伤。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应用于面中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疗效满意,安全高效,不影响面容,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在颧骨颧弓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颞部发际内小切口,微型钛板对26例非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在内镜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6例患者创口均甲级愈合,除1例面部轻度肿胀、1I例患者惠侧面部有麻木感外,其余均面型对称,开口度恢复正常。结论内镜下颞部发际内小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创伤小、瘢痕隐蔽、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既恢复了功能、又很好的达到了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政  陈锴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496-497
目的 观察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面中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运用冠状切口入路,于发际后2.0 cm切开,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在直视下使骨折处达到解剖复位,微型钛板固定,从而恢复良好的外形和功能.结果 运用该方法治疗面中部骨折患者23例,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两侧面部对称,张口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好.X线显示:骨折断端愈合良好,面形和功能恢复理想.1例左右不对称,1例眶外侧轻度塌陷,另外2例眶下区轻度塌陷,而颧弓处稍显突出.结论 冠状切口使术野暴露清楚,在直视下便于操作;切口隐蔽安全,不影响美观,微型钛板固定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冠状切口在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我院自1994年以来应用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骨折患者18例。结果 所有病例一期愈合,术后3mo 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外形满意。仅出现暂性2例额肌瘫痪,3例顶区皮肤麻木。结论 冠状切口位于发际内,面部不留瘢痕,且术野清晰,是颧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一种理想切口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34例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分析其术后B 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情况,及优良率.结果 术后选用Fernandez评分标准评定分为4 级,优良率91.1%,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切口小,术中关节面显露充分,B 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满意,创口感染、皮瓣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发际内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及前庭沟切口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颧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病例139例,随访1年以上.结果 133例骨折愈合良好,外形满意,无张口受限.6例粉碎性骨折外形恢复欠满意,3例轻度张口受限.结论 发际内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及前庭沟切口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具有对骨折部位暴露充分,复位对位准确,固定可靠,外形和功能良好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54例,分为外侧横行小切口组38例,传统“L”形切口组1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结果及 Maryland 足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末次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情况、Maryland 足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横行小切口组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运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锁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克氏针组及钢板组,分别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19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两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是治疗锁骨骨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内固定物易松动致骨折畸形愈合;钢板内固定稳定可靠,但切口大、损伤大、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比例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下肢复杂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具有创伤小、下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术式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下床活动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7.23%)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及下床活动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面中份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86例面中份骨折病例,均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颌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恢复至受伤前状况.5例发生术后感染,8例出现切口区头皮组织术后无毛发生长,11例诉头皮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随访2 a后大多逐渐恢复正常.无1例患者发生眼睑不能闭合的面神经颧支受损症状,无患者出现头皮下血肿.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是治疗面中份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膝关节镜小切口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雄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拟用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膝关节镜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恢复效果、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WOMAC)评价分数低于对照组,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膝关节镜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更符合临床及康复预期,具有微创、出血量少、术后骨折愈合速度快等优势,在恢复膝关节功能以及保障术后安全性方面极为突出,有利于患者更快的回归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12月跟骨骨折患者共78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为A组,经皮撬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随着骨折分型增加,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随之增加。SandersⅡ、Ⅲ型中,B组患者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明显降低,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Ⅳ型中,B组患者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明显降低,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朱力  李燕  聂建华  毛明芳  李菊  冯丹 《西部医学》2010,22(10):1900-1902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在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治疗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患者35例,其中9例用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口内切口;8例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17例冠状切口+口内切口,含4例合并下颌骨骨折的用口内或颌下切口同期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 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34例为一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外形满意。出现1例暂时性额肌瘫痪,1例感面部皮肤轻度麻木。1例术口感染溢液,抗炎换药理疗后痊愈。结论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疗效肯定、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且术野清晰,是上颌骨、眶、颧复合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的一种理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杰群  蔡智强 《中外医疗》2011,30(15):24-25
目的通过冠状切口下治疗全面部骨折,探讨冠状切口下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优势和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确诊的全面部骨折患者90例,采用冠状切口及附加其它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1年,通过观察患者的解剖复位、咬合关系、张口度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手术的疗效。结果 90例患者1年后解剖复位、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恢复都达到90%以上,并发症的主要类型是切口疼痛、脱发疤痕畸形和面部麻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在6%以内,患者的满意率为100%。结论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全面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冠状切口与局部小切口入路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优缺点,指导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方法参考Zingg分类法,对6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骨折类型和手术入路分组,对采用冠状切口与局部小切口入路患者面部两侧对称度、张口度、面瘫有无、X线和螺旋CT等进行综合评估,比较两种方法优缺点。结果冠状切口入路手术复位效果确实,但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相对多;局部小切口创伤小,但不适用于骨折错位愈合及一些复杂骨折。结论应根据具体骨折情况来决定手术入路选择,在保证术后面形与功能效果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局部小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