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阪崎肠杆菌与志贺氏菌的抗原关系。方法采用生化试验、血清凝集及肠杆菌科E75/15细菌编码鉴定系统。结果检出一株与志贺氏菌多价,福氏多价,福氏Ⅰ型,福氏Ⅱ型发生交叉凝集,生化反应符合阪崎肠杆菌的阪崎肠杆菌。结论在肠道致病菌的鉴定中,即便是血清学符合的菌株也要结合全面生化反应结果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一株与沙门菌F群交叉凝集的阴沟肠杆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与沙门菌的抗原关系.方法:采用生化试验、血清学凝集、显微镜观察形态以及VITEK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的方法.结果:检出一株生化试验符合阴沟肠杆菌,与沙门菌F群血清发生强凝集反应的阴沟肠杆菌.结论:阴沟肠杆菌与沙门菌F群有交叉凝集.这提示在分离沙门菌时,为避免出现假阳性,应当使用最经典可靠的生化试验方法,以确保菌株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摩根摩根菌与福氏志贺菌Y变种的生物学关系,以避免志贺菌的误诊。方法分离培养后,结合形态学、血清学及生化试验确定检验结果。结果该菌株与福氏志贺菌Y变种发生交叉凝集,根据形态学、生化试验确定为摩根摩根菌。结论摩根摩根菌与福氏志贺菌Y变种存在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福氏c亚型志贺菌的生化特征、耐药性和毒性情况。方法从腹泻病人中分离菌株,生化鉴定采用API生化条;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毒力基因采用PCR技术法。结果 3种福氏c亚型志贺菌45株的生化结果与ATCC标准株一致,血清凝集抗原结构式分别为福氏1c亚型志贺菌[Ⅰ∶7(8)]、福氏2c亚型志贺菌[Ⅱ∶3,4;7(8)]和福氏4c亚型志贺菌[Ⅳ∶7(8)];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为多耐药性菌株(ESBLs);福氏1c亚型志贺菌携带ipa H、setl A、setl B毒力基因。结论生化结果显示福氏c亚型志贺菌生化特征未发生变异,福氏c亚型志贺菌以4c亚型最多,并检出国内较少见的福氏1c亚型志贺菌。福氏c亚型志贺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携带多种毒力基因,有较强的致病力,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能与志贺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为实验室细菌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自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分离的与志贺菌血清交叉凝集的可疑菌落,依据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参考SN/T 1869-2007《食品中多种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法》进行ipa H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5株与志贺菌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的肠杆菌,分别是蜂房哈夫尼亚菌、弗格森埃希菌、摩氏摩根菌和2株大肠埃希菌,除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外,其余4株均能通过PCR试验与志贺菌进行区别。结论志贺菌鉴定必须血清学结合生化试验结果进行判定,PCR方法可辅助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福氏2c(新菌型)和福氏2a志贺菌生物学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福氏志贺菌2c与2a之间的生物学关系。了解新菌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前述2株菌进行生化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2株菌的生化反应、噬菌体裂解模式均相同。福氏志贺菌2c同时含有群抗原3,4和7,对乙基西羧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而福氏志贺菌2a则对以上3种药物敏感。结论:新发现的福氏志贺菌2c与福氏志贺菌2a在药物敏感性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能与志贺氏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为实验室细菌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自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分离的与志贺氏菌血清交叉凝集的可疑菌落,依据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参考SN/T 1869-2007《食品中多种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法》进行ipaH毒力基因检测。结果5株与志贺氏菌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的肠杆菌,分别是蜂房哈夫尼亚菌,弗格森埃希菌,摩氏摩根菌和2株大肠埃希氏菌,除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外,其余4株均能通过PCR试验与志贺氏菌进行区别。结论志贺氏菌鉴定必须血清学结合生化试验结果进行判定,PCR方法可辅助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8.
志贺菌属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利用糖类的能力较不活泼[1],在SS琼脂上的形态和在TSI上的生化特性与临床标本中常见的低活性大肠埃希菌相同,且与大肠埃希菌的O抗原关系非常密切[2],在血清学上常存在交叉凝集,易造成错误鉴定。现将一株与福氏志贺菌Ⅰa交叉凝集的低活性大肠埃希菌的鉴定及体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临床医院上送的福氏志贺菌,从腹泻病人大便中分离所得。1·2检测用仪器、培养基及试剂1·2·1仪器ATB生化鉴定仪。1·2·2 SS、TSI培养基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生产;ATB生化鉴定试剂条ID 32 E肠杆菌和其它…  相似文献   

9.
刘伟  王菊光  杨扬  孙晓华  谢利军  李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24-2825,2833
目的了解能与主要肠道致病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肠杆菌科常见细菌,提示交叉凝集是血清凝集试验中较常见的现象,避免由于交叉凝集而产生的错误判断,为今后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2003)和GB 4789-2010检测2008~2010年海淀区各次食物中毒送检样品.对检出的交叉凝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和生化试验。结果在肠道菌的检测中检出5株与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分别是蜂房哈夫尼亚菌、阴沟肠杆菌、产H2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2株弗氏柠檬酸盐杆菌。结论某些属的肠道细菌因携带与一些主要肠道致病菌相同或相关的抗原,所以会发生交叉凝集现象。故在鉴定肠道致病菌时要用生化试验结合血清学试验来共同确认。  相似文献   

10.
能与沙门菌及O157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的细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能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为防止误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观察形态、血清学凝集、以及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系统生化鉴定的方法。结果:生化鉴定符合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柠檬酸杆菌的18株肠杆菌,其中11株能与沙门菌多价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凝集,7株能与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结论: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单凭血清学反应做出判定,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为确保菌株鉴定的准确性,应当血清学反应和全面生化检验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1月,我们从国家细菌性痢疾监测点送检的菌株中,检出一株罕见的志贺菌,经形态学,系统生化试验,肠杆菌科诊断用噬菌体和血清学检测,鉴定为福氏志贺菌4c血清型→F4(c),该菌为福建省首次检出菌型,在全国也罕见报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食品中能与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为防止误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染色形态鉴别、血清学及生化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对食品风险监测205件样品中检出2种(3株)肠道杆菌能与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结论 肠杆菌科、弧菌科某些种属细菌可携带与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相同或相关抗原,故在鉴定这些杆菌时除依血清学外,还应加用生化试验等检测作出最后判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从健康人粪便中分离出一株在克氏双糖铁培养基上H_2S阴性,不发酵乳糖而发酵葡萄糖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福氏Ⅳ型血清凝集(++++);但肠杆菌科七种诊断噬菌体均不裂解;生化反应结果排除志贺氏菌属,而确定为蜂房哈夫尼亚菌。  相似文献   

14.
42例福氏志贺菌型调查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氏菌属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为最多,宋内氏次之。细菌性痢疾常年可发生,但以7、8、9、10这4个月为多见。我们在流行高峰期收集了两个月检出的志贺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以进一步了解当前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菌型和耐药趋势。1 材料方法1.1 菌株来源1998年8~9月期间,我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得到共58株志贺菌。1.2 志贺氏菌属的分类和鉴定按肠杆菌科的鉴定程序,以生化反应为初步鉴定,血清学试验为最终鉴定,并对其中的福氏志贺菌株进行全面生化反应和菌型分析。1.…  相似文献   

15.
谢晓敏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77-3777
[目的]了解类志贺邻单胞菌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生化反应、血清学凝集、药敏试验对所检菌株进行分析. [结果]检出株菌确诊为类志贺邻单胞菌. [结论]类志贺菌应与肠杆菌科志贺菌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6.
宋悦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82-1183
目的掌握安阳市志贺菌属的血清分群特征及变迁。方法采集安阳市各大医院肠道病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并对其进行血清分群。结果289份标本共检出志贺菌70株,分离率为24.2%。其血清分群结果:福氏Ⅰ型志贺菌占12.9%,福氏Ⅱ型志贺菌占7.1%,福氏X变种占57.1%,宋内志贺菌占21.4%。结论2006年安阳市志贺菌引起的腹泻中,福氏志贺菌占首位,且以福氏X变种为主,并发现1株新型菌F4C亚型,该菌型在河南省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福氏c亚型志贺菌病原学特征、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为细菌性痢疾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来自腹泻患者的志贺菌株,对其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药敏试验和5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149株菌株中福氏(B群)志贺菌占63.76%,其中福氏1c、2c和4c亚型占36.91%;宋内(D群)志贺菌占36.24%;未检出A群和C群志贺菌。福氏1c、2c和4c亚型菌株生化结果与ATCC标准菌株一致;血清凝集抗原结构式分别为Ⅰ∶7(8)、Ⅱ∶3,4∶7(8)和Ⅳ∶7(8),均为多耐药性菌株;5种毒力基因(ipa H、set1、sen、ial和vir 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85.45%、85.45%、90.91%和87.27%。43株菌株(78.18%)携带全部毒力基因。结论福氏c亚型志贺菌已成为宁波地区主要流行株之一,除血清变异外,生化等生物学特性未变异,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有较强的致病力,应加强志贺菌检测与菌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上海嘉定区志贺菌新菌型的出现及菌型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地区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及菌型变迁的情况。方法:收集本地区1995年-2005年送检样品中分离到的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在11年中共检出志贺菌825株,其中B群占91.03%,为优势菌群。本地区出现了3种新的志贺菌血清型福氏4c、福氏1c和福氏2未定型。在11年中福氏2a型检出最多,占38.79%,其次是福氏4c型、福氏1a型、福氏2b型,分别占15.15%、11.03%、9.70%。在2003年之前福氏2a型一直是引起本地区菌痢的优势菌型,2003年优势菌型变迁为福氏2b型,2004年和2005年新菌型福氏4c型成为优势菌型。结论:本地区有新的志贺菌血清型出现,优势菌型也出现了变迁,应加强对志贺菌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陕西省首株福氏4c志贺菌的发现,并分析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园型.[方法]生化反应、血清凝集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菌株,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生物梅里埃GNS药敏卡,PCR法检测ipalH、shet1、ial、sen基因.[结果]该株细菌生化反应及噬菌体裂解试验菌结果均为志贺菌,血清凝集反应特殊,确定为福氏4c志贺菌;对阿莫西林、培氟沙星、替卡西林等少数抗生素耐药,对复方新诺明等敏感;该菌4种毒力基因都阳性,属Ⅰ型福氏4c志贺菌.[结论]福氏4c志贺菌在陕西首次发现,属毒力较强的Ⅰ型福氏4c志贺菌,目前尚没有形成多重耐药.应加强对这类菌株的监测,以防其继续发生甚至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及优势菌型,为痢疾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地区2003—2009年送检样品中分离到的志贺菌进行流行病学分型。结果 7年中共检出1 324株志贺菌,分为14个血清型,福氏志贺菌933株,宋内志贺菌391株。其中福氏4c 255株,福氏2b 206株,福氏2a 197株,福氏1a 136株,福氏X变种77株,还包括福氏1b、福氏3a、福氏4a、福氏4b、福氏5a、福氏5b、福氏6a、福氏Y变种共62株。2003年,优势菌型为福氏2 b,到2009年福氏2 a成为优势菌型。结论该地区流行的志贺菌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其中优势菌型为福氏2b型、福氏2a型、福氏4c型和宋内志贺菌,优势菌型出现了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