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比较了人心型细胞浆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c)、肌红蛋白(Mb)及Mb/H-FABPC比例在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选择104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6例,女28例,年龄61.5土7.5y(40~75y);患者组165例,皆为胸痛发生后6h内展似AMI而入住CCC的成年人,其中男123例,女42例,年龄63.3土9.7y(41~sly);患者组中,99例确诊为AMI,其中47例为胸痛发生3h(1.9士0.6h)内人院,52例为胸痛3~6h(4.4土0.9h)内人院;患者组中,66例按诊断标准为non-AMI,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等。血清HWABP…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对血清肌红蛋白(Mb)/碳酸酐酶Ⅲ(CAⅢ)比值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T)的生化指标进行评价。对象为267例有AMI特征性症状并于3个月内连续收住院的患者。其中37例诊断为AMI(只包括胸痛开始的时间确定无疑且本次胸痛发作距入院时间<24h的患者),余23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102例)或非心源性胸痛患者(108例)。入院时采血测定CK、CK-MB活性和CK-MBmass含量,男性CK参考上限为270U/L,女性为170U/L,CK-MB参考上限为15U/L,,CK-MBmass参考范围为<5.0g/1,。Mb/C…  相似文献   

3.
用滴金免疫法对40例健康人、3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及86例非AMI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S-Mb)进行检测,并与四项心肌酶(CK、LDH、CK-MB、LDH1)和肌钙蛋白T(cTnT)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S-Mb对AMI的敏感性为97.3%,但特异性仅为76.5%。S-Mb对AMI的诊断价值与心肌酶测定相仿,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但不如cTnT,后者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心肌受损的最佳标志物的争论仍在继续。尽管心肌钙蛋白1(Tn1)被认为是心脏特异的,然并不清楚是否这个指标会取代CK-MB在急诊中的位置。本文作者比较了入院病人Tn1、CK-MB的阳性率,并评价了24h内入院病人所测Tn1的全面、综合的特性。他们研究了316例以胸痛被收入急诊科的病人,其中62例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出院。大约30%的病人在症状发作后3h入院,50%在6h内,80%在12h内。用Stra-tusⅡ分析仪测TnI和肌红蛋白(AMI的早期标志物)。仪器厂家推荐TnI的临界值是0.6μg/L,但在这个研究中被确定为1.0μg/L和1.5μg/L,肌红蛋白的临界值是110μg/L。在入院后取第一次标本测得的结果中,49例AMI患者TnI水平不正常,而仅27例AMI患者CK-MB不正常。在入院时测Tnl和机红蛋白正确诊断出所有62例AMI患者。以24h内入院患者的最高Tnl浓度所作的ROC曲线给出一个。964的区域,这个区域表示在1.0μg/L的临界值时诊断AMI有最高的灵敏度(96.7%)和很高的准确度。以1.5μg/L作为临界植,灵敏度从96.7%降到73.8%,而特异性仅从98.4%提高到99.6%。在排除了肾功能不全、骨骼肌疾病的54个病人中,在入院时和入院后2h测了S-肌红蛋白,肌红蛋白的敏感性是100%,特异性是72%,阴性预  相似文献   

5.
顾刚强  唐欧杉 《新医学》2009,40(10):673-67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IgE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17例有心绞痛症状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8例和非冠心病组39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3个亚组: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IgE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IgE为(71±4)IU/mL,非冠心病组为(44±3)IU/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清IgE为(113±5)IU/m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66±6)IU/mL,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6±2)IU/mL,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IgE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均为P〈0.01),但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gE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且冠心病病情越严重,IgE水平越高,提示IgE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生化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C反应蛋白(CRP)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肌钙蛋白I(cTnI)比较,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更理想的指标。方法观察AMI患者36例,在不同的时间段测定H—FABP、Mb、CRP、cTnI并与40例健康人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RP在AMI发生4h后升高,在24h内均有较高水平,敏感性也较高。H—FABP与Mb在AMI发生后1h即开始升高,较CRP提前释放,持续至12h,且敏感性较高。H—FABP特异性高于Mb及CRP。cTnI在AMI发生1h后有阳性枪出,但只有在6h后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H—FABP较CRP、Mb、cTnI对早期AMl(特别是6h内)更具诊断价值,cTnI为AMI的确定标志物,早期生化标志物H—FABP与cTnI一起可望成为AMI诊断的重要检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1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5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GPBB和cTnI测定,并与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相比较,同时观察UAP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的次数。结果健康人GPBB水平为(3.42±1.19)μg/L。在AMI发作后12h内,AMI患者血清中有119例GPBB浓度超过正常值上限(URL)6.99μg/L,诊断灵敏度为95.2%,稍高于cTnI的灵敏度93.6%,明显高于CK-MB、Mb(71.2%,43.2%);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GPB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Mb则P〉0.05,伴有cTnI和GPBB升高的UAP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次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PBB、cTnI、CK-MB、Mb(P〉0.05)。结论GPBB是心肌损伤敏感、特异的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UAP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GpBB作为AMI新指标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BB(GpBB)作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断指标,已受到国际上心血管病专家的广泛关注。上述新指标在下述三方面有所突破。①AMI时,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后4小时内,GpBB是较其他心肌蛋白标记物如CK-MB、CTnT、CTnI、肌红蛋白等出现更早且更敏感的指标;②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伴心电图ST-T段变化者,GpBB亦可早期释放入血,但其含量远比AMI时为低,且交叉重叠对AMI诊断影响不大;③GpBB适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对患者心肌受损和术后AMI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红蛋白、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因胸痛1~2h急诊入院的患者(AMI21例,其他疾病引起胸痛44例)分别于胸痛症状发作1~2、3和6h采集血标本,20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于8am,10am和1pm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A)检测H—FABP、肌红蛋白、CK—MB和cTnI。【结果1AM1组1~2和3h内采集的血标本H—FABP和肌红蛋白显著高于(P〈0.05)非AMI组和对照组。3h血标本cTnI在AMI组较非AMI组和对照组增高(P〈0.05),CK—MB在3h血标本中,AMI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非AM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FABP在诊断AMI超急性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troponinT,hs—TnT)在急性心肌缺血(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6例入院检查者,其中急性心梗患者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7例及正常体检者43例,入院时的即刻样品hs—TnT和CK,CKMB指标。结果确诊为AMI患者的hs.TnT、CK、CKM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5%,51.8%,75%,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正常人(P〈0.05)。AMI早期患者血清中hs.TnT阳性率高于心肌酶谱指标。结论与CK、CKMB指标相比,hs.TnT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高,能够减少AMI的误诊和漏诊,是AMI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尿酸(U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8例],为ACS组,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hs-CRP、UA,并进行比较。结果AMI、UAP组hs-CR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MI、UAP组U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hs-CRP水平与血清UA水平升高和ACS关系密切,可作为冠心病危险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老年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3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健康对照(HC)者的血小板及红细胞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胞膜中PKC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胞膜中PKC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略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浆中PKC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略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PKC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登在探讨血清Mb/CAⅡ作为一种生化指标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将Mb/CAI和《规用于AMI诊断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如CK、CK-MB等加以比较。试验对象为267名有AMI症状的住院患者,其中对人诊断为AMI,这些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入院的间隔时间为8土6小时,其余230名患者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稳定型心绞痛(102)和无心前区疼痛患者(108)。患者入院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各拉。CK总活性用Monarch2000分析仪37℃测定,参考位上限为男:270U/L,女:170U/L。CK-MB同工酶用球脂糖凝胶电泳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的检测项目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进行同步比较,为AMI的诊断提供更好的指标。[方法]对临床可疑的81例AMI患者测定全血eTnI、MYO、CK—MB质量,并同时对血清中H—FABP进行定性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入院后24h内CKMB、cTnI、和H—FABP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0.5%、77.8%、91.6%、83.3%;特异性分别为:77.8%、77.8%、66.7%、100%。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胸痛发作6小时内MYO诊断敏感性较高(95.45%),其次H—FABP(77.27%),CKMB(72.73%),cTnI(68.18%)。[结论]H—FABP较cTnI,CKMB,MYO对早期AMI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新的AMI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患者组11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AMI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SAP、UAP显著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正确处理和成功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检测血清中CK-MB是诊断AMI的重要指标,但此指标在发病12h内灵敏度尚不够高,并不能准确地确定有无心肌损伤。因此,需要一个更敏感更特异的指标。肌红蛋白(M0o)是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中的一种色素蛋白,由于分子量很小,故能迅速自缺血损伤部位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已证实心肌坏死后Moo比CK-MB提前释放Zh~sh。作者应用快速荧光酶免疫法检测井用于急诊早期诊断AMI的价值。共检测因脚痛怀疑为AMI的病人41例,定时抽血进行血清M0o,CK和CK-MB系列检测。使用Stra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AMI患者SP-S及OX-LDL。结果冠心病患者SP-S及OX-LD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且UA及AMI患者SP-S与OX-LDL比SA显著增高。而SP-S与OX-LDL呈正相关系。结论SP-S及OX-LDL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过程,SP-S及OX-LDL相互促进作用对冠心病早期起着关键作用,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袁红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5):418-418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9例稳定性心绞痛(SA),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UA组和AMI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组(P<0.01),AMI组又较UA组明显增高(P<0.01),而SA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选择素可作为AMI患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肌钙蛋白(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5例AMI临床确诊病例为研究组,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5例其他心脏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于不同时间用化学发光法检测MYO、CK—MB、CTnI含量,比较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随访AMI组患者心脏病性猝死及心绞痛事件发生情况,确定联合检测和独立检测的最佳时间具有的不同诊断价值。结果AMI组(症状6~24h)CTnI、MYO、CK—M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症状发生后的2—6h采样分析,CTnI、MYO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1.8%、87.8%;89.4%、50.6%,MYO有高的阴性预示值。在症状发生后的6—12h采样分析,CTnI、MYO、CK—MB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5.4%、99.6%;98.9%、80.6%;90.6%、80.9%。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症状发生后的12~24h采样分析,cTnI、CK—MB联合诊断AMI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00%;96.9%、87.3%,可达到最佳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症状发生后的24—72h采样分析,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9.5%和100%。结论联合检测MYO、CK—MB、CTnI能够更准确的诊断AMI,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较大,因此根据不同的选择可提高AMI的诊断率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132例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及铺助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并根据冠心病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另选择来自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26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 HCY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 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AMI .> UAP>SAP>对照组。结论 CH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且HCY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以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HCY可作为临床诊断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