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梅毒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医院诊治的梅毒患者82例进行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头孢三嗪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h细胞亚群,以及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比较末次随访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是70.73%,总有效率是97.56%,分别较对照组的46.34%及82.93%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的RPR阴性比例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两组治疗后的Th1及Th1/Th2均分别高于各自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h1及Th1/Th2均分别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皮疹和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梅毒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效果明显,值得给予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隐性梅毒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浙江省桐乡市皮肤病防治院收治的隐性梅毒病人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疾病分期将其分为早期组(n=40例)和晚期组(n=36例),两组均进行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随访半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CD8+、CD8+、CD4+、CD3+等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全部研究对象中有效者与无效者CD4+/CD8+、CD8+、CD4+、CD3+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0.0%,晚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3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8+、CD8+、CD4+、CD3+等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均有升高,早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晚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者的CD4+/CD8+、CD8+、CD4+、CD3+等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无效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低下,苄星青霉素G驱梅检测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探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在梅毒患者治疗中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梅毒患者,均选自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将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51例的(苄星青霉素治疗组)对照组和51例的(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头孢三嗪治疗组)观察组。治疗后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前后的Th_1、Th_(12)细胞亚群进行比较,且对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Th_1、Th_(12)细胞亚群两组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h_1、Th_(12)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1%、80.39%,组间比有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对照组(13.72%)与观察组(11.76%)相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以提高梅毒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目的,本次研究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苄星青霉素与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herapeuticeffectofpenicillinGbenzathineandceftriazoneinthetreatmentof203casesofearlysyphilis198O年WHO推荐青霉素作为治疗梅毒首选药物“’。1982年起WHO推荐治疗梅毒可用某些头抱类药,包括头泡三嚷”。为了观察茉星青霉素与头抱三嗓治疗梅毒的效果,我们从1993年起使用于星青霉素G(德国宝灵蔓药厂生产)与头抱三嗓(瑞士豪夫迈罗须公司的菌必治,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的罗氏芬)治疗311例梅毒患者,对能坚持疗后3个月一3年随访复查的2O3例早期患者进行临床和血清学追踪观察,现报告如下。1病例和方法1.l病例:本组病例为19…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梅毒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青霉素仍然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而且疗效肯定 ,无耐药现象 ,但由于部分病人对青霉素过敏 ,使其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故我院自 1997~ 1998年用头孢三嗪 (商品名罗氏芬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早期梅毒与苄星青霉素作对照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2 7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 ,并符合以下条件 :(1)所有患者经询问病史、临床检查及梅毒血清实验 (TRUST TPPA)阳性 ;(2 )未曾用药物治疗 ;(3)无过敏史及其他合并症 ;(4)能规则治疗并能坚持 3年随访者。治疗组 75例 ,其中男 5 2例 ,女 2 3例 ,一期梅毒 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梅毒患者血清RPR阴性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76例梅毒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实验组予以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血清RPR转阴率、平均转阴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RPR转阴率较高,平均转阴时间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94.74%(36/38)高于对照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18.42%(7/38)与对照组13.16%(5/38)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梅毒患者联合采用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治疗,进一步提高血清RPR转阴率,加速康复进程,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性科学》2018,(11)
目的:探究胸腺五肽联合苄星青霉素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TRUST)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辽河油田总医院和大连市友谊医院收治的14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予以水剂青霉素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予以苄星青霉素+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治疗效果、血清TRUST转阴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CD4~+、CD4~+/CD8~+、CD8~+、CD3~+)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清TRUST转阴率为71. 4%(50/70)、治疗后6个月TRUST转阴率为78. 6%(55/70)、治疗后12个月血清TRUST转阴率为82. 9%(58/70),分别高于对照组相应时点的54. 3%(38/70)、58. 6%(41/70)和64. 3%(45/70),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90. 0%(63/70)、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2. 9%(65/70)、治疗后12个月总有效率为98. 6%(69/7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时点的总有效率70. 0%(49/70)、77. 1%(54/70)和85. 7%(60/7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CD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3~+均较高,CD8~+较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可以有效提高血清TRUST转阴率,显著调节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驱梅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D3+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而CD4+,CD8+,CD4+ /CD8+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 隐性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并随访6个月, 有效者治疗前CD4+,CD4+ /CD8+明显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 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效果可能有重要影响,并对预测苄星青霉素G治疗隐性梅毒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变化.方法:93例因男男性行为史而感染梅毒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组(A组,46例)和苄星青霉素单一治疗组(B组,47例).结果:A组有效随访例数为42例;B组有效随访44例.1周内皮损消退率A组为89.3%(25/28),B组为64.3%(18/28).6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57.1%(24/42),B组为25.0%(11/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7,P=0.003).12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92.9%(39/42),B组为66.7%(28/42),二组有统计学差异(χ2=8.924,P=0.006);18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97.6%(41/42),B组为88.1%(37/4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χ2=2.872,P=0.090).血清固定率A组为2.4%(1/42),B组为11.9%(5/42).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MSM人群早期梅毒效果较单一使用苄星青霉素显著,表现在皮损消退时间快、梅毒血清阴转时间缩短,血清固定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性科学》2020,(6)
目的分析金银花汤联合苄星青霉素对梅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中医院诊治的80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匹配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采用金银花汤+苄星青霉素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血清IL-8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5.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h1、Th1/Th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h2、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金银花汤+苄星青霉素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对它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4例梅毒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结果:梅毒患者外周血CD4^+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8^+则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活动期梅毒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恢复期(P〈0.05),单纯使用抗梅毒治疗的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性科学》2019,(11):133-136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各期不同滴度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7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确诊的649例首诊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滴度为1∶4~1∶128,所有患者均接受头孢曲松钠1g ivd qd×10天+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im qw×3治疗,记录治疗1年后患者RPR转归情况,比较不同梅毒分期以及不同滴度数之间血清RPR转阴率、总有效率。结果①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治疗1年后血清RPR转阴率分别为80.45%、76.25%、64.02%和12.33%;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100.00%、92.07%、和61.64%;②患者血清PRP滴度数1∶4、1∶8、1∶16、1∶32、1∶64和1∶128,治疗1年后血清RPR转阴率分别为35.43%、56.22%、68.59%、69.23%、73.68和75.78%;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87.03%、94.87%、97.80%、100.00%和100.00%。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显著,表现在转阴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晚期潜伏梅毒,血清RPR滴度数越高转阴率和总有效率越高,特别在血清RPR为1∶16以上时应用联合疗法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对早期梅毒患者皮损及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0例早期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苄星青霉素组)30例和观察组(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的红细胞免疫、皮损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均低于对照组,皮损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而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对早期梅毒患者皮损及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较大,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用苄星青霉素。 相似文献
17.
苄星青霉素与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对早期梅毒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早期梅毒患261例随机分组,甲组193例用苄星青霉素,乙组68例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均按卫生部推荐的方案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3、6、9、12个月观察并用χ^2检验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2个月时两组的RPR阴转率分别是89.1%和85.3%,RPR滴度下降的几何均数分别为6.7和8.2,治疗后第3、6、9、12个月的RPR滴度及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性(χ^2值分别为0.13和0.12,P均>0.05)。结论:两种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对患者体内血清学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对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入组患者被实施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46例)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结果:经TRUST实验,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清TRUST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 0. 05)。观察组的平均阴转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 0. 05)。经试验,观察组的血清固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17%VS17. 39%,P 0. 05)。结论:对梅毒患者实施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清学情况,提高TRUST阴转率,加快TRUST阴转,并降低血清固定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性科学》2020,(8)
目的探讨多糖蛋白联合苄星青霉素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6例早期隐性梅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组(n=48,苄星青霉素治疗+多糖蛋白),对照组(n=48,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中T淋巴细胞CD3~+、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升高,且联合组患者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CD8~+水平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IgA、IgG、IgM水平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MDA水平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更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糖蛋白联合苄星青霉素能够显著改善早期隐性梅毒患者临床疗效,纠正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改善免疫失调,减轻氧化应激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