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例PAP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进行常规胸片检查后,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肺部检查,首先行普通胸部平扫,之后行HRCT扫描,比较患者2种检查结果的影像学改变。结果胸部X线示,2例以肺门为中心呈"蝶翼"状片影,类似肺泡性肺水肿;2例两下肺广泛大片状阴影,类似肺部炎症;2例为左中上肺淡薄均匀的云雾状磨玻璃影;1例为两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及小结节状阴影。行HRCT检查后,在4例行普通CT检查呈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的患者中,3例表现为两肺较淡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不呈叶段分布;1例表现为磨玻璃影,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边缘可成角或呈弧形,如"地图样"改变;在其余3例普通CT表现为粟粒样结节影的患者中,2例HRCT表现为两肺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其中1例可见蜂房征,1例肺泡实变融合成密度较高的斑片状实变阴影,并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HRCT表现较普通CT更能清楚地显示PAP的特征性变化,可为PAP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方法对52例住院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临床资料及X线、CT表现进行分析,将其分为重症组及危重症组,所有52例患者均摄肺部X片,12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重症组47例,11例表现为单个肺野小斑片状或结节状或磨玻璃样渗出病变;36例表现为超过1个肺野斑片状模糊密度增高影和/或磨玻璃样渗出病变,其中2例出现单叶肺实变,合并肺间质病变17例,1例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5例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危重症组5例,所有患儿双肺散在或弥漫渗出病变并不同程度肺间质病变,其中2例合并单叶肺实变或不张,1例见右上叶实变及气胸、纵隔气肿。1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为临床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发展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3例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的X线与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 1病例 1.1 病例1患者,女性,56岁,哮喘病史30年,1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喘憋,抗炎治疗无缓解,近1周加重并高热入院.检查:胸片两肺下野中外带可见斑片状模糊影,胸部CT两肺下叶可见斑片状阴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激素治疗好转.1周后复查CT两肺下叶病灶已吸收,同时右肺中上叶可见新的炎性病灶.病灶呈游走性分布特点,持续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病灶吸收,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刘平 《药物与人》2014,(2S):37-37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本人收集了10例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胸片、CT的检查资料,都有病理确诊,对其胸片、CT回顾性分析。结果:胸片表现:9例有散在粟粒状、结节状影,6例有片絮状影或磨玻璃样改变,3例有网状影及多发小囊状影,3例有小叶间隔增厚,1例有支气管充气征。结论:X线平片是发现并提示IPH最基本而重要的检查手段。平片、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分析,在痰液、胃液中、肺部穿刺活检或纤支镜肺活检查到含铁血黄素巨细胞,就可基本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肝炎肝硬化并发真菌性肺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并发真菌性肺炎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真菌性肺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肝炎肝硬化并发真菌性肺炎的X线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5例有肺炎样改变,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不规则斑片状、絮状影及肺纹理增粗,其中2例并多发结节团块状影,2例并伴有胸膜肥厚粘连及少量胸腔积液;单发结节状影1例;大叶性实变并局部胸膜肥厚粘连1例;茀菌球样改变并局部胸膜肥厚粘连1例。结论真菌性肺炎X线及CT表现各异,形态多样,影像学诊断困难,及时行病原菌、病理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治疗反应和预后。 【结果】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部高分辨CT显示:磨玻璃阴影、斑片状模糊影、线条状、网状阴影及蜂窝状改变。肺功能有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以激素、甲氨蝶呤、乙酰半胱氨酸的综合治疗对大部分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有一定效果。 【结论】 激素是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首选药物,胸部CT显示病变呈磨玻璃样者激素疗效较好,而网格影或者蜂窝状改变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7.
刘霞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243-246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泡细胞癌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及手术等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CT特征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4例两肺弥漫分布,16例CT表现为肺叶或局限性肺段实变,均为周围性分布。单纯磨玻璃密度影9例,实变病灶内伴有不规则小结节样改变6例,磨玻璃密度影与小结节共存5例。空气支气管征8例,小泡征6例,叶间裂向外膨隆5例;4例增强后有2例可见“血管造影”征。结论尽管肺炎型肺泡细胞癌与感染性肺炎较难区别,但其影像学表现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薄层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CT扫描的肺磨玻璃样结节病患41例,对病患的术前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或者是癌前病变病患的病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41例病患中,浸润前病变7例,微浸润腺癌13例,浸润性腺癌21例;浸润性腺癌病患结节与微浸润或无浸润病患相比,其分叶、胸膜凹陷、边缘毛刺以及内部空泡比较多见;浸润性腺癌病患结节与微浸润或无浸润病患的磨玻璃结节体积、大小以及实性成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肺磨玻璃样结节的薄层CT征象,结节的体积、大小以及实性成分比例同病理结果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10例养鸽者肺在常规胸片、CT及HRCT的典型表现分别讨论其诊断。方法 对10例养鸽者肺病人分别做常规胸片、CT、HRCT检查,观察其特征性改变。结果 10例胸片显示肺透亮度减低,边界不清,CT显示肺透亮度减低,以肺的密度增加为主的磨玻璃影,边缘模糊并见粟粒状病灶弥漫分布。HRCT显示以两上、中肺中外带分布为主的实质性结节病灶。结论 养鸽者肺的影像学表现以HRCT显示最佳,有其典型表现,胸片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40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的老年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影响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胸部X线片:22例患者见肺纹理增多,网状或蜂窝状改变,两下肺野较上肺野明显,左右侧肺野没有差别。CT及HRCT检查:患者小叶间隔增厚,可见结节状和磨玻璃样异常阴影。结论老年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胸部CT、HRCT等特征性表现,并排除其他间质性疾病,确诊还需肺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小儿支原体肺炎116例CT胸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间质浸润51例,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增多、模糊或呈网点状阴影;(2)节段或大叶型实质浸润42例;(3)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23例,病变自肺门向肺野外呈扇形分布,并发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CT呈多样性表现,易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相混淆,认真分析CT等影像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HRCT特征、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提高COP的影像学认识水平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病理诊断COP患者的HRCT表现、病理、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功能检查示12例有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其中9例伴弥散功能下降;1例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2例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13例白细胞增加,9例C-反应蛋白阳性,8例红细胞沉降率加快。HRCT斑片状实变影11例,磨玻璃影10例,不规则线状影7例,反晕征1例,细支气管扩张6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COP典型表现为两肺下部胸膜下,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斑片状实变影,且具有游走性。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提示COP诊断。早期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在临床上的效果及应用。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拍摄CT影像的支原体肺炎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CT影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成年组和小儿组,每组各为45例,之后对这两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从影像分析来看,90例患者主要的CT影像表现为磨玻璃样变、结节状变或小斑片状实变影。治疗2周之后,CT影像有所改变,基本变为大片状实变影和合并肺外病变。直到第4周,CT影像显示病变完全消失。因此治疗前后患者的CT影像表现有很大的差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分组来看。小儿组和成人组相比,小二组的磨玻璃样变和小斑片状实变影明显低于成人组,而大片状实变影、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支气管扩张和胸膜腔积液现象则明显高于成人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上述的分析可见,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在患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对临床上及早发现和诊断支原体肺炎患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灶性肺炎的640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肺炎的CT表现,所有病例胸片均拟诊为周围型肺癌.结果:28例病灶均位于肺野周边部,病变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18例,病变边缘呈锯齿状或有粗长毛刺22例,具有周围血管充血聚拢18例,周围存在卫星病灶10例,有胸膜凹陷征8例,6例发现空气支气管征.结论:MSCT检查对局灶性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误诊为肺部感染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肺部影像学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10例经穿刺活检及临床证实的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误诊为肺部感染的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在10例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中,肺内弥漫性磨玻璃影两例,占20.0%,弥漫粟粒影1例,占10.0%;间质性改变3例,占30.0%,其中网格状2例,蜂窝状1例,小叶间隔增厚两例;多发斑片及片状影4例,占40.0%,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其中充气支气管征3例、伴多发结节3例、形成空洞两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1例;误诊为普通间质性肺炎3例、细菌性肺炎3例、粟粒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及真菌性肺炎各1例。结论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部CT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为感染性病变,应结合临床实验室及病理检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玲玲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79-2280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直径0.5~2 cm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资料。结果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表现为边缘清楚或不清楚的结节状、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随病程进展病灶有增大趋势。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有意义的基本征象为结节状、斑片状阴影的分叶征,边缘细短毛刺及锯齿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结论X线平片和CT是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例韦格纳肉芽肿(WG)误诊为尘肺病的病例,总结WG与尘肺病的鉴别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WG病例.结果 2例误诊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X射线胸片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结节影.胸部CT表现:病例1,双肺弥漫分布空洞型结节及片状阴影;病例2,双肺随机分布微结节,经观察结节有自愈表现.结论 鉴别WG与尘肺病的主要手段是CT,可结合相关特异性较高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因等,进一步认识此病。方法使用临床上常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37例小儿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儿特发性介质性肺炎具有进行性呼吸困难、Velcro啰音、干咳及杵状指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发现,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小结节样、弥漫网状、磨玻璃样、纤维条样及蜂窝样改变,其中又以片状的改变为主。结论胸部的HRCT检查对早期诊断小儿特发性介质性肺炎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于书奎  于皓 《现代保健》2011,(25):112-114
目的探讨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创伤性湿肺78例CT表现特点及动态变化。结果病变累及一侧肺27例,累及两侧肺51例,累及多个肺叶者64例。CT表现呈支气管束征阳性、小片状磨玻璃影、大片实变影、肺气囊及肺不张等多种影像改变,同时常伴有肋骨、四肢骨骨折及脑、内脏复合损伤。肺内渗出性病变吸收迅速,肺内血肿吸收缓慢。结论CT检查在确定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评价损伤范围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首选的影像柃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的分析36例经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胸部平片及CT影像资料。结果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7例(75%),无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为不典型胸部结节病,9例(25%)呈不典型表现;肺部异常表现在75%的病例都发现了微结节或结节,其他异常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5例(41.7%),纤维化表现12例(33.3%),磨玻璃影10例(27.8%),血管支气管集聚7例(19.4%),斑片或实变影5例(13.9%)。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CT检查能发现淋巴结肿大,又可显示肺内特征性改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