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金  孟庆艳  胡宏波 《吉林医学》2013,34(14):2646-2647
目的:对两种D-二聚体(D-dimer,D-D)检测方法———乳胶凝集免疫散射比浊法(以下简称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性能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同时对200例不同科室的住院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特异度;与乳胶凝集法相比,免疫比浊法对D-二聚体的检出率显著增高。结论:免疫比浊法与乳胶凝集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莉 《中外医疗》2012,(20):74-75
目的对该院采用的两种D-二聚体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胶体金双抗体夹心挪威Nycocard Reader多功能全定量检测仪法(2300例)免疫比浊日本Sysmex CA 1500全自动血凝仪法(2350例)两种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月4650例住院病人标本进行测定,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胶体金法阳性637例,阳性率27.69%,免疫比浊法阳性760例,阳性率32.34%,免疫比浊法阳性率高于胶体金法,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比浊法阳性率高于胶体金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标准曲线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D-D)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D标准品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建立两条D-D定量标准曲线,一条为未稀释标准曲线,另一条为预稀释标准曲线。在两条标准曲线模式下,分别对D-D高值质控血浆和临床收集的34例D-D异常升高血浆样本进行D-D测定。结果在未稀释标准曲线模式下,上述样本的D-D均不能直接测出;而在预稀释标准曲线模式下,所有样本D-D均可直接测出。结论在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D-D测定中,采用双标准曲线可以较好地解决D—D异常升高样本测不出结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灼锦  陈育贤  翁梅超 《中外医疗》2012,31(31):175+177-175,177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凝仪ACL TOP免疫比浊法快速定量检测D-二聚体在诊断肺部疾病(特别是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136名肺部疾病患者的数据,总结D-二聚体检测结果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意义。结果 136例患者参加检测,其中46例患者(33.8%)的血浆中的D-二聚体检测值〈0.5 g/L,90例患者(66.2%)血浆中的D-二聚体检测值〉0.5 g/L,其中有11例患者通过螺旋CT扫描证实为肺栓塞,ACL TOP检测D-二聚体的敏感性为100%,阴性预期值为100%。结论 ACL TOP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具有全自动、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方法,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LIATESTD-D)和快速ELISA法(VIDAS D-D)两种D-二聚体定量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LIATESTD-D和VIDAS D-D两种方法对108份健康体检及住院患者标本进行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检测的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当D-二聚体检测值在500~1000万g/ml之间时r2=0.9947,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当D-二聚体检测值<500 ng/ml和>1000 ng/ml时,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697和r3=0.9538,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不理想。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实验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D-二聚体检测在DIC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IC患者60例(DIC组)、正常人40例(正常对照组)及60例非DI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结果 DIC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非DIC患者组(P<0.01).动态监测10例DI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有效治疗后病情好转而逐渐降低.结论 血浆D-二聚体是DIC的敏感指标,监测该指标有助于DIC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参考国内外关于D-二聚体的有关文献资料,并综述之。结果:D-二聚体在DIC、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慢性骨髓增生疾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尤其是伴有微血栓形成时,其检测值增高。结论:D-二聚体应用于DIC诊断,在恶性肿瘤、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甚至精神性疾病的诊治判定方面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罗冰  王融  陈安薇 《广西医学》2004,26(5):658-660
目的 探讨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DD)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近年应用于临床的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 6 3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D 二聚体水平。结果  30例冠心病人及 33例脑梗死病人的血浆D 二聚体含量分别为 (36 8 77± 2 6 3 86 )ng/ml和 (6 4 4 6 4± 31 2 9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93 5± 6 3 94ng/ml)。其中脑梗死病人D 二聚体含量增高更为显著 ,考虑与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有关。结论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分析检测 ,能客观地反映体内血栓形成及继发纤溶的程度 ,有待收集更多的临床数据 ,获取更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作为该类疾病的诊断、预后、溶栓治疗动态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进口、国产)试剂的相关性及在深静脉血栓(DVT)检测结果的分析。方法收集DVT患者168例,以同期检测的非DVT患者300例及正常健康人100例为对照,用国产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进口荧光酶免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国产与进口试剂检测正常组、DVT组及非DVT组D-二聚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996);两种试剂在DVT组D-二聚体检测中高概率、中概率及低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相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进口原装试剂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D-二聚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检测D-二聚体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免疫学中双抗体夹心和免疫层析的原理,研制定量检测样本中D-二聚体的胶体金试纸条,在金标定量仪上建立标准曲线,从灵敏度、特异性、线性、精密性、稳定性和方法学对比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本试纸条的线性范围为0.156 25~10μg/ml,回归方程Y=92.907 X+307.88,R2=0.982 68;批内变异系数(CV)为3.78%和2.81%,批间变异系数(CV)为4.95%和4.07%;与纤维蛋白原无交叉反应性;在37℃条件下保存1周;与IL公司ACL-TOP700检测系统免疫比浊法的相关性良好,回归方程Y=0.959 64 X+0.026 45,相关系数R2=0.985 93。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检测D-二聚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检测D-二聚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两种TFPI检测试剂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二种试剂盒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0例健康对照者, 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配对设计对Assaypro和American Diagnostica Inc(ADI)两种TFPI检测试剂盒进行定量比较。结果①总TFPI在正常对照组,Assaypro TFPI试剂盒测定为61.65±19.32μg/L,ADI TFPI试剂盒测得结果为87.25±24.5μg/L。可信区间ADI较Assaypro试剂盒接近公认范围;②在AMI组,Assaypro试剂盒测得总TFPI为77.32±32.5μg/L,可信区间未超过正常值参考范围上限,而ADI试剂盒测得总TFPI为115.79±52μg/L,可信区间显著超过正常参考值范围上限;③Assaypro试剂盒仅能测得总TFPI,而ADI的TFPI(850)试剂盒虽价格高出前者约50%,但该试剂盒可同时测得总TFPI和全长TFPI,二者之差又能求出截短TFPI,并由此可求出三者之间的比值也有3项;④在对照组和AMI组两种试剂盒总TFPI的变异系数都是比较接近的。结论从总TFPI来看,尽管两种试剂盒测定的信度比较接近,但ADI的TFPI试剂盒的效度明显优于Assaypro TFPI试剂盒。  相似文献   

12.
D二聚体两种定量检测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两种D二聚体(D-dimer,D-D)定量检测方法-胶体金法(免疫渗滤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实验性能与临床应用进行评价与比较。方法 分别对胶体金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抗生物性干扰及比对实验。结果 免疫比浊法检测D-D的重复性与稳定性优于胶体金法;除中至高度脂血会严重影响胶体金法对D-D的检测外,轻至中度黄疸、脂血、溶血对两种方法的影响度均低于6%;两种方法均线性良好,免疫比浊法检测线性范围较窄;比对实验中两种方法相关性不理想。结论 胶体金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D-D均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抗生物性干扰能力及对DIC的诊断效能。两种方法相比较各有优势,实验室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计数法与评分法在评价表皮神经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计数法和评分法同时评价7名正常人和10例色素痣患者表皮神经.计数法:计数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ENFD),以单位表皮面积内的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阳性神经纤维数表示.评分法:按照神经数量多少分别评为3、2、1、0分;同时观察神经形态好坏,分别评为3、2、1、0分,2项指标得分的平均值即为该标本的最终评分.结果 计数法评价正常人IENFD为550~1 125根/mm2,平均(589±236)根/mm2.应用评分法评价正常标本,7份标本的形态和数量评分都是3分.应用评分法评价10例色素痣表皮神经,最好的3例标本是6、10、4号;最差的3例标本是1、5、3号.应用计数法评价表皮神经最好的3例标本是6、10、8号;最差的3例标本是9、1、3号.有8例标本使用2种方法 得出的结果 是一致的,只有8、9号标本的结果 差异很大.2种方法 评价表皮神经的符合率为80%.结论 2种方法 均可作为表皮神经的评价方法 .在多数情况下,计数法较评分法更为精确;在少数情况下,评分法较计数法更能够客观地反映表皮神经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恶性肿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原发性肺癌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初诊期高于缓解期。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判断患者纤溶状态、DIC及血栓形成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判断恶性肿瘤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D-Dimer,DD)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检测质控物及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病人107份标本的DD含量,对比两种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快速ELISA法检测DD的重复性、稳定性、特异度、敏感度优于胶体金免疫渗滤法;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0.693,相关性不理想。结论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检测DD均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稳定性、敏感性,二者特异性不高,两种方法相比较有各自特点,实验室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D二聚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Tamm-Horsfall(TH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相差显微镜法在肾性血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0例肾小球性血尿和25例非肾性血尿同时进行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检测和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确定血尿来源的差异,并对血尿严重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做相关分析。结果:在30例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肾小球性血尿28例,2例与诊断不符;在2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22例,3例与诊断不符。红细胞THP检测法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90.9%、漏诊率为6.7%、误诊率为12.0%。尿红细胞的形态检测法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2.0%、准确性为66.3%、漏诊率为20.0%、误诊率为28.0%.血尿严重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不相关。结论: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法在检测血尿来源方面具有准确、客观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的含量,探讨其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期发病时的5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AT、vWF和D-D的含量。结果脑梗塞患者D-D、vWF表达水平分别为1.19±1.56μg/ml、174.01±33.3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1±0.15μg/ml、116.40±20.74%(P〈0.01),AT的含量(80.42±26.27%)低于对照组(101.78±11.56%)(P〈0.01)。结论这些指标可以有助于判断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以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情况,对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ACL 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Von Clauss法与PT衍生法(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的精密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Von Clauss法与PT衍生法分别对新鲜混合血浆400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测定FIB的重复性良好;对临床样本按PT-der法检测结果分阶段做分析,FIB在1.50 g/L~3.50 g/L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1.50 g/L或FIB〉3.50 g/L时,PT-der法结果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L 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当PT-der法测出的FIB值在1.50 g/L~3.50 g/L时,直接报告结果,当PT-der法测出的FIB〈1.50 g/L或FIB值〉3.50 g/L时,以Von Clauss法复查的结果发出报告,两者结合应用可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实际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与病理对照,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经手术病例证实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MSCT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良性间质瘤12例,恶性或潜在恶性间质瘤36例。良性间质瘤与恶性或潜在恶性间质瘤在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强化及周边器官侵犯MSCT表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病灶大小、部位、内部结构及与周边器官关系能有效显示,且对肿瘤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