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精子核成熟度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0例患不育症的育龄期男性的精液标本,与40例配偶已自然受孕的正常男性精液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组对象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核成熟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评估精子核成熟度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不育组与正常生育组在年龄、身高、体重、精液体积、精液PH值、精子浓度、精子总活率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不育组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核成熟度显著低于正常生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不育男性的精子核成熟度比正常男性低,在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精子优选器皿—精子上游器(发明专利号:ZL 2008 10016424.1),并检测其实验效果。方法:采用精液样本30份,每份精液样本平分为两份,分别用精子上游器(实验组)和传统的四试管上游法(对照组)上游处理,然后分析处理后精子的浓度和活力及前向运动精子数。结果:实验组精液a级、前向运动精子率和前向运动精子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实验组精子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项目研制的精子上游器使用方便、易于操作,满足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IVF)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输卵管梗阻因素且男性精液常规均正常的不孕患者208例,按男性年龄分为≤30岁组(n=116)、31岁~35岁组(n=64)和≥36岁组(n=28)共三组,比较各组的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子正常形态比率、DNA碎片率及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研究发现≥36岁组前向运动精子比率低于≤30岁组,DNA碎片率高于≤30岁组和31岁~35岁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30岁组,流产率高于≤3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其余精液参数及IVF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年龄与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妊娠率均无明显相关性,但随男性年龄增加,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及囊胚形成率下降,DNA碎片率及流产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液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ost-wash total mobile sperm count,PTMC)对单纯以少、弱精子症为病因引起不孕不育症患者的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单纯以少、弱精子症为适应症接受IUI治疗的12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进行分组,A组19个周期:10×10~6、B组71个周期:10×10~6~20×10~6、C组35个周期:20×10~6,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结果:周期总临床妊娠率15.20%,A组周期妊娠率10.53%,B组周期妊娠率16.90%,C组周期妊娠率14.29%,各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由少、弱精子症引起不育的患者行IUI治疗,即使PTMC10×10~6也能获得一定的妊娠率。(2)精液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对IUI的妊娠率有一定影响,但妊娠率并非一定随着PTMC的增多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精子症对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后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分析在本中心行IUI男性患者的精液检查结果,根据WHO推荐方法对185例男性患者的精液质量进行分析,采用联苯胺染色法检测精液白细胞浓度,并将患者分为白细胞精子症不育患者组(白细胞浓度>1×10~6/m L,n=33)和精液白细胞正常不育患者组(白细胞浓度≤1×10~6/m L,n=152)。比较两组间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正常形态率、处理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精子DNA碎片指数、周期临床妊娠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白细胞精子症不育组行IUI共47个周期,白细胞正常不育组行IUI共279个周期。两组间精液量、精子浓度、处理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精子正常形态率方面,白细胞精子症患者不育组低于白细胞正常不育患者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NA碎片指数方面,白细胞精子症患者不育组临床妊娠率高于白细胞正常不育患者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临床妊娠率数据中,我们发现白细胞精子症患者不育组与白细胞正常不育患者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虽然白细胞精子症会影响精子的正常形态、精子存活率以及DNA碎片指数,但是白细胞精子症不影响IUI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健脾汤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宜兴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76例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31)。治疗组采用自拟的补肾活血健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五子衍宗口服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子总活动率等指标及配偶的怀孕情况、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精子前向运动比率及总活动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精液各项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精子前向运动比率及总活动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男性不育症存在脾肾两虚和血瘀的病理改变,运用补肾活血健脾法作为基本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补肾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与精液常规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DFI的相关性。结果:不育组前向运动率、总活动率及正常形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子体积、密度及各年龄组精液常规参数、D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FI与精子密度、总活动率及正常形态率呈负相关(r=-0.135,P=0.002;r=-0.125,P=0.034;r=-0.136,P=0.003);与前向运动率无相关性(r=-0.072,P=0.063)。结论: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与精液常规参数呈负相关,检测精子DNA碎片可为评估精液质量和男性生育能力提供参考,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体脂率(BFP)对不育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治的128例继发性不育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BFP将其分为A组(BFP<15%,n=40)、B组(15%≤BFP<20%,n=46)、C组(BFP≥20%,n=42),比较三组患者精液质量参数及体外受精结局(受精率、优质胚胎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BFP与精液质量参数及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B组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浓度、精液量高于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浓度、精液量较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高于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较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FP与精液量呈负相关(P<0.05),BFP与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无相关性(P>0.05);精子浓度、BFP、精液量是受精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精子浓度、BFP是优质胚胎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BFP与不育男性精液质量及体外受精结局相关,体脂率过高或过低均会对精液质量及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产生不良影响,由此说明控制体脂含量能够改善精子质量及受精结局,恢复男性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 DFI)与精液多项参数的相关性,以及精子DFI在评估男性生育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6例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精子形态学分析(Diff-Quik法)及DFI检测(精子染色质扩散法)。结果不育症患者精子DFI水平分为三组(A组:DFI≤15%;B组:15%DFI30%;C组:DFI≥30%)。A组与B组比较,年龄、精子存活率和前向运动(progressive,P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为-2.036,P0.05;-2.910、-3.155,P0.01);B组与C组比较,两组精子存活率和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4.602、-4.900,P0.01);其余各组及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FI与精子存活率、PR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58、-0.561,P0.01);与年龄、禁欲天数、精液体积、精子密度、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精子DFI水平与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精子形态学和精子DNA碎片指数应作为评估精子结构和功能的常用实验室指标,指导临床药物干预和辅助生殖实验室技术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中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常规精液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诊治的132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精子DFI及常规精液参数,按DFI分为A组(DFI≤15%,44例)、B组(15%DFI25%,54例)、C组(DFI≥25%,34例)。比较三组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率、精子存活率及精子浓度,分析DFI与各精液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A组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率和精子存活率分别为(55.55±13.01)%、(46.12±13.38)%和(84.84±7.25)%,B组分别为(45.89±17.67)%、(37.21±16.54)%和(80.13±8.99)%,C组分别为(33.33±20.32)%、(26.49±18.73)%和(73.17±12.04)%,三组间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率、精子存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FI与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率、正常形态精子率及精子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2、-0.50、-0.33、-0.53,均P0.001)。结论 DFI与精液参数存在中等以上相关性,在临床上可协同辅助评估男性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附睾结核的疗效及对生育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昌都民安医院诊治的附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手术切除联合药物治疗患者85例(联合组),药物治疗患者42例(药物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精液参数,同时对联合组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单侧切除附睾(单侧组)和双侧切除附睾(双侧组)两个亚组精液参数的差异。结果联合组结核治疗有效率为100%,高于药物组的9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IIEF-5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的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联合药物治疗后,单侧组的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组治疗后的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组的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低于单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药物治疗附睾结核效果好,对性功能影响小,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建议早期诊断、尽早给予药物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才考虑联合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性科学》2015,(9):94-96
目的:回顾性分析79例人工授精中男性HBV携带者的精液质量及妊娠结局,了解乙肝病毒对男性精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9例男性HBV感染患者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BMI、男方精液量、液化时间、活率、前向运动精子活率、畸形率;女方妊娠率及流产率进行分析。结果:乙肝组液化时间、a级精子比率、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子畸形率、妊娠率及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乙肝携带者的精子质量无明显降低,有可能通过HBV对精子DNA的整合,对精子染色体和胚胎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与精子常规参数及形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男性100例为对照组。采用WLJY-9000型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检测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形态学参数,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SCD)分析精子DNA完整性。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将观察组进一步划分为少精症组(n=16)、弱精症组(n=33)、白细胞精子症组(n=23),对比各小组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观察组中精子DNA完整性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占比、正常形态精子占比、精子DNA完整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精症组精子浓度最低,弱精症组精子存活率最低,白细胞精子症组前向运动精子占比及正常形态精子占比最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子DNA完整性与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占比、正常形态精子占比均呈正相关(r=0.398、0.304、0.662、0.404,P均0.01)。结论:不孕症男性精子DNA完整性、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占比、正常形态精子占比均明显下降,且精子DNA完整性与后4项观察指标均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射精方法对男性不育者精液质量影响。方法:1733例不育者分别采用手淫法取精和电按摩法取精,并检测精液体积、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百分率(PR)、非前向运动百分率(NP)、不活动百分率(IM)、曲线速度(VCL)、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速度(VAP)。结果:手淫组1033例不育者与电按摩组700例不育者经非参数检验,精液体积、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PR、IM、VCL、VSL、V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2.77、-2.71、-4.88、-4.45、-3.89、-2.33、-2.25、-2.37,P0.01,P0.05),而两组在NP上无统计学差异(Z为-0.43,P0.05)。结论:不同诱导射精方法对男性不育者精液质量有影响,电按摩法获得的精液质量比手淫法获得的精液质量高,且电按摩法可用于部分不射精症患者取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使用短时离心法,去除液化完全后残留在精浆中的“胶冻状颗粒”,再行常规优化处理,分析其对精子回收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2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50个周期,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27例205个周期,对照组88例145个周期。实验组采取短时离心法去除液化完全后残留在精浆中的“胶冻状颗粒”后再行常规优化处理,对照组仅行常规优化处理。比较两组优化后注入女方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数、精子回收率、临床妊娠率和累计临床妊娠率。结果 实验组前向运动精子数及精子回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妊娠率和累计临床妊娠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使用短时离心法去除液化完全后残留在精浆中的“胶冻状颗粒”再行常规优化处理,可提高优化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数及精子回收率,进而可能会影响临床妊娠率和累计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太原市男性精液质量状况,探索年龄、禁欲时间与男性精液质量参数正常检出率的关联性。方法 整群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科收取的5 876例进行精液常规检测的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的精液质量参数,根据年龄、禁欲时间分组,比较各组的精液质量参数。结果 5 876例研究对象中,精液质量参数存在一项或多项异常者占57.84%(3 393/5 876),其中前向运动精子率异常检出率最高(37.01%);无精子症占3.36%(197/5 876)。随年龄增长,精液量正常率先升高后降低,精子总数正常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禁欲时间的延长,精液量正常率、精子密度正常率、精子总数正常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太原市男性精液质量尚可,前向运动精子率异常是该地区男性精液质量异常的主要表现。年龄、禁欲时间对男性精液质量参数正常检出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联合复方玄驹胶囊对不育弱精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不育弱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均给予复方玄驹胶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干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精液质量、精子顶体完整率、精浆一氧化氮和生殖激素表达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精液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精子活率、精子活力级与精子活力a+b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子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精子顶体完整率和精浆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精子顶体完整率高于对照组,精浆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SH、LH和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行为干预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可以显著提升不育弱精症患者精液质量和生殖激素表达水平,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年龄与精子核DNA碎片率及精液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912名不育男性,按照年龄分组,分为三组:年龄20~29岁(A组)、年龄30~39岁(B组)、年龄≥40岁(C组),采用精子核染色体结构检测(SCSA)方法对三组912名男性精子核DNA碎片率(DFI)检测,同时按照WHO第五版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对年龄与精子核DNA碎片率、精子畸形率、精子密度和前向运动精子活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精子浓度、精子畸形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与年龄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随着年龄升高而显著降低,年龄与精子核DNA碎片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精子核DNA碎片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精子核DNA碎片率及精子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会受到年龄的影响,其生育力亦受到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禁欲天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男方精液参数正常,因女方排卵障碍或宫颈因素或不明原因不孕行IUI助孕治疗不孕夫妇的数据,按禁欲天数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禁欲天数≤2d)、B组(禁欲天数3~5d)、C组(禁欲天数5d),比较三组之间的妊娠率。结果:共纳入106例(190周期)患者,其中A组27周期,B组110周期,C组53周期,三组处理前以及处理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随着禁欲天数的增加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处理前分别为:55.6±37.6、65.0±41.5和102.1±65.5(×10~6),处理后分别为20.7±12.6、22.7±12.2和30.7±14.5(×10~6),P均0.05]。三组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22.2%(6/27)、10.9%(12/110)和15.1%(8/5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临床妊娠组(n=26)与无妊娠组(n=164)两组间的禁欲天数,结果提示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4.0(2.8,7.0)比4.0(3.0,6.0),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禁欲天数并不与IUI妊娠率相关。结论:对于男方精液参数正常的不孕夫妇来说,随着禁欲天数的增加,处理前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增加。禁欲天数≤2d可能获得较高的妊娠率,然而不同的禁欲天数之间比较,其周期妊娠率无显著差异,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性科学》2017,(12):70-73
目的:评价二仙补肾益精解毒方改善无症状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无症状性弱精子症患者按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二仙补肾益精解毒方免煎颗粒每日1剂、早晚各半剂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左卡尼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进行治疗,疗程11周。整个疗程中治疗不中断,采用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客观评价二仙补肾益精解毒方对无症状性弱精子症患者的疗效。重点观察无症状性弱精子症患者精液精子总活力(PR+NP)、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变化,同时注意对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结果:试验组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精子总活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两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精子总活力差值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差值,两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其中精子总活力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差值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7、10、3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0、9、10例。两组精子活力总体疗效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1例患者药物过敏,试验组1例患者失访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头晕、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明显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二仙补肾益精解毒方治疗无症状性弱精子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