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对6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在X光机下通过监视系统完成ERCP检查及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后。采用取石网篮即时取石,较大结石采用机械碎石后取出。结果:经ERCP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69例,成功行EST者68例,一次性取净结石66例(95.65%),其中6例先行机械碎石后成功取石,另2例行第2次内镜下取石成功。结论:经十二指肠镜行。ERCP是胆总管结石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结合EST行内镜下取石治疗适用于肝外胆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术后残余结石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ERCP途径)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和护理操作配合。方法 40例高龄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在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机械碎石术(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结果 38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95.0%,有11例行鼻胆管引流。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4例,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9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途径(EST联合EML)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安全有效,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专科护士精心的术前准备、准确迅速的术中配合和监护,以及完善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55例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检查,全部造影成功,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53例,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 胆总管结石153例,取石成功148例,成功率96.7%;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高淀粉酶血症6例,EST术后并发症为5.9%(9/153),无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十二指肠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对82例各种类型胆管结石患者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根据乳头的形态、位置及结石大小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内镜下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机械碎石、取石网篮或球囊取石,术后部分患者行ERBD治疗。结果:EST一次性取石成功71例,2次取石成功6例,EPBD后取石成功5例;EST术后发生中等量消化道出血3例,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2例,网篮和结石同时嵌顿转外科手术1例,并发症发生率8.54%。结论:内镜是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和胆道术后胆总管残留或复发结石的理想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十二指肠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对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行选择性胆管造影 ,明确诊断 ;继之利用高频电刀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 ,<10mm结石由取石网篮直接取出 ,>10mm结石由碎石篮碎石后再取出。对多次插管导致乳头水肿、胆总管下段狭窄、泥沙样结石、碎石术后难以确定结石是否取净、有胆系感染者在X线下置鼻胆管引流。结果  6 1例ERCP显示胆总管结石 110块 ,合并胆囊结石 6例 ;其中单发结石 2 0例 ,2块以上结石 4 1例。取石网篮直接取石4 0例 ,碎石后取石 2 0例 ,应急碎石 1例 ,放置鼻胆管 8例。结论 内镜下乳头扩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低、恢复快等特点 ,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 ,可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取石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方法对162所拟诊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10例直径〈1.0cm的结石行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138例直径1.0~1.5cm的结石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14例直径〉1.5cm的结石行内镜下机械碎石治疗。结果 12例(7.4%)胆管造影未见结石,内镜检查阴性。余150例中,142例取得成功。成功率为94.7%,并发症发生率为4.93%(5/162),其中急性胆管患者1例,急性胰腺炎3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应当首选。对ERCP无法明确的胆总管结石,不主张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内镜下的胆管探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鼻胆管引流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先行常规ERCP检查,再做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切开长度一般1.0~1.5cm.结石直径大于1.0cm或大于内镜直径者,先用碎石网篮碎石,再用取石网篮取石,并用气囊导管清扫,必要时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21例患者取石成功20例,成功率95.2%,取石后胆总管扩张恢复正常,肝功恢复正常.术后发热2例,占9.52%,无1例发生出血、穿孔及死亡.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鼻胆管引流治疗胆管结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此方法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使胆总管内压力不变,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EST)和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108例,同时进行胆总管内压的测定,钡餐透视,观察有无胆道逆流情况,以鉴定乳头括约肌功能.结果取石成功率98.15%,一次取净结石达86.79%,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观察胆总管内压力无明显改变,钡餐透视无钡剂胆道逆流情况.结论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达到与EST的同样效果,弥补了EPBD的不足,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减少了内镜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此方法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使胆总管内压力不变,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EST)和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108例,同时进行胆总管内压的测定,钡餐透视,观察有无胆道逆流情况,以鉴定乳头括约肌功能。结果:取石成功率98.15%,一次取净结石达86.79%,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观察胆总管内压力无明显改变,钡餐透视无钡剂胆道逆流情况。结论: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达到与EST的同样效果,弥补了EPBD的不足,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减少了内镜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网石蓝联合取石气囊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e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56例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 to graphy,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根据结石数目及大小行网石、碎石或联合取石气囊取石治疗。结果:156例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154例,行EST并取石,成功151例,成功率98.05%。术后出现并发症出血2例,轻度胰腺炎7例。结论: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网石蓝联合气囊取石取净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胃镜在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管疾病患者的ERCP内镜治疗经验。方法 11例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管疾病患者选择透明帽辅助胃镜ERCP,插管成功者行EST和(或)EPBD、ENBD、ERBD及EMBE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在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均插管造影成功(100%),其中9例胆总管结石分别行EST 7例、EPBD 2例,胆总管结石取净率100%;胆管癌1例行EMBE,胆道手术后胆管狭窄1例行ERBD,均顺利完成。ESD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例,未发生胰腺炎、消化道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透明帽辅助胃镜在毕罗Ⅱ式合并胆管疾病的ERCP诊治中有助于空肠袢内的进镜,便于胆管插管及结石的清除,提高ERCP的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2014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及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ESBD)组。ESBD组在先行乳头小切开后行球囊扩张;EST组按常规操作。观察两组病例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平均取石时间、碎石器使用率及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EST组和ESBD组分别有46例(92%)及48例(96%)一次性取净结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机械碎石分别有8例(16%)和2例(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4例,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1例;ESBD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胰腺炎1例,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4%和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45.3±13.0)min和(30.5±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括约肌切开术相当,但平均操作时间及使用机械碎石的机率与EST相比较低,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has been used increasingl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 gallstone pancreatitis, and benign or malignant bile duct or pancreatic duct stenos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ERCP for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biliary-pancreatic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207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ERCP from June 2001 to March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chievement and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In all the 64 cases who underwent diagnostic ERCP, the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 in 2011 cases therapeutic ERCP was performed,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94.6%. In the therapeutic ERCP cases, 1434 (93.0%) were successful among the 1542 cases of choledocholithiasis, and 422 (90.0%) of the 469 cases with benign or malignant bile duct or pancreatic duct stenosis, or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with stent placement or 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were successful. Fifty-nine (90.8%) cases of the 65 who underwent a pre-cut for 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 were successful. Complication rate was 5.1% and the most frequent complication was acute pancreatitis (4.4%). Conclusions ERCP is one of the majo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biliary-pancreatic disease. Therapeutic ERCP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various biliary-pancreat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胆总管结石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60岁患者资料24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ST组和改良sEST+EPB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取石情况、不同时间点血...  相似文献   

15.
魏文俊  潘宏年  汤海涛  郑传敏  李婷 《安徽医学》2012,33(12):1657-1659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45例行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2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3.33%(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6.67%(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对126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共有1235例取石成功,成功率97.8%,做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1次取石成功982例,2次取石成功129例,3次及以上取石成功124例.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1130例,占89.5%.有56例患者取石困难行置入胆道塑料内支架,其中42例经1~3次更换内支架后取尽.共28例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29例,发生率2.3%,其中切口出血8例,急性胰腺炎17例(其中重症5例),穿孔4例.无患者死亡.提示绝大部分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内镜治疗取尽,但对肝内胆管结石及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是治疗难点,同时其远期疗效、并发症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内镜治疗198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ERCP检查后,189例经内镜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198例患者中,ERCP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181例,诊断准确率为91.41%(181/198)。行EST并取石者189例,取石成功185例,成功率为97.88%(185/189)。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2%(8/189)。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同时也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价值,对其在ERCP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作回顾性评价。方法67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不能使胆系显影或胆道深部插管困难时,即用标准刀(经胰管)、犁状刀或针状刀行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全组67例行预切开后,ERCP诊治成功58例,成功率86.6%。其中标准刀(经胰管)组成功率84.6%;犁状刀组成功率85.7%;针状刀组(开窗术)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3例(4.5%),包括出血2例,轻度胰腺炎1例。结论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ERCP诊疗困难时成功进入胆道的一项极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最大结石直径分成≤5 mm、>5~8 mm、>8~<12 mm、12~<14 mm、≥14 mm组,分别行单纯小切口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小切口EST的不同直径EPBD,气囊直径分别为8 mm、10 mm、12 mm、14 mm,观察各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随访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取石成功率均为100%,近、远期并发症中除胆管积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直径的气囊扩张联合小切口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需谨慎选择直径 >15 mm气囊。  相似文献   

20.
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未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办法。方法:回顾开展ERCP检查453例及EST切开做各种治疗328例资料,及时总结分析未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办法和防治措施。结果:453例ERCP检查成功445例(98.2%),未成功8例(1.8%);EST治疗328例,成功319例(97.2%),未成功9例(2.7%);发生并发症17例(5.3%);未成功共计34例(10.7%)。研究表明,治疗性ERCP未成功的主要原因与胆石大小、性质、胆管的直径以及操作技术有关。结论:CRCP对胆胰疾病治疗的适用范围广,疗效可靠,方法安全,只要掌握好适应范围,通过医师的熟练操作,可以明显减少不成功病例及并发症,提高治疗性ERCP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