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结核药对18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火生  岳华山  赵毅 《重庆医学》2005,34(11):1697-169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感染状态合并肺结核化疗方案与肝损害发生率。方法以186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为治疗对象,用SpnzL3v方案观察该方案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52例HBV核心抗IgM抗体(HBcAb IgM)阳性患者中14例(26.90%)出现肝损害,48例HBcAb IgM阴性患者3例(6.25%)出现肝损害,HBcAb IgM阳性与阴性肝损害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化疗开始前作HBcAb IgM检测,对新近HBV感染,病毒复制活跃的肺结核患者选择SpnzL3v方案较为合理,同时应加强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抗结核化疗对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 2HRSZ(E) /4H3 R3 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将 68例病人分为A、B、C、D四组。A组 :HBsAg(+ )、HBeAg(+ )、HBcAb(+ ) ,B组 :HBsAg(+ )、HBeAb(+ )、HBcAb(+ ) ,C组 :HBsAg(+ )、HBcAb(+ ) ,D组 :HBsAg(+ )。 结果 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抗结核化疗后肝功能受损率为 5 4.4% ,A组受损率为 82 .4% ,B组受损率 5 2 .6% ,C组受损率为 45 % ,D组受损率 3 3 .3 %。结论 抗结核化疗对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病毒复制病人肝功能损害较大 ,故此类病人应住院治疗 ,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应监测肝功能 ,加强保肝治疗 ,使患者完成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供体在切肝术后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2002年3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施行50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中,52例供体有4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其余供体乙肝标志物全为阴性.有2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接受左半肝切除,其余50例供体均接受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切除.比较术前HBcAb阳性和阴性两组供体肝功能指标,动态观察术后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情况、残肝再生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供体术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残肝再生速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标志物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无变化.结论 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的健康成人作为活体肝移植供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王美泽 《右江医学》2010,38(4):417-418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HBV-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分为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每组40例,经HBsAg抗结核治疗后观察两组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 HB-sAg阳性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较HBsAg阴性患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可能与用药前肝脏病理损害严重有关。应选用肝损害小的药物并积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程化疗方案对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且肝功能正常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75例,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HBVM和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7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0例(26.67%),5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例(3.63%),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与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对HBVM阳性和阴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明显不同。在对这两类患者进行抗结核化疗时,应特别关注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忠华 《海南医学》2008,19(2):63-63
目的 探讨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肺结核患者HBVM阳性且HBVDNA阳性40例为A组.HBVM阳性且HBVDNA阴性36例为B组,HBVM阴性肺结核患者32例为C组.观察3组抗结核治疗时肝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A组发生肝损害29例(72.5%),B组发生肝损害8例(22.2%),C组发生肝损害4例(12.5%).结论 HBV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化疗时应予以重视.在短程化疗的同时应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并可采取综合护肝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文斌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55+2057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对肝功造成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链霉素治疗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的肺结核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的肺结核患者45例为对照组,分别治疗2w、4w、6w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肝功损害率(34%)时显高于(15,56%),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对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治疗时注意监测肝功,必要时进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监测方案及处理.方法 15 例患者中,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e-抗原(HBeAg)及核心抗体(HBcAb)阴性,3 例HBsAg、HBeAg及HBcAb阳性,6 例HBsAg、HBeAb及HBcAb阳性.所有患者乙肝病毒DNA(HBV-DNA)均为阴性,术后常规服用免疫抑制剂(CSA+MMF+PRED或FK506+ MMF+PRED)和拉米夫定.并定期行肝、肾功能复查,如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则复查HBV-DNA.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9 例患者于术后2 周内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异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HBV-DNA 检测呈阴性,经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并给予护肝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3 例HBsAg、HBeAg、 HBcAb 阳性患者,术后4~6个月出现肝功能异常,复查HBV-DNA阳性,将拉米夫定调整为恩替卡韦,同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患者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其HBV-DNA定量于服药后2~3个月转阴.继续给予恩替卡韦口服.1例 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术后服用拉米夫定4个月,未测HBV-DNA定量,未经医生同意自行停用拉米夫定,于19个月复查时发现转氨酶及胆红素均明显升高,复查HBV-DNA>105拷贝/mL,给予抗病毒、护肝、对症治疗效果欠佳,于20个月时出现黄疸、腹水、肝功能衰竭,终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HBV-DNA转阳,因此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及HBV-DNA,如肝功能异常,应正确区分是病毒性肝损害还是药物性肝损害,如HBV-DNA转阳,及时调整抗病毒药同时行护肝治疗.以促进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57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0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15.0%)(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护肝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 初治肺结核168例,应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88例,全程加服护肝片;对照组80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片.结果 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6.82%),其中 HBsAg阳性患者出现5例(5.68%);对照组出现肝损害26例(32.50%),其中 HBsAg阳性患者出现20例(2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 护肝片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特别是对 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Ⅳ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小三阳合并Ⅳ型肺结核患者和乙肝病毒阴性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320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23.8%(76∕320),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在统计学上无差异,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发生的时间早,程度较严重.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引发肝损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保护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321例(肝功能均正常),其中血清HBsAg、HBeAb(+/-)、HBcAb阳性210例为小三阳组,HBsAg、HBeAg、HBcAb均阳性111例为大三阳组.分别留取产后3 d~5 d的初乳进行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两组乳汁中HBsAg、HBeAg、HBcAb、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妇初乳中HBV-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HBcAb阳性)不宜哺乳,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而HBV-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但应给予正确的哺乳指导.  相似文献   

13.
姚会中 《安徽医学》2000,21(1):11-12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肝脏损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时抗痨方案的选择。方法:筛选86例肺结核合并肝损害36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50例给予氧氟沙星或泰利必妥为主联合异烟肼,乙胺丁醇为化疗方案,并予药物护肝。结果:痰菌阴转率为89.5%,肺部病变吸收、好转率为88.3%。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50例发生肝损率仅为6%(4/50)。结论:在肺结核合并肝损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时,氧氟沙星或泰利必妥、异烟肼及乙胺丁醇为化疗方案是可供选择的。  相似文献   

14.
陈志娇  张洁  任新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00-4001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供血者血浆乙肝病毒标志物了解其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血液质量。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00例健康供血者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标志物。结果在200例健康供血者中未检出HBsAg、HBeAg阳性标本,HBcAb阳性18例(9.0%),HBeAb阳性12例(6.0%),HBsAb阳性98例(49.0%)。结论由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制品符合卫生部颁布的HBsAg阴性质量标准,但仍有少数健康供血者HBcAb、HBeAb呈阳性,其中有可能存在传播HBV的风险,临床医师应严格输血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护肝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初治肺结核168例,应用2HRZE(S)/4HR抗结核治疗,治疗组88例,全程加服护肝片;对照组80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片。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6.82%),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5例(5.68%);对照组出现肝损害26例(32.50%),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20例(2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护肝片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特别是对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肺结核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且HBV-DNA阳性为观察组,HBVM阳性且HBV-DNA阴性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停药率。结果观察组肝损害发生率(78.50%)、停药率(48.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56%、5.56%),P<0.01。结论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中,HBV-DNA阳性者较HBV-DNA阴性者更容易发生肝损害,且容易因严重肝损害而停药,导致化疗中断,甚至可能导致耐药,HBV-DNA阳性者应慎行短程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住院诊治的肺结核药物性肝炎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sAg阳性者43例,其中28例出现肝损害,占65.1%,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者(P<0.01)。100例患者中有68例(68.0%)护肝治疗后肝功恢复正常,有25例(25.0%)病人更改治疗方案,有6例(6.0%)停用抗结核药物,有1例发展为重型肝炎肝昏迷死亡。结论 HBsAg阳性者更易出现肝损害,应选择肝毒性小的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肝损害并及时治疗;有消化道症状者应立即查肝功;预防性保肝可减少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洪智 《中原医刊》2011,(1):112-112
目的探讨HBsAg阳性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肝脏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肺结核病例289例,根据乙肝标志物HBsAg检查,分为HBsAg阳性组140例,HBsAg阻性组149例,在治疗期间,每位患者15—30d复查肝功能。结果治疗2周、1个月,HBsAg阳性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0.71%、62.85%,HBsAg阴性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39%、25.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肝功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HBsAg阳性进行抗结核治疗时,要密切监测其肝功能变化,每1—2周检查肝功能1次,以便能够及早发现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害,及时调整抗结核化疗方案,避免给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9.
覃江  周庆南  梁荣新 《微创医学》2004,23(3):289-29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转氨酶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52例病人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22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30例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结果大三阳组ALT为(345.72±268.40)u/L,AST为(435.63±339.61)u/L;小三阳组ALT为(155.63±118.53)u/L、AST为(161.27±121.50)u/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损害有关,大三阳病人的肝功损害比小三阳的明显严重.  相似文献   

20.
黄燊德  张小红 《广西医学》2006,28(11):1769-1770
目的 了解江门市区初治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引起肝损害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对江门市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的1 085例初治肺结核病人的肝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1 085例初治肺结核病人有197例出现肝损害,发生率为18.2%,抗结核治疗2个月内出现肝损害的患者占88.0%;其中男性患者20.4%,女性患者12.7%;50岁以上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23.0%,50岁以下为15.1%;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患者55例(39.9%)出现肝损害,HBVM阴性患中为96例(12.7%).结论 初治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引起肝损害占一定比例,肝损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老年患者和HBVM阳性患者发生肝损害情况较严重,因此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留意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老年患者和HBVM阳性患者,最好同时给予适当的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