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表达低下与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发生是个体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易感性与环境致癌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与肺癌关系密切。本文从核苷酸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DNA双链断裂修复、错配修复等方面对DNA修复基因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癌发生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与肝癌关系密切.本文对DNA损伤修复几种基本途径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RT-PCR技术检测9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112名健康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XPB、XPC、XPG、ERCCl)表达水平,比较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肺癌病例组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XPB和XPC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吸烟人群中病例与对照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大于非吸烟人群与对照组的差异,低表达XPB和XPC的人群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高表达人群的2.06和2.27倍。[结论]低表达XPB和XPC的人群肺癌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5.
抗癌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是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机制。目前,碱基切除修复(BER)已被证实与DNA损伤型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鉴于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的文献综述,本文重点介绍BER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BER中的关键基因与化疗敏感性及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中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ERCC2)蛋白、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肺癌和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三种生物标志物在不同部位的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之间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ERCC2蛋白和mRNA、UDG蛋白在肺和食管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癌和癌周组织。UDG mRNA水平在食管良性病变组织中明显高于癌和癌周组织,在肺良性病变、癌和癌周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CNA蛋白和mRNA在肺和食管癌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三种标志物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ERCC2、UDG表达水平在良性病变组织中明显高于肿瘤组织、PCNA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NA修复抑制状态下苯并(a)芘[B(a)P]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DNA损伤情况,探讨DNA修复机制在外源性化学致癌物诱导真核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代谢活化条件下,以阿糖胞苷(ara-C,0、100μmol/L)与B(a)P(0、10、20、50μmol/L)按2×4联合染毒2h,通过彗星试验观察不同染毒条件下HELF细胞的DNA损伤情况。同时设阴性对照组(0.1%DMSO)和阳性对照组(10μmol/LK2CrO7)。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B(a)P各剂量组的HELF的拖尾率、Olive尾矩随剂量增加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μmol/Lara-C单独染毒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拖尾率、Olive尾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a)P ara-C组与相应剂量的B(a)P组比较,其拖尾率、Olive尾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析因分析表明,ara-C与B(a)P诱导HELF的DNA损伤存在交互作用(F=3.219,P=0.024)。ara-C可增强B(a)P对HELF的DNA损伤作用。结论DNA修复抑制在外源性化学致癌物诱导真核细胞DNA损伤中存在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核苷酸与营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参与机体所有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机体对外源性核苷酸的需要视个体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特定的生理条件下不同而异,处于发育期的个体,细胞增殖分化快,核苷酸需要量骤增,当机体存在的免疫应激如疾病,外科损伤,微生物和毒物的入侵及肿瘤等情况下,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引起核苷酸合成迅速增加,参与能量向和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需求也相应增加。外源性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可能是通过进入体内核苷酸池中供白细  相似文献   

10.
DNA损伤修复基因泛指那些编码产物在功能上参与DNA损伤识别和修复的基因,它们的编码产物包括DNA修复酶和参与DNA损伤识别和修复调节的一些元件。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细胞主要通过直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核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s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ed repair,MMR)、  相似文献   

11.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保护性结构,与端粒酶一起具有有维持基因组稳定和决定细胞寿命的作用。研究表明端粒酶激活是多种细胞癌形的一个重要环节,且该环节可处在整个癌变过程的早期或晚期,其作用在于维持癌变细胞的永生性。  相似文献   

12.
DNA修复基因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危险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作为重要的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和基因转录。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肿瘤易感性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广泛研究的XPD基因密码子156、密码子312和密码子751位点的多态性与肺癌、皮肤癌、头颈部和泌尿道等肿瘤危险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作为重要的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和基因转录,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肿瘤易感性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广泛研究的XPD基因密码子156、密码子312和密码子751位点的多态性与肺癌、皮肤癌、头颈部和泌尿道等肿瘤危险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家庭医生》2010,(13):38-38
柯大夫: 我因腹痛、腹胀到医院作胃镜检查,医生说胃里长了个小息肉。帮我切了下来,经化验确定是良性的。我很担心:胃息肉切除后还会再长吗?怎样预防复发?它容易癌变吗?  相似文献   

15.
人体内的核苷酸主要由机体细胞合成,食物并不是主要来源,因此核苷酸对婴幼儿健康的功效及机制往往不被重视。既往研究发现核苷酸对婴幼儿免疫功能、肠道功能、睡眠、脂类代谢、体格生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母乳核苷酸组成以及强化核苷酸的喂养效果进行综述,为核苷酸在婴幼儿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相关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类核苷酸切割修复基因XPF第4外显子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异源双链杂交分析(Hateroduplex Analysis,HA)等方法和DNA测序法检测170例汉族人外周血中的XPF基因exon4,以了解该外显子的多态位点及其分布。结果 PCR-SSCP-HA分析发现XPFexon4存在两种异常构象事型。经测序发现两个多态位点:一个是g9975C缺失(移码突变),170份样本中出现9例(5.29%);另一个多态位点是g10024G→C(Met218Ile),该型出现15例(8.82%)。结论 XPFexon4上至少存在两个多态位点,它们的发生频率可能用于间接评价DNA修复效率、肿瘤易患性和基因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叶酸缺乏和NTDs密切相关,但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明确.叶酸代谢与DNA损伤及修复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叶酸缺乏时不仅引起DNA低甲基化;而且还可导致胸苷酸二钠(dTMP)合成受阻、尿嘧啶核苷过量掺入DNA,产生碱基错配、DNA断裂、甚至染色体畸变等损伤变异.本文就DNA修复途径与NTDs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揭示DNA修复系统在NTDs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为阐明NTDs发病机制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外源核苷酸对免疫抑制小鼠胸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外源核苷酸对经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胸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18~20 g昆明种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NEC)、阳性对照组(POC)和核苷酸组(NTG),每组10只。NEC组和POC组小鼠均饲喂半纯合无核苷酸的基础日粮,NTG组则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的核苷酸,实验期为21 d。在实验结束前18 h POC组和NTG组小鼠按照150mg/kg bw的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NEC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测定脾脏和胸腺脏器指数,并取胸腺细胞,做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核苷酸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降低受损胸腺细胞百分率(P<0.01)和受损细胞DNA尾长(P<0.01)。结论:外源核苷酸能显著降低免疫抑制小鼠受损胸腺细胞百分率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源性5’-核苷酸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酒精模型组,无核苷酸干预组,低、高剂量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外,各组用50%酒精灌胃4w。处死空白对照组和酒精模型组大鼠,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蛋白(ALB)、总蛋白(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剩余3组大鼠分别给予无核苷酸饲料和添加低、高剂量5’-核苷酸饲料干预喂养2w,观察干预效果。结果酒精灌胃4w后大鼠肝体比(A/G)升高,血清ALT、AST、TC、HDL-C水平升高,肝组织出现轻微的病理改变,造模成功;无核苷酸饲料干预后,各异常指标都趋于正常,大鼠表现出良好的自我恢复能力;而5’-核苷酸饲料干预后,大鼠血清TG水平降低,ALB、A/G水平升高,SOD活力增加。结论添加外源性5’-核苷酸能够促进大鼠白蛋白合成,调节脂质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有助于肝组织损伤后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核苷酸剪切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140名焦炉作业工人(暴露组)和66名医务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尿中1羟-基芘浓度反映多环芳烃暴露内剂量,用双核淋巴细胞微核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ERCC1、ERCC2、ERCC4、ERCC5、ERCC6基因多态性,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染色体损伤水平的关系。结果在校正年龄、性别、mEH基因型、自然对数转换后的尿1羟-基芘水平后,暴露组中ERCC1基因19007位点CC基因型个体微核率[(1.05±0.68)%]显著高于CT基因型[(0.81±0.66)%](P=0.01),或TT[(0.66±0.37)%](P=0.05),或CT+TT基因型个体[(0.75±0.63)%](P=0.004)。ERCC6基因3368位点AA基因型个体微核率[(1.00±0.69)%]显著高于AG[(0.67±0.42)%](P=0.05),或AG+GG基因型个体[(0.66±0.41)%](P=0.02)。进一步按焦炉工年龄均数(39.1岁)分层,发现在高年龄组ERCC1 C19007T和ERCC6 A3368G位点多态性与染色体损伤水平相关联;另外,高年龄组中ERCC2 G23591A位点GA基因型个体微核率[(1.40±0.63)%]高于GG基因型个体[(0.98±0.59)%](P=0.01)。结论ERCC1 C19007T、ERCC6 A3368G以及ERCC2 G23591A位点的多态性能够影响职业性多环芳烃暴露导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