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监测记录入室到苏醒期间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呛咳、喉痉挛、屏气、SpO2<90%、术后恶心呕吐、舌后坠、躁动的情况;记录出入镜次数、手术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各时点以及组间的MAP、HR 、SpO2 及R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K组术中呛咳、屏气,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高于S组(P<0.05).K组的出入镜次数较S组多(P<0.05),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均长于S组(P<0.05).结论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安全有效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具有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不良反应少,手术及麻醉恢复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和比较γ-羟基丁酸钠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麻醉组(K组)和γ-羟基丁酸钠-丙泊酚麻醉组(P组),每组各30例.每组均缓慢静注γ-羟基丁酸钠80~100mg/kg,予面罩吸氧5~10min后,K组缓慢静注氯胺酮2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mg/kg追加;P组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mg/kg追加.观察麻醉后术前、置镜时、术中、术后BP、HR、SPO2、RR、有无屏气、呛咳、术后喉水肿、舌后坠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置镜前及置镜后,MAP、HR数值P组均显著低于K组(P<0.05);P组置镜后HR、MAP均显著下降(P<0.05),而K组HR变化不明显,MAR显著上升(P<0.05);P组置镜后RR较入室时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K组(P<0.05);两组SPO2无差异.K组置镜时屏气、术中屏气、术后舌后坠、喉水肿、苏醒期屏气等并发症明显高于P组(P<0.05),苏醒时间较P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 γ-羟基丁酸钠-丙泊酚用于小儿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优于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卡  田国刚  唐群新 《海南医学》2013,24(18):2681-2682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方法神经外科拟行气管切开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入室后D组在10 min之内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NS组则缓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药物注射结束时(T1)、局麻时(T2)、手术切皮时(T3)以及术毕(T4)时的HR、MAP、RR、SpO2。记录术中体动、呛咳、呼吸抑制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NS组在T2、T3和T4的HR、MAP均明显高于T0时,D组上述时点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NS组(P<0.05);D组T1的HR、MAP均明显低于T0时(P<0.05)。术中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及呛咳的发生率D组明显低于NS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啶能减少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中体动、呛咳的发生,稳定血流动力学且未见呼吸抑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51-753
目的:比较静脉泵注丙泊酚或右美托咪啶在经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异物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麻醉诱导前开始泵入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10min后改为维持量0.6μg/kg·h;丙泊酚组(P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泵注丙泊酚5mg/kg·h。两组均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根据手术需要间断推注肌松剂维持麻醉。分别在T0麻醉前,T1置入硬质支气管镜时,T2异物取出时,T3拔管前,观察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并采集血样检验血浆醛固酮指标。记录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D组在T1、T2两个时点的心率值高于P组(P<0.05);但两组的血压、BIS值和醛固酮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P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D组(P<0.05);P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在降低手术应激方面与丙泊酚相当,但右美托咪啶能够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降低术后烦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梁勇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18-1619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异物患儿6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E组以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P组以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SBP、SpO2,观察术中呛咳、喉痉挛、屏气、苏醒时间及术后呕吐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能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E组在诱导后2min和置镜时HR、SBP、SpO2与P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中呛咳、屏气发生率明显少于P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诊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分别在全麻诱导前10 min内静脉输注氯化钠溶液或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中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记录入手术室时(T0)、置支气管镜前1 min(T1)、置支气管镜时(T2)、置支气管镜后1 min(T3)、退支气管镜时(T4)的HR、BP和Sp O2,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呛咳、躁动、呕吐等的发生例数和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间各时间点HR、MAP、Sp O2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过程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术后呛咳、躁动、呕吐等的发生例数减少(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右美托咪定能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取石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麻醉下行ERCP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38例(D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组38例(P组)。观察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诱导入睡(T1)、插镜(T2)、套石(T3)、退镜(T4)、睁眼(T5)时的HR、MAP、RR、SpO2,所需丙泊酚浓度、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镇静评分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P组T1时点MAP、RR较T0时点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P组T1时点MAP、RR较D组T1时点下降(P<0.05);D组T1~T3时点HR较T0时点下降(P<0.05或P<0.01)。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D组(P<0.01),D组患者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P组(P<0.05),D组镇静评分优于P组(P<0.05),D组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P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诊疗麻醉中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节俭丙泊酚的用量、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不影响患者的清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喉显微手术麻醉时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喉显微手术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丙泊酚+ 瑞芬太尼麻醉)、试验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各35例.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比较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不同 时间点心率、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咽喉疼痛、呛咳躁动发生率(14.3%、2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45.7%).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喉显 微手术患者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具有良好效果,能够稳定生命体征,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丙泊酚分别用于宫腔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宫腔镜检查术适应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 A组)和丙泊酚组( B 组),每组40例。A 组以1μg/kg剂量右美托咪啶缓慢静注,10 min后以0.2~0.6μg/(kg·h)维持;B 组以1.5 mg/kg 剂量丙泊酚静脉注射后以4~6 mg/(kg·h)维持,镇静目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3~4分。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扩宫颈时(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呼吸抑制( SpO2<93%或呼吸暂停>15 s)的发生率;并记录患者宫腔镜手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麻醉诱导后2 min、扩宫颈时、膨胀宫腔后1 min 丙泊酚组的MAP、SpO2低于右美托咪啶组,RR慢于右美托咪啶组(P <0.05);手术结束时丙泊酚组 MAP 高于右美托咪啶组(P<0.05)。丙泊酚组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右美托咪啶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右美托咪啶组(P<0.05)。丙泊酚组术后宫缩痛重于右美托咪啶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较丙泊酚静脉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宫缩痛少而轻,苏醒及定向力恢复快,无呼吸抑制,且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行硬质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组(B组),每组各40例.分别记录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T1)、置镜(T2)、取异物(T3)、苏醒时(T4)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屏气、呛咳、术中血氧<90%例数、喉头水肿及舌后坠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间血液动力学参数及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B组置、退镜时屏气、术中呛咳、术中屏气、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联合喉罩麻醉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PR)组和丙泊酚十七氟醚(PS)组。所有患儿均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1基础麻醉。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1,P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1,PS组七氟醚吸入。待患儿意识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经典型喉罩。麻醉维持:PR组丙泊酚6mg·kg^-1·h^-1,瑞芬太尼0.05—0.1μg·kg^-1·min。持续输注,PS组丙泊酚6mg·kg^-1·h^-1,七氟醚1%~3%。观察2组诱导前(TO)、置喉罩时(T1)、置入喉罩后3min(T2)、手术结束(T3)及拔除喉罩(T4)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情况。观察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苏醒时间等。结果在T1、他及B时点,2组HR、MAP及RR均较1、0时下降(P〈0.05)。与Ps组比较,PR组HR、MAP下降较明显,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术后苏醒时间较长(P〈0.05)。2组在各时间点的SpO:无统计学差异。在T1、他时点PR组RR较PS组慢(P〈0.05),但对通气影响不大。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都可安全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应用喉罩可相对更好地控制气道;丙泊酚复合七氟醚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更迅速,但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周道文 《四川医学》2012,33(7):1230-1232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1年8月107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56例(BP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51例(PF组),比较两组检查前、中、后的MAP、HR、RR、SpO2及麻醉效果、检查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有效率均为100%,各时点MAP、HR、R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时间和术毕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均安全有效,临床应根据医师经验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取石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取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丙泊酚麻醉组(P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PR组),观察记录不同时点HR、MAP、RR、SpO2,镇静评分、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操作,诱导入睡后P组MAP、RR下降(P〈0.05),PR组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P组(P〈0.05),镇静评分优于P组(P〈0.05)、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无差异性.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适用于ERCP诊疗中,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Dex)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部硬膜外阻滞甲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均先行颈部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开始时,F组静脉缓注咪唑安定0.5 mg/kg+芬太尼0.1 mg;R组静脉缓注咪唑安定0.5 mg/kg+瑞芬太尼0.12~0.05μg/(kg.min)-1;D组先静脉缓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然后同时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0.2μg/(kg.h)-1+瑞芬太尼0.05μg/(kg.min)-1,术后止血结束即停止输注。记录3组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游离甲状腺上下极时(T2)和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在手术刺激最强的T2时间点,R组和D组VAS评分及MAP、HR均明显低于F组(P<0.01,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但R组、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部硬膜外阻滞行甲亢手术可取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既维持了呼吸、循环稳定,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氟比洛芬酯、芬太尼、力月西,在门诊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 mg/kg,3 min后再静脉注射异丙酚;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再静脉注射异丙酚;C组先静脉注射力月西0.02 mg/kg,再静脉注射异丙酚。监测并记录MAP、HR、SpO2、异丙酚的总用量、病人清醒时间、SpO2下降低于90%的次数以及头昏、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B组术中MAP、HR、SpO2较术前明显下降;B、C两组的清醒时间长于A组、头昏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的发生多于A组。结论3组方法均可完成无痛胃镜检查,但以异丙酚伍用氟比洛芬酯组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沙芬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及术毕伤口疼痛情况的影响。探讨右美沙芬超前镇痛在瑞芬太尼麻醉中的效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右美沙芬组(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2.0mg/kg、维库溴铵0.08mg/kg和瑞芬太尼1.5μg/kg。麻醉维持:以微量泵泵入丙泊酚3~6mg/(kg·h)和瑞芬太尼5~10μg/(kg·h),并间断静注维库溴铵;D组患者于术前30min肌注右美沙芬20mg。两组患者均于术毕前10min停止麻醉用药。术中监测并记录入室时、诱导后、气管插管后1min、5min、10min、切皮时、拔管后的MAP、HR及SpO2的值,术毕统计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并对患者伤口疼痛进行V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MAP均显著下降,同入室时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HR的变化不大(P〉0.05);但两组患者同时点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R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多于D组。术毕伤口疼痛VRS评分为0分、1分、2分和3分者,D组分别有8例、7例、5例和0例;R组分别有2例、4例、11例和3例,D组无痛者明显少于R组(P〈0.05)。结论右美沙芬具有超前镇痛的效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不但对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轻微,而且可以减少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且更大程度地减轻了术毕时患者伤口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泵注速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探讨瑞芬太尼的最佳泵注速度。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B、C、D组,分别采用不同泵速,比较4组的麻醉效果以及各个时间点的监测指标。结果:4组患儿麻醉效果均较满意,其中C组麻醉效果、氯胺酮用量优于A、B组,而不良反应少于D组。A、B、C 3组间比较各个时间点MAP、HR、SpO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组上述指标均低于A、B、C 3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单纯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不能满足手术需求,需辅助少量氯胺酮,其中瑞芬太尼以0.15色ug/(㎏.min)泵注维持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上肢止血带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同一麻醉医生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白天择期上肢手术病例,止血带应用时间60~90min,患者男女不限,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男20~25、女19~24,年龄18-45岁,ASAI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成功后D组患者微量泵泵入负荷量右美托咪定(4μg/m1)0.8μg/(kg·15min),在手术开始前将负荷量输注完毕,然后以0.3μg/(kg·h)维持,持续输入至手术缝皮。C组患者不给予任何药物。记录患者入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TO),并连续监测HR,RR,SpO2,每5min测量MAP。记录手术开始时(T1),止血带使用后30min(T2),止血带使用后60min(T3)的MAP、HR、RR、SpO2、Ramsay评分、止血带部位的VAS评分。记录术中患者最高和最低Ramsay评分,最高止血带部位VAS分。记录术中术后发生的SpO2〈90%、低血压(MAPG60mmHg)、低心率(HR〈45次/min)的情况。结果纳入病例数90例,D组45例,C组45例。二组间患者年龄,性别,BMI,入室MAP、HR、RR、SpO2、Ramsay评分、止血带应用时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T0时点MAP、HR、RR、SpO2、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点MAP、HR、RRD组较c组低(P〈0.05),Ramsay评分D组较C组高(P〈0.05)、止血带部位的VAS评分D组较C组低(P〈0.05)。二组间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最高和最低Ramsay评分D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止血带部位VAS评分D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SpO2〈90%、低血压(MAP〈60mmHg)、低心率(HR〈45次/min)。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上肢止血带部位的疼痛,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