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8~12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冲动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70名ADHD儿童及126名健康儿童及其父母分别完成Barratt冲动行为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儿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评估。结果:①ADHD儿童比对照组有更多的冲动行为、焦虑、抑郁情绪;有较低的社会期望、时间管理能力(P0.05~0.01);②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0.01);与社会期望、时间管理能力、WCST的非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P0.05~0.01);③社会期望、WCST的非持续性错误数和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对冲动行为有预测作用,可以解释冲动行为变异的47%。结论:ADHD儿童存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缺陷,冲动行为与其认知、情绪和行为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卫生工作中,我常常遇到这样一些患者:他们整日为头脑中反复出现又不愿接受的念头、情绪、行为冲动所苦恼,无法专心做好正常的事。严重时患者不得不通过一些自知没必要的思考或重复动作来暂时缓解内心的冲突,获得片刻的心理平衡。可转眼之间,那些念头、情绪、行为冲动又袭上心头,无法摆脱。患者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患者由于脑机能失调,常表现在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智能等方面的障碍;在对精神病人护理过程中,除对病人情感、思维、行为等精神症状都必须严密监视和细心观察外,对精神病人的意外行为,如自杀、逃跑、冲动,伤人,毁物等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发现阻止,使意外行为减少到最小限度。  相似文献   

4.
丁云洪 《校园心理》2012,10(6):434-437
<正>本案例分析通过综合应用认知、合理情绪、放松训练、行为矫正等有关理论和技术,对高三1名偏执与冲动性人格障碍学生进行咨询辅导。经过10次近1年的辅导干预,该个案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9项症状指标得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项降至正常范围。不合理认知得到较好修复,情绪和冲动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正从精神病学来看,强迫症是精神科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表现多种多样,变化万千,甚至看起来怪异。主要表现有强迫观念、冲动、表象等强迫思维,由强迫思维引起的反强迫而出现强迫行为,包括反复清洗、检查、仪式、抠皮、回避等行为,以及由强迫症状引起的焦虑、痛苦和抑郁情绪。多起病于青少年,缓慢起病,治疗困难,病程迁延,大约10%的患者迁延终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改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某院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奥氮平及常规干预,每天5~20mg,干预频率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行为干预,每周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阳性与阳性症状(PANSS)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BEHAVE-AD)评分、精神行为症状评分、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6.67%(Z=2.419,P<0.05);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326,P<0.05);观察组精神行为症状中敌对猜疑行为、焦虑抑郁情绪、思维障碍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587,5.886,2.649;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556,3.739;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痴呆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阳性以及阳性症状、阿尔茨海默症病理行为,缓解精神行为症状,促进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少年情绪、冲动的特点及自伤自杀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对39名符合疾病和有关键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有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的少年,以及7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评定,并对两组间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对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进行评定和比较,并将人口学资料及上述各量表总分(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除外)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分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灾难化思维病例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反思自我得分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焦虑、认知情绪调节、冲动各项总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病例组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0.002、0.001),存在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患儿比例分别为43.6%、41.0%、33.3%。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自伤行为的相关因素;冲动(OR=1.19,95%CI:1.04~1.37)与自杀观念相关联;且冲动(OR=1.15,95%CI:1.03~1.30)与自杀未遂相关联。结论:神经性厌食少年有明显较多的抑郁、灾难化思维、自伤行为、自杀观念及企图;冲动者更易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8.
认知行为治疗是当前英美等国家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的常规心理治疗手段,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情绪症状等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增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北京安定医院李占江教授率先将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引入国内并本土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并进行了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既往多次举办相关培训,获得学员们的普遍欢迎。为满足广大精神卫生工作者、心理治疗师的需要,定于2013年6月15日-17日再次在北京开设"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科记忆门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样本来源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记忆中心2006年3月~2010年3月登记的数据库,共选取完成全套神经心理测查与精神行为评估的AD患者129例。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评定所有被试的精神行为症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Portion,ADAS-Cog)评定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生活功能状况。依据MMSE评分将被试分为轻度(MMSE≥20,46例)、中度(MMSE=11~19,59例)和重度(MMSE≤10,24例)3组。采用因子分析了解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差异。结果:①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因子分析,得到3个症状群,分别为精神病性症状、额叶释放症状和情感症状。重度AD组NPI总分、精神病性症状因子分和额叶释放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轻、中度AD组(均P<0.05)。轻、中、重度AD组间情感症状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相关因素:NPI精神病性症状因子、额叶释放症状因子评分与ADAS-Cog记忆、语言、操作能力和注意力等因子分及ADL评分与呈正相关(r=0.28~0.47,P<0.05),NPI情感症状因子分与ADAS-Cog语言和操作能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19,0.24;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以精神病性、额叶损害和情感症状为主要特征,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加重。认知和日常生活功能差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一种常见的轴Ⅱ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与自身攻击性行为、不稳定的自我认同和紧张的人际关系。由于其高发生率和后果的严重性,BPD已成为目前精神医学界和临床心理学界都相当关注的一个课题。关于BPD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与BPD症状相关的脑区,包括前额叶-边缘系统,主要有眶额皮质(OFC)、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mPFC)、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前扣带回(ACC)、海马、杏仁核等。本文主要从不安全依恋、童年创伤、冲动和情绪失调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关于BPD的神经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为BPD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如何对适应障碍的来访者做出认知行为治疗(CBT)取向的个案概念化及其对咨询过程的重要指导意义。4个月前,来访者因工作变动、职位上升、支持系统改变等应激源,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怀疑自身能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针对其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的问题开展咨询实践,采用贝克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量表(BAI)和主观困扰程度(SUDs)评估咨询前后及过程中情绪的变化。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症状及总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本研究提示,针对适应障碍进行认知行为取向的个案概念化能有效指导咨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情绪(抑郁、焦虑、冲动)及睡眠状况,观察其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0~60岁30例首发甲亢患者及30例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受试者,甲亢患者满足临床诊断标准及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学指标,包括FT3、FT4及TSH,分别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Barre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BIS)、近一周内情绪状况及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经常遭遇情绪的"绑架",做出一些让人后悔莫及的事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冲动是魔鬼,完事就后悔"。因冲动而导致暴力行为的事件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大社会问题。家庭暴力、虐待儿童以及打架斗殴、吸毒甚至自杀事件等,都是人们对冲动缺乏有效控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女性海洛因成瘾者的精神素质,为进行心理治疗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105名女性海洛因成瘾者78名正常对照进行调查。结果 女性吸毒者各项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病人的焦虑倾向、抑郁素质、适应不良、思维偏激、行为冲动。结论 女性海洛因成瘾者精神卫生状况低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认知活动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对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57名正常健康者比较,同时作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结果 分裂症患者CFET6种情绪认知正确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远隔错误数评分除厌恶情绪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CFET评分与诊断分型、住院次数、用药无关,但SAPS和SANS部分症状评分与CFET的正确数评分呈负相关,而与CFET的错误数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分裂症患者情绪认知损害较为广泛,在病程过程中相对稳定存在,可能与患者广泛脑区网络功能障碍有关.而患者的症状表现与情绪认知缺陷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癫痫性精神病治疗分析,观察到临床表现主要有冲动行为、幻觉和被害妄想等精神分裂症临床相。应用氯氮平合并卡马西平治疗,促使患者情绪隐定,控制精神分裂症临床相,治愈率100%,出院随访半年-5年,稳定率达9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人身攻击行为的精神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22例,根据既往有过至少一次明显的、有记录的人身攻击行为:伤人、自伤;以及既往没有出现过任何人身攻击行为:包括明显的伤人、自伤等风险行为,分为有人身攻击行为组(n=147)和无人身攻击行为组(n=275)。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估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Hoffman幻听量表评估幻听症状;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估人身攻击(自身攻击或体力攻击)情况。结果: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β=-0.043,P=0.051)、男性(β=1.150,P=0.033)、Hoffman得分高(β=0.078,P=0.027)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发生人身攻击行为(P0.05)。结论:年轻、男性、伴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发生人身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9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院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简明精神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的得分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行心理行为干预后,BPRS、SANS、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积极参加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以强化,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核心症状的直接影响,以及认知模式和情绪症状改变的中介作用。方法:研究纳入既往随机对照试验入组的98名成人ADHD患者,对结果进行二次分析,选取治疗前(T1)、治疗12周结束后(T2)及48周随访(T3)时的核心症状、认知模式及情绪症状得分,构建链式中介模型。结果:CBT可通过焦虑、抑郁情绪症状得分变化影响T2及T3时核心症状得分,也可依次通过认知模式(自动思维和功能失调得分)变化及情绪症状变化影响T3时核心症状得分。结论:CBT短期主要通过改善情绪进而改善ADHD核心症状,同时长期可依次通过认知模式的中介作用影响情绪变化,进而影响ADHD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