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开塞露导入法在早产儿通便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5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需进行开塞露纳肛的早产儿60例,对照组用5mL注射器与一次性胃管连接导入开塞露,观察组用5mL注射器去掉注射器针头导入开塞露,两组患儿使用开塞露纳肛排便后留取粪标本送检。比较两组患儿开塞露导入后开始排便的时间、排便量、药液外漏情况、肠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两组开塞露导入法在开塞露导入5 min内均开始排便,两组排便时间、排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肠黏膜的损伤大于观察组(χ2=3.27,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导入开塞露法与一次性胃管导入开塞露法在治疗早产儿便秘中效果同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导入开塞露法用物简单,操作简便,不损伤肠道黏膜,并能达到同等的疗效,是早产儿较为有效、安全的开塞露纳肛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管的最佳留置长度.方法:将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经口插入胃管.对照组按"前发际-剑突"测量胃管留置长度为(15.03±0.89)cm,观察组按"印堂穴-脐"测量胃管留置长度为(16.404±0.74)cm.观察、比较两组胃管留置效果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胃管留置效果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印堂穴一脐"测量胃管留置长度为(16.40±0.74)cm可取得更好的置管效果,并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应用开塞露通便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冬晗  王惠珍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26-1027
目的:观察采用开塞露通便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03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出生行常规处理后给予开塞露5m l注入肛门,捏紧肛门周围皮肤1~2m in,对照组103例行常规处理。两组均为母乳喂养。观察两组每次胎粪排出时间及量、胎粪变黄的时间,并在出生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结果:实验组胎粪排出时间明显提前,第一次胎粪量明显增多,胎粪变黄时间明显缩短,经皮测黄疸指数较快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应用开塞露通便能减轻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改良开塞露肛注法在骨科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骨科住院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接注射器肛注开塞露,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肛注开塞露.观察两组患者通便效果.结果 观察组34例,通便有效31例;对照组34例,通便有效18例.观察组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多,通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的开塞露肛注法通便效果优于传统的开塞露肛注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开塞露不同的给药时机与部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的应用观察.方法 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d未解大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患者没有便意时将开塞露40~50ml,由肛管经肛门插入7~10cm给药;对照组患者在患者有便意时将开塞露40~50ml经肛门插入3~4cm给药.观察两组排便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没有便意时使用开塞露由肛管经肛门插入7~10cm给药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早期人工通便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人工通便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足月顺产出生、且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8分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母乳喂养,观察组行早期人工通便,即出生2 h给予腹部按摩后行人工通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通便,即出生20 h观察首次排便时间,若24 h仍未排便,即给予腹部按摩后行人工通便.观察比较两组黄疸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干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出生后第2天、第5天粪胆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黄疸指数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工人通便可促进肠蠕动,促使胎粪及早排出,能有效促进胆红素的排泄,有利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降低,避免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产科新生儿防盗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00例入住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将2006年7月~2008年7月的30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8月~2010年12月的3000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新生儿未佩戴防盗标签,也未专门进行新生儿防盗安全管理,只进行常规巡视.实验组在新生儿进入爱婴区后即为其佩戴防盗标签,利用配套的计算机防盗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监测.比较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动向安全监测所需时间及防盗标签是否造成新生儿皮肤受损、活动受限.在产妇和新生儿出院时常规对产妇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发生护理投诉6例(0.2%),对照组26例(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 969例(98.96%)产妇对护理管理感到满意,对照组2 776例(92.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观察新生儿动向所需平均时间为(20±3.3)s,对照组为(1020±23.6)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被盗、调包、错抱现象.实验组新生儿佩戴防盗标签后未发生皮肤受损、活动受限现象.结论:为新生儿使用防盗标签并利用配套计算机防盗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监测保证了新生儿处于医护人员设置的监测范围内,为其提供可靠的防盗保护,从而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8.
早期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分娩的25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开塞露液灌肠及腹部按摩。观察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大便变黄时间、经皮胆红素值和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排便干预能加快胎便排出,减少肠肝循环,降低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程度,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一种采集女新生儿尿标本的最好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女新生儿1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一次性集尿袋采集尿标本,观察组在一次性集尿袋开口下缘内放置无菌棉球进行采集,观察两组患儿成功采集尿标本的次数及出现皮肤异常的例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者占97.5%,对照组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者占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未出现皮肤异常,对照组出现皮肤异常6例,占7.5%。[结论]一次性集尿袋加无菌棉球收集女新生儿尿标本的方法,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率高。  相似文献   

10.
开塞露通便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了开塞露通便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实验组新生儿100例,常规处理后予开塞露10ml纳入肛门,对照组新生儿103例,只行常规处理,两组新生儿均为纯母乳喂养。观察两组每一次胎粪排泄时间及量、胎粪变黄的时间,并在出生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结果表明:实验组胎粪排泄时间明显提前,第一次胎粪量明显增多,胎粪变黄时间明显缩短,经皮测黄疸指数较快恢复正常,提示应用开塞露通便能减轻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1.
两种尿标本采集法在女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一种采集女新生儿尿标本的最好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女新生儿1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一次性集尿袋采集尿标本,观察组在一次性集尿袋开口下缘内放置无菌棉球进行采集,观察两组患儿成功采集尿标本的次数及出现皮肤异常的例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者占97.5%,对照组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者占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未出现皮肤异常,对照组出现皮肤异常6例,占7.5%。[结论]一次性集尿袋加无菌棉球收集女新生儿尿标本的方法,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最佳通便方法,保证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方法将45例经过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自然排便组、开塞露肛注排便组和肥皂水低压灌肠组,比较3组的通便效果.结果肥皂水低压灌肠组效果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肥皂水低压灌肠对3天内无大便或以开塞露肛注后仍不能排便者是很有必要且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现察两种通便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因长期卧床致便秘而排便困难病人200例,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成人开塞露常规直接塞肛通便法,改良组用14号或15号一次性吸痰管(或导尿管)连接开塞露轻轻插入肛门15 cm~25cm深度后挤压软化剂法.[结果]改良组排便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通便法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塞露直接塞肛通便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时吸净新生儿胃液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娩出后常规清除口鼻咽部及气管的羊水及黏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将吸痰管从咽部插入胃管,吸净胃液.观察两组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咽下综合征12例(7.74%),干预组发生4例(2.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娩出时,为其清理呼吸道后再吸净胃液,对预防咽下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董飞燕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4):880-88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最佳通便方法.方法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5例,A组为患者系用自然排便,B组为患者给予开塞露肛注排便,C组为患者给予肥皂水低压灌肠排便.结果A组患者自然排便尤为困难,用力排便易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开塞露肛注排便法,只起到润滑作用,不能有效软化大便;肥皂水低压灌肠法,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压灌肠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较为理想的通便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在防止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起对新生儿皮肤损伤实施PDCA循环管理,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2016年1月—2016年12月随机抽取80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2015年1月—2015年12月随机抽取80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皮损评分,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5%(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皮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家长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心理状态评分相比于护理前降低(P0.05),而在护理后观察组家长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6.25%(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减轻皮肤损伤程度,改善新生儿家长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部采血方法。方法将165例新生儿按出生日单双号分对照组80例、观察组85例,新生儿足跟部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观察比较两组血斑直径、血标本采集时间、采血难易度、新生儿疼痛程度。结果血斑直径:观察组(9.40±1.56)mm,对照组(7.42±1.26)mm;采血时间:观察组(26.80±12.50)s,对照组(41.20±15.60)s;采血容易率:观察组97.65%,对照组81.25%;新生儿疼痛评分:观察组(2.80±1.21)分,对照组(3.88±1.50)分。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P均<0.01。结论改良新生儿足跟采血法优于传统足跟采血法。  相似文献   

18.
外涂液状石蜡预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外涂液状石蜡预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院时全身皮肤完整的新生儿40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06)和对照组(n=203)。观察组使用液状石蜡外涂新生儿皮肤皱褶处,对照组使用消毒爽身粉护理,作为对比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副作用。结论外涂液状石蜡预防新生儿皮肤损伤效果确切、方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游泳时不同水温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最适水温.方法将388例参加游泳的正常新生儿按分娩顺序分为观察组(水温36.5℃)200例,对照组(水温38℃)188例,观察记录两组新生儿每日游泳后第1次进奶量、游泳后第1次睡眠时间、游泳后6d体重的改变,并观察两组新生儿对游泳的适应性.结果新生儿出生后6d游泳后第1次进奶量,观察组每次为(35.42±1.25)ml,对照组为(29.87±2.27)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游泳后第1次睡眠时间,观察组为(185.67±16.76)min,均为自醒.对照组为(234.47±21.87)min,部分需唤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游泳后6d观察组体重增加值为(82.68±19.45)g,对照组为(44.13±13.24)g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游泳活动的适应性:观察组新生儿游泳全过程顺利,无1例因哭闹而终止游泳,对照组有9例新生儿因哭闹不止而终止游泳,对游泳的接受率较观察组低.观察组有2例表现不安,对照组完成游泳的179例中有78例表现不安,新生儿游泳安静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102.82,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选择36.5℃的水温较38℃的水温更有益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2~4月本院收治32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70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皮肤抓伤及管道脱落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未发生皮肤抓伤及抓脱管道造成的皮肤损伤情况,而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5.48%、21.94%(P0.05);在新生儿置管108例中,观察组管道脱落总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59.26%(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