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采用俯卧位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5例在呼吸机治疗时采用俯卧位通气,q4h一次,每次治疗1 h;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的仰卧位通气,治疗后1、2、3、4 h,两组患儿各做血气分析,观察相同时间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PaO2和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俯卧位呼吸可明显提高通气效果,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护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ian—Barre Sgndrome,GBS)是一种急性起病,以周围神经及脑神经损害伴脑脊液中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病的首发症状是四肢急性,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最严重的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可致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引起的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是GBS致死的主要原因.采用机械通气保证足够的肺泡通气,纠正缺氧是急性期治疗的首要任务。所以必须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新生儿实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新生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呼吸机治疗;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对治疗组患儿实施呼吸机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接受呼吸机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呼吸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新生儿实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内源性ARDS俯卧位通气与传统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89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根据单盲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的氧合指数、死腔分数、胸片吸收情况、病死率、预后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脱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4h氧合指数(97.21±9.13)mmHg、治疗后6h(98.57±6.18)mmHg、治疗后8h(105.17±4.68)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h死腔分数(0.41±0.05)、治疗后6h(0.41±0.04)、治疗后8h(0.41±0.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病死率15.00%也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胸片炎症吸收情况为2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可改善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改善氧合指数,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合并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36例,气管切开进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后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加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方法。结果效果显著19例(52.8%),效果良好14例(38.9%),无效3例(8.3%),总有效率为91.7%。结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呼吸肌麻痹气管切开后,心理护理干预、呼吸机的正确使用以及机械通气的精心护理和良好的饮食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AIDP)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大多可恢复的多发性脊神经根(可伴脑神经)受累的一组疾病。呼吸麻痹危及生命的要害,对呼吸麻痹的抢救成功是增加本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严密观察病情,对有呼吸困难者及时气管切开,呼吸衰竭出现时立即人工呼吸及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是抢救成功的保证。气管切开术是抢救病人生命的手术,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不当,发生窒息、院内感染、并发症等,均可危及生命。因此,为了达到临床早日康复的目的,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尤显重要。现将我科7年来收治的2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俯卧位通气在救治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相关指南推荐,在俯卧位通气模式下应尽早启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俯卧位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尚缺乏关于俯卧位通气模式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相关文献,对俯卧位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仍有众多的临床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主要综述俯卧位通气模式下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间综合征(IMS)是一种不同于胆碱能危象所致呼吸衰竭与"反跳"的,以周围性呼吸衰竭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它发生于中毒症状缓解后的恢复期,易误诊为反跳,病死率很高。患者以呼吸机麻痹为主,未及时救治,极易导致死亡[1]。本院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IMS的患者36例,早起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和及时正确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俞婷 《哈尔滨医药》2012,32(6):490-491
俯卧位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措施之一,作为ICU的护士如何安全的改变患者的体位,实施监测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充分发挥俯卧位通气的疗效,是一个越来越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本文总结了本科15例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前的准备和俯卧位通气后的监测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机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倪红英  芦宝龙  陈琨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10-1410
目的分析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ARDS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联合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监测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肝功能等。结果24例患者痊愈出院,12例治疗失败,总成功率达66.7%。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能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方法: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BiPAP Vision呼吸机给予无创通气支持。结果:1例因手术退出研究。8例成功,成功率80%。结论:无创通气大大降低插管率,病人舒适度明显提高。可长期连续通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呼吸机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2年1月的门诊和住院的22例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使用呼吸机联合降压药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减药成功率达21.6%。结论应用呼吸机联合降压药治疗能较好地控制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血压,提高血压达标率,并能改善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4例NRDS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PaO2、PaCO2、MAP及FiO2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咪达唑仑可提高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NRDS的治疗效果,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谭德明  潘鹏飞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09-28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仍采用以呼吸支持为基础的综合治疗.1976年,Piehl等[1]首次报道将俯卧位通气用于ARDS的治疗.除俯卧位通气之外,人们还在尝试采用其他体位通气用于ARDS的治疗.现就俯卧位通气和侧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入我院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分成三组,治疗1组采用PS联合PPV,治疗2组仅采用PPV,对照组仅采用仰卧位机械通气,三组患儿其他治疗方法相同。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分别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30 min、机械通气6 h、机械通气24 h监测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了解患儿动脉血PaO2、PaCO2,以及各阶段呼吸机的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详细记录患儿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阶段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阶段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用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组与对照组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和对照组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VAP和V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VAP和V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能有效治疗NRDS,PPV优于仰卧位机械通气,PS联合PPV治疗NRDS能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提高NRDS患儿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9例急性肺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实施常规治疗、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89例患儿中治愈32例,好转52例,稳定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8%。患儿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的炎症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好,可以尽早纠正缺氧和改善组织供氧,有利于病情恢复;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心理护理后将患者镇静取俯卧位,行机械通气,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俯卧位通气后未出现心率、血压、呼吸变化,血氧饱和度好转。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有利于痰液引流,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好转,早日脱机。  相似文献   

18.
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呼吸肌麻痹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从2004年5月-2006年6月共收治这类患者10例,均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9例获得成功,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麻痹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18~40岁。其中甲胺磷2例,氧化乐果6例,39111例,均为口服重度中毒,服毒量30~250ml,中毒至呼吸机麻痹出现时为2~72小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周口市中医院ICU科15例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 1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经积极救治,治愈10例,好转3例,死亡2例。呼吸机辅助呼吸14~60d,住院时间为15~81d,平均40d。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气管切开并机械气的护理要点为正确评估患者、加强气道管理、训练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等,使患者平稳度过急性期和呼吸肌麻痹关,提高机械通气的成功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机械通气合并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呼吸机治疗患儿的存活率,防治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合并症是关键。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近年采用机械通气配合抢救5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出现合并症23例35例次,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