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中影响药物剂量的护理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输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之后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50例/组,研究组执行严格输液流程干预,对照组则单独行常规输液流程。结果研究组的药瓶残余液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输液管残余液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液体瓶残余液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合计残余液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临床静脉输液中,护理人员需严格依照相关操作规则,以有助于减少包括药瓶、输液管、液体瓶等药物残留,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102例住院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1例。观察组静脉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对照组静脉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常规流程,对比两组输液患者拔针后的输液瓶及输液管内残留液体量。结果观察组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残留液体量为(1.93±0.46)m L,对照组输液患者行拔针常规流程,残留液体量为(10.42±1.95)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操作简单可行,避免了药物的浪费,输液剂量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避免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95%酒精浸泡红花、当归、鸡血藤三味中药局部外用,治疗静脉输液常见局部皮肤并发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7例术后发生静脉输液穿刺局部皮肤并发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2例:用棉签占取适量浸泡好的自制中药药液(95%酒精1000ml+红花50g+当归100g+鸡血藤100g,浸泡时间为1个月)擦拭局部;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的湿热敷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显效率(93.8%)高于对照组(60.0%),P=0.046;实验组完全缓解率(59.4%)亦高于对照组(8.0%),P=0.019;实验组未缓解率(6.3%)低于对照组(40.0%),P=0.037。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用该自制中药药液治疗静脉输液常见局部皮肤并发症的疗效优于传统湿热敷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传染科传染性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到2016年9月间,选取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患者120例,包括传染性肝病,结核,艾滋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所有患者均需进行静脉采血及输液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采血及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实验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采血及穿刺.统计对比2组的操作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采血及输液总操作时间、穿刺次数(5.1±1.4)次(1.2±0.1)次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实验组患者血标本溶血发生率(1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传染科传染性患者中运用效果显著,可在传染科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丁宝珍 《包头医学》2012,36(2):104-105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用药常见药液丢失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分析常见药液丢的原因即配药操作等原因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 输液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使药物丢失,影响药效.讨论:静脉用药是儿科常用的给药途径,临床医生根据患儿的公斤体重计算药物剂量和液体量,但在输液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使药物丢失,影响药效,现结合临床工作分析丢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效减少尼莫地平输注中药液残留的方法.方法:将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待茂菲氏滴管上段无药液流下,即更换药液瓶.实验组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待茂菲氏滴管上段无药液流下,下拉绿色针座插瓶针,使针头斜面至瓶塞口最低处,引出瓶内残留药液,再更换药液瓶.将2组取下的尼莫地平药液瓶启开后倒出瓶内残留药液于小药杯中,用1ml注射器抽取计量.结果:对照组药液瓶残留药液量为3.0±1.5ml,实验组药液瓶残留药液量为0.3±0.1ml,P<0.05.结论:更换药液瓶时采用实验组的方法,能有效减少药液瓶内残留药液,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金霞  胡三莲  江玉 《海南医学》2012,23(19):113-115
目的观察5.5号头皮针用于输注滴速限制类药物的使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来我院输注滴速限制类药物的59例患者,使用7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为对照组。对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来我院输注滴速限制类药物的62例患者,使用5.5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为实验组。评价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滴速波动情况,使用卡方检验、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输液过程中滴速波动情况:输液后15min为(2.93±8.86)%、输液后30min为(0.8±8.6)%、输液后45min为(1.53±6.93)%、输液后60min为(0±10.53)%,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5号头皮针在输注滴速限制性药物的过程中,能减少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滴速波动,提高治疗效果,保证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对提高输液室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门诊静脉输液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活动前),抽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静脉输液的80例患者为实验组(活动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流程,实验组采用优化后的输液流程,统计两组流程应用期间患者静脉输液等候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静脉输液等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于SPOC的微格教学法在静脉输液操作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65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33名)与对照组(32名),分别应用基于SPOC的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带教,分析讨论两组静脉输液操作考核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静脉输液操作考核评分(总分81.96±3.03)高于对照组(总分71.07±4.60)(P<0.05)。结论:静脉输液操作带教中应用基于SPOC的微格教学法是可行且有效的,可显著提升护生静脉输液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高龄患者静脉输液中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应用静脉输液规范化流程,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静脉输液服务质量。方法:将16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静脉输液规范化流程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照组采用输液常规护理;分别发放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护理措施患者满意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皮肤青紫瘀斑、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的调查,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静脉输液规范化流程,对高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减少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高龄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Hou F  Li J  Gao L  Chen Y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98,111(11):1039-1043
Piperacilinisasemisyntheticpenicilinwithabroadspectrumofantibacterialactivity,anditwashydrolyzedbymanydiferentβlactamases.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围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 胺培南/西司他丁作对照药。结果 闰西林/他唑巴坦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75%、87.5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7%、75%。经统计学分析一差异;开放绷带扔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13例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4.62%,总计哌拉西林/他唑巴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细菌感染疗效肯  相似文献   

13.
郭凤  张天惠  韩玲 《湖南医学》2014,(1):78-79,82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80例盆腔炎症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1)3.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1次/日,3~14 d为一疗程。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5 mg ,静脉滴注,1次/日,3~14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7.5%(35/40)和97.5%(39/40),显著优于对照组(75%,87.5%)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 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3/40)和15%(6/40),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并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治疗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静脉注射负荷量咪唑安定0.3mg·kg^-1后,用注射泵持续泵人咪唑安定,从2μg·kg^-1·min^-1起,每15min增加1μg·kg^-1·min^-1,最大剂量10μg·kg^-1·min^-1,至惊厥停止后,维持给药24h。对照组给地西泮0.3mg·kg^-1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惊厥未停止或又出现另一次惊厥发作者,15min后再次注射同等剂量地西泮,同时使用苯巴比妥20mg·kg^-1静脉注射,12h后按5mg·kg^-1肌注维持。结果(1)治疗组惊厥完全控制35例,无效3例;对照组惊厥完全控制25例,无效9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2)治疗组停药后患儿完全恢复清醒状态时间平均(8.2±4.1)h,对照组平均(14.3±6.7)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3)治疗组惊厥控制时间平均为(38±23)min,对照组平均为(48±29)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4)静注负荷量咪唑安定仅出现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结论咪唑安定治疗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卒中急性期中、重度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辽宁省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卒中急性期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给予头孢唑肟3g静脉滴注,2次/d,疗程10—14d,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为90%、72%与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与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安全、抗菌谱广,在老年脑卒中急性期中、重度肺部感染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肖小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66-67,69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莫西沙星400 mg/d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3.5 g/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400 mg/d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3.5 g/d,两组使用相同常规治疗主要为机械通气、祛痰、解痉等视病情给予强心、利尿等对症及氨基酸、白蛋白等支持治疗,两组均治疗10~14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发热消失、痰液颜色改变、血常规恢复正常、机械通气、胸部影像明显吸收方面改善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白细胞、血气、肝肾功能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每日3次,疗程7~15 d;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2.0 g静脉滴注,每日3次,疗程7~15 d。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2%,细菌总清除率8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细菌总清除率68.9%,2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治疗血液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对照、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对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进行研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剂量为每8 h给予4.5 g,缓慢静脉滴注30 min以上,在体温恢复正常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缓解后继续使用至少4~5 d.结果 共有218例粒缺伴发热血液病患者人选,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组33例,非移植组185例.根据取得临床感染证据的等级不同分为:(1)不明原因发热(FUO)162例(74.31%);(2)临床确定感染(CDI)33例(15.14%);(3)微生物学确定感染(MDI)23例(10.55%).本次临床试验治疗总有效率为65.60%,细菌清除率为71.4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4%.治疗起效时间(2.5±1.2)d,平均用药时间(9.4±8.1)d.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58,P>0.05),且两者在起效时间上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892,P>0.05).参加试验粒缺患者经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后血象白细胞和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t=4.092,P<0.01;t=4.248,P<0.01),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上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本临床研究结果 表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在治疗血液病粒缺患者合并感染中疗效好、安全,可作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国产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与对照药特美汀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和开放试验方法。结果 试验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0(46/63)和96.8%(61/63),细菌清除率为91.7%(55/60),对照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8.7%(37/63)和90.5%(57/63),细菌清除率为87.9%(51/58),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开放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2.7%(32/44)和97.7%(43/44),细菌清除率为88.4%(38/43)。试验中未发现应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对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85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抑制子宫宫缩、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先兆早产患者146例,按照入院日期,分为两组,单日为观察组70例,双日为对照组76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100 mg盐酸利托君+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初始剂量为0.05 mg/min,根据宫缩情况每10分钟增加0.05 mg/min,最大剂量为0.35 mg/min,继而根据宫缩递减0.05 mg/min,宫缩抑制6~24 h,停止静注前30 min口服给予盐酸利托君,每2~6小时服用1~2片,根据宫缩情况逐渐减量,维持至34周。对照组给予硫酸镁首剂5.0 g静推,继而以1.5~2.0 g/h剂量静注,宫缩抑制后维持12~24 h,每日最大剂量为22 g。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用药时间、延长妊娠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65.8%(P〈0.01),且平均有效时间和平均延长妊娠时间分别为(40.8±3.4)h和(21.5±4.7)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接受治疗后产后出血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效果显著,孕产妇和围生儿结局较为理想,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均可耐受,适用于先兆早产的延长妊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