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血液系统中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现今中医药对其的防治因具有特有优势而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推广,本文将从病名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论述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于ITP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2.
朱士月  陈志炉 《新中医》2020,52(1):11-1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也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医药治疗ITP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经济负担更小,为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分期治疗、专方治疗等方面对近十年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参考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ITP多运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输注机采血小板及脾切除等,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存在不良反应大、易复发、远期疗效差等弊端。既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ITP具有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此文将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治疗等方面论述近年来中药治疗ITP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瘀紫、鼻衄、内脏出血等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TP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ITP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主要手段,在ITP的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制备与临床接近的动物模型是ITP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目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众多,主要有免疫造模、自发免疫模型、转基因造模以及其他造模方法。免疫造模是最常用的方法,实验用动物主要是小鼠,常用的注射途径是腹腔注射,常用的免疫原有抗血小板血清、单克隆/多克隆抗体、血小板等,自发模型与转基因模型比较少用。此外也有结合中医理论开展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主要有ITP热盛证模型,ITP肾阴虚证模型,ITP气不摄血证模型等,为该病的证候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对近些年来ITP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希望对该疾病的动物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鉴于ITP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探讨人类ITP发病相近或相似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治疗效果的评估。系统回顾ITP模型的发展过程,对不同时期ITP的主动诱导、被动诱导(包括:抗血小板和单、多克隆抗体诱导、过继转移)以及基因工程病理模型在ITP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为ITP的发病机制与药理学研究等提供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之一,一般以无明确诱因的单纯性血小板数减少为特点。基于人口基数的ITP流行病学数据国内无报道,而国外报道成人ITP年发病率为(2~10)/10万,老年人、育龄期女性为高发人群。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无症状、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内脏出血及致命性颅内出血均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存在。老年患者的内脏出血及致命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大于年轻患者。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对成人ITP诊治专家共识逐步进行了4次更新,2018年发布了《中国成人ITP治疗指南》。ITP国际工作组及美国血液学会在2019年均对其既往发布的共识、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结合国内临床研究进展及实际情况,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召集国内专家对《中国成人ITP诊治指南(2018版)》进行修订,旨在为成人ITP诊治提供最新的临床指导。目前,ITP发病机制较为经典的共识是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即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ITP归属于中医学“紫斑”“血证”“葡萄疫”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1989-2019年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方剂及药物信息,构建方药数据库,分别统计...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efractory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RITP)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对西药反应不佳。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五脏功能失调、内伤疾病转化;外因有外感六淫邪气、肠胃毒邪侵袭、药毒损伤气血,在热、毒、虚基础上,可发生血脉瘀阻的病机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RITP可明显提高西医方案治疗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对RITP仍缺乏系统认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缺乏高质量的临床循证证据,未来要采取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临床研究策略,通过调研完善对RITP中医病因病认识,加强发病机制与中医药治疗效应机制的基础研究,争取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展示中医药治疗RITP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近五年来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菍口服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取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以隔日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进行造模。造模第8天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后处死小鼠,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IL-4及IFN-γ水平。结果:1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血小板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出血时间及巨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地菍口服液高剂量组凝血时间低于模型组(P0.05),但中、低剂量与模型组间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地菍口服液高、中剂量组血小板计数高于低剂量组(P0.05)。2模型组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IFN-γ及IFN-γ/IL-4值升高为主(P0.05);地菍口服液高剂量组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值低于模型组(P0.05),而中、低剂量组仅IFN-γ水平及IFN-γ/IL-4值低于模型组(P0.05);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IL-4、IFN-γ及IFN-γ/IL-4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菍口服液对于提升ITP小鼠血小板计数及改善出血症状有较好疗效,增加剂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通过降低ITP小鼠INF-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使Th1/Th2细胞恢复平衡,可能是其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介绍江劲波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外邪入里、脏腑功能失调、七情内伤等致火热内盛,迫血妄行而发病;或气血亏虚、阴阳亏损而致病。临证辨为火热迫血妄行证、心脾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火旺证、脾肾阳虚失血证,分别以三黄四物汤、八珍汤、二至丸合茜根散、附子理中丸治疗,并随症加减,获得佳效。  相似文献   

13.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临床文献的一般资料并建立数据库,提取证候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发病人群(儿童和成人)的证侯、证素分布规律及差异。在证候分布规律对比方面,儿童最常见证候类型为血热妄行,以实证为主,成人最常见证候类型为脾不统血,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在证素分布规律方面,儿童以血热、血虚、阳虚证素为主,成人以阴虚、血瘀、(火)热证素为主。血热妄行证和脾不统血证是儿童和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核心证候,其中儿童病性以实证居多,病机以血热更为显著,成人病性多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病机以脾气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记录60例成人原发ITP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体质类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病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成人原发ITP患者,统计体质频次98例次,气虚质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2例次(22.45%),其后分别为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血瘀质>特禀质>湿热质>气郁质;不同性别体质类型的比较,无显著差异;平和质在不同病程中的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气虚、阴虚角度调理ITP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气能生血、气能摄血等理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多从气血角度出发.文章以气血角度分别从理论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医药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得出此治法在提升血小板计数及改善临床症状上有良好疗效.研究指出,气不摄血型ITP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常,存在血...  相似文献   

1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过去称为原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继发性因素为特征。目前西医治疗常采用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等,这些疗法效果肯定,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停药后易复发等弊端,因而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相关临床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永明名中医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等疑难血液病,对ITP的病因病机及辨治用药均有独到见解,造诣颇深,根据气火失调、脏腑相关理论,并结合数十年丰富的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将ITP病机特点概括为脾肾亏虚、火盛血瘀,以“脾肾亏虚”为致病之本,以“火盛血瘀”为致病之标,以“虚”“火”“瘀”为主要病理因素; 脾肾两脏相互影响,脾虚不能充养肾精则进一步加重肾虚,而肾虚日久累及脾脏,可致脾虚失运而引起失血或血亏。周老师治疗上采用健脾补肾以治本、泻火祛瘀以治标之法,熟谙分型施治、分期论治、辨病用药,辨证切中病机,施治掌握标本,方药多寡适宜,扶正祛邪兼顾,并且善于结合、借鉴现代药理学的中药研究成果酌情配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永  杨茜  杜青容  白玉盛 《新中医》2017,49(11):130-13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难以明晰,研究发现与免疫功能紊乱关系较为密切,尤其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免疫学指标。综述近年文献,诸多中医学者对本病的中医证型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一些规律;而这些相关性研究结果将可能为本病的证型与调控因子研究、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钟新林主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经验.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该病虽然机制复杂,但其临床表现多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也有少量患者只有血小板降低,而无各种出血的表现.西医治疗上多采用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长期预后不是特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激素治疗对阴虚火旺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it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患者血小板参数影响。方法:收集整理了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并辨证分型为阴虚火旺型31例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分析激素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血小板参数在阴虚火旺型ITP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激素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的上升,患者的血小板压积上升,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加,而血小板平均体积在减小。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阴虚火旺型ITP患者激素治疗前后的有效指标观察疗效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