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NAFL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NAFLD患病率相比女性患病率高,女性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NAFLD危险因素主要有胰腺炎,胆道感染,肿瘤,糖尿病相关外周血管病变和年龄。结论 NAFLD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伴发疾病是导致病情进展及死亡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科学控制BMI、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和控制NAFL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分析。方法:对某院收治的T2DM 210例患者根据病史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观察其体质指数(BMI)、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及其与心血管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126例(60.00%)住院T2DM患者伴NAFLD,NAFLD组有较高的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非NAFL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心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发生率高,并且血脂代谢紊乱、HbA1c升高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明显增加,NAFLD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11年—2014年广州市某社区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变化趋势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广州市某高校社区职工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该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将该人群分为NAFLD和非NAFLD组,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尿酸等方面分析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1年—2014年该人群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21.64%、24.05%、22.20%及26.16%,呈逐年上升趋势;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年龄每增长10岁NAFLD患病率升高10%,患病高峰年龄为55~65岁;NAFLD患病率随着BMI的增大而升高,肥胖(BMI>25)者NAFLD患病率约为体重正常者(18.525)、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4个因素入选回归模型(P<0.05)。结论该人群NAFLD患病率较高,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55岁、肥胖(BMI>25)、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可能是该人群NAFL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河北省石家庄市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相关代谢危险因素。方法将体检发现的798例NAFLD患者纳入研究,自制调查表,收集体力活动状态,伴发疾病和使用药物情况分别予以分析。结果NAFLD患者的相关代谢危险因素为肥胖、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其中肥胖、高血压与脂质异常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中心型肥胖患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根据不同年龄区分的亚组中,脂质代谢异常更多见于老年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在高龄患者中发病率更高,在男性和老年患者中体力活动明显减少。 NAFLD患者常用药物为抗高血压药、降糖药、降脂药和抗氧化剂等。结论 NAFLD患者普遍存在代谢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和脂质代谢紊乱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在没有大量酒精摄入的前提下,肝脏出现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虽然NAFLD是一组良性病变,但NAFLD可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部分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NAFLD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IR)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也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老年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防提供对策。方法选取武汉某社区的926例60—90岁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26例老年人群中NAFLD共273例,患病率为29.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为老年人群中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较高,血脂异常、肥胖症、糖尿病和高血压为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黄长亮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89-190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9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最为NAFLD组,并用2型糖尿病且未合并NAFLD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与生化指标。结果 NAFLD组的BMI、腰围、臀围与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两组的SP、DP、FPG、TC、LDL与HDL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肥胖与血脂异常是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多种方法防治2型糖尿病合并NAFLD。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各危险因素控制的最佳临界值,为NAFLD的临床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经腹部超声诊断为NAFLD的住院患者为NAFLD组(n=189),选取同期无NAFLD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53).比较2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以及2组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健康体检764例在职教师的体检资料,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FLD发病率高达27.23%,NAFLD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AFLD发生率高,与代谢综合征(MS)关系密切.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阐明其作为CHD预测因素的价值,为CH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 82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并有糖、脂代谢指标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男35例,女47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8.7岁.分析两组间冠脉造影的结果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增加CHD患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TG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5),NAFLD患者中CH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NAFLD患者,合并NAFLD的CHD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使CHD患病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有NAFLD和年龄.结论 NAFLD与CHD的发病及其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成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其初步评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男性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1902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NAFLD的诊断标准分为NAFLD组(778例)和对照组(1 124例).测定2组人群血压、BMI、TC、TG、LDL-C、HDL-C、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2 h PG)、尿酸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男性资料NAFLD的患病率为40.9% (778/1902);男性人群NAFLD组的BMI、高血压患病率、TG、空腹血糖及2hPG、LDL-C、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5.6±2.1)kg/m2比(23.7± 5.6) kg/m2,33.8% (263/778)比21.3% (239/1124),(2.2±1.4) mmol/L比(1.4±0.8)mmol/L,(8.2±2.5) mmol/L比(7.2±1.7) mmol/L,(2.8±0.7)mmol/L比(2.7±0.7) mmol/L,(425±85) μmol./L比(336±100).μmol/L,P<0.01],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1.27±0.28) mmol/L比(1.44±0.34) mmol/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HDL-C、2 h PG、尿酸、BMI、高血压[OR值(95% CI)分别为1.6559(1.253~2.026)、0.303(0.1526 ~0.603)、1.205(1.100 ~1.320)、1.003(1.001 ~ 1.005)、1.160(1.069~1.259)、1.69(1.084~2.634),均P<0.05]是男性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患者伴有2个以上MS组分者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MS在NAFLD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1.7%(324/778)比13.7%(154/1124),P<0.05];男性MS患者发生NAFLD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无MS患者的4.48倍(95% CI,3.0786 ~6.5281).结论 男性人群NAFLD与多元代谢紊乱存在密切关系;MS组分TG、HDL-C、2 h PG、BMI、高血压是男性NAFLD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MS发生NAFLD的相对风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临床指标,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80例体检患者按有无NAFLD分为正常对照组(86例)和NAFLD组(94例),对两组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空腹血糖(FBG)、尿酸、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腰围、TG可较好地预测NAFLD,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AFLD患者具有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TC、高TG、低HDL-C)、高尿酸的特征,且肝酶升高。BMI、腰围、TG是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T2DM患者122例,根据肝脏彩超检查分为T2DM伴NAFLD组和T2DM不伴NAFLD组.对其腰围、腰臀比(WHR)、BMI、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单纯T2DM组相比,T2DM伴NAFLD组的腰围、WHR、BMI、TC、TG、LDL-C、ALT、HOMA-IR升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腰围、BMI、HOMAIR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伴NAFLD患者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其中肥胖、TG、胰岛素抵抗对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血清生化指标,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总结探讨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确诊的NAFLD患者共258例,同期非脂肪性肝病体检者213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生活习惯调查。结果NAFLD组的生化指标TC(5.48±1.10)mmol/L、TG(2.31±1.25)mmol/L、ALT(51.35±26.18)U/L、AST(42.37±28.32)U/L、空腹血糖(FPG)(5.62±3.24)mmol/L、γ-谷氨酰转肽酶(GGT)(58.47±43.25)U/L、尿酸(UA)(398.51±96.85)μmol/L均高于对照组(t=3.423、5.250、7.402、4.348、3.326、6.683、3.891,均P〈0.01);高血压(21.71%)、糖尿病(22.09%)、代谢综合征(MS,44.57%)等发生率及BMI(26.85±3.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14、10.55、58.48,t=10.73,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TG、腰围(WI)、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缺少锻炼、高脂饮食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NAFLD患者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视黄醇结合蛋白4(RB P4)在单纯2型糖尿病(对照组)及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血清定量,探讨RB 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方法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女18例,男12例)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另外35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女14例,男21例)作为对照组。腹部超声检查根据肝肾超声对比度和肝亮度对脂肪肝进行诊断。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R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4是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联的独立影响因子(P=0.015,OR=0.48),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RBP4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正相关,RBP4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RBP4与非酒精性肪肝的发生可能相关,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进展的无创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陶娅  唐珍珍  陈鸿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363-336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者212例(健康对照组,A组),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B组,62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组(C组,148例)。测定三组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或C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B型超声定性测定脂肪肝的有无,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NAFLD惠病率及生化指标。结果B、C组NAFL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A组;A组血UA、FINs或C肽、TG、BMI、Hcy、HOMA.IR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HDL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火O.05);B组及C组TC、ALT、LDL显著高于A组,C组AST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HOMA—IR、TG、血UA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f比值比(OR)=1.204、1.335、1.452和1.006.P〈O.05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明显升高,尤其是合并高尿酸血症:HOMA—IR、BMI、UA、TG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燕华  李新宇  雷辉  康莉 《中国医药》2013,8(7):947-94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生存期≥5年患者肝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肝移植术后生存期≥5年的102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PTDM组与非PTDM组,比较2组基本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PTDM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 102例患者PTDM患病率为34.1% (35/102),移植前糖尿病患病率为17.1% (17/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2,P<0.05).PTDM组术前BMI值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TG者占比均明显高于非PTDM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26.2±3.2) kg/m2比(23.3±2.1)kg/m2,肥胖:34.3%(12/35)比11.9% (8/67),高血压:48.6% (17/35)比4.5% (3/67),糖尿病:34.3%(12/35)比7.5% (5/67),高TG.11.4% (4/35)比1.5%(1/67),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DM的独立风险因素有:术前BMI[比值比(OR)=1.31,95%置信区间(CI):1.085~1.585,P=0.005]和术前糖尿病(OR=1.49,95%CI=1.33 ~1.66,P=0.000).结论 PTDM患病率高于移植术前糖尿病患病率,其独立的危险因素为术前BMI和术前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2糖尿病肾损伤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466例,分为T2DM伴NAFLD组(N组,n=266)及T2DM不伴NAFLD组(NN组,n=200),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比较两组间肾脏损伤发生率。结果N组BMI、DBP、FPG、FCP、FINS、HbAlC、HOMA—IR、TC、TG、ALT、UAER高于NN组(P〈0.05);N组的肾损伤发生率高于NN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是2糖尿病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组2糖尿病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NN组,NAFLD是2糖尿病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10~2011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武汉大学教职员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肝脏彩超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分析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血脂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价血脂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意义。结果:NAFLD组较非脂肪肝组TG,、TC、LDL-C水平高;而观察HDL-C水平,NAFLD组较非脂肪肝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组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均较非脂肪肝组高,差异有显著性(0.001),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为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TG、TC、LDL-C显著相关。结论:武汉大学教工体检人群NAFLD与TC、TG及LDL-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定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及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V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VCI发生率为41.78%。年龄、教育程度、饮酒、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高糖化血红蛋白、心房颤动、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发生VCI有关(P〈0.05),应激性高血糖与无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VCI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糖化血红蛋白(OR=2.394,95%CI:1.546~5.261)、高血压(OR=2.185,95%CI:1.413~4.898)、同型半胱氨酸(OR=1.768,95%CI:1.176~3.651)及超敏C反应蛋白(OR=1.964,95%CI:1.164~3.968)是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激性高血糖是无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29,95%CI:1.282~3.287,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VCI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急性期检测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VCI的发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VCI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