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公元前400年Hippocrates首先认识肝脓肿以来,这一凶险的疾病一直都存在着一些诊断和治疗上的争议,核心是降低肝脓肿病人的死亡率。随着人们对肝脓肿病因的不断认识,早期诊断方法的增多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采取,其死亡率由1938年的77%下降至近20年的10%—40%。  相似文献   

2.
小儿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对33例小儿细菌性肝脓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4例,女9例,平均年龄6岁。结果:右肝脓肿24例,左肝脓肿9例,脓腔最大15cm×12cm×10cm,最小2.5cm×2.0cm×1.5cm。非手术治疗18例,占54.5%;经皮穿刺置管疗法6例;经腹行脓肿切开引流术9例。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1.肝脓肿的诊断除临床表现外,首选彩超;2.根据肝脓肿的分期及部位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儿童白血病并肝脾脓肿的早期诊断率、治愈率,降低白血病患儿感染相关病死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治疗的白血病并肝脾脓肿患儿1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白血病并肝脾脓肿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病原学数据、抗感染治疗方案、脓肿转归、恢复化疗时机等。结果所有患儿影像学均发现肝脾脓肿时中性粒细胞>1.0×109L-1。7例血培养阳性,8例咽、大便等标本培养阳性,3例行肝脓肿穿刺活检,病原学阴性。综合阳性病原学结果及抗感染疗效,得出真菌性肝脾脓肿7例,细菌性7例,细菌或厌氧菌性5例。随访10 d~2 a 11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17例患儿临床及影像学显示脓肿好转,其中10例患儿脓肿最终完全吸收。84%的患儿恢复了化疗。结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持续发热的白血病患儿,在粒细胞缺乏恢复后应及时进行影像学筛查肝脾脓肿。脓肿病原学诊断提倡早期进行肝脾组织活检,血培养的阳性率不高,要重视其他部位阳性培养结果。细菌或厌氧菌性脓肿经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预后好,真菌性肝脾脓肿需长期抗真菌治疗。在肝脾脓肿临床好转、中性粒细胞恢复及影像学脓肿好转或无进展情况下尽早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填塞治疗小儿肝外伤、肝脓肿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45例肝外伤、7例肝脓肿患儿科学剪裁大网膜,用适当的方法填塞肝外伤创面及肝脓肿的脓腔,分析其疗效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本组治愈50例。死亡2例,1例死于复合严重的颅脑外伤;1例死于复合十二指肠破裂、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胰腺损伤。并发胆瘘1例,出血1例,感染2例,均得到及时治疗。结论小儿肝外伤、肝脓肿应用网膜填塞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儿肝脓肿的早期诊断:附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肝脓肿病死率和误诊率较高,随着超声技术的进展,肝脓肿得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早期表现除发热、寒战、肝大外,并有上腹痛(87.6%)、肝叩击痛(60.9%)、贫血(60.9%)及右侧肺部体征(27.1%)。对右下肺部感染合并肝大压痛,应分析肺、肝感染之间的因果关系。超声诊断肝脓肿简便迅速、准确率高,尤对较小或未液化脓肿,B超更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治疗以内科为主,如脓肿在4cm以上可在B超定位下作经皮肤穿刺。抗生素疗程宜长,为6~8周。  相似文献   

6.
3%过氧化氢治疗新生儿阿米巴肝脓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米巴肝脓肿是肠道阿米巴感染的并发症 ,多为单发 ,常累及肝右叶。与细菌性肝脓肿比较 ,其特点 :发病较缓慢 ,病程较长 ,发热较低 ,常有阿米巴痢疾病史 ;部分患儿在新鲜粪便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肝穿刺抽得棕褐色脓液 ,伴细菌混合感染可为黄白色或草黄色脓液 ,抗阿米巴治疗有效。小儿阿米巴肝脓肿可发生于各年龄组 ,年长儿多见 ,新生儿少见 ,且症状不典型。近 10年来收治 1例 ,以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机制。患儿 :男 ,2 0d。以“腹部包块”待查收住院。 1胎 1产 ,足月顺产 ,母乳喂养 ,未行预防接种。入院体格检查 :体温36 .5℃ ,脉搏 14 0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肝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3年至2012年4月收治的9例先天性肝囊肿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9例患儿中,6例予手术治疗,2例予穿刺引流术,1例予保守治疗。结论小儿先天性肝囊肿病因不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术前易误诊,需与肝血管瘤、肝脓肿、Caroli病等鉴别;治疗上可根据囊肿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院 10a来收治小儿细菌性肝脓肿 3 5例 ,11例脓腔较小而单独应用抗炎药物治愈 ,余 2 4例加用经皮肝穿引流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3例 ,女 11例 ;2a 1例 ,4~ 7a 6例 ,8~ 14a 17例。均经B超检查探及液性暗区 ,最大7.0cm× 7.4cm ,最小 1.2cm× 2 .0cm ,脓肿位于左肝 8例 ,右肝 16例。血白细胞增高 2 2例。肝功能检查 17例均正常。血培养 10例 ,腐败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各 1例。脓液培养2 2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变形杆菌各 2例 ,大肠杆菌 1例。二、抗生素 依选用频率 :头…  相似文献   

9.
不阻断肝门肝切除在小儿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肝脏肿瘤主要以肝母细胞瘤、肝血管瘤、肝错构瘤多见。肝叶切除目前仍是肝脏原发和继发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治疗手段。常规阻断肝门会造成肝脏缺血、回心血量下降,影响肝脏功能恢复和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采用不阻断肝门规则性肝切除技术治疗小儿肝脏肿瘤37例,手术肿瘤完整切除率100%,手术期间的死亡率为零,术后无肝功能衰竭,现总结探讨不阻断肝门肝切除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肝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肝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1972年至今的14例小儿先天性肝囊肿病例,评价其治疗手段。结果 本组1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多囊肝病例中,1例术后呼吸衰竭死亡。8例孤立性肝囊肿中,2例行开窗引流,5例行不同形式的肝切除手术,1例行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除3例多囊肝病例术后仍有轻度肝肿大外,其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 小儿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应根据其不同表现,采取不同治疗手段,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肝脓肿的抗生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院1970年至1984年收治的90例小儿肝脓肿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结果与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0例,男67例,女23例。年龄1~3岁5例,4~7岁25例,8~14岁60例,平均年龄9岁。单发性脓肿63例,其中手术引流加抗生素治疗(手术组)35例,单纯抗生素治疗(非手术组)28例;多发性脓肿27例,手术引流加抗生素治疗20例,单纯抗生素治疗7例。手术组55例中证实肝右叶单发性脓肿34例,多发性脓肿12例;肝左叶单发性脓肿1例,多发性脓肿2例;两叶多发性脓肿6例。非手术组35例中1例死于败血症。手术组55例中,脓肿液作细菌培养53  相似文献   

12.
化脓性肝脓肿在临床上并非罕见。Debakey等报道76%的肝脓肿为化脓性肝脓肿。近年来抗生素不规则治疗所造成的不典型病例增多,故误诊仍不少见。为此,将发病率、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不阻断肝门小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中,常规行肝门阻断,本研究对不阻断肝门行巨大肝肿瘤切除术进行探讨。方法从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16例患儿施行不阻断肝门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患儿年龄28d~14岁,平均3.4岁。其中男12例,女4例,肿瘤直径11~23cm,平均14.6cm,其中右半肝和左外叶内分别有一肿块1例。肝母细胞瘤9例,肝错构瘤4例,肝血管瘤3例。结果本组16例患儿手术全部成功,不阻断肝门行右半肝(Ⅴ~Ⅷ)切除8例,右三叶切除4例,左三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1例,第二肝门及右下叶肝段切除各1例。患儿术中无死亡,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本组良性巨大肝肿瘤患儿术后随访7个月~3.5年,目前均健康生存,无肿瘤复发,生长发育正常;肝母细胞瘤9例患儿术后常规化疗,患儿已经随访6~45个月,目前无瘤生存8例,2年以上4例,肝功能正常,正常生活。另外1例左外叶和右叶同时发现肝母细胞瘤,手术分别切除后5个月脑肺转移,于术后7个月死亡。结论不阻断肝门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术者熟练的肝脏解剖知识和肝切除技术、紧密结合术前和术中影像学技术了解肿瘤与大血管关系、彻底结扎肿瘤侧入肝肝动脉和门静脉及肝左右静脉共干或肝右静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巴尔通体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1例巴尔通体肝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 并分别以"Cat scratch disease" "Bartonella infection" "Acute liver failure" "猫抓病" "肝脓肿" "巴尔通体感染"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报道的儿童巴尔通体肝脓肿病例, 总结其资料。结果患儿, 男, 11岁, 否认猫抓史及饲养宠物史。反复高热20余天, 伴脐周痛, 颈部及腹腔淋巴结肿大, 脾大;病程中伴血生化转氨酶轻中度升高, 磁共振示肝内多发小占位, 并提示脓肿可能, 血二代宏基因病原体检测提示汉氏巴尔通体感染, 发病后先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美罗培南、替考拉宁治疗, 淋巴结缩小, 但仍高热。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 肝内占位逐渐消失。文献检索共检索到28例巴尔通体肝脓肿患儿, 其中男13例, 女15例, 11例患儿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 14例发热伴腹痛为主要表现, 3例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淋巴结肿大11例, 肝脏肿...  相似文献   

15.
1985年3月~1992年9月,采用B超监测肝脾外伤37例。年龄3~14岁。其中,肝破裂修补术后26例,脾外伤非手术治疗11例。B超追踪观察,结合声像图特征可及时发现肝修补术后并发症,确定脾外伤的治疗方法。本组患儿均获治愈,无延迟性肝脾破裂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侵犯肝门血管的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作者收治的68例肝门部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使用微波切割技术,在不阻断肝门血流的状态下精细解剖分离,在发生血管损伤出血时则暂时性阻断肝门血管,如影响显露,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68例患儿均接受术前化疗,其中侵犯第一肝门17例,侵犯第二肝门51例。15例患儿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在5min以内,2例患儿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5mL,6例因失血较多予输血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胆瘘3例,肝周积液5例,乳糜腹1例。结论对于肝门部肝母细胞瘤,采取术前化疗可降低手术难度,精细解剖是基本措施,分块切除是可选方法,肝门血管阻断无法保障安全,不损伤肝门血管是患儿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儿童细菌性肝脓肿除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外,传统以手术切开引流。其死亡率约为5~11.6%。我院自1985年3月~1987年6月应用B超引导行经皮肝穿刺及置管引流治疗13例儿童肝脓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肝母细胞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小儿肝母细胞瘤能够治愈的标准是能够手术Ⅰ期切除,如果没有或者不能进行手术Ⅰ期切除,则通常认为预后不良,我们应用介入的方法,对1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肝母细胞瘤患儿进行了4次介入治疗后,患儿肿瘤完全消失,正常肝脏组织完全代替肿瘤组织,随访5年,患儿健康生长,无任何不适。现将我们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肝脏手术是外科领域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技术,主要困难在于出血的控制。自1908年Pringle首创暂时性肝蒂阻断方法以后,肝脏手术开始有了迅猛的发展。伴随着肝脏内脉管系统铸型的研究,肝脏区段解剖学知识的增加,肝脏切除由规则性肝切除向不规则肝切除,肝叶切除向肝段切除发展。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成熟,极量肝切除、危险区肝切除、血管重建肝切除、离体肝切除等相继成功,肝脏外科的手术已然没有了禁区。然而,在微创外科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日趋强大以后,也得益于生理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乃至社会心理学的进步,肝脏外科进入了精准外科时代。最大程度切除病变,最小程度损失机体组织和功能,增加预见性、减少盲目性,最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在手术切除过程这一层面,少出血、不出血只是精准外科理念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肝纤维化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临床以肝脾肿大、门脉高压、上消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少见的遗传病一先天性肝纤维化的概念、诊断与治疗。1993年以来收治先天性肝纤维化3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行脾切除、贲门胃底断流术。术后随访1~3年,患儿发育、营养佳,无再出血,肝功能正常,近期疗效满意。复习文献结合本组病例诊治认为,临床发现肝脾肿大、门脉高压、肝内胆管多发性扩张、肝功能基本正常者应想到该病。肝脏组织学特点为汇管区纤维增生明显,肝小叶结构正常。为预防术后并发症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