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文思  李刚  陈忠诚  林关玲 《热带医学杂志》2006,6(9):1035-1036,103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对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对单纯HBV感染者与HBV重叠HEV感染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HBV-DNA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PT较单纯感染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P、ALB偏低(P<0.01);两组HBV-DNA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易伴发并发症。结论HBV重叠感染HEV容易致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症化,是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何姗  庞超  胡南 《河北医学》2006,12(7):645-64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及统计TSB、ALT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HAV、HEV患者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均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SB、ALT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3.
周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4,(8):34-35,3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其重叠病毒的种类分为Ⅰ组66例与Ⅱ组113例。结果Ⅱ组患者丙氨酸酶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时间较高,出现重症肝炎、肝性脑病与腹水的人数较多(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较重叠HAV感染的病情重,并发症多,可造成患者的死亡,应尽早进行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
庞增  谢俊强 《河北医学》2006,12(9):874-87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甲、乙、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e系统状态,PCR法检测HBV-DNA,同时检测肝功能(TB、ALT、AST、ALB、GLB、PT)。然后随机选择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与同期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各50例分成重叠感染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与对照组中谷草转氨酶(AST)与球蛋白(GL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重叠感染组重肝存活率为53%。结论:提示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比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更易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重叠后发生重肝存活率相对较高,预后并不一定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病毒(HEV)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况、以及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EV—IgM、及HBV血清标志物(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同时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比较分析HEV重叠HBV感染组(工组)、单独HEV感染组(Ⅱ组)及单独HBV感染组(Ⅲ组)患者血清ALT、TBIL水平、及HBVDNA含量。结果工组和Ⅱ组患者血清ALT为400-l000U/L,各占81.3%和36.7%,ALT〉l000U/L各占6.3%和60.O%,TBIL〉100tmaol/L各占56.3%和83.3%,两组AⅡ、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工组和Ⅲ组比较,AⅡ〉400U/L各为87.5%和27.5%,ALT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BIL及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独HEV感染的急性戊型肝炎比HEV重叠慢性HBV感染的戊型肝炎肝脏损害严重,HEV对HBV的复制无影响,但HEV感染会加重乙肝患者肝脏损害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感染的临床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特点与临床转归。方法选择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患者及同期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各30例,分为重叠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e系统状态,PCR法检测HBV-DNA,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免疫指标IL-4、TNF-α、IFN-γ、Th1/Th2的检测,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两组在治疗8周时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重叠感染戊肝患者发生重症肝炎的人数多(9例vs 6例,P<0.05),e抗原转阴比例高(2例vs 1例),ALT、TBIL恢复较差,免疫指标提示与对照组相比,重叠感染组IL-4水平降低(P<0.05)、TNF-α、IFN-γ变化不大(P>0.05),Th1/Th2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可能是由于抗炎性细胞因子IL-4表达减少,细胞免疫增强导致肝细胞大量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HCV后,对乙肝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对23例重叠HCV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A组)和50例单独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B组),分析其HBeAg,HBV-DNA,抗-HBcIgM及其临床表现、临床体征、ALT、TBIL、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结果:A组HBeAg阳性率26.1%低于B组56%(P<0.05),DNA阳性率A组30.4%低于B组62%(P<0.05),抗-HBcIgM阳性率A组17.4%低于B组46%(P<0.05)。A组引起重度肝损害的阳性率为34.8%,B组为14%(P<0.05),提示慢性乙型肝炎重HCV感染,HCV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重叠感染发生重度肝损害的机会大。  相似文献   

9.
熊杰  范志能  白生华  古宇 《西部医学》2006,18(4):513-5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其它型肝炎病毒的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成都地区1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AV IgM、HCV IgM、HDV IgM、HEV IgM、HEV IgG和HGV IgM的检测。结果196例乙型肝炎患者中重叠感染其它型肝炎病毒的共有18例(9.18%),其中HBV-HCV 2例,HBV-HDV 1例,HBV-HEV 12例,HBV-HGV 1例,本次调查未发现HBV-HAV重叠感染。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重叠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118)。结论乙肝患者重叠感染其它型肝炎具有地区特异性,对于乙肝患者同时注意检查有无其他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对估计病情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不同年龄组、HBeAg阴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中,乙、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各年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BPC)和总胆红素(TBI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A/G、WB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而且高年龄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P<0.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之间ALT、TBIL、A/G、WBC和BPC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PT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性组、HBeAg血清转换组的病死率与HBeAg阳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高年龄患者病死率高。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比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更易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入伍体检人员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状况,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北京市西城区入伍体检人员的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型肝炎(HA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丁型肝炎(HDV)和戊型肝炎(HEV)感染指标,速率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收集327例调查对象的血样和资料,年龄在17~24岁之间,均为男性;HAV总感染率为46.48%,HBV总感染率为6.73%,HCV总感染率为0.62%,HEV总感染率为6.12%; HAV、HEV重叠感染的有8例,占2.45%;HAV隐性感染率为0.31%,HEV的隐性感染率为2.45%.结论 北京市入伍体检人员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毒性肝炎流行,大部分入伍体检对象是HAV和HEV的易感人群,且该人群存在着HAV、HEV的隐性感染,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血友病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市血友病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的感染现状.方法:通过举办温州市血友病患者联谊会,对经本院确诊的68例血友病患者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EV-IgG、抗-HEV-IgM、抗-HIV、RPR检测,并与8429例2004年本院输血前五项检测结果(对照A组)及46800例2004年温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前检测结果(对照B组)作对比分析.结果:68例血友病患者的ALT、HBsAg、抗-HCV、抗-HEV-IgG、抗-HEV-IgM、抗-HIV、RPR阳性率分别为22.06%、8.82%、35.29%、13.24%、2.94%、0和0.血友病患者的ALT、抗-HC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A、B两组(P值均<0.001),HBsAg阳性率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却显著高于对照B组(P<0.001);抗-HIV、RPR阳性率与对照A、B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血友病患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且HCV感染是血友病患者肝功能受损的主要因素;血友病患者HBV感染率与普通人群相仿,HCV与HBV的混合感染可能更易导致肝功能受损;HEV感染是血友病患者血液传播性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血友病患者中未出现HIV及梅毒的流行;1995年以后诊断的血友病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HEY)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状况及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患者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HEV-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EV与HBV重叠感染组(Ⅲ组)和单纯HBV感染组(Ⅰ组)的HBV DNA含量,比较HEV对HBV复制有无影响,检测三组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差异,并对他们预后时间作了比较。Ⅲ组与Ⅰ组HBV DNA含量基本一致,ALB、GGT在三组病人中均无显著性差异。ALT、AST、TBIL及一部分临床症状、体征在三组病人间有显著性差异。HEV对HBV的复制无影响.但HEV感染会加重乙肝患者肝脏损害和临床症状,并可推测HEV对乙型肝炎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萍  陈红英 《海南医学》2003,14(3):53-54
目的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庚型肝炎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GV和HGVRNA检测。结果  10 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 2 0例抗 -HGV阳性占 18.5 % ,有 11例HGVRNA阳性占 5 5 .0 %。 2 0例抗 -HGV阳性患者中与HCV重叠感染 6例占 3 0 % ,与HBV重叠感染 5例占 (2 5 .0 % )。HBV和HGV重叠感染的患者ALT及TBiL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HBV感染者 (P <0 .0 5 ) ,而HGV和HAV、HCV重叠感染患者与单纯肝炎病毒感染者ALT和TBiL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昆明地区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有可能存在HGV感染。HBV与HGV重叠感染可导致肝细胞有损伤性改变 ,而HAV、HCV重叠感染未见肝细胞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感染类型将患者分为A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B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C组(乙型、丙型重叠感染),各42例。对所有患者行生化免疫检查,并对比其指标变化。结果 A组ALT、AST和TBiL水平高于B、C组(P0.05);C组ALT、AST水平和Child-Pugh评分高于B组(P0.05);但C组TBiL水平低于A、B两组(P0.05);A、B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IL-6、IL-10和IEN-γ水平均低于C组(P0.05)。结论 HBV、HCV重叠感染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以及加重炎症反应,临床需加强免疫指标检测,以此减少恶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患者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变化及预后.方法 收集急性戊型肝炎患者65例和急性戊型肝炎重叠慢性乙型肝炎感染4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HBV标志物及抗HEV IgM.结果 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重叠感染组和单纯急性戊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与戊型肝炎病毒(HEV)重叠感染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HBV与 HEV重叠感染致ACLF患者35例(重叠感染组);并筛选同期单纯HBV感染致ACLF患者37例作为对照(单纯HBV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肾功能、HBV DNA水平、血小板计数(PBC)、凝血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预后情况。比较重叠感染组存活和死亡患者临床特点,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HBV及HEV重叠感染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与单纯 HBV感染组比较,重叠感染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 )、M ELD评分、肝性脑病发生率和24周病死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重叠感染组存活患者比较,重叠感染组死亡患者肌酐(Cr)、MELD评分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升高,PT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P=0.024,OR=1.006)、血小板计数(P=0.019,OR=0.983)、PTA(P=0.001,OR=0.795)、MELD评分(P=0.005,OR=1.497)及并发症肝性脑病(P=0.001, OR=4.147)与预后相关。结论 HBV与HEV重叠感染致ACLF患者病情更加严重,预后更差。TBIL、MELD评分及肝性脑病发生率越高,血小板计数和PTA越低,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病情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凝血四项及肝功能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台前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84例HBV感染患者,其中48例急性肝炎(急性肝炎组),42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38例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34例肝炎后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组),22例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组)。另选取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HBV感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凝血四项[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结果各组APTT、PT、T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随着病情程度加重,APTT、PT、TT延长,FI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T、TBIL、TBA、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随着病情程度加重,ALT、TBIL、TBA升高,AL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情程度HBV感染患者凝血四项水平不同,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肝功能受损及凝血功能障碍程度加重,对疾病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实验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云 《广西医学》2007,29(8):1165-116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实验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关系。方法对HBV感染重叠HEV感染与HEV感染进行血清学检测并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163例戊型肝炎中,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简称乙戊肝组)78例(47.8%),单纯戊型肝炎组85例(52.1%)。乙戊肝组重度黄疸、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中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及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00)。结论临床急性重症肝病患者应同时进行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20.
对496例各型肝炎病人检测了甲、乙、丙、丁、戊、庚各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发现戊型肝炎(扰-HEV阳性)79例,占15.9%。戊型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84.81%,另外还有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及重症型。HEV可与HAV、HBV、HCV、HGV重叠感染,总的重叠感染率59.49%,以乙型 戊型为最多(25.31%)。HEV重叠感染较单一感染病情重,黄疸深且病程长,病情恢复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