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8例住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出现再出血者40例,对再出血者有关危险因素水平与对照组无再出血的1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关危险因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40例,再出血率23.8%;病例组在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饮酒等危险因素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动脉瘤、高血压、饮酒;而吸烟、性别、糖尿病、高血脂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动脉瘤、未手术治疗、入院时间〉24h及饮酒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78例经头颅CT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分组行常规治疗加用脑脊液置换和仅用常规治疗,并作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时间明显缩短,脑积水发生率明显减少,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措施积极,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可快速消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剧烈头痛,对脑积水有较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辛国栋  曹传宇  赵雪琴 《临床荟萃》2001,16(19):876-876
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系指血流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综合征 ,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 10 %~15 % [1 ]。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治疗SAH86例 ,其中在药物治疗基础上 ,运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 4 3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SAH86例均急性起病 ,所有病例结合临床、头颅 CT扫描诊断明确 ,部分诊断仍不明确者经腰穿证实为 SAH,亦包括部分继发性脑室出血者。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内科治疗加用脑脊液置换术 ) 4 3例 ,男 2 6例 ,女 17例 ,年龄 17~ 75岁 ,平…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80例均为本院2004年6月~2006年9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或)腰椎穿刺等检查确诊。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4岁,平均42.6岁;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9岁,平均45.9岁。  相似文献   

5.
张建生 《临床医学》2005,25(4):77-77
我院自1998年7月~2004年7月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1 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 51 例,男 20 例,女 31例,年龄21~74 岁,平均 42 岁。均为首次发病,并经脑 CT及腰穿证实。所有病人均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病人有轻度偏瘫。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为均匀血性脑脊液。2 治疗方法及效果(1)常规治疗:绝对卧床至少 4 周以上,排便也不可起床。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出现头痛、烦躁者给予止痛镇静药。血压过高者,徐缓降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蛛网膜下腔的炎性抑制对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按急性期CT显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参照Hijdra方法评分,选取积分为4分以上的SAH患者,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组(治疗组),分别于病程的初期和20天后在头颅CT上行脑室各值测量,包括哈(Huckman)氏值、三脑室宽度、前角指数、侧脑室体宽指数等。结果:全部75例患者各脑室测量值在病程后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大(P〈O.001),而对照组较治疗组脑室扩大明显(哈氏值、前角指数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炎性抑制对SAH后脑室扩大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3例,对照组运用一般内科药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对照组间疗效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中有10例治愈,15例好转,8例治疗效果不佳,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中有5例治愈,8例好转,15例治疗效果不佳,2例死亡。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可靠、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42例经头颅CT确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脑脊液置换术及常规治疗,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下降。结论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措施积极,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50例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磊  卞绍华  魏宁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0):779-779
脑心综合征是指因急性脑病 ,主要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或急性颅脑外伤而引起的症状 ,类似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紊乱或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的损害。现将急性脑血管病出现脑心综合征的 5 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4例 ,女 16例 ;年龄 35~ 81岁 ,均有脑CT或 MRI证实存在急性脑血管病灶的存在 ,其中脑出血 2 9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0例 ,脑栓塞 4例 ,脑梗死 7例。入院时即有意识障碍者 32例 ,神志清晰者 18例 ,后者主诉中有心悸、气短症状者 11例 ,有心前区疼痛者 4例 ,无心前区不适主诉者 3例。另外此 5 0例中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尼莫同持续静脉微泵注入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12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入院后给予6-氨基己酸等抗纤溶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同2.5~5ml/h持续静脉微泵注入7~14天,之后改为口服尼莫同至21天的治疗方法。结果2周内临床症状或体征缓解消失率尼莫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同持续静脉微泵注入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尼莫同治疗SAH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并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结果:观察组头痛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好、安全、简便、实用,严密观察病情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黄芪在脑出血病中应用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近 2 a来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急性脑出血 5 0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均经 CT或 MRI检查证实。并设对照组、治疗组 5 0例中均为男性 ,年龄在 4 5~ 6 0岁之间 ,平均 5 2 .5岁 ,基底节区出血 4 8例 ,其中外侧型 2 3例 ,内囊出血 15例 ,丘脑 7例 ,脑室出血 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大量出血 (出血量为 30ml者 ) 12例 ,中等出血 (10~ 2 0 ml) 2 4例 ,小量出血 (6~ 10 ml)者 14例 ,有高血压史者 38例 ,有精神障碍者 4 6例 ,有语言障碍者 4 3例。 5 0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肌力 0者 33例 , ~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莫通持续静脉微泵注入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16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入院后给镇静、止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0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通2.5~5.0mL/h持续静脉微泵注入7~14d,之后改为口服尼莫通至21d。结果治疗后2周内临床症状或体征缓解消失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4.1% vs 38.3%,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9% vs 68.8%,P〈0.01)。结论尼莫通持续静脉微泵注入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治疗SAH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科2001-03~2005-08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神经内科住院的SAH患者98例,均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无神经定位体征,腰穿均为血性脑脊液,CT示蛛网膜下腔或脑池积血,符合SAH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男27例,女2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两组年龄32~78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侧脑室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6%比75.0%,P〈0.05),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7%比17.5%,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14.8%比37.5%,P〈0.05)。结论对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伴有强烈的头痛。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头痛有利于缓解病情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近几年收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剧烈头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分别采用针刺和药物治疗,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男86例,女74例;年龄20~30岁38例,31~42岁104例,43~50岁18例;病程24~72h;意识障碍85例(其中部分伴有继发性癫痫),脑膜刺激征76例(其中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呕血)。大…  相似文献   

17.
尼拉苏治疗急性脑梗塞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尼立苏是一种高选择性脂溶性的钙通道阻滞剂 ,对脑血管有较强的抗痉挛和扩张作用 ,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硬化、脑梗塞所致的缺血性脑神经损害。现将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 138例 ,全部经过头颅 CT检查确诊 ,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塞诊断标准 [1 ]。随机分成治疗组 70例 ,其中男 4 7例 ,女 2 3例 ,年龄 4 1~ 83岁 ,平均 6 4 .5岁 ;对照组 6 8例 ,其中男 4 3例 ,女 2 5例 ,年龄 4 0~ 79岁 ,平均 6 3…  相似文献   

18.
近6年来,我院对4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予以卡托普利治疗,并与对照组4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对比分析,对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l临床资料1.l卡托普利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75岁。经CT证实;原发性蛛网膜厂腔出血5例,脑出血35例。入院查体;嗜睡5俐.钱口述11例,精神障碍3例,有不同程度瘫痪34例。入院时血压皆在ZI/12kPa以上。入院后采用了卡托普利治疗,用量为12.sing,每日3次,重症者25mg,每日2次。另外辅以甘露醇250ml,每12hi次;轻症者每24hi次。同时,予以止血、预防感染及维持水电…  相似文献   

19.
终池持续控速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持续终池控速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以Fisher分级Ⅱ-Ⅳ级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因患者35例(观察组),所有病例均无手术指征;随机对照组30例。两组其它治疗措施相同,观察组加用持续终池控速引流。结果 观察组病死率、外伤性脑积水及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终池持续控速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应注意防止持续低颅压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IH)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较少见 ,易误诊。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及预后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总结了我科临床上收治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10例的临床诊治经验。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均为住院病人 ,男 3例 ,女 7例 ;发病年龄 19~ 6 1岁 ,平均 35岁 ,病程 3~ 40d。急性起病 6例 ,缓慢起病 3例。1 2 临床主要症状与体征 头痛是所有患者突出症状 ,并与体位有关 ,站立时加剧 ,平卧时减轻或消失。头痛位于前额 2例 ,位于枕部 5例 ,全头痛为 3例。性质钝痛 7例 ,裂痛 3例。首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