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MRI特征性表现 ,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 17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MRI表现 ,其中淋巴瘤 13例 ,白血病 4例 ,常规MRI平扫 ,其中 1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淋巴瘤 13例中 ,10例主要累及胸椎 ,3例主要累及腰骶椎 ,矢状面T1 WI、T2 WI主要表现为脊椎弥漫性斑片、斑点状长T1 、长T2 信号 ;均并发椎管内硬膜外长梭形软组织占位 ,于横轴面呈环绕硬膜囊“半月形”、“新月形”等T1 、等T2 均匀信号。并发椎旁不规则软组织占位 4例 ,增强示椎管内硬膜外长梭形软组织占位呈均匀强化。白血病 4例 ,均表现为脊柱均匀分布的弥漫性斑片、斑点状长T1 、长T2 信号。结论 :MRI对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脊柱区淋巴瘤的MRI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脊柱区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柱区淋巴瘤45例,其中原发性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继发性4|D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L)9例,NHL 31例(B细胞型27例,T细胞型4例).将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病变部位:单部位发病者13例,多部位发病者32例.5例原发性者均为单部位发病,继发性者40例中32例为多发.(2)病变类型:骨质破坏型27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23例合并有软组织肿块,18例软组织病变的范围超过骨质破坏的范围;软组织肿块型6例,骨质破坏不明显,5例表现为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并经椎间孔相连,呈围椎、钻孔生长的特点;骨髓浸润型9例,表现为椎骨髓质MRI信号异常,骨皮质完整,椎旁软组织正常;脊髓浸润型3例,表现为脊髓增粗和MRI信号异常.(3)MRI表现:椎骨骨质破坏和骨髓浸润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低、等或高信号,压脂T2WI高信号.软组织肿块与相邻正常肌肉相比,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多呈轻至中度强化,坏死液化不明显.结论 脊柱区淋巴瘤多为继发性B细胞NHL,其主要表现是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较大范围的软组织肿块,肿块有经椎间孔相连围椎、钻孔生长的特点,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眼部淋巴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部淋巴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中,27例病变呈弥漫性分布,其中7例位于肌锥内,9例位于肌锥外,11例同时累及肌锥内外间隙;31例病变较局限,主要累及泪腺区24例,结膜3例,眼外肌2例,泪囊区1例,眼睑1例。31例局限性病灶边缘清晰,其中13例呈铸型生长;27例弥漫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T1WI上46例呈中等或中等偏低信号,12例呈低信号;T2WI上39例呈中等信号,12例呈低信号,7例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结论眼部淋巴瘤在MRI上具有一定的信号特点,且MRI可清楚地显示病变范围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分析脑淋巴瘤的MR表现,评价MR对脑淋巴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16例脑淋巴瘤。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轴位、冠状位SET1WI,轴位FSET2WI,轴位FLAIR,轴位SET1WI增强扫描,对肿瘤大小、形态、信号、位置、强化特征分别分析。结果5例单发,11例多发,共34个病灶,位于脑深部近中线区域占73.5%(25/34)。34个病灶均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22例,类圆形肿块或结节12例。瘤周轻度、中度水肿各16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26个,略低信号5个;在T2WI呈等信号12个,呈稍高信号21个。大部分表现为均匀明显强化,部分表现不均匀、周边及分隔样强化。两名医生诊断一致性良好,K=0.70。结论脑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练掌握MRI征象可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 :脑内原发淋巴瘤MRI表现为 :①肿瘤单发或多发 ,以幕上分布为主 ;②形态类圆形成不规则形 ,T1 WI呈低信号 ,T2 WI呈高或等信号 ,信号均匀 ,DWI呈高信号 ;③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 ;④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 ;⑤可侵及软脑膜和 /或室管膜并沿之播散 ;⑥肿瘤对放疗和化疗敏感 ;形态、大小变化显著。结论 :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增强扫描形态、占位效应以及肿瘤的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 ,在多数情况下可作出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MRI组织分辨率高,能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比X线平片、CT提供了更多信息。因此成为术前诊断及治疗随访的可靠方法。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脊柱结核24例。分析其MRI表现,以提高对脊柱结核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颅内淋巴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15例手术治疗,5例伽玛刀治疗,3例未手术治疗直接行放、化疗)。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9~63岁,平均年龄36岁。23例均行MRI平扫,20例行增强后扫描(其中有17例行CT平扫)。结果颅内淋巴瘤具有以下特点①病灶单发或多发,以幕上为主;②类圆形或不规则形,T  相似文献   

9.
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34例临床疑脊柱结核者,术前行X线平片、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 对比. 结果 34例中,最终诊断结核者33例,另1例为慢性化脓性炎. 33例结核X线平片诊断正确24例(72.7%),MRI均正确诊断(100%);1例慢性化脓性炎平片及MRI 均误诊为结核. 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骨髓水肿、椎体破坏、椎旁脓肿、间盘受累和椎管内改变,诊断准确率高,评价细致全面,并且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淋巴瘤的常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灶大小、分布、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MRI显示4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共9个病灶,其中位于大脑半球深部4个,灰白质交界区5个,累及胼胝体2个。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团块或结节,边界较清晰,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较轻。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显著强化。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MRI信号及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特征,将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特点,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资料. 结果 单发18例,多发1例;幕上16例,幕下3例.幕上14例位于大脑半球深部近或中线区,2例以宽基底靠近脑表面,幕下2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第四脑室.T1WI呈等信号13例,稍低信号6例,T2WI呈稍高信号3例,等信号10例,稍低信号6例.增强后9例呈明显均匀强化的团块状,5例呈内伴小囊变区的团块状,2例呈散在絮状强化,1例呈花环状强化,1例呈不均匀团状强化.1例位于胼胝体的病灶呈胼胝体的均匀强化.2例病变可见邻近室管膜的强化,1例可见"脑膜尾征".瘤周水肿轻度6例,中度10例,重度3例. 结论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大多具有较典型的MRI特征,少数表现亦可多样,只要结合临床资料认真分析病变,误诊是可以明显减少的.  相似文献   

12.
72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包括72例脊柱转移瘤,其中男45例,女27例,均有明确原发癌灶。使用安科ASP-015型永磁型MRI扫描机。结果:18例为单椎体病变,54例为多椎体病变。68例在T1加权图呈低信号,T2加权图呈高信号。4例在T1及T2加权图均呈低信号。21例附件受累,19例有椎旁肿块,35例有椎管受侵或脊髓受侵。72例椎间盘形态及信号均大致正常。结论:MRI在评价脊柱转移瘤方面优于X线平片及CT并可与核素骨扫描相互印证补充。  相似文献   

13.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PCNSL的MRI表现。抽取恶性胶质瘤30例、颅内转移瘤30例,共60例归为非PCNSL组作为对照。观察肿瘤部位、分布、信号、形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内PCNSL好发于深部脑组织,如胼胝体、丘脑及基底节区,多发病灶多呈区域性分布;肿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甚至低信号,扩散加权像(D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均匀明显强化,肿瘤周围可见“尖突征”。与非PCNS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内PCNSL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X线平片、CT、MRI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MRI诊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2例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均有X线平片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CT检查,其中3例有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颈椎1例,胸椎7例,腰椎2例,胸腰椎受累2例,共有30个椎体受累。附件受累4例,软组织肿块10例,椎管内、硬膜外肿块6例,病理性骨折3例。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弓根影消失、椎体压缩性骨折。CT示椎体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平扫肿瘤为中等密度,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 T1WI上肿瘤呈略低及等信号,T2WI上呈低、等、高多种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1)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肿瘤可侵犯相邻多个椎体,软组织肿块常较大且极少坏死,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3)MR T1WI上肿瘤信号较低可能与肿瘤细胞密集和含较多纤维组织有关:(4)肿瘤较易侵入椎管内沿硬膜外向上、下呈袖套状生长:(5)X线平片对发现病变及定性诊断价值有限,MRI显示骨内病灶较CT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其中4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1例仅有CT资料,6例仅有MRI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例中10例为单发,1例多发,共有12个病灶,其中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病灶4个,占33.3%,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有7个,占58.3%,位于小脑部1个,占8.4%。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5例病变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组织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注射对比剂后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强化;10例MR平扫中,T1WI上9个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其余2个病灶呈低信号;在T2WI上,8个病灶呈等信号,3个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及水分少,核大,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亦未见钙化,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此种病理组织学特点决定了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眼部淋巴瘤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眼部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探讨二者诊断淋巴瘤的价值。方法:13例眼部淋巴瘤,CT检查12例,MRI检查5例。结果: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其中10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均累及隔前眶周组织,8例以眼眶的上象限为主,5例以下象限为主,境界不清。5例呈局限性块影;8例呈弥漫软组织影,沿肌锥外向眶内浸润生长,同时累及泪腺和邻近眼外肌,并沿肌锥外向眶内生长呈铸形样改变;3例大部分眼环被肿瘤组织环绕,呈光芒样改变,并累及球后。CT平扫肿瘤组织呈境界欠清的中等密度软组织块影,MRI呈较低或略高信号强度,增强扫描肿块均呈较明显的均匀强化。结论:眼部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些特征,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脊柱包虫病的MRI诊断(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3例经手术证实的脊柱包虫囊肿的MRI表现,其特征性表现为:(1)卵圆形或圆形水样信号囊肿;(2)母囊内有子囊;(3)连续低信号囊壁;(4)囊膜分离征。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原发于鼻腔30例,鼻窦7例,鼻腔、鼻窦同时发病或累及邻近结构9例。CT表现:淋巴瘤位于鼻腔前部28例,后部2例,向前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皮肤22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22例,增强后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6例,鼻中隔、中下鼻甲浸润性破坏7例。鼻窦淋巴瘤表现为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窦壁骨质浸润性改变5例,明显破坏2例,4例上颌窦周软组织浸润,增强后中度强化3例。弥漫型淋巴瘤表现为鼻腔中线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鼻腔及邻近鼻窦伴软组织肿块,6例并累及邻近面部软组织、眼眶、鼻咽部、口咽、颞下窝、翼腭窝,4例浸润颅底骨髓,2例破坏硬腭。MRI表现:T1WI低信号12例(与肌肉比较。以下同)。等信号8例;T2WI高信号11例,等信号9例;病变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10例。4例沿翼腭窝神经周扩散。结论 多数鼻腔淋巴瘤及弥漫型鼻腔鼻窦淋巴瘤有特异影像学征象,可提示诊断;鼻窦淋巴瘤则缺乏特异影像学征象。CT是本病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帮助临床准确地分期。  相似文献   

19.
脑原发淋巴瘤的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脑原发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加强对该肿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脑原发淋巴瘤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的部位分布、形态和肿瘤的信号特征。结果:11例肿瘤中,顶叶4例,额叶3例.胼胝体及透明隔区3例,眼球及海绵窦区1例。全部肿瘤呈实质性肿块,7例T1WI呈稍低信号.T1WI呈稍高信号;4例T1WI和T2WI呈等信号;增强后11例肿瘤均呈明显均匀性强化。结论:脑原发淋巴瘤多起源于脑实质和胼胝体区.肿瘤通常没有囊变和坏死,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为脑原发性淋巴瘤的数目、部位、信号、强化方式、水肿、占位效应、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表现。结果单发3例(27%),多发8例(73%)。21个(63%)病灶位于幕上脑深部白质近脑室旁,7个(21%)病灶位于脑表面,5个(16%)位于幕下。24个(73%)病灶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18个(55%)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5个(36%)病灶周围轻度水肿及占位效应,9个(64%)病灶周围有中重度水肿及占位效应;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15个(46%),不均匀环状强化8个(24%);3例肿瘤在DWI上呈高信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肌酸(Cr)峰降低,胆碱(Cho)峰显著升高,见乳酸(Lac)峰和高大脂质(Lip)峰。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结合DWI、MRS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