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人民医院从 1998年 1月~ 2 0 0 1年6月 ,共收治手术患者 44 72人次 ,发生术后感染 (医院感染 )14 2例 ,占 3 18% ,占医院全部感染的 2 8 66% (表 1)。可见术后切口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术后切口感染率降到最低值 ,我们对本院 14 2例术后医院感染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以利于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1 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学规定 ,切口分为清洁切口 (Ⅰ类 ) ,清洁污染切口 (Ⅱ类 )和污染切口 (Ⅲ类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按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我院 1998年元月以来 ,由各科室院内…  相似文献   

2.
陈羽 《现代保健》2008,(35):5-6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确定监测手术类别,填写统一的表格,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手术患者切口进行观察,并在出院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共调查1200例手术患者,其中55例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58%。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以结、直肠切除术和胆道手术的感染率最高(X^2=53.09,P=0.001)。同一类别手术,危险指数越高手术部位感染率越高(X^2=6.13,P=0.044)。切口类型级别高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也高,清洁及清洁-污染类型手术在出院后发生手术部感染的概率高于其他切口类型手术。结论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危险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3.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分布与长期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2000年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发病率变动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2000年的所有住院手术患者,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993~2000年该医院住院手术患者共47 133例,其中1 029例发生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2.18%;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组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分别为0、2.01%、1.96%、1.88%、3.01%;手术患者主要分布于外科、妇科、产科、五官科等4个科室,这4个科室的手术患者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57%、1.05%、0.52%、0.43%;春、夏、秋、冬四季的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02%、2.82%、1.94%、1.99%;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23%、2.99%、5.80%;1993~2000年各年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02%、2.28%、2.75%、2.56%、2.18%、2.13%、1.38%、1.44%,呈下降趋势.结论不同亚人群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明显不同;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逐渐下降趋势归因于大多数亚人群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下降;系统的医院感染监测可有效的降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武义县第一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是外科工作者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调查了本院外科近两年来1968例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968例手术病例中男性1084例,女性884例,年龄5个月~81岁,平均37岁.2.切口分类:按《医院感染学》切口分类标准确定,用Ⅰ类、Ⅱ类、Ⅲ类分别代表清洁切口、污染的清洁切口、感染切口(包括脏的和感染的切口).本组Ⅰ类切口735例,Ⅱ类切口1022例,Ⅲ类切口211例.  相似文献   

5.
111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探讨防范和减少外源性手术切口感染有效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3年1月1日-2006年5月31日,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发生的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4 286例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11例,感染率0.21%,占所有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病例的33.44%.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是医院缩短外科患者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减少住院费用的瓶颈,同时也是医院内及医院之间医疗技术质量和管理质量比较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缓解患者住院难、治疗费用昂贵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门诊手术与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诊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部门,其洁净程度及消毒、灭菌、隔离等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为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我们对外科门诊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后监测,分析与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手术感染率。1资料与方法2006年1-6月我院对1 304例门诊手术患者采取跟踪监测,以医院感染监测规定外科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和外科切口深部感染的标准为依据,按清洁切口(Ⅰ类),清洁污染切口(Ⅱ类),污染切口(Ⅲ类)分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结果2·1年龄、切口类型与感染发生率的关系年龄<30岁其感染率为0·38%、30~50岁为0·45%、>50岁为1·7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与分析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和感染相关因素,以预防控制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细菌学检验要求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和分析,通过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年中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计2 123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61例,感染率为7.58%,分离出病原菌161株,其中比例较高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9.19%、铜绿假单胞菌占26.71%和大肠埃希菌占24.84%;年龄偏大、体质量偏重、Ⅱ类和Ⅲ类切口、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5个变量均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需针对医院外科感染病原菌进行密切检测,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进行调查。方法:查阅1997-1998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登记记录和回顾性调查病历,择出所需项目入表分析。结果:1997例颌面部手术患者中有10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2%;其中呼吸道感染75例,占72.11%,提示本院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是呼吸道。结论:颌面部手术患者由于术区部位特殊,加上全麻插管的影响,使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增高,应对其进行重点监控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手术切口感染与术中切缘拭子培养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微生物与术中切缘拭子培养细菌学情况,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原特征,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2004年6月-2005年9月住院手术患者,对术中切缘拭子培养情况和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4年6月-2005年9月住院手术患者10278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24例(1.29%),送检术中切缘拭子标本94份,其中阳性58份(61.70%),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2株(54.2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16.95%),肺炎克雷伯菌3株(5.08%);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送检118份标本进行感染病原检测,其中阳性102份(86.44%),检出病原菌120株。结论 Ⅰ类切口感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感染以大肠埃希菌等G-杆菌为主;术中切缘拭子培养结果对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分析各调查因素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筛选出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1月1日-10月30日医院实行腹部外科手术共1216例,发生切口感染48例,感染率为3.95%,其中Ⅰ类切口感染率为0.78%,Ⅱ、Ⅲ类切口感染率为6.25%;性别、年龄、肥胖、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均是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与调控有利于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于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外科手术患者400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病例为32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3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仔细的分析,总结出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较多,具体包括患者的年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机、骨折类型、抗菌药物的应用、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有关因素具有密切关联.结论:通过分析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采取积极的举措进行防控至关重要,可明显减少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腹部切口应用抗菌促生液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菌促生液预防腹部切口感染及促进愈合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清洁手术314例,清洁-污染手术422例,手术结束后用抗菌促生液于切口内,全身不用或少用抗生素,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清洁手术无1例切口感染,清洁-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率1.2%,切口愈合时间平均提前1.2d。结论:抗菌促生液可以有效的预防切口感染,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13.
某贫困山区县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查找感染原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外科手术2233例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结果 2233例次外科手术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39例次,感染率1.75%;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枪出G-杆菌11株,占68.75%,G+球菌5株,占31.25%.结论 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应重视易感因素,减少切口污染,提高外科技术,遵守手卫牛规范,加强术后观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就医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医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 32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切口及引流管相关感染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疾病类型、术后有无引流管放置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 324例行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为1.59%(37/2 324),其中切口感染37例,31例浅部组织感染、6例深部组织感染;428例放置引流管患者术后22例发生引流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5.14%;术后引流管相关性感染中15例引流管病原菌定植、6例引流管创口感染、1例引流管部位深部组织感染;年龄、手术部位、Ⅲ类手术、恶性疾病、合并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及引流管相关性感染率相对较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使用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设计的表格对手术患者进行监控,调查资料录入医院感染管理监控软件,每季进行总结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手术医师,同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6月共监测手术患者352例,发生切口感染5例,感染率1.42%,其中2011年监测手术患者226例,手术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1.77%,2012年上半年监测手术患者126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0.79%;352例手术患者均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术中、术后使用合理性2012年上半年比2011年有明显改善;5例感染患者在术前30min2h均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均>1周并联合用药,切口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医师操作技术、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关。结论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和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查明2013年5月中山市某医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罹患率异常增高的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该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资料,并访谈剖宫产手术流程;针对2013年5月切口感染病例,开展1∶2 病例对照研究;采集感染切口分泌物和环境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阳性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2013 年 5 月该医院有 4 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罹患率为 10.3%(4/39)。手术至术后切口感染间隔2~3 d;入院至手术间隔2~9 h(M=7.2 h),其时间短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M=20.8 h)(Z=5.50,P=0.03)。其中2例分别于术前1.4、8.4 h做过B超检查,另2例有术前2 h持续胎心音监护史,4例患者手术区域皮肤均接触B超耦合剂,且未彻底清洁。切口感染患者术前10 h内进行B 超检测或胎心音监护的比例高于切口未感染患者(χ2=5.19,P=0.01)。于1例患者切口分泌物、2 份 B 超探头涂抹拭子及在使用和未开封的 B 超耦合剂(同批号)中均检测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PFGE分型显示5株菌的同源性为100%。结论 患者剖宫产术前手术区域皮肤接触BC污染的B超耦合剂,且未彻底消毒,导致切口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回顾性调查非计划二次手术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为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西安某综合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非计划二次手术病历,由疾病预防控制科专职人员对非计划二次手术病历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感染相关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查阅、分析。结果 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全院共计开展111 948例手术,其中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194例,占0.17%。术后出血是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愈合不良,分别占57.22%,11.34%和8.76%。194例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中57例发生了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手术部位和血液系统,其中首次术前发生医院感染1例,首次术后发生医院感染24例,二次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2例。首次术后24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显示:男性患者占70.83%,切口类型以清洁-污染切口为主占75.00%,手术时间≥3 h占66.67%,75.00%的患者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肿瘤患者占91.67%;二次术后32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显示:男性患者占75.00%...  相似文献   

18.
725例腹部手术切口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提出降低切口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725例腹部手术患者切口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共109例.感染率为15.03%,其中Ⅰ类切口为3.84%.Ⅱ类切口为9.09%.Ⅲ类切口为25.00%、切口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结论 腹部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与手术类型、手术方法、住院时间、年龄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备皮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皮是外科手术的必需,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备皮对比观察各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报告如下: 病例与方法:对象为普外病人322例,其中男157例,女 165例。Ⅰ类(清洁)切口84例,Ⅱ类(污染)切口186例,Ⅲ类(感染)切口52例。急诊手术169例,择期手术163例。随机分为二组,即剃毛组155例,方法为急诊手术前1~2小时,或择期手术前一天,用公用剃毛刀剃去手术区及会阴部毛发。不剃毛组167例,急诊病人,术前1~2小时用肥皂及清水擦洗局部二次后,用0.1%洗必泰溶液涂  相似文献   

20.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居第3位,为了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统计2009年1月-2010年1月外科住院手术患者921例,年龄6~80岁,胸腹部手术共804例,甲状腺手术80例,大隐静脉手术37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47例患者,按事先设计的调查表逐项填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出院诊断、住院天数、手术部位、侵入性操作,最后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结果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