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常和HBsAg阳性孕妇胎盘中TLR3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Toll样受体(TLR3)在正常和HBsAg阳性孕妇胎盘各层细胞中的分布,探索TLR3在胎盘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9例正常孕妇胎盘和102例HBs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TLR3和HBsAg。结果TLR3在正常孕妇胎盘阳性率100.00%(19/19),HBsAg阳性孕妇胎盘阳性率74.51%(76/102);102例HBsAg阳性孕妇胎盘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33例;TLR3在正常孕妇胎盘和HBsAg阳性孕妇胎盘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7,P=0.012);TLR3与胎盘HBV感染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81,P=0.0001)。结论TLR3可能是HBsAg阳性孕妇胎盘发生HBV感染的一个保护因素(OR=0.180.95%CI=0.069-0.469)。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以及联合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效果,为制定适宜的免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东省新兴县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筛检,选取部分HBsAg阳性孕妇和HBsAg阴性孕妇,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10μg乙肝疫苗;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种5μg或10μg乙肝疫苗,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后6个月检测HBsAg等血清学指标评估免疫效果。结果共筛检15836名孕妇,HBsAg阳性率为12.70%;选取41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HBsAg阴性母亲181人,HBsAg阳性母亲237人。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5μg乙肝疫苗组与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之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6.4%(82/85)和98.96%(95/9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10μg乙肝疫苗+100IUHBIG组与仅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之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9.05%(209/211)和96.15%(25/26),免疫后抗-HBs平均滴度(GMT)分别为436.72和260.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母婴阻断率略高于仅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99.48%vs95.72%)。结论对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目前仍可继续推行接种5μg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仍推荐实施10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的免疫策略,以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内阻断作用。方法:A组32例,孕16周起肌注HBIG,每4周1次至分娩;B组32例。孕28周起肌注HBIG,每4周1次至分娩;C组31例未予用药。结果:A组和B组孕妇HBVDNA水平C组显著下降(P〈0.05),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5.88%和15.62%),P〈0.05。3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HBk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孕中期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精液HBV-DNA载量对子代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选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初次产前检查孕妇(母)血清HBsAg阴性、丈夫(父)血清HBsAg阳性的138个家庭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下收集孕妇血液、其夫血液和精液及分娩时新生儿脐带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DNA。以脐带血HBV-DNA载量≥5 X 102 copies/ml为病例组,脐带血HBV-DNA载量<5×102 copies/ml为对照组。结果 (1)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34.8%(48/138)、HBsAg阳性率为28.3%(39/138),HBeAg阳性率为15.2%(21/138)。(2)父血清HBVoDNA阳性率为76.8%(106/138)、HBeAg阳性率为42.8%(59/138);精液HBV-DNA阳性率为21.0%(29/138)。(3)单因素分析显示,父血清HBV-DNA阳性、父血清HBeAg阳性、精液HBV-DNA阳性、父对乙型肝炎(乙肝)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乙肝一级家族史为HBV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父血清HBV-DNA阳性、父HBeAg阳性、精液HBV-DNA阳性为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5.7(1.1—29.1)、4.2(1.7~10.0)、6.7(2.4~18.9)。(5)父血清HBV-DNA载量与精液HBV-DNA载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6)ROC曲线分析表明,父血清HBV-DNA载量为10< sup>5 copies/ml、精液HBV-DNA载量为10 3 copies/ml其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是预测发生HBV垂直传播的分界点。结论 父血清HBV-DNA阳性、父HBeAg阳性、精液HBV-DNA阳性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父血清HBV-DNA载量>105 copies/ml、精液HBV-DNA载量>103 copies/ml时,增加父婴HBV垂直传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手术、分娩、输血前血源性疾病指标检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某院2004-2006年手术、分娩及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情况。共调查17688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检测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单项阳性30例(0.17%),HBsAg合并其他标志物阳性1681例(9.50%);抗HCV阳性365例(2.06%);梅毒抗体阳性182例(1.03%);抗HIV初筛阳性114例(0.64%),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阳性64例(0.36%)。上述检测结果提示,手术、分娩及输血前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率较高,强化检测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增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程中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程中血糖管理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35例孕期确诊为糖代谢异常,并进行产程血糖监测的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组孕妇为206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A1型(GDMA1)组孕妇为136例(GDMA1组),妊娠期糖尿病A2型(GDMA2)组孕妇为93例(GDMA2组)。比较三组不同程度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程中产程随机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水中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妊娠期糖尿病A1型、妊娠期糖尿病A2型三组孕妇所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9%,2.9%及1.1%,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602)。产程随机血糖浓度〈7.8mmol/L的孕妇与产程随机血糖浓度≥7.8mmol/L(未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所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GIGT组为3.0:1.3,GDMA1组为0.0:1.8,GDMA2组为0:0,各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血糖水平与产程平均血糖水平不相关(P=0.260,0.861及0.296)。结论基于孕期的良好治疗和新生儿期的适当处理,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程中血糖对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影响有限,对高危新生儿出生后的严密血糖监测、及时喂养,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艳梅 《职业与健康》2008,24(5):471-471
目的分析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方法在产前常规检查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HBV标志物。结果于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检测孕妇7879例,HBsAg阳性数为130人,阳性率1.65%,其中农村孕妇为65人(0.82%),公务员、职员、技师等32人(0.41%),无业、经商33人(0.42%)。结论濮阳地区孕妇HBsAg携带率较低,对孕妇进行HBV筛查,有利于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阻断治疗后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方法193例乙肝病毒(HBV)携带孕妇分娩的193例新生儿于出生后12h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同时在另一部位肌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HBVac)10μg。新生儿出生后即刻、6、12、18个月时采静脉血检测HBV标志物(HBVM)及HBVDNA。结果出生时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HBsAg)阳性率16.6%,宫内感染率为3.6%。孕妇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HBVDNA〉1500拷贝/ml分娩的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占13.3%,6月龄时均转阴;出生时抗HBs均阴性,12月龄时均转为阳性;出生时HBeAg阳性占95.2%,12月龄时均转阴;抗HBe始终为阴性;出生时抗HBc均为阳性,12、18月龄时阳性占31.3%和27.1%。孕妇血清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HBVDNA≥500拷贝/m1分娩的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占5.0%,6月龄时转阴;出生时抗HBs均为阴性,12月龄时均转阳性;HBeAg始终为阴性;出生时抗HBe均阳性,12月龄时均转阴;出生时抗HBc均阳性,12、18月龄时阳性占65.0%和50.O%。出生时非宫内感染婴儿与母亲HBsAg阳性率(12.4%与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均阴性;抗HBc均阳性;HBeAg阳性、抗HBe阳性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只要及时给予HBIG与HBVac免疫阻断,可降低HBV感染率。HBeAg、抗HBe或抗HBc阳性随着日龄增长,可逐步转阴,且HBeAg、抗HBe转阴比抗HBe快。  相似文献   

9.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作为HBV感染的高危人群[1]是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重点对象之一.为了解母亲HBV携带状况与其子女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的关系,我们将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配对进行了五年随访观察,并对HBeAg同时阳性的母亲之幼儿的免疫状况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以某乡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按0、1、6月程序接种三剂(5μg/剂)Merck血源疫苗(免疫组),另一组不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1.2于接种后5年对上述两组幼儿及其母亲配对抽血,作HBV五项标志物测定.HBsA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孕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方式等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出生24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结果新生儿HBsAg阳性者101例,HBVDNA阳性者30例,二者任一项阳性者113例,宫内感染率为9.5%(113/1 191);孕妇分娩时选择阴道产582例,剖宫产609例,2组宫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8.563,P=0.001);孕妇血清HBeAg和HBV DNA均阴性、HBeAg阳性而HBV DNA阴性、HBeAg和HBV DNA均阳性时,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82、4.919、5.364,均P<0.05);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含量≤103和105 ~ 107 copies/mL时的分娩方式与宫内感染均有关(x2值分别为10.777、8.450,均P<0.05).结论分娩方式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有关,HBsAg阳性孕妇选择剖宫产可能有利于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河北衡水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为今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15797名医保参保人员进行乙型肝炎5项检测,统计年龄、性别、各阳性模式人数。结果15797例医保参保人员的乙型肝炎5项结果中出现阳性模式13种。其中,表面抗原(HBsAg)总阳性率3.96%(625/15797);核心抗体(抗-HBc)总阳性率13.15%(2078/15797);单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13.34%(2108/15797)。大、小三阳阳性率年龄分布:20~29岁(177%)、30~39岁(3.38%)、40~49岁(3.23%)、50~59岁(4.16%)、60~69岁(1.87%)、≥70岁(1.92%)。抗原阳性模式、抗体阳性模式和疫苗阳性模式在男女之间均显著不同,危险比(RR)分别为:2.25(4.2×10^-19),1.96(5.4×10^-33)和1.32(8.7×10^-11);男女的HBsAg阳性率也显著不同,RR=2.26(P=1.0×10^-18)。结论衡水市15797例医保参保人员中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携带者占4.06%,既往感染者8.88%,产生免疫力者13.34%;大、小三阳患者在30~59岁为发病高峰期;男性HBsAg阳性率是女性的2.26倍,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莫萍 《现代保健》2013,(9):100-101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95例进行孕期HBV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并住院分娩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其中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120例孕妇为观察组,所生新生儿为A组(120例);在孕期未注射HBIG75例为对照组,所生新生儿为B组(75例)。观察组HBsAg(+)孕妇在孕28周开始注射HBIG,100IU/次,每隔4周注射1次,共3次,HBeAg(+)每次注射HBIG200IU。对照组孕妇在孕期不注射HBIG。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脐血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BV感染孕妇在孕期28、32和36周分别注射100IUHBIG,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对于阻断HBV母婴传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BV宫内传播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 12 3例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按发生和未发生HBV宫内感染进行分组。用巢式PCR和选择性PCR法分别对 12 3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BVDNA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外周血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 3 0 9%和 30 0 8% ,新生儿血清、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19 5 1%和 2 6 0 2 %。而且HBsAg阳性孕妇PBMCHBVDNA与血清HBVDNA无关联 (χ2 =1 4 7,P =0 2 3) ;新生儿PBMCHBVDNA与血清HBVDNA无关联 (χ2 =0 83,P =0 36 )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与新生儿血清HBVDNA有关联 (χ2 =4 5 8,P =0 0 3) ,而与新生儿PBMCHBVDNA无关联 (χ2 =0 2 5 ,P =0 6 2 ) ;HBsAg阳性孕妇PBMCHBVDNA与新生儿PBMCHBVDNA显著相关 (χ2 =2 1 6 1,P =0 0 1) ,也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显著相关 (χ2 =12 86 ,P <0 0 1)。结论 :HBV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可通过血清直接传播 ,也可通过PBMC介导。PBMC介导的HBV宫内传播较隐匿 ,孕妇PBMCHBVDNA阳性也是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赵艳  郝小姣 《上海预防医学》2012,(11):587-589,602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的现状,为优生优育的卫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632例产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和乙肝核心抗原(HBeAg)阳性的孕妇及其所产新生儿的脐带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HBV阳性孕妇共236例,占孕妇数的37.34%,其中HBsAg阳性者93例,占39.41%。在对应的236例新生儿脐带血中,HBV阳性56例,阳性率为23.73%,其中男婴30例,占男婴总数的22.90%,女婴26例,占女婴总数的24.76%。新生儿HBsAg阳性8例,占新生儿总数的3.38%。143例剖宫产新生儿的脐带血HBV阳性32例,阳性率为22.38%,93例阴道分娩新生儿的脐带血HBV阳性24例,阳性率为25.80%。[结论]胎盘可以阻止部分HBV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HBV阳性率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孕妇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方法以2012年2~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为调查对象,发放“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知识调查表”,调查其对HBV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重点调查HBsAg阳性孕妇对HBV母婴预防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共发放问卷465份,收回有效问卷374份(80.4%),其中HBsAg阴性者221份(59.1%),HBsAg阳性者153份(40.9%)。HBsAg阳性者中,96.1%知晓HBV有传染性,但仅49.7%能正确回答其传播方式;84.3%清楚HBV可以预防,但仅58.2%知道疫苗正规接种应包括3针;88.9%知其子女易感,45.1%因此有延迟怀孕的想法,仅20.9%知道必须同时给其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eglobulin,HBIG)以防止母婴感染;分别有45.8%和23.5%错误地认为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可以有效防止母婴传播。结论HBsAg阳性孕妇对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应制订相应的宣教措施,提高孕妇对合理预防HBV母婴传播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学生乙、丙型肝炎双重感染状况,对721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乙型肝炎HBsAg的筛检,调查结果检出HBsAg阳性117人,阳性率为16.2%。117名阳性者中有5例ALT异常(4.3%),2例抗-HCV阳性(1.71%);HBsAg阴性者无一例ALT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阴道唾液酸酶检测阳性结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中晚期孕妇200例,采用比色法进行阴道唾液酸酶定性检测。分析妊娠期阴道唾液酸酶阳性与胎膜早破、早产及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结果200例孕妇中阴道唾液酸酶阳性者43例(研究组),检出率为21.5%,阴性者157例(对照组)。研究组中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5.6%(11/43)、16.3%(7/43)、14.0%(6/43),对照组分别为6.4%(10/157)、3.2%(5/157)、3.2%(5/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阴道唾液酸酶阳性与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Toll样受体3(TLR3)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的表达情况,探讨TLR3与PBMC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随访228例HBsAg阳性孕妇至分娩,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PBMC涂片上HBsAg及TLR3.结果 228例HBsAg阳性孕妇有64例(28.07%)PBMC HBsAg阳性;161例(70.61%)TLR3表达阳性;TLR3在PBMC HBV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44,P<0.000 1);新生儿有35例(15.35%)PBMC HBsAg阳性;HBsAg阳性孕妇PBMC上TLR3的表达与新生儿PBMCHBV宫内感染有关(X2=12.354,P<0.000 1).结论 TLR3可能是HBsAg阳性孕妇PBMC HBV感染的一个保护因素(OR=0.181,95%CI=0.091~340);也是PBMCHBV宫内感染的保护因素(OR:0.279,95%CI=0.133~0.585).  相似文献   

19.
母婴传播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80年代应用乙肝血源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但要从人血中提取抗原,价格昂贵,且有潜在的安全问题。目前,新一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简称乙肝基因疫苗)已研制成功,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已被证实。1990~1992年在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广州观察其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HBsAg与HBeAg双阳性或HBsAg单阳性的孕妇所生的健康新生儿(足月、顺产、无畸形。无心肺疾患、无发热、无羊水吸人和体重超过2500克)为对象,共观察56例。1.2免疫程序(1)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类型与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以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分娩39例前置胎盘病例,其中中央性9例(23.1%),部分性12例(30.8%),边缘性18例(46.2%),对其临床表现、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情况:发生产后出血21例(53.8%),产褥感染5例(12.8%),胎盘植入1例(2.6%)。经阴道分娩产妇,出血量最低100ml,最多1500ml,出血原因为子宫下段收缩乏力;剖宫产产妇,出血量最少150ml,最多2600ml,平均490ml。新生儿情况:共分娩新生儿41例(有2对双胞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6例(39.0%),新生儿窒息3例(7.3%)。早产儿14例(34.1%),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 3例(11.1%)。结论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其类型及临床表现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产后出血是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应予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