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全硬化性致残性硬斑病1例报告魏丽,黄月珍,高红(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830006)儿童全硬化性残致性硬斑病(DisablingPanscleroticmorpheaofChildrenDPMC)国内很少有报导,现有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  相似文献   

2.
1 病例 患者女,5岁。左小腿皮肤变硬一年半,伴跛行六月。于一年半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小腿皮肤轻度瘙痒,伴少许脱屑。发现左小腿伸侧皮肤出现淡褐色硬斑片,未经治疗。皮损逐渐向左足部发展,表现为淡褐色硬斑片。即到当地就医,诊断为:“硬皮病”,具体用药不详,未见好转。六月来,患者渐出现跛行,发现左小腿及左足较右侧小腿及足细小,左小腿伸侧皮肤有蜡样光泽硬斑片。无发热,无关节痛,无吞咽困难。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于2000年6月来我院就医。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9岁,学生,云南澄江县人。以全身皮肤斑片11年,双手畸形,活动受限6年,于2007年4月21日来我科就诊。患者8岁时不明原因发病,开始于背部及左前臂处各发生指甲大小色沉斑一块,自觉瘙痒,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治,疗效不佳(诊治情况不详)。以后色沉斑逐渐变硬,并向右上肢,颈、腹部蔓延,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皮损逐渐发生萎缩凹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6例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病理科经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确诊的6例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3 ~ 10岁,平均6.5岁;发病至确诊时间2 ~ 10年,平均6.2年。病变部位均出现皮肤萎缩、变薄、紧绷,肢体变细,合并肌肉萎缩,表面可见深部粗大静脉显露;4例出现临近关节的挛缩、畸形及功能障碍;2例出现下肢明显短缩。外周血检查均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高γ免疫球蛋白血症。影像学检查:骨皮质光整,骨小梁清晰,未见骨质异常。下肢挛缩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萎缩变薄,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中下部、皮下脂肪区域及深部组织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粗大、硬化,部分均质化改变。结论 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常无内脏受累,但往往出现四肢深在性受累,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真皮及皮下组织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硬化。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少见的大疱性硬 斑病。患者男性,25岁。四肢皮肤明显硬化萎缩,部分关节强直固定。左前臂伸侧大小不等的水疱,尼氏征阴性。无雷诺现象等系统损害。病理检查为典型的真皮均一化胶原纤维变性等硬皮病表现及表皮下水疱。  相似文献   

6.
硬化性苔藓(LS),扁平苔藓(LP)和硬斑病是三种病因不明的皮肤病,已有多篇任意两种疾病合并的报道,但患者同患LS、LP和硬斑病少见,目前未见国内有相关报道。本文报道1例LS合并LP和硬斑病,并对国外已报道的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8例患者中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60.3±15.1)岁。8例患者的LS与硬斑病同时发生或硬斑病发病早于LS,同一皮损的病理切片同时具有LS与硬斑病的特征,LP发病可早于或晚于LS和硬斑病;8例患者皮损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外LS、泛发型硬斑病、经典或糜烂型LP;6例有免疫相关异常指标,4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36岁男性患者,左侧季肋部硬化萎缩性斑块伴水疱形成1年余.否认局部特殊接触刺激史.皮肤科情况:左侧季肋部可见一约4 cm×3 cm类椭圆形红色斑块,表面粗糙,少许结痂,中央形成大疱,尼氏征阴性,红色斑块周围有环状色素减退性硬化斑片.组织病理检查见表皮下水疱,真皮全层胶原增生、均质化,皮肤附属器减少,皮下脂肪小叶间隔增宽...  相似文献   

8.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因右下肢皮肤硬化萎缩20余年,腹部皮肤硬化萎缩5年余,于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20余年前患者右下肢出现黄豆大斑片,质硬,逐渐形成大面积硬化斑块,后皮肤及肌肉萎缩,右腿功能缺陷。5年前患者左侧腹部出现红色斑片,后皮损逐渐扩大,并融合成不规则暗红色硬化斑块伴萎缩。病程中无自觉症状,无发热、关节疼痛、雷诺现象、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反酸及腹痛等不适。否认既往史,家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2岁。两侧乳房、腹部及腰背部出现淡红色水肿性及硬化性、萎缩性斑片8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表皮覆疏松角层,棘层萎缩变薄,基底层色素增生;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均质化,皮肤附属器减少。诊断:泛发性硬斑病。  相似文献   

10.
泛发性硬斑病属于局限性硬皮病,其特点为皮损数目多,硬化面积大,分布广泛而无系统性损害。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硬斑病(morphea)又称局限性硬皮病,是以真皮增厚或硬化伴皮下脂肪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女性多见.虽然不会象系统性硬皮病一样出现系统症状和雷诺现象、病程多自限、一般预后良好,但有些病例(如线状和深层病变)也可能会造成残疾和毁容.  相似文献   

12.
<正>硬斑病(morphea)又称局限性硬皮病,是以真皮增厚或硬化伴皮下脂肪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女性多见。虽然不会象系统性硬皮病一样出现系统症状和雷诺现象、病程多自限、一般预后良好,但有些病例(如线状和深层病变)也可能会造成残疾和毁容。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患者女,52岁.因躯干散在硬斑半年,于2011年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4年前因右侧乳房乳腺癌接受右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同侧胸部接受放射治疗,照射部位包括胸壁野及区域淋巴结(锁骨区域、腋窝及内乳区),处方剂量50 Gy,分割为25次.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18岁男性泛发性硬斑病,病史4年,表现为两上臂,躯干及右大腿10余处硬性斑片,伴色素改变,曾用复方丹参片,维生素E治疗无效,予以积雪甙片口服及积雪甙乳膏外用,治疗3个月后,临床及组织病理均显著改善,治疗半年后,皮疹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15.
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6岁。前额起淡黄色斑块6年,5分币大,质硬,略高出皮面,表面光滑平坦,可见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一绿豆大浅溃疡。组织病理表现为基底细胞瘤团呈小团索壮或腺体样镶嵌在增生的结缔组织间,可见特征性裂隙。  相似文献   

16.
儿童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 (disabling pansclerotic morphea of children, DPMC)是一种少见的泛发性硬斑病。我科诊治 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 12岁。因躯干及四肢皮肤局限性变硬并关节挛缩 3年于 1998年 9月 3日收住院。 1995年 7月发现患儿双踝伸侧呈条状硬化,表面有蜡样光泽,双侧对称。到某院诊断为硬皮病,采用中西药治疗无缓解。半年后躯干及四肢出现类似皮损,并出现双侧膝、肘关节肿胀畸形,双手指间关节屈曲挛缩, 功能障碍。 1998年 3月双手足出现溃烂化脓伴持续低热,局部疼痛。发病以来,无吞咽困难,无手足青紫现象。家…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4岁。3个月前腰腹部、胸背部出现红色斑疹,不痒,以后逐渐变成暗黑色,并逐渐变硬,于2002年12月13日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无Raynaud现象。既往有脂肪瘤病史20年,10年前曾作组织病理检查符合脂肪瘤诊断。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正常,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在脐部两侧可触及5cm×10cm大不规则的斑片,表面有色素沉着,皮疹与皮面平行,触之有皮革样感觉,边界清楚,无触痛(图1)。胸部及背部有散在相同皮疹。胸部、背部还可触及质地柔软、可以移动、基底较宽,约2cm×2cm大的圆形肿块8个,无触痛。肿块的皮肤表面无异常。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硬斑病(morphea)是一种引起皮肤和/或深部组织硬化性改变的特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对硬斑病病情做出准确评估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目前,已经发展出较丰富的评估方法,本文简要综述当前硬斑病的临床评估、仪器评估(例如超声、硬度计、弹性测量仪、肌电图、核磁共振成像)和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患者女,38岁。左眉间淡黄色丘疹3年,增大伴糜烂、结痂2年。皮肤科检查:眉间偏左有一基底约3cm×3.5cm大、略隆起的局限性浸润性蜡样硬斑块,表面有一约1.2cm×1.5cm、高低不平的浅溃疡。组织病理诊断: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20.
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是基底细胞癌的少见类型,临床上少见,易被忽视而误诊,现报道1例。患者,女,65岁。鼻背丘疹,硬斑10余年,增大伴少量结痂1年。皮肤科检查:鼻背部有一基底约1.5 cm×2 cm、略隆起的局限性浸润性蜡样硬斑块,其上可见条线状凹陷,周围稍红,表面高低不平,可见小片黑痂。组织病理诊断: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皮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