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对手术参数、淋巴结切除数量以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手术指标以及淋巴结切除数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腹腔引流量(126.89±23.12ml、258.12±34.12ml)低于对照组患者(159.78±25.45ml、297.12±34.89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32.12±5.12h、48.37±6.21h、5.23±0.54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39.40±5.28h、59.78±5.88h、9.23±0.34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以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淋巴囊肿、切口愈合不良、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性欲、性唤起、性高潮以及性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性行为异常评分(56.12±5.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5.12±6.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患者产生的损害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同时也能够达到开腹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保留程度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1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次全切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资料,卵巢功能情况、恢复排卵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围术期术后镇痛(6.8±1.7)d,肛门通气(14.8±0.4)h,住院(4.3±0.7)d,尿潴留2例,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末,观察组E2(93.6±15.4)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末观察组FSH(13.4±2.31)U/L、LH(24.71±7.26)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QOL生活质量评分(52.62±2.9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9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MD评分(16.51±1.59)分、HAMA评分(10.75±1.4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SFI评分(24.52±0.7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采用次全切,保留宫颈,能一定程度上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同时,对维持卵巢功能,发挥患者体内甾体激素的合成及个体卵巢卵泡的发育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4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对患者性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腹腔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变化,比较患者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腹腔引流量(126. 89±23. 12ml、258. 12±34. 12ml)低于对照组患者(159. 78±25. 45ml、297. 12±34. 89ml),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32. 12±5. 12h、48. 37±6. 21h、5. 23±0. 54d)短于对照组患者(39. 40±5. 28h、59. 78±5. 88h、9. 23±0. 34d),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患者均出现淋巴囊肿、切口愈合不良、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10. 9%)低于对照组患者(32. 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和性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性行为异常评分(56. 12±5. 07分)低于对照组(65. 12±6. 02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对患者性功能影响小,能够达到开腹手术切除淋巴结的清扫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对中年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中年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进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等临床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HAMD及FACT-G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HAMA、HAMD及FACT-G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13.24±3.18)d明显短于对照组(14.62±3.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后,观察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1.43%、10.00%和95.71%,与对照组18.56%、14.29%和91.43%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中年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高危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60例高危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免疫细胞功能指标、中远期生存情况以及术后1年的性欲评分情况。结果在手术情况方面,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淋巴结清扫数量则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的排气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术后8h、12h、24h和48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细胞功能方面,术后3天两组的免疫细胞功能指标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和7天观察组的免疫细胞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性欲低下评分与性厌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远期生存情况方面,两组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高危结肠癌患者中采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不仅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有利于减轻手术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还可有效清扫淋巴结,促进性功能恢复,保证患者中远期预后。同时,由于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性欲低下评分与性厌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更凸显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症病灶清除术,观察组联合骶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2h及术后1周疼痛变化情况,统计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比例,及两组恢复性生活时间、性唤起时间、每月性生活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2h及术后1周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性唤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联合骶前神经切断,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发生性功能障碍比例,缩短性唤起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规律性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国性科学》2015,(9):22-2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骶神经切断术(LUN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34例患者按随机数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两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此外观察组在此基础加做LUNA。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疼痛缓急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8.09±12.03)min,高于对照组(47.41±11.84)min,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两组患者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有所降低,疼痛症状得到缓解,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大便干结,排便习惯改变,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骶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是安全且有效的,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对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十堰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先行宫腔镜电切治疗,随后连续口服地屈孕酮;对照组患者则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殖相关激素雌二醇(E_2)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标准指标量表评分(FSFI)和生育指数EFI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E_2和L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FSFI评分分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5~7分和8~10分两段评分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机体潮热、阴道干涩和闭经的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针对有生育愿望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治疗,术后服用地屈孕酮,患者术后性功能和生育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中盆腔自主神经功能保留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院并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并行腹腔镜下广发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比较两组术后性功能、生命质量及尿流动力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功能FAFI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AFI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年FAFI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1年FAFI评分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FA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会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及症状子量表总评分、总健康状况评分及总生命质量评分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尿意初始时的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排尿次数、残余尿体积、尿意强烈的膀胱容量等尿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有利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科学》2019,(12):62-6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中年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22例中年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VAS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BISF-W评分)。结果①手术指标:两组患者肌瘤清除数目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②术后康复: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③疼痛: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2/61)低于对照组患者(14.8%,9/6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性功能:手术前,两组患者BISF-W各维度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更具有微创优势,且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对改善中年患者性功能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腹式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潴留、切口出血与感染、泌尿系统损伤、肠道并发症等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膀胱充盈感时间、获得满意排尿量时间与残余尿量≤100ml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性欲与性高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性交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是微创的,能有效缓解膀胱功能,提高性功能水平,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后对术后并发症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掌握所选对象的麻醉与诊疗情况。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设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其中,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常规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小剂量氯胺酮维持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以及术后疼痛,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等手术指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在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及手术结束时等时间点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气腹前、麻醉前等时间点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气腹后、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小时时间点的变化情况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率为25.6%,高于观察组的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予以小剂量氯胺酮,能将术后痛觉过敏情况有效剔除,使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提升,术后并发症降低,应激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训练联合问题导向干预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负性心理、ESCA及FACT-B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41)。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弹性训练联合问题导向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负性心理、ESCA及FACT-B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未来计划、家庭凝聚、计划风格及RSA总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认知、社会能力、社会资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巧、健康知识认知及自我概念评分及各项FACT-B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科学、合理地予以心理弹性训练联合问题导向干预,可有效提升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弹性,减少负性心理,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子宫切除的疗效、卵巢功能及患者性功能状况。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卵巢功能以及性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83.44±10.21)min、(59.38±14.59)m L、(6.03±1.98)d均少于对照组的(92.72±12.49)min、(77.83±16.54)m L、(7.12±1.5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FSH、LH、E2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性心理、性行为中异常症状、射精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性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腹腔镜手术方式均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可改善患者性功能,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选择术式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运动台签在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100例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行基于运动台签的干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下肢疼痛、肺栓塞发生率及生活质量、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台签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克龄蒙联合定坤丹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仅予以克龄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定坤丹治疗,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氧化应激反应及更年期症状改善情况、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性激素水平中LH、FSH均降低,P均升高,氧化应激指标中MDA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更年期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克龄蒙联合定坤丹用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性激素水平、氧化应激反应及相关更年期症状等,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无排卵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无排卵性子宫出血患者共计124例,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左炔诺孕酮治疗,观察组则在宫腔中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PBAC评分,同时观察孕激素(P)、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以及促黄体生成素(LH)等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统计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无排卵性子宫内膜出血患者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PBAC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四个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和PB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125.8±14.2)g/L高于对照组(118.9±13.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相关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SH、LH及T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E2和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和对照组13例不良反应相比较,其不良反应率(8.06%)明显低于对照组(20.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影响体内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降低治疗中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吴芸 《中国性科学》2013,22(10):20-2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服用促性腺激素激动剂联合反添加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亮丙瑞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反向添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疼痛程度评分变化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改善性激素水平和疼痛状况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服用促性腺激素激动剂联合反添加治疗安全有效,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疼痛症状评分,对内分泌代谢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切除。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尿管拔出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3%(P<0.05)。两组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