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 ,6 8岁。因眼睛患白内障要求手术而就诊。询问病史 ,活动后心悸。体检发现心率 5 0次 分 ,心律不齐 ,心音弱 ,第二心音分裂 ,血压 17 3 12kpa ,遂查心电图。 1999年 7月 6日心电图 (图 1)示 :窦性心律 ,2∶1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考虑患者年龄较大 ,心脏耐受不了白内障手术 ,于是先收入院治疗心脏病后再手术。 99年 7月 7日上午做心电图 (图 2 )示 :窦性心律 ,2∶1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99年 7月 7日下午患者心悸胸闷症状加重 ,复查心电图 (图 3)示 :窦性心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考虑患者年龄大 ,以…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3岁。因发作性心悸2年,曾诊断心房扑动,在外院行2次射频消融术,但术后仍有心悸,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窦房结游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后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Lorenz散点图提示非窦性心律,经获取最慢心率(最大RR间期)心电图片段分析,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提示Lorenz散点图可从整体上把握心脏节律,指导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术中及术后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发展、转归与防治。方法2005年3月至12月,共行VSD介入封堵术157例,术中及术后发生Ⅱ度及以上AVB8例。其中术中发生Ⅲ度AVB2例,术后予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发生Ⅱ度AVB3例,Ⅲ度AVB3例,发生时间为术后4h至术后第8天,其中2例伴阿-斯综合征,1例给予临时起搏治疗,其余给予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利尿、脱水等治疗。结果2例术中发生Ⅲ度AVB的患者术后未再出现AVB;3例术后发生Ⅲ度AVB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7、8、18天恢复窦性心律,但有2例出院后再次出现Ⅲ度AVB,1例经转回我院积极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另外1例因院外治疗不及时,未能恢复;3例Ⅱ度AVB分别于术后第5、7、8天完全恢复,期间均出现Ⅱ度Ⅰ型和Ⅱ度Ⅱ型交替现象。结论AVB是VSD介入封堵术中及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于AVB应积极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转为永久性AVB。改进和提高导管技术及操作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9岁.因"间断活动后胸闷、胸痛、气短3年"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于上楼或爬坡时发作胸闷、气短,伴胸前区针刺样痛,休息后可缓解,伴头晕、黑矇,但无晕厥.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史.入院体检:P 45次/min,BP125/75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无紫绀,两肺未闻及啰音,心率45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体检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外院心电图示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动态心电图示心率40~115次/min,均为窦性心律,多发性室性早搏,部分时段显著窦性心律不齐伴Ⅱ度Ⅱ型AVB.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传导阻滞患者应用过渡起搏器(TPPM)技术减少非必要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筛选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AVR的所有患者, 纳入TAVR术后出现传导阻滞并应用TPPM者。TPPM术后随访4周, 每次随访时进行起搏器程控。研究终点为1个月时成功拔除TPPM, 无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成功拔除的标准为1个月时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无起搏信号, 同时最后一次起搏器程控提示起搏比例为0。拔除TPPM后继续常规随访心电图至6个月。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 年龄(77.0±11.1)岁, 女性7例。其中7例患者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 1例为二度AVB, 2例为一度AVB(PR间期>240 ms)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QRS间期>150 ms)。TPPM放置时间为(35±7)d。8例高度AVB患者中, 3例恢复窦性心律, 3例恢复窦性心律伴束支传导阻滞, 2例仍存在三度AVB并接受了永久起搏器植入;2例一度AVB伴LBBB患者PR间...  相似文献   

6.
回顾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资料,观察房室传导的情况。393例因持续性Ⅲ度AVB植入起搏器,46例起搏器不具有计算心室起搏比例功能的患者被除外。341例分为心室起搏比例≥90%组(NAVC组,n=300)和心室起搏比例90%组(AVC组,n=41)。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心律及合并疾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VC组QRS波群时限小于NAVC组(P0.05)。QRS波时限120 ms是持续性Ⅲ度AVB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OR 11.060(95%CI 2.396~51.050),P=0.002]。结论:约有12%的持续性Ⅲ度AVB患者出现房室传导,QRS波群时限小于120 ms可能是持续性Ⅲ度AVB患者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女性,58岁,退休工人,两年前因患冠心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心室率为30~40次/分,常有头晕和晕厥;心电图示Ⅲ度AVB、交界性逸搏心律。安装秦明公司产按需起搏器。术后自觉症状消失,心率稳定在72次/分,一般情况较好。近期常感气短、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来院要求检测起搏器功能。检查前,常规心电图均为起搏心电图,无自主心律,为观察自主心律需做胸壁刺激试验。我们采用泰州产的FD—1型调搏仪,设S_1S_2档,电压为7伏,脉宽为10毫伏,频率为80次/分进行刺激试验。由于误把刺激信号当作自主心律,致使调搏刺激试验持续9.2秒(见附图)致病人突然出现头晕、眼黑、神志丧失、抽搐等阿-斯综合征的表现。立即终止试验,病人症状很快消失,观察一天,无任何不良反应,起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男性,63岁。自觉头晕,黑朦3月,心电图示三度房室阻滞。临床诊断:病窦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后1月自觉心慌、胸闷,来院复查心电图示:基本节律:窦性心律,频率62bpm,未见窦性P波下传心室。VVI起搏频率60bpm,可见数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QRS时限>0.12s,联律间期基本相等。室性早搏间隔内的起搏心搏均为奇数1、1、5、1、3、1、1、9、1。全图均有此规律。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三度房室阻滞(起搏指征患者自身心律);③VVI起搏器功能正常;④右室起搏与室早形成显性、隐匿性二联律。例2:患者女性,36岁。…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及起搏心电图分析患者男性,64岁,因活动后胸闷、胞癌发作4年,头昏、黑半年,1周内昏倒6次入院。入院心电图(ECG)示Ⅲ度房室阻滞(AVB),室性自主心律,QRS波群增宽呈左束支阻滞(LBBB)形,心室率45bpm。静脉注射阿托品无效。临床诊断: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Ⅲ度AVB(结下阻滞),心源性晕厥。入院次日植入Siemens2040k起搏器,随访1年起搏功能正常。多次ECG示:部分起搏的QRS波群后有逆传P(P)波,其出现与窦性P波至起搏QRS波群之间距有关。为证实其相互关系,同步描记Ⅱ导联及食管导联ECG(见附图)。图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5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oAVB)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临时起搏治疗和转归的分析,总结临时起搏的作用。方法分析15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临时起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接受临时起搏治疗后能恢复窦性心律,临时起搏留置时间2~13d。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使用临时起搏并辅以其他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1.
DDD起搏后急性左室心力衰竭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76岁,因阵发性胸闷、脉搏慢3年,加重1周。心电图检查示Ⅲ度房室阻滞(AVB)收治入院。于入院后第6天置入DDD起搏器,手术顺利。术后3h患者出现大汗、气促、端坐呼吸,心率达120次/分,诊断为急性左室心力衰竭,经积极抢救(强心利尿,扩血管)2h后症状基本控制。同时程控起搏上限频率120到90次/分。心力衰竭稳定后口服小剂量Betaloc,观察2周后病情稳定出院。提示完全性AVB的老年患者,置入DDD起搏后,心率不能过快,严重者可以发生急性左室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4岁。因胸闷、心悸18天,加重2天来院就诊。体检:T36.9℃,BP120/74mmHg,心界不大,心率68次/min,心律不齐,可闻期前收缩,各瓣膜区未闻病理性杂音。血清电解质、血沉、心肌酶学检查正常。X线胸片、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未见异常。常规心电图(图略)表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检测(图1)示:基础心律为窦性,P-R间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张树林  张峰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27(5):I0001-I000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发作性胸闷、心悸7年加重3h入院。患者于2000年开始出现发作性胸闷、心悸,间断头晕。心电图示:窦性心律、I°房室传导阻滞(I°-AVB)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偶发房性早搏。既往有可疑冠心病史6年,高血压病史30余年,无心动过速史。2007年1月29日患者晨起外出散步时再次发生胸闷、心悸伴头晕并进行性加重,继之出现晕厥、意识丧失。当地医院做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4.
阿托品试验诱发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心悸2月余来诊。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64次/分,P—R间期0.24s,ST段正常,TⅡ、Ⅲ、aVF低平。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③T波改变。给予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检测房室结传导功能,插入食道电极35cm,起搏电压20V,S1S1递增刺激80ppm时出现房室文氏传导,100ppm时出现2:1传导,窦房结各参数正常,房室文氏传导及2:1阻滞点提前。为鉴别房室结传导功能减退是否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相似文献   

15.
完全性房间阻滞伴左房逆传常见于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冠心病等。本例心房颤动第一次射频消融术后恢复为窦性心律时仅呈一度房室阻滞(AVB),一年半后房颤复发再行射频消融术,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呈房间阻滞伴左房逆传,一度 AVB。三个月后复查心电图,与第二次射频消融后心电图一致。可能与第二次射频消融术伤及了 Bachmann 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罗斌  李国庆 《心脏杂志》2015,27(4):444-447
目的 观察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与房室结动脉血供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的AMI患者,按是否并发Ⅲ度AVB分为两组:病例组为AMI并发Ⅲ度AVB的患者(n=35例),对照组为AMI未并发Ⅲ度AVB的患者(n=215例),通过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并分析房室结动脉血供来源情况,分析AMI患者不同房室结动脉血供来源发生Ⅲ度AVB的几率,并观察AMI并发Ⅲ度AVB的患者,房室结动脉血运改善后Ⅲ度AVB恢复时间。结果 房室结动脉血供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右上降支动脉和回旋支的kugel’s动脉之一或二者双重血供。病例组患者,其房室结动脉血供仅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右上降支或回旋支的kugel’s动脉,无前降支来源,并且右冠状动脉较回旋支多见(P<0.01)。当梗死相关动脉得到再灌注,恢复血运后,AVB均恢复到窦性心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Ⅲ度AVB发生患者与其房室结动脉血供中断有关,恢复房室结动脉血供后AVB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48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VVI起搏器11年余,再发胸闷、头晕3d入院。11年前,患者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植入VVI起搏器,起搏频率70次/min。本次入院时心电图Ⅱ显示窦性P—P间期0.77s,频率78次/min,P—R间期长短不一,  相似文献   

18.
任珍  王永权 《心脏杂志》2006,18(2):F0003
Ⅳ位相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很少单独出现,常与Ⅲ相传导阻滞相偕出现。作者报告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考虑阻滞部位可能位于左束支),最后导致Ⅲ度AVB。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岁,冠心病。因胸闷,一过性眼前发黑3 d来院就诊。心电图显示P-P间期0.70~0.84 s。窦性频率为71~86次/m in,P-R间期0.24 s。QRS时限为0.12 s,为窦性心律不齐,Ⅰ度AVB,完全性RBBB。心电图显示P-R间期逐渐延长,终于导致P波下传受阻,脱落一组QRS波群,形成典型的文氏现象呈4∶3房室比值传导的Ⅱ度1型AVB。入院后…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发作性胸闷、心悸7年加重3 h人院.患者于2000年开始出现发作性胸闷、心悸,间断头晕.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房室传导阻滞(Ⅰ°-AVB)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偶发房性早搏.既往有可疑冠心病史6年,高血压病史30余年,无心动过速史.2007年1月29日患者晨起外出散步时再次发生胸闷、心悸伴头晕并进行性加重,继之出现晕厥、意识丧失.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78岁。因不明原因摔倒,气急、胸闷就诊。自述患冠心病15年,因心电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于三年前安置入工心脏起搏器。查体:体温36℃,心率60次/分,呼吸38次/分,血压140/88mmHg。心界扩大,心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室间隔增厚,二尖瓣、三尖瓣轻一中度返流。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心率65~78次/分;一度AVB,P—R闻期0.24s;间歇性LBBB;双腔起搏心电图改变;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