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抗磷脂综合征(AP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的300例APS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不良组(n=131)和妊娠良好组(n=169)。分析AP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 AP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3.67%;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负性情绪、流产史、不良生活方式均为AP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规范用药为保护因素(P<0.05);基于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APS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结论 APS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孕前BMI、负性情绪等多方面,根据影响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性科学》2020,(6)
目的探讨孕早期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妊娠期梅毒孕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梅毒治疗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n=75)、对照组(n=75),两组均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孕早期(孕周13周)行抗梅毒治疗,对照组孕中晚期(孕周≥13周)行抗梅毒治疗,对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娩出时情况、新生儿预后情况、不同RPR滴度下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观察组为6.67%,低于对照组(1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梅毒感染占比与对照组比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RPR滴度≤1∶8时,新生儿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孕妇RPR滴度1∶8时,观察组新生儿梅毒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抗梅毒治疗可减少妊娠期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阻断梅毒垂直传播,改善新生儿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对孕妇阴道清洁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清洁度检测与妊娠晚期链球菌感染培养结果,将84例产妇分为正常组(43例)与异常组(41例),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正常组产妇出现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异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清洁度异常患者妊娠晚期链球菌感染的带菌率更高,对于产妇的围产期结局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加强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检测,使不良妊娠结局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多维度护理对于新生儿脓疱疮发生率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选取我院产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间收入的1 200例新生儿为对象。随机分配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分别采用多维度护理及常规护理内容,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新生儿脓疱疮发生率(1.8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1。与护理组比较,对照组出生后(4~6)天的发病例数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早期多维度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脓疱疮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控制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梅毒血清固定的妊娠期孕妇的状况进行筛查及了解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医疗单位进行免费梅毒保健筛查的妊娠期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数量及梅毒血清固定的人数比例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固定孕妇,根据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同时驱梅用药患者作为治疗组,而两疗程没有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或两疗程均没有驱梅用药的患者作为未治疗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影响。结果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梅毒筛查中,3年的梅毒确诊分别为204例、154例和195例;血清固定孕妇占比分别为5.39%、9.74%和3.07%;在血清固定组患者中不良结局妊娠上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治疗组新生儿血清梅毒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采取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新生儿血清感染率和不良疾病发生率上均具有较好帮助,值得在梅毒血清型固定妊娠妇女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治疗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妊娠期梅毒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分为A组(孕期≤12周)、B组(孕期12~27周)、C组(孕期≥28周),三组患者均给予规范、足量的抗梅毒治疗。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母婴梅毒RPR滴度情况。结果:A组梅毒孕产妇的足月分娩率88.5%显著高于B组的55.6%及C组的55.6%(P0.05);A组梅毒孕产妇的早产率是11.5%显著低于B组33.3%及C组的37.0%(P0.05);三组孕产妇的流产、死胎、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B组、C组新生儿(P0.05);A组母婴梅毒RPR滴度均显著低于B组、C组母婴梅毒RPR滴度(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孕产妇及早给予抗梅毒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足月分娩率、降低早产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8.
了解梅毒母婴传播概率以及与正常孕产妇相比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概率增加多少,能为各个地方评估梅毒母婴传播干预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指导卫生决策者今后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基础数据。然而,由于一些地方疾病监测系统不完备,梅毒母婴传播监测数据质量不高,导致梅毒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估算成为难点。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评价妊娠梅毒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估计妊娠梅毒以及正常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依据妊娠梅毒妇女的临床特征,分层估计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并与正常孕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晚期合并性传播疾病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56例性病孕产妇作为试验组,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解脲支原体、淋病、尖锐湿疣、霉菌、滴虫、HIV、梅毒。另选择同时期的正常分娩孕产妇41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试验组孕产妇共456例,经检查可见其中霉菌性阴道炎278例(60.96%),滴虫性阴道炎58例(12.72%),解脲支原体阴道炎45例(9.87%),沙眼衣原体阴道炎39例(8.55%),淋病23例(5.04%),尖锐湿疣10例(2.19%),梅毒3例(0.66%),本组中未检测出艾滋病患者。对照组出现胎膜早破率、早产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及低体重儿率分别为13.60%、5.49%、5.01%、1.19%及1.43%,试验组出现胎膜早破率、早产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及低体重儿率分别为19.96%、6.80%、12.06%、1.97%及2.1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59,P0.05;χ2=4.28,P0.05;χ2=4.02,P0.05;χ2=4.55,P0.05;χ2=3.91,P0.05)。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为71.27%,剖宫产率为28.73%,试验组阴道分娩率为70.64%,剖宫产率为29.36%,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χ2=3.53,P0.05;χ2=3.48,P0.05)。结论:孕妇产妇感染性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多伴有两种及以上的混合感染,对其妊娠结局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甚至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患者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科室妊娠梅毒患者116例临床资料,其中梅毒规范治疗患者86例列为治疗组,未治疗或者治疗不规范患者30例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3例(3.49%)不良妊娠结局,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68,P=0.002);治疗组发生5例(5.95%)不良新生儿结局,低于对照组6例(26.0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28,P=0.003);治疗组新生儿RPR全部转阴,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44.4.4%)转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8,P=0.013)。结论:对合并梅毒妊娠患者实施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是关键的改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二次剖宫产术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方法:选择二次妊娠剖宫产孕妇272例(A组),二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300例(B组),初次妊娠剖宫产分娩的孕妇350例(c组)。对三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均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比较三组妊娠孕妇不同分娩方式近、远期并发症情况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1)二次妊娠剖宫产孕妇中有70例(25.7%)发生术后并发症,二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有9例(3.0%)发生术后并发症,初次妊娠剖宫产分娩孕妇有42例(12.0%)发生术后并发症,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A、c两组孕妇的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产后发热)及远期并发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孕妇的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产后发热)及远期并发症(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比例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妊娠剖宫产可显著增加产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尽量避免无指征剖宫产,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惠州市流动女工性病与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宣教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惠城区1001名流动女工关于性病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宣教服务需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知识得分和宣教服务需求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性病/艾滋病综合知识平均得分(61.63±23.55)分。来自城镇、大专及以上、已婚、月收入4000元以上者性病/艾滋病知识得分较高;有过性行为,讨论过性问题者及对性病艾滋病宣教服务需求较强者得分较高。是否省内流动和现有知识明显影响她们接受宣教服务的意愿。结论:加强学校教育阶段的性教育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教育,普及安全性行为及相关知识,提供个性化的宣教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人群性病/艾滋病综合知晓率,改善她们生殖健康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PV感染孕妇的HPV分型,以及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产检时发现的249例HPV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并取同期未感染HPV的孕妇2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研究妊娠期HPV感染,高危型主要是16、18、52、58型,低危型主要是6、11型。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是25~34岁之间的生育期女性,其中以单型感染为主。HPV感染组与对照组分娩方式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孕妇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宫颈感染HPV型主要为HPV16、18型;25~34岁之间妊娠女性HPV感染率最高。妊娠期HPV感染对妊娠分娩方式没有影响,对产妇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持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将导致尖锐湿疣、肛门癌、阴茎癌、口腔癌等不良结局。MSM感染HPV后,按感染型别可分为低危型或高危型HPV感染,按感染时间可分为一过性或持续性HPV感染,按感染数量可分为单一型或多重型HPV感染;明确以上几种类别的划分依据,分析不同分类间的关系及对MSM有关不良结局的影响,探讨今后对该人群开展调查的关注点,对MSM人群HPV感染控制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临床干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患者66例(妊娠CA组),同期育龄女性尖锐湿疣患者68例(CA组),同期分娩的正常妊娠孕产妇70例(正常妊娠组),分析孕期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临床干预效果、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感染HPV的情况等。结果:妊娠CA组疣体数量、直径、阴道分泌物中病原菌数量和C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CA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复发率明显高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孕产妇足月分娩率、流产/早产以及剖宫产率,妊娠CA组中干预患者和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未干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CA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畸形/低体重发生率、HPV阳性率以及6个月随访HPV感染率、呼吸道乳头瘤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患者病情较普通患者严重,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临床干预可增加足月产率、降低流产/早产率以及剖宫产率,提示临床应该提醒尖锐湿疣患者彻底治愈后再妊娠,而孕产妇要根据患者病史等尽早发现尖锐湿疣、尽早干预,以减轻对妊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铁营养状况对孕妇血生化及新生儿血生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孕妇(孕周≥28周)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于分娩前1周内测定孕妇的血清铁蛋白(SF),根据铁营养状况进行分组,即铁不足组(n=38)、铁正常组(n=42)、铁过量组(n=30)。在分娩后1周内,抽取孕妇空腹静脉血、新生儿(出生1周内)的指尖血,应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标本中的血生化(CK、TBA、AFU、UA、ALT、GLU、TBIL、CR、LDH、BUN、TP、ALP、ALB)水平,并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三组的TP、ALB、TBA、ALP、CR水平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ALT、AFU、CK、LDH、GLU、BUN、UA水平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铁营养状况对孕妇血生化及新生儿血生化部分指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管理中,监测该类孕妇的铁营养状况,对于降低临床上预防因铁不足或铁过量所致贫血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性科学》2020,(9)
目的观察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生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06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患者均给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比较治疗1个月后胰岛素抵抗程度[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式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混合敏感指数(ISIcomp)]、脐血流阻力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峰值(D)]、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RBP4、Apelin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和FINS分别为(4.57±1.02)mmol/L和(14.39±2.31)mIU/L,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26±1.14)mmol/L和(17.65±2.23)mI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OMA-IR、HOMA-β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ISIcomp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脐动脉超声参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ET-1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RBP4、Apelin水平分别为(26.58±5.04)μg/mL和(236.32±61.56)ng/L,相比治疗前均降低,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32.72±4.29)μg/mL和(325.16±62.73)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早产儿、其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其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剖宫产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RBP4、Apelin血清水平有关,而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RBP4、Apelin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同时还能降低脐血流阻力,进而改善生产结局,其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合并梅毒对妊娠孕妇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收治且符合纳入条件的26例有先兆晚期流产及先兆早产迹象的梅毒孕妇作为梅毒组,选取同期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收治的8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取阴道分泌物测定fFN阳性率,比较不同妊娠结局产妇fFN阳性情况。结果:梅毒组患者分娩孕周早于对照组,其既往不良妊娠、流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患者妊娠合并贫血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患者fFN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患者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N阳性梅毒孕妇早产发生率高于fFN阴性孕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N阳性与阴性梅毒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梅毒的妊娠期孕妇其fFN阳性率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总结128例梅毒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该类产妇不良妊娠结局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9年1月~2022年3月镇平县域内医院分娩且确诊为梅毒的128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和不良妊娠组,统计不良妊娠发生率、不良妊娠类型,并分析发生不良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 128例梅毒妊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36例,不良妊娠发生率为28.13%(36/128),其中早产占比最高,为47.22%(17/36),其次为低出生体重22.22%(8/36)、胎儿窘迫13.89%(5/36)、先天性梅毒8.33%(3/36)、胎儿畸形5.56%(2/36)和死胎2.78%(1/36)。两组产妇在年龄、不良妊娠史、梅毒治疗情况、梅毒治疗时机、TRUST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未接受梅毒治疗(OR=1.287,95%CI:1.103~2.715)、未达2个疗程规范治疗(OR=1.095,95%CI:1.083~2.194)、孕28周后开始梅毒治疗(OR=1.279,95%CI:1.131~2.597)、T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