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德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和指导消除麻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对1991年-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1年-2010年贵德县累计报告麻疹病例528例,年平均发病率28.30/10万,其中1991年-2000年报告389例,年均发病率43.09/10万,2001年-2010年报告139例,年均发病率14.44/10万,与前10年相比下降66.49%.2006年开展初始强化免疫后年均发病率降至2.19/10万.结论:1991年-2010年麻疹发病由局部暴发和高度散发为主转变为零星散发的低发状态,开展后续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巩固人群免疫屏障,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2.
李红  谢桂萍  钟小琳  刘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089-1089,1102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某辖区2007~2009年的麻疹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深圳市某街道2007~2009年麻疹流行状况。结果该辖区2007年麻疹发病率10.84/10万;2008年麻疹发病率为12.50/10万;2009年麻疹发病率为2.79/10万。3年合计麻疹发病257例,无死亡病例,均为外来户籍,本地户籍无病例。有3个发病高峰,均为每年的8月份。8个月至1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一半的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是长龙、水径、三联等3个社区。无麻疹接种史或免疫不祥史的占近99%。结论全市连续3年开展"消除麻疹专项强化免疫活动",控制效果较为明显;应继续加强14岁以下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及其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固原市1999-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梅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217-1218
目的了解固原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9-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和麻疹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固原市1999-2007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22.19/10万;3-6月发病数占全年的81.13%,男女性别比为1.25:1,0-14岁平均发病率82.85/10万,暴发病例占34.34%;麻疹病例中无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的占26.67%,有1剂免疫史的占34.80%,≥2剂免疫史的占18.27%,免疫史不详的占20.26%;2005年11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8.55%,2006-2007年麻疹发病率降至0.23/10万。结论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河北省2004—2020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和风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3种传染病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北省2004—2020年麻疹、流腮和风疹的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河北省2004—2020年麻疹、流腮和风疹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17/10万、17.03/10万和2.09/10万,麻疹发病率曲线先与流腮并行,2010年后又与风疹趋同。麻疹和风疹的季节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单峰曲线,高峰跨度主要在3—6月;腮腺炎显示为双峰曲线,分别为4—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麻疹和风疹的地区分布比较集中,而腮腺炎相对分散,超过全省平均发病率水平的市:麻疹和风疹均为5个,腮腺炎7个。3种传染病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病例主要发生在<15岁儿童,2004—2020年平均占比分别为67.81%、82.42%和69.37%,麻疹0~2岁年龄组病例更集中,平均占总病例数的49.14%;腮腺炎4~9岁更集中,平均占比为45.51%;风疹没有明显的集中现象。结论 建议因地制宜,各市制定针对性措施;在高发季节来临前开展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铁路地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的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来共报告麻疹病例4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06/10万,以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36.44/10万;4~6月为发病高峰,共发生病例30例,占总病例的71.43%,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学生发病率最高,占总病例的52.38%。结论在确保麻疹高水平基础免疫的同时,做好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工作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淮阳县2004~2009年麻疹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为进一步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淮阳县2004-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淮阳县2004~2009年共报告麻疹1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6/10万,2007年最高5.07/10/万,2009年最低1.34/10万.男女比例为1.44:1,发病年龄集中在8月龄~7岁,病例总数为142例,占发病总数的73.57%.15岁以上和8月龄以下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66%和9.84%.每年的2~6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 人群免疫接种率低下与免疫成功率不高,是造成麻疹发病主要原因.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消除免疫空白,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是今后我县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五华县2009~ 2012年发热出疹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了解五华县麻疹和风疹发病情况.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捕获法(ELISA)检测发热出疹病例的血清标本中麻疹、风疹IgM抗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检测发热出疹病例血清标本27例,麻疹IgM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3.70%o,风疹IgM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为37.04%,发热出疹病例发病高峰在每年3~6月份,仅2011年有1例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发病率为0~0.08/10万.结论 五华县2009~2012年发热出疹病例以风疹为主,麻疹发病率达到1/100万以下的消除麻疹目标,但仍需加强对发热出疹病例进行监测,为消除麻疹、预防控制风疹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某市2004年~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晋城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晋城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报告麻疹病例542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8.3×10-5,发病呈总体下降趋势,麻疹病例男女比例为1:0.7;月~5月份发病人数占总病例数的71.03%;发病年龄呈单峰性,2岁~10岁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3.4%.结论:2岁~10岁儿童缺乏加强免疫和免疫失败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控制麻疹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风疹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高坪区1954-1999年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高坪区 195 4 - 1999年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疫情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无麻疹疫苗接种阶段 (195 4 - 196 5年 )平均发病率为 5 77.19/l0万 :麻疹疫苗不规则接种阶段 (196 6 - 1983年 )年平均发病率为 10 4 .38/ 10万 ;实施计划免疫接种阶段(1984 - 1999年 )年平均发病率为 14 .0 8/ 10万。实践证明 ,按照计划免疫程序的要求实施麻疹疫苗的接种是控制和消灭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武恩平  刘灵芝  张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433-433,564
目的 分析郑州市2004-2005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修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郑州市2004-2005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的流行情况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4与2005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风疹的发病率分别为6.28%/10万、34.19/10万和4.38/10万与22,17/10万、16.86/10万和2.07/10万。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局部地区和个别年龄段发病显著上升。结论 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的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以达到迅速控制麻疹,是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国玲  郭鹏娟  杨波  潘捷云  李集宇  甘标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9):1086-1087,1093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及风疹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IgM抗体捕捉ELISA对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为44.30%,风疹IgM抗体总阳性率为13.09%,各年度麻疹、风疹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08,P<0.05;χ2=34.191,P<0.05)。男女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疹阳性病例年龄主要分布在8月龄~7岁及15~29岁,风疹阳性病例年龄主要分布在15~29岁。4年间麻疹、风疹阳性病例分别集中在3~7月、3~6月。结论海珠区2010年麻疹阳性率较前几年明显降低,说明防控措施有力,但2010年风疹的阳性率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麻疹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和青年,风疹的发病人群以青年为主。春季为麻疹、风疹的高发季节,应适时进行防控,避免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3年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风疹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管理告系统收集风疹发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3年共报告风疹病例355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70/10万,不同年份之间报告的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06.157,P0.05),各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3~7月份,占全年的70.99%;男女性别比为0.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8,P0.05);发病人群以15~40岁人群为主,占总人数的77.75%,育龄期妇女占女性发病人数的81.08%。发病主要集中在学生。患者中无风疹成份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85.63%。结论海珠区风疹发病率仍较高,应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以预防控制风疹的爆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2007-2008年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海南省2007~2008年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数据。结果2007~2008年全省监测报告“发热出疹”麻疹疑似病例1240例,报告发病率2007年为2.52/10万,2008年为12.21/10万,监测病例报告2007年有14个市县,占77.78%,2008年有17个市县报告,占94.44%;监测病例中确诊为麻疹病例78例,实验室确诊52例,占66.67%,临床诊断26例,占33.33%,麻疹年发病率分别为0.32/10万、0.59/10万,无死亡病例;确诊病例中2007年本地常住人17占74.07%,流动人17占25.93%,2008年常住人12占50.98%,流动人口占49.02%。排除病例中风疹病例两年均在35%v;t上。发病呈高度散发,仍以冬春季为主,最小年龄为7月龄,最大为35岁,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0.2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7.23%。结论海南省开展麻疹症状监测以来,监测系统是敏感的,2007-2008年麻疹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揭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动态,探讨控制流动人口发病对策。方法 对2003—2005年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动人口和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中以淋病、结核、麻疹、风疹4种疾病上升幅度较大,20-39岁年龄段发病占63.85%;性病2003年明显增多,2004—2005年进行“紫藤项目”农民工群体艾滋病防治干预研究后,收到明显的成效;结核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是流动人口的增加和登记管理工作的改进;计划免疫控制疾病成人麻疹、风疹发病显著增多,发病者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工厂、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结论 流动人口成为目前该区潜在传染病的“高危群体”,加强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促进健康知识普及,开展疾病监测预报和疫情的应急处理,及早切断传播链。启动成人免疫,是疾病控制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徐亮  唐建红  邱灿林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7):913-914,922
目的对2007-2011年韶关市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风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gM抗体捕获ELISA法对韶关市2007-2011年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n=345)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5年来韶关市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29.56%(102/345),风疹总阳性率17.39%(60/345)。2007-2011年度麻疹阳性率分别为39.81%、52.44%、27.45%、6.2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6,P〈0.01);风疹阳性率分别为0.97%、9.76%、29.41%、0.25%、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5)。麻疹、风疹阳性病例年龄主要分布在8月龄到30岁,麻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风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结论 2007-2011年麻疹阳性率逐年降低,说明防控措施有力,而风疹阳性率有升高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南方某部1992—2011年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更好制定其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EXCEL等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992—2011年南方某部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占各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35.90%;20年里其所占比重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发病人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三者发病数占呼吸道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5.96%。发病人群以战士和干部为主。从时间分布来看,肺结核、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不呈现季节性,麻疹发病高峰期在5月,风疹发病高峰期在4月。结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是军队降低传染病发病率的首要任务。加强肺结核的监测与控制,防止水痘在营区内的暴发,关注驻地传染病的流行,将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到位,健康教育做到深入、透彻等是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广州市东山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现状及预防措施,为今后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和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2004年东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近年来的预防策略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东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报告病例为290例,报告发病率为45.16/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的季节分布无“冬春季节高峰”特征。15岁以下年龄组为主要发病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0%。结论2004年东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较2000~2003年升高;保护易感人群和提高免疫接种率有助于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摸清麻疹爆发的原因及发病特点,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检测,同时,对孕妇血清标本进行IgG抗体检测。结果408例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阳性率为91.18%,风疹IgM抗体全部阴性,0—10、20—30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分别占45.71%(170/372)、30,38%(113/372)。性别上总体无显著性差异,但20—25岁年龄组,女性发病较高,其发病比例,男女之比为1:2.9(14/41),同时,在疫区采集的未发病的孕妇血清标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仅为25%(7/28)。结论应加强0—10、20—30岁年龄组、尤其2岁以下幼儿和育龄妇女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其次,应加强基层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同时也要加大麻疹保护性抗体的监测力度,随时掌握全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为制定全市的麻疹免疫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川市5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季节分布规律,探索研究方法,摸清集中趋势,为制定监测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分析方法对银川市2004-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猩红热和肺结核等5种呼吸道传染病季节分布变化趋势,并与常规线状曲线图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风疹的发病时间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高发于4~6月;麻疹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4~5月多发;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也存在一定季节性,猩红热5~6月、流行性腮腺炎5~7月发生相对较多;肺结核发病全年分布较均匀,季节性不明显。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较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更具季节性集中趋势。结论应用集中趋势数据化测算,摸清了银川市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季节性特征,对在季节高峰前全面做好防控准备工作,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发病率,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10-111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2006—2008年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08年二七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二七区2006~2008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3595例,年均发病率为189.61/10万,肺结核、麻疹发病率呈逐年下降之势,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发病率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加大二七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力度,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尽快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免疫工作,降低可免疫性传染病的发生。接受“DOTS”治疗是对结核病诊治和管理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