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掌部出现黄色扁平斑块1年余"于2004年12月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手掌沿纹理出现黄色的境界清楚的条状斑块,后逐渐增多,肘部伸侧亦发现黄色的略隆起的圆形结节.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高血脂病史2年.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5岁,农民.因近2年来面部逐渐出现弥漫性褐黑色斑块,于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15年来持续染发(每年约10余次),2年前面部皮肤开始出现浅小褐色斑块,逐渐斑块缓慢增多,颜色逐渐变深成褐黑色.就诊时患者面部弥漫性布满褐黑色斑块,以额部、鼻梁处、眉间、两颊、双唇皮肤为甚.患者无煤焦油、石油分馏产品及橡胶接触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因头面、颈、胸背红斑、丘疹、斑块、鳞屑伴痒10个月,累及四肢,于2012年5月2日到我科就诊。10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额、面颊部出现数个甲盖大小的红斑、丘疹,感轻微瘙痒,未行诊治。类似皮疹不断增多,陆续在头皮、双耳廓、颈、上胸及上背部出现,形成大小不等的红斑、斑块,斑块上有少许白色鳞屑,斑块色泽深浅不均,自觉瘙痒感可忍受,抓破后无明显的渗液或渗血。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银屑病",予抗银屑病治疗(具体不  相似文献   

4.
病历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全身起红色斑块伴发热10天入院.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寒、发热,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全身乏力现象,体温波动在38~39.8℃,同时头额、面颊、四肢皮肤出现红斑,皮疹数目逐渐增多、扩大,形成圆形隆起的红色斑块,压痛明显.病后5天在当地县级医院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遂转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症状,大小便无异常.平素身体健康.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结缔组织痣是一种临床上比较罕见的胶原纤维构成的错构瘤,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王某某,女,50岁。因右腰髂部出现黄色斑块,无不适感10年,于1992年5月初诊。患者于10年前右腰髂部无明显原因出现一米粒大小黄色皮疹,无痒痛感,未予重视,后发现皮疹渐扩大,且增多,隆起于皮  相似文献   

6.
肖能鑫  黎智  刁庆春 《重庆医学》2012,41(1):104+106
1临床资料患者,男,11岁。因双手指端接触水后出现白色角化丘疹、斑块1年于2010年12月4日来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洗澡后发现双手指末端出现白色角化丘疹、斑块,无瘙痒、疼痛、麻木等不适感。手干后2h左右皮疹减轻,呈暗红色斑块。1年来每遇水皮疹就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86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与否,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将高血压患者分为1级、2级、3级.所有患者空腹12 h后查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的年龄及吸烟者占的比例均比无斑块组的高.斑块组的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斑块组的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并且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斑块发生率也逐步提高.颈动脉斑块与血脂相关性不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密切相关,与血脂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8岁,因双下肢斑块,变硬、萎缩,伴轻微痒痛近10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胫前外侧皮肤出现一黄豆大红疹,稍有痒痛,红斑逐渐扩大形成斑块,表面皮肤变硬、萎缩,后左胫前内侧、右胫前两侧、右大腿部也出现类似皮疹,追问起病前无外伤或感染等可能诱因,发病前局部无肿胀。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不详,予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外搽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圆形秕糠疹(远山)一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女,31岁。因前胸后背出现大小不等灰褐色圆形斑块,于2004年2月28日来我院门诊治疗。患者在10年前无明显诱因,前胸后背出现灰褐色小斑块,不痛、不痒,一直未治疗,近半年来不断出现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灰褐色斑,表面有少许秕糠状鳞屑;最大约20cm,最小约4cm;境界十分清楚,表面干燥,无水疱,无瘙痒,多达40多块。前胸后背的斑块浅灰褐色,尤其下肢的斑块颜色深重。平素体健,否认其它慢性病史,否认非典相关病史,否认结核及肝炎病史。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粒细胞层有明显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顿服.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烟酸、非诺贝特等非他汀类药物.分别于入院时、治疗6、12个月动态监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 所有116例患者完成了1年的治疗.血脂水平:治疗组与用药前相比,治疗6、12个月时TC、TG、LDL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时治疗组TC、TG、LDL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组在6、12个月复诊时左、右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个月时治疗组左、右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延缓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10 mg/d)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患者78例,经颈动脉彩超证实有颈动脉斑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测定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观察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起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明显降低,6个月起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斑块面积从治疗6个月起,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至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斑块总数有减少趋势,稳定斑块逐渐增多,不稳定斑块逐渐减少,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 10 mg/d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改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董春红 《包头医学》2018,42(1):16-18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Acuson 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德国西门子公司)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将100例患者分为无斑块组(n=31)、斑块组(n=69)、易损斑块组(n=28)、非易损斑块组(n=19)和混合斑块组(n=22),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控制情况.随访12个月,记录各组患者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无斑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显著低于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发现斑块组复发率(23.19%)显著高于无斑块组(6.45%),复发时间(10.12±2.28)月显著短于无斑块组(11.61±2.38)月(P<0.05);易损斑块组复发率(39.29%)显著高于非易损斑块组(10.53%),复发时间(9.51±1.27)月显著短于非易损斑块组(11.31±2.36)月(P<0.05);混合斑块组复发率(22.73%)和复发时间(10.22±1.23)月与易损斑块组和非易损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复发,尤其是易损斑块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206例,测定颈部血管B超,并根据颈部血管B超结果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小斑块组、中大斑块组,测定25(OH)D.结果:(1)颈动脉中大斑块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颈动脉无斑块组、颈动脉小斑块组(P <0.001);颈动脉小斑块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颈动脉无斑块组(P<0.01).(2)颈动脉中大斑块组年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无斑块组、颈动脉小斑块组(P<0.05).结论:(1) T2DM颈动脉无斑块组、小斑块组、中大斑块组患者中,25(OH)D水平逐渐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2)25(OH)D、年龄、尿酸会对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病房住院的ACI患者27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及有斑块组,其中有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及易损斑块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患者127例,经颈动脉彩超检查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率达到50~60%,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及治疗组(6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分别于就诊时、治疗后12个月查颈动脉彩超,观察斑块情况(长度、厚度、狭窄率).结果阿托伐他汀钙组动脉硬化斑块缩小和无进展明显高于对照组,脑中风事件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长期口服可以使颈动脉硬化斑块缩小明显,管腔狭窄率减少,脑卒中事件减少,有效防治脑卒中的发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超声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3 d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3例,分为无斑块组、硬斑块组和软斑块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LPA水平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CAS斑块总检出率及软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软斑块组LPA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脑梗死患者CAS斑块发生率高,斑块组成以不稳定的软斑块居多;LPA水平与软斑块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室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8例MHD患者应用彩色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等同时检测肾功、血脂等血清学指标.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28例, IMT、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血磷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左房内径明显高于无钙化斑块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无钙化斑块组.结论 MHD患者存在较高的颈动脉硬化率,且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是否有助于预测脑梗死发病风险.方法 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TIA患者158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25例患者完成研究,平均随访24.1个月,发生血栓栓塞性脑梗死13例,其中无斑块组年发生率为1.5%,稳定性斑块组为3.6%,不稳定性斑块组为9.2%,后者明显高于前二组.结论 采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7岁,因左颞部肿块伴瘙痒30 余年,破溃5 月余于2015 年5月26 日就诊于我科门诊. 30 年前患者左颞部无明显原因出现一米粒大小淡黄色斑块,表面光滑,伴瘙痒,未重视,随着时间推移,斑块渐增大,形成一条状肿块,疣状表面. 1 余年前瘙痒加重,5个月前皮损局部破溃、出血,经久不愈,遂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例. 体格检查各系统均无明显异常. 皮肤科情况:左颞部见一10 cm ×2 cm大小蜡黄色条状斑块,边界清楚,疣状表面,局部溃烂、出血(图1).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生化、凝血、输血前无异常,胸部CT、心电图无异常. 破溃处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增生,真皮内见皮脂腺组织增生,局部真皮可见可疑异型鳞状上皮巢浸润性增生(图2). 1个月后患者就诊于我院整形烧伤科,予"全麻下行左颞部病灶切除+腹部全厚皮移植术",术后病理报告示:"左颞部"皮脂腺痣,部分鳞状上皮轻 -中度不典型增生(图3). 诊断:皮脂腺痣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术后5个月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20.
吴剑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53-2654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颈血管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86例在我院内科住院怀疑动脉硬化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MHz高频探头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颈动脉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同时测定Hcy,记录血压并计算体质量指数,比较各组Hcy的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斑块组Hcy水平明显低于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P<0.01),而不稳定斑块组Hcy水平又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结论:Hcy与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