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以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74例,经急性期血运重建或常规药物治疗,1~7d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延迟PCI后1~7d再记录1次。将Holter文件在HRT!ViewV0.60-1程序下处理,取得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的值。同时获得平均RR间期及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对患者随访,终点事件为心脏性猝死。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各观察指标的预测能力。结果:随访平均(243.7±86.2)d,存活336例,心脏性猝死38例。单变量回归分析结果为TS是极强的风险预测因素,TO≥0的预测价值较低,TO与TS均异常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RR值23.83,P<0.01)。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生存预测分析,提示TS≤2.5ms/RR及LVEDD≥56mm是独立的风险预测因素。延迟PCI后SDNN和TS值增高,而TO值减低。结论: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可有效地预测AMI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延迟PCI使异常HRV与HRT有所恢复,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俊玲  郑菊 《西部医学》2007,19(4):558-56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是否存在心率震荡(HRT)的进一步降低,并了解HRT参数与心率变异(HRV)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53例AMI后窦性心律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AMI组30例和AMI合并2型糖尿病组23例,并选择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心率震荡值用两个参数TO(震荡起始)、TS(震荡斜率)表示,并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计算获得。同时利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SDNN进行测量。结果53例AMI患者存在HRT的全面减弱,表现为TS降低,TO升高;AMI合并2型糖尿病者HRT减弱更加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TS与SDNN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7,P=0.009)。结论HRT参数TS值在AMI患者减少,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HRT减弱更加明显,在AMI患者中HRT参数TS与SDNN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治疗轻中度Eh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计算并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及频城分析指标与心率震荡(HRT)分析指标。结果试验组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 .SDANN .RMSSD和PNS0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RV频域分析指标LF、HF和LF/HF比值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RT分析指标TO水平(0.98+0.15)%高于对照组[(-0340.09)%],TS水平[(486+0.81 )mvRRN]低于对照组(7.02+1 67)ms/RR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EH患者的HRV时城及频域分析指标与HRT分析指标异常,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临床上可通过调节HRV时域及频城分析指标与HRT分析指标,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降低恶性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经典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60例AMI患者和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者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资料,获取HRT和SDNN指标。定量测量HRT包括TO、TS及TT指标,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TT、TO、TS与SDNN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MI组与对照组HRT各指标及SDNN均存在显著差别(P〈0.05),AMI组TO、TT明显高于对照组,TS、SDNN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MI组TS与SDNN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对照组各指标与SDNN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MI患者TT值增大,提示AMI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结合TT可能会对TO、TS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危险度分层,TT可能成为HRT的又一项新的高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新出现的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HRT和心率变异(HRV)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进行监测,同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HRV和HRT各项指标参数.用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RV和HRT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TS与SDNN、PNN50、RMSSD、HF均呈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644,P<0.001),TO与SDNN、HF、LF均呈负相关,但与LF相关性较强(r=-0.543,P<0.001).SDNN与24h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合并高血压、LVEF等都有较弱的相关性,TS和TO与这些因素之间无相关性.结论:TS主要与心脏迷走神经的张力有关,TO很可能与迷走和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有关,与HRV相比,HRT指标(TS和TO)受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和左室射血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这可能是一些研究中发现HRT对SCD高危患者预测价值高于HRV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率变异(HRV)及心率震荡(HRT)指标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方法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传统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患者行Holter检查,对HRV及HRT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阳性组HRV指标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指标震荡斜率(TS)阳性组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初始(T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中HRV各项指标及TS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测定评分相关。结论Holter记录HRV、TS等指标可准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率变异性(HRV)及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AMI病人按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分为两组,合并胰岛素抵抗组38例,无胰岛素抵抗组40例,另入选40例正常对照组。3组病人入院l周内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经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处理,获得时域指标-24h内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为分析指标,并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合并胰岛素抵抗组HRV及HR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合并胰岛素抵抗组和无胰岛素抵抗组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均减弱,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无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合并胰岛素抵抗组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存在统计学差异。AMI合并胰岛素抵抗组SDNN与Ts呈正相关(r=0.4492,P<0.005)。结论:AMI病人HRV、HRT现象较非冠心病人群减弱,在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减弱更加明显,且SDNN与T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代永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8):1048-1050,1053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指标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15 d内、3月时自主神经功能(HRV和HRT)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62例AMI患者按溶栓治疗后有无血管再通分为再通组(n=38)和未通组(n=24),并选择同期未行溶栓治疗的20例AMI患者做对照组。起病后1~2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反应HRT的指标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TO)及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及HRV相关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NN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of sussessive differences,RMSSD)及全部NN间期中,相邻的NN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数除以总的NN间期个数、乘以100(PNN50)。结果:再通组TO值低于未通组及对照组[(-1.54±2.03)%vs.(0.15±2.51)%,(0.21±1.94)%,q=3.71,P=0.006],而TS、SDNN、RMSSD及PNN50均高于未通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89±2.14)ms/RR vs.(2.46±1.90)ms/RR,(2.55±2.38)ms/RR,q=3.64,P=0.008;(118.62±27.13)ms vs.(82.56±30.47)ms,(85.62±27.79)ms,q=4.27,P=0.002;(27.23±9.72)ms vs.(17.03±8.47)ms,(16.72±8.68)ms,q=3.95,P=0.005;(8.64±2.36)%vs.(3.14±1.87)%,(2.96±1.70)%,q=4.73,P=0.001];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与TO值负相关(rs=-0.257,P=0.001),而与TS、SDNN、RMSSD、PNN50正相关(rs分别为0.490、0.273、0.466、0.392,P=0.000)。结论:溶栓治疗成功能改善AMI患者HRT指标并提高HRV,改善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将Hoher文件在HRT!View V0.06—1程序下处理,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对TO、TS与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组TS明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O在AM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TS减低,HRT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曲美他嗪对已应用最佳治疗方案治疗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吴川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0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螺内酯、洋地黄和速尿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增加应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所有患者心力衰竭的原因都是冠状动脉疾病。在实验开始前和加用曲美他嗪3个月后,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和24 h心率变异性分析,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加入曲美他嗪后,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从(33.5±5.1)%到(42.5±5.8)%, P<0.001]。HRV参数中SDNN[从(97.3±40.1)m s到(110.5±29.2)ms,P=0.049]和SDANN[从(80.5±29.0)m s到(98.3±30.5)ms]显著提高。基线SDNN与基线LVEF显著相关(r=0.445,P=0.023,P=0.008),而SDNN的增量与LVEF的增加相关(r=0.518,P=0.007)。结论对缺血性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中增加曲美他嗪,可提高心率变异性并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AMI患者60例,急性期1~7d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延迟PCI后1~7d再记录一次。结果治疗前后比较HRT与H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迟PCI可以使异常HRT与HRV有所恢复,可以减少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缺血时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探讨冠心病自主神经失衡的状况。方法:前瞻、顺序地观察21例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19例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和22例健康人的HRV时域、频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组HRV降低非常显著(P〈0.01)的指标为SDNN[(113±12)ms与(85±23)ms]、SDANN[(100±14)ms与(74±22)ms]、TP[(2170±794)ms与(1366±859)ms]、VLP[(1422±473)ms与(1924±568)ms];显著降低(P〈0.05)的指标为SDNNIndex[(48±11)ms与(39±12)ms]、LF[(441±258)ms与(279±193)ms]、HF[(266±171)ms与(142±157)ms]。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组LF/HF增大非常显著[(2±1)与(3±2),P〈0.01],其余各项指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组比较,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组SDNN、SDANN、LF进一步降低[(107±301)ms与(85±223)ms,(96±29)ms与(74±22)ms,(496±383)ms与(279±193)ms,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V多项指标普遍降低而LF/HF增大,表明交感、迷走神经张力不均衡地降低而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冠心病患者HRV降低可能与其心肌缺血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记录104例CHF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HRT(TO和T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静息心率(RHR)、SDNN,随访6~18个月,终点事件是患者心力衰竭恶化入院、心源性死亡。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LVEF≤30%、SDNN≤100 ms、RHR≥75次/min、HRT 1、HRT 2等6个变量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其中HRT 2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RR=5.40,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LVEF≤30%(RR=4.68,P<0.05)、RHR≥75次/min(RR=3.18,P<0.05)、SDNN≤100 ms(RR=3.69,P<0.05)、HRT 2(RR=5.12,P<0.05)为仅有的4个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的变量。结论 HRT是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一个有力的预后预测凶子。  相似文献   

15.
高敏  侯赛 《安徽医学》2013,34(2):119-121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HRT)变化情况,探讨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及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住院和门诊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6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法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患者组TO高于对照组,而TS值、LVEF和HRV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心衰组TS、HRV、LVEF值均小于轻度心衰组(P<0.05)。慢性心衰组TO与HRV呈负相关(P<0.05),TS与HRV、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 HRT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的重要临床检测指标,也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保守治疗组,早期组及中期组给予静脉溶栓、保守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AMI后2~3周各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HRV指标:24h时平均R。R间距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时间段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结果早期组TO明显低于,TS、SDNN、SDANN明显高于中期组及保守治疗组(P均〈0.01)。结论早期静脉溶栓可有效地改善AMI心肌缺血,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的发生。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