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组织中p53与血管新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组织中 p5 3基因和VEGF表达与血管新生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 4 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组织中VEGF、p5 3及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的阳性率为 5 2 .4 % (2 2 /4 2 ) ,p5 3的阳性率为2 1.4 % (9/4 2 )。经连续切片对比及统计学分析显示 ,p5 3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5 ) ;并且p5 3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MVD(P <0 .0 1) ,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MVD(P <0 .0 1)。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组织中 p5 3突变可以上调VEGF的表达 ,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nm2 3、p2 1ras癌基因、VEGF和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1988~ 1995年在本院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86例 ,乳腺良性病变患者 2 8例。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 (S P法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合术后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m2 3、p2 1ras、VEGF、ER在乳腺癌阳性表达分别为 77 9%、87 2 %、86 0 %、6 8 6 % ,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 (p <0 0 5)。ER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临床分期Ⅰ~Ⅱ期高于Ⅲ~Ⅳ期 (P <0 0 5)。nm2 3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高于nm2 3阴性者 ,ER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高于ER阴性者 ,VEGF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高于VEGF阳性者 (P <0 0 5)。p2 1ras与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P >0 0 5)。结论 :乳腺癌的nm2 3、p2 1ras、VEGF和E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nm2 3、ER阳性 ,VEGF阴性的乳腺癌预后较好。nm2 3及ER、VEGF可以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 ,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p53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5 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测定在人肝细胞癌 (HCC)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5 0例H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p5 3和VEGF的表达 ,并用抗CD3 4 抗体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计算MVD。结果 :p5 3、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4 0 % (2 7 5 0 )和 76 0 % (38 5 0 ) ,p5 3、VEGF的表达和MVD均与HCC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5。p5 3和VEGF的阳性表达符合率为 74 % (37 5 0 ) ,两者的表达呈相关性 ,P <0 0 5。p5 3阳性和VEGF阳性的癌组织MVD分别为 178± 6 2和 175±5 9 ,而相应的阴性组分别为 12 5± 5 1和 131± 6 1,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p5 3、VEGF表达均为阳性者 ,MVD为 176± 6 3;p5 3、VEGF的表达均为阴性者 ,MVD为 12 3± 5 2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1)p5 3、VEGF的表达以及MVD的测定可作为判断HCC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2 )p5 3、VEGF的表达对肿瘤血管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p5 3、VEGF的表达对了解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肝癌中VEGF、p53、mdm2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 (HCC) VEGF、p5 3、m dm2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或SAP法检测 HCC组织 VEGF、mdm2和 p5 3蛋白表达 ,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并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分析。结果  72例 HCC中 VEGF、p5 3、mdm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 6 2 .5 %、4 1.6 %和 33.3% ;VEGF和 p5 3,VEGF和 m dm2 ,mdm2和 p5 3蛋白表达有相关性 (P<0 .0 5 )。 2 5例癌旁组织中 VEGF蛋白阳性表达为 2 0 .0 % ,m dm2蛋白阳性表达为 8.0 % ,p5 3蛋白阳性表达为 8.0 %。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VEGF、m dm2和 p5 3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10例正常肝组织无 VEGF、mdm2和 p5 3蛋白表达。 HCC组织中 VEGF、p5 3、mdm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高MVD与血管侵犯和转移倾向明显相关 (P<0 .0 5 )。结论  HCC组织中 VEGF、p5 3、mdm2蛋白过表达。p5 3突变和mdm2蛋白过表达 ,是 VEGF表达上调的原因之一 ,并与 HCC组织中血管侵犯和转移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5 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6例胃癌组织的p5 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 ,分析p5 3蛋白、VEGF及MVD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p5 3蛋白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2 1% (32 76)和 38 2 % (2 9 76) ,MVD平均计数为 36 6± 17 2 ( x±s) ;p5 3、VEGF、MVD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 (P <0 0 5 ,P <0 .0 1,P <0 .0 5 )、淋巴结转移 (P <0 0 1,P <0 0 5 ,P <0 0 1)和远处转移 (P <0 0 1,P <0 0 1,P <0 0 1)密切相关 ;p5 3蛋白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 (χ2 =35 3916,P <0 0 1,P <0 0 1)。结论 :VEGF与MVD表达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 ,p5 3表达可能通过上调VEGF而促进胃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16、p5 3和CD4 4V6在胃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机理和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p16、p5 3和CD4 4V6在 93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93例胃癌中p16、p5 3和CD4 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9 8%、5 0 5 %、41 9%。p16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30 8% ,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6 0 7% (P <0 .0 1)。p5 3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5 4 9%、5 8 5 % ,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18 2 %、32 1% (P <0 .0 5 ,P <0 .0 5 )。CD4 4V6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43 .8%、5 2 .3 % ,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 9 1%、17 9% (P <0 .0 5 ,P <0 .0 1)。结论 p16蛋白的缺失表达对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起重要作用。p5 3、CD4 4V6的高表达对胃癌的浸润、转移起重要作用 ,对分析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16和p2 7在乳腺癌的表达特点及其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89例乳腺癌的p16、p2 7的表达情况。结果 :89例乳腺癌中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4 8 3% (4 3/ 89) ,p2 7蛋白阳性表达率 57.3% (51/ 89)。p16蛋白在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表达率 31.8%(14/ 4 4 ) ,显著低于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表达率 6 4 .4 % (2 9/ 4 5) (P <0 .0 1)。p2 7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和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表达率分别为 52 .0 % (39/ 75)、38.6 (17/ 4 4 ) ,显著低于非浸润性乳癌腺组和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表达率 85.7% (12 / 14)、75.6 % (34/ 4 5) (P <0 .0 5、P <0 .0 1)。结论 :p16蛋白与p2 7蛋白的缺失表达均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p2 7蛋白检测在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方面比p16蛋白检测可能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与人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5例宫颈癌组织中COX 2和i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COX 2、iNOS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均明显上调 ;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0 %和 80 % ;COX 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r=- 0 4 2 0 ,P <0 0 5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OX 2的表达高于阴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iNOS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COX 2与iNOS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r =0 4 5 6 ,P <0 0 1)。结论 :COX 2及iNOS的共同高表达可能参与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 ,选择性COX 2抑制剂联合iNOS抑制剂的协同作用可能有助于晚期宫颈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COX 2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我们对肺癌患者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组织中COX 2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 ,并研究了COX 2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非小细胞肺癌COX 2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 ,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COX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9.2 % (5 4/78) ,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织的14 .3 % (2 /14 ) (χ2 =15 .0 44 ,P <0 .0 1)。COX 2表达阳性组MVD计数 (19.41± 8.5 6)显著高于COX 2表达阴性组 (12 .0 0± 5 .3 7) (t=3 .90 6,P <0 .0 1)。COX 2表达与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及TNM分期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在不同肿瘤的病理类型中 ,腺癌组织COX 2表达率为 88.9% (3 2 /3 6) ,显著高于鳞癌的5 0 .0 % (2 0 /4 0 ) (χ2 =13 .2 62 ,P <0 .0 1) ;鳞癌组织中低分化癌组织表达率为 81.0 % (17/2 1) ,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的 15 .8% (3 /19) (χ2 =16.942 ,P <0 .0 1) ;腺癌组织中低分化癌组织表达率为 10 0 .0 % (18/18) ,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的 77.8% (14 /18) (χ2 =6.0 46,P <0 .0 5 )。相关关系分析显示肺癌COX 2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0 9,P <0 .0 1) ;VEGF表达与MVD呈  相似文献   

10.
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ABC法 ,对 1 0 6例大肠癌组织及 2 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 p53、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研究。 结果 p53、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p53表达阳性或VE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组织MVD明显高于p53表达阴性 (P <0 .0 1 )或VEGF表达阴性者 (P <0 .0 1 )。p5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 p53表达阴性者 (P <0 .0 1 )。结论 p53、VEGF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反映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进展情况并作为预后的指标 ,p53作用的发挥是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5 3、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 ,对 95例胃癌进行p5 3、p16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p5 3、p16、PCNA阳性率分别为 49 5 % ( 4 7/ 95 )、2 0 0 % ( 19/95 )、78 9% ( 75 / 95 )。p5 3蛋白、PCNA在进展期胃癌 ( 5 3 5 %、82 6% )淋巴结阳性胃癌 ( 5 9 3 %、86 4% )表达率均高于早期胃癌( 11 1%、44 4% )和淋巴结阴性胃癌 ( 3 3 3 %、66 7% ) (P <0 0 5 )。p5 3蛋白、PCNA在累及浆膜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局限粘膜及粘膜下层胃癌 (P <0 0 5 ,P <0 0 1)。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关系 ,但其在淋巴结阳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11 9% )低于淋巴结阴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3 3 3 % ) (P <0 0 5 )。p5 3阳性组织大多数伴PCNA阳性表达 (P <0 0 1)。结论 p5 3蛋白、PCNA异常表达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及增殖中均起重要作用。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静  李立  刘晶 《肿瘤》2004,24(4):380-382
目的测定肺癌组织中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的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分布.了解肺癌组织中 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与iNOS的关系.方法按自身配对原则收集人肺癌癌灶组织,癌灶周围组织及远癌组织各40份,分 别进行免疫组化法测定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iNOSmRNA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肺癌组织中 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的表达阳性.与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未见相关,(均为P>0.05).2、iNOSmRNA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鳞癌,(均为P<0.05).3、肺腺癌组织中iNOS在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表达阳性组高于p53阴性 组,(P<0.01).结论肺腺癌中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阳性组iNOS表达高于p53阴性组的表达,提示NO/iNOS途径可诱 使p53抑癌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食管癌iNOS、cNOS及VEGF表达 ,探讨NO作用双向性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VEGF的关系。方法 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 75例 ,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 ,cNOS和VEGF活性表达及微血管计数 (MVD)。结果 iNOS、cNOS及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 4 4 %、6 0 %及30 .7%。iNOS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即随着分化程度降低 ,iNOS活性越低 (P =0 .0 15 ) ;MVD在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未转移者 (P =0 .0 0 3) ;iNOS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3) ;术后复发与组织学分级、iNOS表达缺失、MVD计数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值分别为 0 .0 0 3、0 .0 2 1、0 .0 4 1、0 .0 0 2 )。结论 i NOS在低分化型肿瘤的表达缺失 ,提示肿瘤预后不良。MVD计数及iNOS活性检测可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在卵巢上皮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癌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3例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VEGF、p53蛋白的表达(良性上皮瘤24例,交界性上皮瘤7例,上皮性癌42例)。结果:VEGF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恶性组阳性表达率(86.36 %)明显高于交界性组(66.67 %)及良性组(37.50 %)(P<0.005);在恶性组中,VEGF表达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无明显差异(P>0.05)。p53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恶性组阳性表达率(76.19 %)明显高于交界性组(28.57 %)及良性组(9.09 %)(P<0.01)。在恶性组中临床晚期患者p53阳性表达率(89.29 %)高于早期患者(50.00 %)(P<0.01);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中p53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VEGF与p53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571 4,P<0.01)。VEGF、p53表达双阴性患者的3 a生存率66.7 %(2/3)明显高于VEGF 、p53表达双阳性患者20.00 %(5/25)。结论:VEGF与p53表达呈正相关,和卵巢癌生物学特性有关,可作为估计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皮肤癌p16及PCNA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皮肤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蛋白及PCNA在 5 3例皮肤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对比 ,结合皮肤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 (P <0 0 5、P <0 0 1)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下降 (P <0 0 5 ) ;PTNMⅠ、Ⅱ期皮肤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TNMⅢ、Ⅳ期 (P <0 0 5 )。PCNA指数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P <0 0 5 ) ;PTNMⅢ、Ⅳ期皮肤癌组织中PCNA指数明显高于PT NMⅠ、Ⅱ期 (P <0 0 5 )。p16阴性组PCNA指数明显高于p16阳性组 (P <0 0 5 )。结论 :p16及PCNA表达与皮肤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 ,皮肤癌的发生与演进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两者的检测对估计皮肤癌的恶性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对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COX 2 ,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COX 2在62 .2 %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 ,COX 2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 (γS=0 .5 85 ,P <0 .0 1 ) ,且COX 2和VEGF均阳性的胃癌组织MVD(64.0± 2 5 .4)亦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者 (3 0 .7± 1 1 .5 ) (P <0 .0 1 )。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COX 2的高表达 ,COX 2通过增加VEGF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16蛋白和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p16蛋白和VEGF在 70例鼻咽癌和 31例鼻咽粘膜炎性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鼻咽癌组织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鼻咽粘膜炎组织 (P <0 .0 5 ) ;Ⅰ和Ⅱ期患者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稍高于Ⅲ和Ⅳ期患者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16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后复发和转移无关 (P >0 .0 5 )。鼻咽癌和鼻咽粘膜炎组织中VEGF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VEGF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后复发和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HIF-1α和iNOS在大肠癌组织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大肠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62例大肠癌组织及 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 1α和iNOS蛋白的表达 ,并用CD3 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 ,计算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62例大肠癌组织中 ,HIF 1α、iNO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3 .5 % ( 2 7/62 ) ,5 6.5 % ( 3 5 /62 ) ,MVD平均值为 2 8.3± 17.5。HIF 1α、iNO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VD与癌组织Dukes分期显著相关 (P均 <0 .0 5 )。HIF 1α与iNOS表达一致符合率为 5 1.6% ( 3 2 /62 ) ,两者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5 )。HIF 1α、iNOS均阳性的大肠癌组织MVD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者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组织存在HIF 1α蛋白的过表达 ,HIF 1α诱导iNOS蛋白表达 ,协同促进肿瘤新血管形成。HIF 1α、iNOS及MVD的测定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潜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田德福  吴宏  杨洲明 《癌症进展》2021,19(10):1043-1046,107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96例胆囊癌患者的胆囊癌组织和96例胆囊息肉患者的胆囊息肉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胆囊癌和胆囊息肉患者MMP2、VEGF、VEGFC受体VEGFR3(Flt4)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胆囊癌组织和胆囊息肉组织中MMP2、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MMP2、VEGF蛋白表达情况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随访3年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MMP2、VEGF、Flt4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1天,且观察组患者血清MMP2、VEGF、Flt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4.58%,明显高于胆囊息肉组织的35.42%,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2.71%,明显高于胆囊息肉组织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浸润深度的加深,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织中MMP2、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织中MMP2、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MMP2阳性表达胆囊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64.52%,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88.24%,VEGF阳性表达胆囊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51.22%,低于VEGF阴性表达患者的9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癌患者血清MMP2、VEGF水平较高,且MMP2、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对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阳性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计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 5例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计数 (MVC)。结果 NSCL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 83 .1%(5 4/ 6 5 ) ,有转移组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比例 (10 0 %,44/ 44)以及MVC(5 8.90± 31.45 )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 (47.6 %,10 / 2 1;2 1.44± 12 .77) (P <0 .0 1) ;Ⅲ期肺癌VEGF表达阳性率 (10 0 %,2 9/ 2 9)以及MVC(6 0 .2 4± 2 8.2 9)亦显著高于Ⅰ和Ⅱ期肺癌 (6 9.4%,2 5 / 36 ;19.5 3± 16 .2 7) (P <0 .0 1)。VEGF表达强度与MVC间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直径间VEGF阳性率和MVC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可能在NSCLC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检测VEGF表达及MVC有助于判断NSCLC转移及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