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认为IgE升高所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参与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流行性出血热的致病过程,而lych和Correnti于1977年,1985年分别作了动物局部过敏症和全身过敏反应对肿瘤发生及存活率影响的观察。发现局部过敏症可使50%的带瘤小鼠存活期明显延长并使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肿瘤萎缩  相似文献   

2.
细胞瘤苗对红白血病荷瘤小鼠抗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种瘤苗抗肿瘤作用。方法:用不同佐剂的三种瘤苗,免疫预防及治疗红白血病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小鼠寿命,局部肿瘤、全身脏器反应及病理变化。结果:由灭活细胞、不完全福氏佐剂及细胞因子组成的瘤苗,预防后小鼠成瘤率低,预防及治疗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存活期延长,与灭活细胞,灭活细胞加不完全福氏佐剂瘤苗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病理可见瘤组织坏死及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各脏器无异常,结论:包含细胞因子的瘤苗是安全,方便,经济、有效的瘤苗。  相似文献   

3.
G-CSF基因治疗及配合大剂量化疗对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具有明显的促进粒系造血祖细胞分化成熟、有效地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作用;体内单独应用还具有抑制肿瘤的生长、抗肿瘤转移的作用。为了探讨G-CSF基因治疗及其配合大剂量化疗后的体内抗肿瘤效果,我们以C-26结肠癌小鼠为模型,研究腹腔内移植成纤维细胞介导的G-CSF基因治疗,rhG-CSF直接注射治疗,以及分别配合化疗后对肿瘤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rhG-CSF直接注射疗法可明显抑制早期结肠癌小鼠肿瘤的生长(P<0.01),明显延长早期荷瘤小鼠的存活期;G-CSF基因治疗可明显抑制早期、中期结肠癌小鼠肿瘤生长(P<0.01),明显延长早期、中期结肠癌小鼠的存活期(P<0.01)。配合大剂量化疗后,rhG-CSF注射疗法及G-CSF基因疗法可更明显地抑制结肠癌小鼠肿瘤的生长,更明显延长结肠癌小鼠的存活期。结果表明,G-CSF基因疗法可有效地延长结肠癌小鼠的存活期,配合大剂量化疗能更有效地发挥抗肿瘤作用,提高结肠癌小鼠的存活期;同时表明,G-CSF基因治疗具有比应用rhG-CSF更显著的体内抑制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LAK和NA-LAK的体外生长与增殖,研究A-LAK/IL-2局部注射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绘制A-LAK和NA-LAK生长曲线.小鼠体内作A-LAK/IL-2抗肿瘤治疗实验.结果A-LAK在培养第10天时达到增殖高峰增加16.08倍,而NA-LAK增殖高峰在第7天仅增加3.36倍.体内实验表明,A-LAK/IL-2肿瘤旁局部注射与全身应用相比,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动物存活期(P<0.05).结论A-LAK具有增殖倍数高,抗瘤活性强的特点,局部注射是强于静脉给药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瘤内注射DNCB治疗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瘤体内注射DNCB溶液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瘤体内注射DNCB溶液对昆明种小鼠的艾氏实体瘤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使肿瘤体积缩小直至完全消退,小鼠寿命显著延长,同时可使小鼠获得抵抗肿瘤再次接种的全身免疫力。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瘤体内注射CNCB溶液既可直接引起瘤体组织坏死,又能在瘤体局部产生具有细胞免疫反应特点的淋巴细胞浸润,说明该疗法既有非免疫机制作用也有免疫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6.
欧洲每年大约有25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其中很少死于原发病灶,大多数因肿瘤转移播散而死亡。目前强调原发病灶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局部和全身辅助治疗。现有的药物和治疗有希望提高原发性乳腺癌治愈率10~20%。但每年仍有成千上万妇女的乳腺癌发生播散,尽管采用许多有效的新治疗能使肿瘤明显缩小,但从第一次复发的平均存活期仅有18个月。因此,进一步发展新疗法对于促进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是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控制患者全身症状的发展,而且可能延长存活期,甚至痊愈。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研究目的是迅速发现有效的新疗法和提高全身辅助治疗的疗效。通过有效率的测定,为肿瘤生长的生物学及生化  相似文献   

7.
1975年,Carswell等报导给BALB/c小鼠静脉注射BCG,2周后再予以静注细菌性内毒素,经1.5~2小时采集小鼠血清;继之将血清注入皮下移植有Meth-A肉瘤的同系小鼠,结果该肿瘤发生坏死出血,这种血清中可使肿瘤坏死的物质称为肿瘤坏死因  相似文献   

8.
局部注射超抗原对小鼠膀胱癌抑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超抗原抗肿瘤机理并评价SEA对T739小鼠膀胱癌的抑癌效应。方法 :采用已建立T739小鼠皮下可移植性膀胱肿瘤模型 ,实验组在移植瘤处局部注射SEA ,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 ,观察治疗后各组的肿瘤重量和存活时间。结果 :SEA组小鼠肿瘤重量 (0 .6 5± 0 .18g)明显低于对照组 (4.2 8± 0 .86 g) ,抑瘤率为 84.7% (P <0 .0 1) ,SEA组小鼠存活期 (2 3.1± 2 .74天 )比对照组 (18.6± 1.5 0天 )延长 (P <0 .0 1) ,存活延长率为 2 4.1%。结论 :超抗原做为一种新的抗肿瘤生物制剂有明显的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联合微波消融对裸鼠肾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源性肾癌细胞接种到48只小鼠的背部皮下,肿瘤直径约1.5 cm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隔日尾静脉生理盐水;联合治疗组:隔日尾静脉推注内皮抑素+皮下肿瘤微波消融;微波消融组:皮下肿瘤微波消融;内皮抑素组:隔日尾静脉推注内皮抑素。首先对联合治疗组及微波消融组局部皮下肾移植瘤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其后经尾静脉注射药物。14天后每组处死6只小鼠,比较各组瘤重,计算抑瘤率,检测血浆VEGF浓度,剩余6只小鼠观察其存活期。结果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 5),其血浆VEGF水平较其他各组显著减低(P〈0.0 5),存活时间较其他各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内皮抑素联合微波消融抗肿瘤作用优于单用内皮抑素或微波消融治疗,并使小鼠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具有抵御病毒感染和复制的功能,因而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Ⅰ型IFN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包括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进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此外,Ⅰ型IFN也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对肿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均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Ⅰ型IFN治疗的敏感性和毒副作用等问题也为IFN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综述了Ⅰ型IFN抑制肿瘤发生发展、与抗肿瘤治疗及其面临的挑战等新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携带细胞因子基因hIL-2、hTNF-a的重组腺病毒对小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分别携带有hIL-2基因、hTNF-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系,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转染后的细胞IL-2、TNF-α的分泌量;通过肿瘤局部注射重组腺病毒的方法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转基因的肿瘤细胞生长能力、克隆形成率等无明显变化。24h细胞培养上清IL-2的分泌量为50pg/2×105细胞,TNF-α的分泌量为20pg/2×105细胞。体内实验表明注射重组腺病毒后小鼠肿瘤生长缓慢,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存活期显著延长。结论: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体肿瘤的局部免疫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DNCB溶液瘤体内注射局部免疫治疗的方法,对携带H-2抗原的小鼠Ehrlich实体瘤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局部免疫治疗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使瘤体逐步缩小,直至完全消退,小鼠寿命显著延长,得到治愈。同时可使小且获得抵抗同一肿瘤细胞株再次接种攻击的全身免疫力。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瘤体内注射DNCB溶液既可直接引起瘤组织坏死,又可在瘤体局部产生具有细胞免疫反应特点的淋巴细胞浸润,说明该疗法既有非免疫机制作用也有免疫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龙井茶、儿茶素、多种维生素和苏乐康对γ射线和复方己酸孕酮注射液联合诱发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复方己酸孕酮注射液的剂量相当于人剂量的10倍,γ射线剂量为3Gy。结果表明:EP加γ射线组动物肿瘤发生率为60.O%;龙井茶加EP加γ射线组动物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34.o%,P<0.01。多维素、儿茶素、苏乐康加EP加γ射线组动物肿瘤发生率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于立坚  于廷曦 《癌症》1994,13(1):7-10
我们研究了巨噬细胞在防御小鼠二阶段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硅阻断巨噬细胞导致皮肤肿瘤发生的增加;同种异体巨噬细胞的局部引入则使皮肤肿瘤的发生减少。这些结果提示巨噬细胞在抑制肿瘤发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扶正抗癌胶囊1号对实验肿瘤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扶正抗癌胶囊 1号(扶抗 1号 )对移植性肉瘤 180 (S180 )和移植性肝癌 (HepA)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实验荷瘤小鼠随机分成 4组 ,分别进行扶抗 1号在体内外的抑瘤实验 ,并观察该药对小鼠HepA腹水型生长期的影响。结果 :扶抗 1号在 3 0、60g/(kg·d)体内抗癌实验时 ,对小鼠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 5 3 2 2 %及60 78% ,对小鼠HepA的抑瘤率分别为3 6 84%及 45 2 9% ;在体外实验显示 ,扶抗 1号对S180及HepA有直接杀灭作用 ,并能延长HepA腹水型小鼠存活期。结论 :扶抗 1号能明显抑制S180和HepA细胞的体内外生长 ,并能延长移植性HepA腹水型小鼠的存活期。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PEG-6000)化学修饰竽组人白细胞介素-2(PEG-rIL-2)显地延长了rIL-2的循不半衰期。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方案析PEG-rIL-2和rIL-2的体内抗小鼠宫颈癌作用。采用局部用药抗移植的小鼠腹水瘤型和皮下实体瘤型宫颈癌U14。结果表明:腹腔内注射一定剂量的PEG-rIL-2*(4500IU,QD×5)能较相同剂的rIL-2显延长荷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期(23.1±3.6天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龙井茶、儿茶素、多种维生素和苏乐康对r射线和复方已酸孕酮注射液联合诱发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复方已酸孕酮注射液的剂量相当于人剂量的10倍,r射线剂量为3Gy。结果表明:EP加r射线组动物肿瘤发生率为60.0%;龙井茶加EP加r射线组动物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34.0%,P〈0.01。多维素、儿茶素、苏乐康加EP加r射线组动物肿发生率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具有佐剂作用的白色念珠菌、李斯特菌及卡介苗的免疫调节效应和抑瘤作用。方法 选择白色念珠菌、李斯特菌、卡介苗各自联合小鼠S-180肿瘤疫苗,皮下免疫接种荷瘤小鼠,检测小鼠脾细胞IL-2、IFN-产生水平,腹腔MTNF-α产生水平,观察荷瘤小鼠瘤体重量和存活期。结果 三种微生物佐剂均能协同瘤苗增强免疫小鼠IL-2、IFN-和TNF-α的产生能力(P<0.01,0.05),有效抑制足垫部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在62.8%~75.8%之间,显著高于单独注射瘤苗组(P<0.01),延长腹腔植瘤小鼠平均存活期7~14天,白色念珠菌、李斯特菌协同提高腹腔植瘤小鼠存活率20%。结论 白色念珠菌和李斯特菌与卡介苗具有同样的佐剂效应,能够协同瘤苗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PEG-8000)化学修饰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PEG-rIL-2)显著地延长了rIL-2的循环半衰期。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方案的PEG-rIL-2和rIL-2的体内抗小鼠宫颈癌作用,采用局部用药抗移植的小鼠腹水瘤型和皮下实体瘤型宫颈癌U14。结果表明:腹腔内注射一定剂量的PEG-rIL-2(4500IU,QD×5)能较相同剂量的rIL-2显著延长荷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期(23.1±3.6天比16.5±2.0天,P<0.01),但PEG-rIL-2剂量过低则无明显疗效。在小鼠皮下移植肿瘤的局部并于肿瘤移植后的第4天开始注射给药,不同剂量的PEG-rIL-2(1500~13500IU,QD×5)对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强于相同剂量的rIL-2(P<0.01),且抗肿瘤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本研究提示,PEG-rIL-2的抗小鼠宫颈癌作用优于rIL-2,对人宫颈癌的局部免疫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热对癌细胞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实验动物肿瘤以及人类某些肿瘤,用热源质或合并感染发热或用外界物理热等,可使其破坏和消退。热技术的方法,包括全身浸在热水中发热;热气吸入;热水使局部发热;局部灌注热液;短波透热法;超声波;微波和热空气。作者于肿瘤局部用热空气同时用放射线照射,结果使生瘤小鼠的治愈率近90%。此项研究证明,同时采用热和放疗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