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颅内胶质瘤显微手术中定位、引导肿瘤切除及实时监测肿瘤切除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8月入住我院的颅内胶质瘤显微手术患者74例,根据术中是否超声引导分为超声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超声组使用术中超声扫描定位肿瘤,了解病灶的大小范围、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皮层切口并监测肿瘤切除范围,对照组术中未使用超声,对比分析两组肿瘤定位准确率及全切率,同时记录术后颅内感染、脑挫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组肿瘤定位准确率高于未用超声组(100.0%vs 82.9%,P0.05),超声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82.1%vs 51.4%,P0.05)。超声组无颅内感染、脑挫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术中超声技术切除颅内胶质瘤具有定位准确、有效保护重要结构和大血管、实时监测肿瘤切除范围等优点,可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检测在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按术中是否采用实时超声检测引导手术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20例,术中通过超声检测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深度及其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制定最佳手术入路,并通过实时扫描,监测病灶的切除情况,病灶切除后再次超声探查有无残留病灶和血肿.另19例为对照组,术中不用超声引导,其他均按传统方法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切除时间、脑组织切开次数、切口肿瘤直径比值以及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灶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影像学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达100%.(2)两组患者病灶在手术显微镜下均被发现,超声引导组患者术中病灶显示率为100%,并完整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范围及形态,准确定位.(3)脑组织切开次数超声引导组均在3次以下,而对照组仅10例(52.63%)在3次以下,7例(36.84%)达3次以上;切口肿瘤直径比值超声引导组为1.22±0.22,低于对照组的1.45±0.36;病灶平均切除时间超声引导组为(55.70±12.66)min,少于对照组的(82.16±31.23)min;并发症发生率超声引导组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两组上述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实时超声引导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定位准确、可靠,能指导术者准确选择手术入路,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血管和其他重要结构,精准切除病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神经组织损伤和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超声在脑功能区皮层下胶质瘤次全切除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超声在功能区皮层下胶质瘤次全切除术中对切除范围控制价值.方法 在15例功能区皮层下肿瘤次全切除术中,以超声引导确定手术入路,实时观察切除范围,在保护正常功能区皮层前提下,指导手术尽量多切除肿瘤.以术后MKI评价超声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15例功能区皮层结构均无手术损伤.超声与术后MRI符合好9例(60.00%)、一般2例(13.33%)、差4例(26.67%),肿瘤容积增加可降低超声符合情况.结论 在脑功能区肿瘤次全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可选择安全的手术入路,指导手术可在尽量切除肿瘤同时避免皮层损伤.肿瘤容积增大可导致术中超声判断准确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超声定位治疗功能区脑肿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26例功能区脑肿瘤采用术中超声定位进行手术,并且在B超监测下行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术中超声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患者恢复快,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超声定位,可对病灶周围血管及重要结构毗邻关系进行确认,指导肿瘤切除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应用于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探究超声引导手术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用脑细胞瘤住院患者5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显微切除手术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定位准确率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显微切除手术治疗后37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总体有效率96.4%,且该组患者术中超声定位清楚,准确率为100.0%。结论超声引导手术对脑胶质瘤的定位精确,能够有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完整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术中实时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颅内微小病变的手术疗效,探讨术中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组18例颅内微小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14例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4例胶质细胞瘤患者进行术中实时超声定位检查。结果 18例患者的病变术中定位准确,其中13例非功能区病变超声引导均全切除,术后无神经功能废损;5例功能区病变全切除。术后2例瘫痪加重,随访半年恢复正常。结论术中超声对病变可精确定位、指导手术入路、提高病灶全切率及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蓝美锐  李涛 《吉林医学》2013,34(9):1637-1639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与术中超声引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36例术中超声引导与MRI导航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及23例普通手术患者的对比分析,评价MRI导航及术中超声引导在手术计划拟定,病灶定位,病灶边界确定,监测有无肿瘤残余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神经导航与术中超声组定位病灶准确率为100%,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6例。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复查MRI,病变切除程度与术中超声结果均符合。随访3~12个月,1例不全失语患者及1例偏瘫仍较术前差。术后无感染及死亡病例。普通手术组定位病灶准确率为70%,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13例。结论:MRI导航与术中超声各有优缺点,并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两者的结合应用对神经外科病变最大化切除、神经功能保护、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B超技术辅助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中利用神经导航及实时B超技术,对肿瘤边界和涉及的功能区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在实时影像指导下行肿瘤切除.结果 28例患者术中成功获取神经导航和实时B超影像,有效校正导航偏移,并在影像指导下全切肿瘤19例,次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患者功能明显改善17例,无改变6例,功能受损加重5例.结论 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手术能提高肿瘤和脑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纠正导航偏移,提高肿瘤全切率,有助于功能区保护,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洪滨 《黑龙江医学》2009,33(11):850-851
目的探讨运用导航技术行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脑胶质瘤病例。应用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在实时导航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49例(87.5%),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7例(12.5%)。结论采用微创技术切除脑胶质瘤,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刘阳  吴贵强  蒋正方 《西部医学》2013,25(7):985-986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脑胶质瘤患者施行显微镜下切除术。术后83例获得随访2年。结果胶质瘤全切除78例(73.58%),次全切除18例(16.98%),部分切除10例(9.44%)。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存活1年以上者76例(91.57%),存活2年以上者70例(84.34%)。结论显微镜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程宏伟  王晓健  冯春国  肖瑾  李严 《安徽医学》2009,30(10):1163-116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24例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手术中,术前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制定手术计划,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设计手术切口,精确定位病灶范围,术中结合实时超声显像技术,引导手术进程,确定病灶的切除程度。结果病灶完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神经导航系统术前定位病灶准确率100%,术中实时超声能有效地引导手术进行,术中实时定位病灶并确定病灶的切除程度。结论联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和术中超声技术可在手术中对颅内病变精确定位,引导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内病变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21例,采用术中超声对病变所在位置进行扫查并准确定位,判断病变的性质,观察病变的边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内部及周围的血流情况,测量病变的大小、范围、距脑膜的距离.结果 全部病例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准确定位,并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全部切除病灶.结论 术中超声可以在手术中灵活、实时、准确地定位病变,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保护了神经功能,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Zhou DB  Zhao JZ  Wang S  Ni M  Wang R  Zhang D  Zh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88-1691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脑AVM(幕上12例,幕下1例)接受显微外科治疗,病变切除前进行多模式的术中超声扫描用以:(1)定位和描述AVM边界;(2)辨别栓塞与灌注区;(3)识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以发现AVM的残留并与术中和/或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3例病变均在实时超声导航下获得全切除。畸形血管团由于具有双色血流特征均可被准确定位和界定范围,栓塞区为高回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及引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有别于正常血管;术中超声影像上病变的全切除为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和导航,为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判定脑AVM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实时超声在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37例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于术前进行导航序列影像采集,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工作站,重建病灶与视辐射的三维图像位置,以此制定出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联合实时超声避开视觉功能区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30例,7例大部分切除,34例术后视力视野与术前无明显变化,3例出现一过性加重,给予积极治疗后视力恢复术前水平。术后2周行KPS评分,100分36例,90分1例。结论对于视觉功能区病变神经导航可在术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结合术中实时超声扫描获得的实时信息引导颅内手术进程,提高了视觉功能区病变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的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切除颅内微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例颅内微小病变的病人,术前根据CT及MRI确定手术入路方式,开颅后利用术中超声对微小病变进行定位,并引导手术对其完整切除.结果 所有病变均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全切.结论 术中超声对颅内微小病变能实时术中精确定位,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避免增加医源性损伤,提高病变的全切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s a dynamic and continuous modality providing real-time view of vascularization and flow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organs and tumors.In order to evalu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颅脑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9例经CT、MRI诊断为颅内占位的患者,使用术中弹性成像专用探头确定病灶位置后,启动实时弹性成像功能,观察不同占位性病变的弹性成像特点,所有病例均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49例病灶术中均能准确定位,肿瘤的病理性质不同,其弹性图像表现各有差异,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胶质瘤19例,瘤体内部颜色多为均匀绿色信号;高级别星形细胞胶质瘤13例,超声弹性图像以蓝色为主;海绵状血管瘤10例,超声弹性图像为网格样蓝绿信号;脑膜瘤3例,超声弹性图像以蓝、绿信号交错显示为主;垂体瘤2例,超声弹性图像以绿色弹性信号为主;颅内寄生虫1例,超声弹性图像为均匀蓝色弹性信号;黑色素瘤各1例,超声弹性图像为五色相间彩色信号。结论术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大小与性质,有助于术者准确定位,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8.
雷震武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07-108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导航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17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采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病灶定位,指导手术路径选择,并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及手术切除程度。结果本组所有病灶均在显微镜下完整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术后所有病灶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MRI诊断与病理符合率达100%。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约11.3个月),除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再次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再次出血、偏瘫等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导航操作简便,定位准确,能够实现实时影像导航;与显微神经外科配合能够有效地起到降低手术副损伤,提高手术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